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科介
释义

§ 简介

戏曲表演术语。宋杂剧、金院本称“科汎(泛)”,原指表演动作,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宋杂剧著名演员魏、武、刘三人中,“刘长于科汎”;后用作剧本中对动作、表情和效果等的舞台提示。北杂剧多用“科”,即“科汎”、“科泛”或“科范”之简称,如笑科、打科、见科、庙倒科等。南戏、传奇多用“介”,如坐介,笑介、见介、鸡鸣介、犬吠介等。“科”、“介”义同,《南词叙录》谓:“今戏文于‘科’处皆作‘介’,……非科、介有异也。”也有科、介叠用的,如《小孙屠》中有“作听科介”、“扣门科介”等。近代戏曲有时仍沿用。

§ 举例

戏曲表演术语.指戏曲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效果等的舞台提示.北杂剧多用“科”,是“科泛”、“科范”的简称,如笑科、打科、见科等.南戏、传奇多用“介”,如坐介、笑介、鸡鸣介等.科、介义同,有时叠用,如《小孙屠》中有“作听科介”、“扣门科介”如元杂剧《窦娥冤》中:〔做行科,云〕蓦过隅头,转过屋角,早来到他家门首。赛卢医在家么?〔卢医云〕婆婆,家里来。〔卜儿云〕我这两个银子长远了,你还了我罢。〔卢医云〕婆婆,我家里无银子,你跟我庄上去取银子还你。〔卜儿云〕我跟你去。〔做行科〕〔卢医云〕来到此处,东也无人,西也无人,这里不下手,等什么?我随身带的有绳子。兀那婆婆,谁唤你哩?〔卜儿云〕在那里?〔做勒卜儿科。孛老同副净张驴儿冲上,赛卢医慌走下。孛老救卜儿科。南戏《白兔记》中:叫老郎军士,这里是那里所在?(净众应介)这里是沙陀村。(小生)怎么来得这等快?(左右应介)就如腾云驾雾来了。(小生)一个白兔儿,在前面井边妇人身边去了(众介。小生)那妇人可见白兔儿么?

§ 身段科介

表演基本科介集中在步、手、肩3个部分,分工细腻。“步法”分有正生“三步行”、“抬步”、“摇步”、“拖步”等,正旦有“蹀步”、“云步”、“鹤步”,净角有“挑步”、“摸田螺”等,末角有“老人步”、“三脚杖”、“院子步”等,丑角有“七步溜”、“蹑步”、“跹步”等。其中旦角的“蹀步”最有特色,分有“细蹀”、“中蹀”、“粗蹀”3种,表演时两脚并拢,足尖一翘一落,膝盖紧夹,足尖着力,搓挪行进,均表现古代女子婀娜行姿。生角举步时足尖稍抬起,踏地时膝盖稍曲即又伸直,表现儒雅、稳重的风度。靓妆、末角举步时足尖斜向上翘起,弯膝、跨大步,谓之“挑步”,表现老成、庄重之态。“手法”则要求手随眼转。指法有“姜芽手”,以拇指、食指、中指捏在一起,无名指与小指弯曲成半圆形,两手扣在胸前,走步时一上一下地扭动。生、旦常用此手势表示文雅、温柔。生、旦角也用“香橼手”,食指稍为突出,与大拇指紧靠一起,为莆仙戏特有的一种指法。小生、贴旦也用“兰花手”,五指稍伸,像兰花叶。还有扮赵匡胤用“龙爪手”,扮演白髯口老者所用“梅花手”,丑角所用“啄手”等,都很有特色。

手式有两手掌心在同一方向的称为“顺花”;两手掌心不在同方向,称为“反花”;两手掌心相对,称为“照手”;用虚拟手式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称为“拟手”。4种手式变化按剧情要求进行。

肩部动作也很多,无论男女角色的手法、步法都得与肩部动作相配搭使用。生、旦角走快步时,肩应用劲,作“旋肩”动作,两肩随身段稍前倾,一肩转向后,一肩转向前,这样反复旋转往前行进。又如两手交叉在肩前“伡肩”,表现耐不住寒冷;“伡肩”配上“拱手”则表现祝愿。莆仙戏特别重视两肩动作的运用。

基本功训练,要求做到头、肩、手、身、腰、步全身综合活动,达到精巧娴熟、气足运行、神化传情。各行当为塑造各自的形象,还有各自特有的一套基本功要求。喜有雀鸟步,怒有摇头步,哀有双掩面,乐有双伡肩以及“前四后五”的傀儡动作等。每一个科步都紧密配合后台锣鼓点,做到滚、颠、连、转、催、破、介等浑然一体。

舞台上的砌末道具,如扇、伞、鞭等,有自己的套数,在有关剧目中有极其丰富的演技。

莆仙戏的表演程式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摹拟生活的表演程式。如开门关门、上堂下堂、上楼下楼、上朝下朝、上轿下轿、上船下船、上马下马、排阵破阵、纺纱织布等;二是舞蹈性的表演程式。如牵步蛇、结花法、双吊旗、叠花法等各种舞蹈排场;三是配合音乐曲牌的舞蹈排场。如“中状元”时吹奏[望故乡]的表演,“击鼓告状”时吹奏[叨叨令]的表演,等等。

武打功夫系从民间杂技和武术中提炼而来。如当地的矛与盾、双剑、棍棒等武术套数,都吸收到舞台上。

莆仙戏的表演受当地木偶戏的影响较深,如《三鞭回两锏》、《苏武牧羊》、《吕蒙正》(中“数十八罗汉”一折)、《公背婆》等戏,都属于模仿傀儡动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