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皂角刺
释义

§ 概述

皂角刺皂角刺出自《本草衍义补遗》。

1、皂荚 乔木,高达15cm。刺粗壮,通常分枝,长可达16cm,圆柱形。小枝无毛。一回偶数羽状复叶,长12-18cm;小叶6-14片,长卵形、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8cm,宽1.5-3.5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斜圆形或斜楔形,边缘有细锯齿,无毛。花杂性,排成腋生的总状花序;花萼钟状,有4枚披针形裂片;花瓣4,白色;雄蕊6-8;子房条形,沿缝线有毛。荚果条形,不扭转,长12-30,宽2-4cm,微厚,黑棕色,被白色粉霜。花期4-5月,果期9-10月。

2、山皂荚乔木,高可达25m。刺略扁,长5-10cm,常有分枝。幼枝淡紫色。一回偶数羽状复叶,长25-30cm;小叶8-12对,长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l-4cm,全缘或有疏圆齿,上面有光泽,中助上有短柔毛,下面无毛;长枝上为二回偶数现状复叶,有3-6对羽片;小叶5-10对,狭卵形、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叶轴有短柔毛。细长总状花序;花有短梗;杂性异株,花黄绿色;雄蕊花瓣椭圆形,雄蕊8;两性花的雄蕊较小。荚果长25-30cm,宽2-3.5cm,扭曲,并有泡状隆起,种子靠近中部;种子卵状椭形,稍扁,栗褐色。花、果期6-11月[1]。

§ 药品简述

皂荚树药名:皂角刺

汉语拼音:zao jiao ci

英文名:Chinese Honeylocust Spine, Spine of Chinese Honeylocust。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1、Gleditsia sinensis Lam.[G.horrida Willd.]

2、Gleditsia japonica Miq.[Ghorrida(Thunb.)Makino]

功效分类:活血药;祛风药。

科属分类:豆科。

别名:皂荚刺、皂刺、天丁、皂角针、皂针。

性味:辛;温。

归经:肝经;肺经。

功能:消毒透脓;搜风;杀虫。

主治:痈疽肿毒;瘰疬;疮疹顽癣;产后缺乳;胎衣不下;疠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醋煎涂,或研末撒,或调敷。

生态环境:

1、生于路边、沟旁、住宅附近。

2、生于山地林中。

资源分布:

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以及四川、贵州等地。

2、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等地。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棘刺。

采收储藏:全年可采,但以9月至翌年3月间为宜,切片晒干。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润透后切片,晒干。

§ 用药禁忌

《本草经疏》:凡痈疽已溃不宜服,孕妇亦忌之。

§ 中药化学成分

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为黄颜木素(fustin即3,7,3,4,-四羟基双氢黄酮)、非瑟素(fisetin即3,7,3,4-四羟基黄酮),并含有无色花青素。

§ 药理作用

抗癌作用

1、体外试验,热水浸出物对JTC-26抑制率为50-70%。

2、体内实验,对浊鼠肉瘤-180有抑制活性的作用。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剂60g/kg灌胃对肉瘤-180的抑制率为32.8%。

§ 临床应用

皂角刺1、小便淋闭:皂角刺9克,金钱草、车前草各20克,草鞋跟、雷公根、玉米须各15克,王不留行、桃仁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2周。

2、泌尿系结石:皂角刺9克,金钱草30克,海金沙20克,马蹄金、石苇、玉米须、车前草、滑石各15克,桃仁10克。水煎服,每日l剂,分3次月。

3、肝脓肿:皂角刺9克,山甲片10克,马蓝、败酱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15克,两面针、古山龙、半枝莲、半边莲、金银花、连翘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4、肺痈:皂角刺9克,广地丁、蒲公英、芦根、白芨各15克,鱼腥草30克,桔梗、苡仁、古山龙、金银花、连翘各12克。水煎服,每日l剂,分3次服。

5、冠心病:皂角刺9克,山甲片12克,升参、穿破石、八角莲各15克,五指毛桃根、黄花倒水莲各20克,川楝、延胡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6、大肠癌:皂角刺9克,山甲片12克,白花蛇舌草、龙葵、白英、半枝莲、半边莲、凤尾草、土茯苓、蒲公英、八角莲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7、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皂角刺9克,藤当归、路路通、鸡血藤各15克,五指毛桃根、黄花倒水莲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原植物8、慢性盆腔灸:皂角刺9克,鱼腥草、广地丁、夏枯草、败酱草、鸭跖草、蒲公英各20克,红藤、野菊花各15克,延胡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9、乳腺增生:皂角刺9克,丹参、王不留行、半枝莲、半边莲、夏枯草、千斤拔各15克,土鳖虫、地龙、橘叶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0、胎衣不下:皂角刺9克,虎杖、当归藤各15克,五指毛桃根、黄花倒水蓬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11、骨结核:皂角刺9克,山甲片6克,十大功劳叶30克,古山龙、矛瓜根、百部、鱼腥草、白芨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结合玉五丹药线提脓去腐,脓尽用生肌散收口。

12、骨质增生:皂角刺、山甲片各9克,豨莶草、穿破石、钩藤根、秦艽、灵仙、鹰不朴、走马胎、南蛇风、过岗龙各15克。水煎服,每日l剂,分3次服。同时外用:宽筋藤、忍冬藤、海桐皮、穿破石、土茯苓各60克煎汤薰洗,早晚各一次。

13、丹毒:皂角刺9克,古山龙、野菊花各15克,鱼腥草、广地丁、忍冬藤各30克,萆薢、苍术、苡仁、黄柏、泽泻各12克。水煎服,每日l剂,分3次服。

14、限局性硬皮病:皂角刺、枳壳各9克,桃仁、柴胡、牛膝各10克,赤芍、川芎各12克,穿破石15克,红花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他。

15、痤疮:皂角刺9克,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广地丁、蒲公英、车前草各20克,古山龙、苍术、黄柏、苡仁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6、杨梅疮:皂角刺、苍术、黄柏各9克,土茯苓、鱼腥草、广地丁各30克,苡仁、马鞭草各15克,龙胆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7、带状疱疹:皂角刺9克,马齿苋、忍冬藤、犁头草、白花蛇舌草、野菊花、大青叶、蒲公英各20克,虎杖、金古榄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8、嵌顿性内痔:皂角刺9克、广地丁、蒲公英、刺苋菜各20克,木槿花、桃仁、杏仁、苍术、泽泻各10克,苡仁、王不留行各15克,黄柏9克。水煎服,每曰1剂,3剂为一疗程,大多数患者服药3—6剂可愈,不能自行回纳者可用手法轻推回纳[2]。

§ 常用选方

山皂荚1、皂角刺治痈疽恶毒:外发内发,欲破未破,在四肢肩背肚腹之外者,则痛极大肿,在胸膈腰胁肚腹肠胃之内者,则痛极大胀:皂荚刺飞尖一两,乳香、没药、当归、川芎、甘草各二钱,白芷、花粉、金银花各五钱。水、酒各二碗,煎一碗半。毒在上,食后服;毒在中半饱服;毒在下空心服。未成可消,已成即溃。(《医鉴初集》)

2、治癌瘭恶疮:皂角刺(烧存性,研)、白及少许,为末,敷之。(《仁斋直指方》)

3、治妇人乳痈:皂角刺(烧存性)一两,蚌粉一钱。和研,每服一钱,温酒下。(《仁斋直指方》)

4、治疮无头者:皂角刺(阴干烧灰),为末,每服三钱,酒调,嚼葵菜子三、五个,前药送下。(《儒门事亲》)

5、治痔疾,肛边痒痛不止:皂荚刺二两(烧令烟尽),臭樗皮一两(微炙),防风一两(去芦头),赤芍药一两,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上药,捣罗为末,用酽醋一斤,熬一半成膏,次下余药,和丸,如小豆大,每于食前,煎防风汤下二十丸。(《圣惠方》皂荚刺丸)

6、治腹内生疮在肠脏:皂角刺不拘多少,好酒一碗,煎至七分,温服。不饮酒者,水煎亦可。(《蔺氏经验方》)

7、治大风疠疮:体废肢损,形残貌变者:皂角刺飞尖一斤(微炒,研为极细末),赤链蛇一条(切碎,酒煮,去骨取肉,焙),胡麻仁三两,生半夏二两,真铅粉一两。俱炒燥,研为末,和皂荚刺末,一总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晒干,入净磁瓶内。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8、治胎衣不下:皂角刺烧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妇人良方补遗》)

9、治小便淋闭:皂角刺(烧存性)、破故纸等分。为末,无灰酒服。(《圣济总录》)

10、治小儿重舌:皂角刺灰,入朴硝或脑子少许,漱口,掺入舌下,涎出自消。(《圣惠方》)

§ 文献论述

皂荚树 1、《医学入门》:皂刺,凡痈疽未破者,能开窍;已破者能引药达疮所,乃诸恶疮癣及疠风要药也。

2、《本草纲目》:皂荚刺治风杀虫,功与荚同,但其锐利直达病所为异耳。

3、《本草汇言》:皂荚刺,拔毒祛风。凡痈疽未成者,能引之以消散,将破者,能引之以出头,已溃者能引之以行脓。于疡毒药中为第一要剂。又泄血中风热风毒,故厉风药中亦推此药为开导前锋也。沈氏曰,皂荚刺宜用头刺极尖锐者佳,刺下节如枝硬(梗)者,力薄不及也。姚继元云,治疠风癞疾,风癣风疮,搔痒风屑,与苦参同用,其力更倍。

4、《本经逢原》:角刺治痘疹气滞,不能起顶灌脓者,功效最捷,而气虚者慎勿误用,恐透表过锐,反生虚泡也。若血滞不能起顶灌脓,叉需鲮鲤,当非角刺所宜。丹方治大风恶疾,眉落鼻崩,用皂角刺三斤烧灰为末,食后煎大黄汤,调一匕服之,不终剂而愈。肿疡服之即消,溃疡服之难敛,以其性善开泄也。

5、《本草图经》:m醋熬嫩刺针作浓煎,以敷疮癣。

6、杨士瀛:能引诸药上行,治上焦病。

7、《本草衍义补遗》:治痈疽已溃,能引至溃处。

8、《本草纲目》:治痈肿,妒乳,风疠恶疮,胞衣不下,杀虫。

9、《本草崇原》:去风化痰,败毒攻毒。定小儿惊风发搐,攻痘疮起发,化毒成浆。

10、《四川中药志》:治风热疮疹,并能通乳。

11、《药材学》:治扁桃体炎。

§ 生药材鉴定

皂荚树 性状鉴别

完整的棘刺为主刺及l-2次分枝;扁圆柱状,长5-18cm,基部粗8-12mm,末端尖锐;分枝刺螺旋形排列,与主刺成60°-80°角,向周围伸出,一般长约1-7cm;于次分枝上又常有更小的刺,分枝刺基部内侧常呈小阜状隆起;全体紫棕色,光滑或有细皱纹。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商品多切成斜薄片,一般是长披针形,长2-6cm,宽3-7mm,厚l-3mm。常带有尖细的刺端,切面木质部黄白色,中心髓部松软,呈淡红色。质脆,易折断,无臭。味谈。以片薄、纯净、无核梗、色棕紫、切片中间棕红色、慷心者为佳。

显微鉴别

刺的横切面:最外一层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皮层薄,有的薄壁细胞合少量淀粉粒。中柱鞘处有厚壁纤维和厚壁细胞断续环列。薄壁细胞常合草酸钙方晶或簇晶。韧皮部呈新月形,极小。木质部发达,由木化的木薄壁细胞、纤维和导管组成。髓宽广,占整个断面的一半以上,髓细胞大形,不规则,常合少量棕色物质。

粉末特征:棕褐色,纤维性。

① 表皮细胞有棕色内含物及小颗粒状晶体,表面观可见气孔。

② 中柱鞘纤维多碎断,徽黄色,壁厚,胞腔不明显,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直径17-22μm,簇晶直径6-8μm,形成晶鞘纤维。纤维束厚壁性,分隔纤维,薄壁性纤维有的具单纹孔。

③ 木薄壁细胞方形或类多角形,具纹孔。

④ 有螺纹导管及具缘纹孔导管碎片散在。

⑤ 髓细胞大形,具众多单纹孔。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20ml,置水浴上回流15min,滤过。取滤液l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3-4滴,显红色。(检查黄酮)

药物应用鉴别

1、皂荚为攻散峻厉之品,无坚不破,无痰不散,能开关导滞,对痰闭症用之,可以救急。

2、外疡头已突出,将溃未溃之时,利用皂角攻破其头,以代刀切,溃散之力颇强[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0:4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