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直扭构造体系 |
释义 | § 直扭构造体系 § 正文 由地壳表层或内部直扭运动产生的构造体系。已知的主要有多字型构造体系、山字型构造、入字型构造和棋盘格式构造体系等。 多字型构造体系 走向大致互相平行斜列的挤压构造形迹(包括褶皱、挤压带、逆掩断层带、压扭带等),同大致互相平行的张性兼扭性断裂大体成直角相交,组成的构造形象与中文的“多”字或反多字型相似。在特殊情况下,上述互相平行的挤压带和张裂带相互斜列或错列成雁行排列。它是直线扭动形成的一种最常见的构造型式(图1)。中、小型多字型构造经常可以在平面上或剖面上见到。常见的叠瓦式构造就是一种剖面上的多字型构造。大型的多字型构造只在平面上见到。多字型构造在中国发现的有:①华夏系构造体系。一种巨型多字型构造体系,简称华夏系。它主要由走向北东的褶皱带和挤压性、扭压性断裂带或挤压破碎带构成。这种类型的构造体系在中国东部相当发育,例如浙江的天目山。另外江西的九岭山、湖南的雪峰山一带和东北东部地区以及四川龙门山一带等也有这类构造体系存在。华夏系构造体系的岩层一般是古生代地层以及更老的岩层,因此认为它主要是在古生代晚期至三叠纪中期形成的。华夏系构造体系中酸性侵入岩相当发育。这些侵入岩分属于加里东期、海西期和印支期。②新华夏构造体系。中国东部濒太平洋地区的一种巨型多字型构造体系,简称新华夏系。③华夏式构造体系。在中国东部出现的另一类多字型构造体系。它的主体构造带展布的方位与华夏系相同,但成生时期较晚,大致成生于晚白垩世至第三纪。伴随有大量的玄武岩喷溢。④河西系构造体系。出现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大型反多字型构造体系,简称河西系。出现在祁连山及其以东和以西地区,为走向北15°~30°西的褶皱、冲断面和其他挤压性的构造形迹,并有许多张断裂与其直交,扭断裂与其斜交。影响到白垩系以及可能属于第三系的岩层,有的在第三纪以后甚至晚近仍有活动。另外在祁连山区、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南天山地区还发现一套总体走向北55°~65°西相互平行的挤压构造带及其间所夹的岩块,成生于早古生代至志留纪末期,在中、新生代亦有活动的构造形迹,称为古河西系(或西域系)构造体系。河西系、古河西系展布的方位及其所显示的顺时针扭动方向,与中国东部新华夏系、华夏系展布的方位及其所显示的逆时针扭动方向恰好遥相呼应。 山字型构造 一种独特的直扭构造型式,由于它的构造形象类似汉字的“山”字,故名。 入字型构造 构造形象类似汉字“入”字的直扭构造型式。 棋盘格式构造体系 两组直立的扭性断裂交叉构成网状断裂,或者是网状的节理裂隙,其形如棋盘,故称棋盘格式构造体系。它们一般常出现在地层比较平坦的地区或结晶地块地区,由水平挤压作用形成。两组断裂面或节理面交叉的角度,多数是一面成锐角一面成钝角,但有时也有为直角或近于直角的。因此它们常将岩层或岩块切割成方形或菱形。这种类型构造的实例甚为普遍。属于小型的包括网状节理、菱形节理等;中型的如纵横交错的断裂网;而巨型的棋盘格式构造则异常宏伟,有时甚至决定着大陆的轮廓。此类构造在中国许多地区均有发育,特别是沿海地区经常出现(图2)。在亚洲则有印度地块棋盘格式构造和西伯利亚地块棋盘格式构造。 直扭构造体系 § 配图 § 相关连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