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程序性知识
释义

§ 概述

程序性知识指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也称步骤性和过程性知识。

现代认知心理学为,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及产生式系统来表征的。

程序性知识是个人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使用的一系列操作步骤,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以产生式来表征,如运算法则、语法法则等。[1]

§ 讲究策略

程序性知识

1.分析学习任务,找出必要的条件 分析学习任务,找出所需知识、技能、能力及相应步骤,也就是分析新知识学习的条件。假定目标是规则学习,进行任务分析时必须鉴别构成该规则的有关概念。如果学生未掌握构成规则的有关概念,则应先教有关概念。分析学习任务,就是要找出实现教学目标的条件。[1]

2.提供示范,加深理解 对于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有一个重要原则是教给学生正确的步骤。教师必须准确示范,将每一个步骤都清楚地展示出来,同时,要突出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示范要与讲解有机结合,做到一边示范一

边讲解。

3.加强有效的练习。精心选择和设计变式练习是指导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的重要策略。要使练习有成效,应做到:

(1)选择合适的练习方法

从时间安排来看,有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研究表明,分散练习效果优于集中练习;从练习方式来看,有整体练习和部分练习。在实际运用时,应根据知识的复杂程度和学习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练习方法。

(2)精选练习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布赖恩与哈特曾进行收发电报的研究,把练习的重点放在认识电信符号和动作的灵敏性上,提高了收发的效率。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条件和学生特点,精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习与思想实际的内容进行练习,把切合实际、具有实用价值的知识作为练习的重点。

(3)充分利用反馈的强化作用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反馈可用来提高具有动机价值的将来的行为。因为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等,可以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的作用又可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纠正并激发起上进心。教师应注意及时批改和发还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试卷等。“及时”是利用学生刚刚留下的鲜明记忆表象,满足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愿望,增强学习信心。

(4)指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培根曾指出,人类理解力不是干燥的光,而是受到意志和各种情绪的灌浸的。研究发现,练习的成绩要受人的态度、情绪状态、个性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人对活动抱积极的态度,练习进步快,成效明显,反之,练习成绩很难提高。人进行练习时的情绪状态也很重要,没有焦虑或焦虑过度都会导致练习效率低下,相反,适度的焦虑则有助于提高练习成绩。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4、创设知识运用的情境,促进迁移

教学实践表明,创设知识运用的情境是促进迁移的重要的一环。任何知识的运用都离不开具体的环境,所以促进知识迁移离不开情境的创设。中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还不很发达,他们的优势是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因此通过创设情境来促进知识学习的有效迁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3:2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