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神圣同盟
释义

§ 简介

神圣同盟是1815年,奥地利、俄罗斯和普鲁士三国君主--奥地利皇帝法兰西斯一世、俄罗斯皇帝亚历山大一世和普鲁士国王腓特列威廉三世--打败拿破仑后缔结的同盟,目的是维护君主政体,反对法国大革命在欧洲所传播的革命理想。

§ 过程

1815年9月26日,“神圣同盟”成立。它是拿破仑帝国瓦解后欧洲各国君主组成的反动同盟。

同盟规定,缔约各国君主“无论何时何地”均须“相互提供经济、军事和其他方面的援助”,以维持维也纳会议上重新划定的边界和镇压各国革命。1815年维也纳会议结束後不久,由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发起,得到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赞同,于同年9月26日在巴黎签署《神圣同盟宣言》,标榜根据基督教教义处理相互关系,宣布:三国属于上帝统治下的同一家庭的三个分支,三国君主以手足之情互相救援。引导臣民和士兵保卫宗教、和平与正义,要求人民遵守教义,克尽职责。并邀请承认盟约原则的国家参加同盟。

同年11月19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八加入。最後除英国摄政王、奥斯曼帝国苏丹及教皇外,欧洲各国君主也纷纷加盟。

1820年代,神圣同盟先後镇压了意大利革命和西班牙革命,还曾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後因欧洲革命蓬勃发展,1822年後名存实亡。在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和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冲击下,同盟瓦解。

拿破仑帝国瓦解后,欧洲大多数国家参加的一个松散的政治组织。1815年维也纳会议结束后不久,由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发起,得到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赞同,于同年9月26日在巴黎签署《神圣同盟宣言》,标榜根据基督教教义处理相互关系,宣布:三国属于上帝统治下的“同一家庭的三个分支”,三国君主以“手足之情”“互相救援”。引导臣民和士兵“保卫宗教、和平与正义”,要求人民遵守教义,克尽职责。并邀请承认盟约原则的国家参加同盟,同年11月19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八加入。最后除英国摄政王、奥斯曼帝国苏丹及教皇外,欧洲各国君主也纷纷加盟。

19世纪20年代,神圣同盟先后镇压了意大利革命和西班牙革命,还曾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招致美国的反对抛出“门罗主义”(Monroe Doctrine)。后因欧洲革命蓬勃发展,列强间矛盾加剧,1822年希腊爆发独立运动后名存实亡。在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和欧洲1848年革命的冲击下,同盟瓦解。神圣同盟实际上维护维也纳体系、维护君主专制政治秩序的君主互助同盟。

神圣同盟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各国人民的强烈反抗。1848年欧洲革命风暴,扫除了欧洲各国的一大堆政治垃圾,梅特涅本人也在维也纳革命中男扮女装出逃,后来连国王也逃离维也纳。神圣同盟到此彻底瓦解。

§ 历史

神圣同盟是拿破仑帝国瓦解后欧洲各国君主组成的反动同盟。

1815年维也纳会议结束后不久,由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发起,得到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赞同,于同年9月26日在巴黎签署《神圣同盟宣言》,标榜根据基督教教义处理相互关系,宣布:三国属于上帝统治下的同一家庭的三个分支,三国君主以手足之情互相救援。引导臣民和士兵保卫宗教、和平与正义,要求人民遵守教义,克尽职责。并邀请承认盟约原则的国家参加同盟。

同盟规定,缔约各国君主“无论何时何地”均须“相互提供经济、军事和其他方面的援助”,以维持维也纳会议上重新划定的边界和镇压各国革命。

同年,俄、英、普、奥又签订“四国同盟”,三年后,法国也加入进来。这个组织实际上是“神圣同盟”的补充。

同年11月19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八加入。最后除英国摄政王、奥斯曼帝国苏丹及教皇外,欧洲各国君主也纷纷加盟(英国也表示赞同、支持)。神圣同盟中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俄国。神圣同盟声称维护耶稣的公正、慈爱及和平,反对在任何地方发生革命,一直起着绞杀欧洲革命的刽子手的作用。如恩格斯所说,它是“所有欧洲的君主在俄国沙皇领导下反对本国人民的一个阴谋”。

1820年代,神圣同盟先后镇压了意大利革命和西班牙革命,还曾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后因欧洲革命蓬勃发展,1822年后名存实亡。在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和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冲击下,同盟瓦解。

§ 分离

1821年3月,希腊人民掀起了反对土耳其统治奴役的民族解放战争。战果迅速扩大,经过一年的战斗,人民武装解放了希腊的大部分地区。1822年革命人民召开了国民会议,制定了宪法,宣布希腊独立。但是土耳其的封建统治者不甘心失败,他们派出大军进行残酷的镇压。土耳其军队所到之处,疯狂地屠杀人民。到1827年,希腊革命力量已被摧残殆尽。但是,英勇不屈的希腊人民继续战斗下去,他们展开了游击战,沉重地打击了土耳其的军队。希腊爱国志士的这种坚强的革命精神,赢得了欧洲各国进步人士的同情和支持。人们争先恐后地捐款以支援希腊人民的斗争。英国的杰出诗人拜伦热情洋溢地奔赴希腊,投身于希腊的解放战争,并且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然而,希腊的人民解放战争在欧洲各国统治阶级中间引起了不同的反应。奥国统治集团害怕希腊革命会引起奥地利境内的民族解放运动,因而极力主张镇压希腊革命。但是,沙俄却提出反对的意见。它的一贯政策是削弱土耳其,占领君士坦丁堡,控制两个海峡,以扩大俄国在巴尔干的势力。在沙俄眼中,希腊革命正好削弱土耳其的势力,并且是俄国势力渗入巴尔干的好机会。因此,俄国便以希腊东正教的当然的保护者自居,谴责土耳其对希腊人的屠杀。英、法两国为了扩大自己在巴尔干的势力,也同情希腊革命。这使“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内部的矛盾扩大了。1827年7月,俄、英、法三国在伦敦签订“希腊绥靖”公约,要求以停战作为解决希腊问题的前提条件。但是,土耳其拒绝停战,因此这一年10月,三国联合舰队出动了,并且在纳瓦利诺海上把土耳其-埃及舰队摧毁了。这一场海战沉重地打击了土耳其,使其失去镇压希腊革命的能力。然而,俄国出于侵略的目的,把对土耳其的战争继续下去,并且于1828年正式对土宣战。土耳其军队连遭失败,到1829年被迫求和,与俄国签订亚得里亚诺堡条约,承认希腊独立。

希腊是独立了,但是俄国势力马上渗入独立后的希腊。

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复辟王朝被推翻了,建立了代表金融势力的“七月王朝”。

在法国革命的影响下,比利时在同一年8月也发生革命,宣布比利时脱离荷兰而独立。

这样,一系列革命冲破了维也纳会议安排下的反动体系。这也意味着“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的瓦解。

§ 同盟会议

神圣同盟并非维也纳会议的直接内容,但与维也纳会议相连。它是亚历山大一世的产物,在这个同盟中多个欧洲君主同意维持基督教原则。虽然大多数会议上的政客嘲笑这个同盟,所有欧洲君主还是同意它。没有参加这个同盟的有教宗庇护七世,他不肯与这么多新教徒参加这样一个同盟,奥斯曼帝国苏丹马哈茂德二世,他对基督教原则不感兴趣,和英国国王乔治四世,他只有在议会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参加这样一个同盟(但他以汉诺威国王的身份参加了这个同盟)。后来神圣同盟与欧洲的保守势力,尤其是梅特涅的政策,连到了一起。

参加会议的国家还决定按会议决议第六款定期举行会议:

为了保证目前条约的执行、巩固各国之间的联系,以及维持目前四位君主之间的密切友好关系我们决定定期举行会议……以达到维持各国富强和维持欧洲和平的目的。这一条导致了一个会议系统的建立和后来许多会议的召开。

在1815年,由于英国国王的要求,英、俄、奥、普四国又签定了《四国同盟》,神圣同盟与四国同盟相配合,目的在于防止法国再起,反对新的革命运动。这两个同盟是欧洲封建君主维护统治的产物。

§ 革命影响

1815年9月26日,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倡议下,俄、奥、普三国君主宣布成立“神圣同盟”。同盟议定书规定:参加同盟的国家要以基督教教义作为他们行动的唯一准则:“根据圣经训示,一切人要彼此以兄弟之情相待的教导,三位缔约君主将一致以一种真诚的不可分的手足之情互相联系,并彼此视同为一国同胞,无论何时何地,均将互相救援”;“他们将根据同样的友爱精神引导臣民和军队保卫宗教、和平和正义”。“神圣同盟”提出的所谓原则并非是各国遵守一定义务的列强协定,但它所表现的强烈的君主主义和教权主义思想,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仍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切实执行“神圣同盟”的任务,同年11月,英、俄、奥、普缔结“四国同盟”。同盟条约声明,同盟国的任何一方如受到法国攻击,各同盟国将出兵相助。并规定,“为了维持欧洲和平,……定期召开会议”。1818年,法国加入这一同盟,但以法国为其潜在的敌对力量的“四国同盟”仍然存在。由此可见,“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的共同目的是从原则和具体行动上来巩固维也纳会议所确定的反动秩序,旨在镇压一切革命运动。

但是,反动势力是阻止不了历史的前进步伐的。到二三十年代,革命风暴席卷了西班牙、意大利、希腊、俄国、法国及比利时,沉重地打击了各国反动派,促使“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走向瓦解。

革命首先发生在西班牙。波旁王朝在西班牙复辟后,立即开始了反动的统治,加强了对人民的压迫。这就激起了1820年的革命。西班牙革命使欧洲各国君主惊慌失措。

1822年“神圣同盟”召开会议,不顾英国的反对,会议决定授权法国出兵镇压。

1823年西班牙革命终于被扑灭了。

1820—1821年在意大利也爆发了革命。英、俄、奥、普、法在梅特涅的建议下,派奥军前往镇压,意大利革命也遭到失败。[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7: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