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空调茶
释义

§ 制作过程

空调茶一部分利用空调制出的茶,会有一种很难用语言形容的“空调味”,且在常温条件下普遍很难长期保存,必须在真空包装+冰箱冷藏才能解决问题——通过技术处理可避免这两个缺陷。

在气温较高的季节时做出来的茶叶质量欠佳,所以在做夏暑茶时用空调机来调节做茶过程中部分过程的环境温度,使做出来的茶叶有较好的色泽香味,大大提高了夏暑茶的茶叶质量,也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春茶过后好茶数量上的不足。由于茶叶的保存期相对较短,而且保存方法也要求比较严格,因此买回去后一般是马上就要开始喝的。

拖补酸,拖,青叶到了正常的要杀青的时候,但箐叶的还不能完全完成做青要求,因此还要在超出的时间继续做青,于是有了拖的说法!不能完成是由于天气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慢慢的就形成了这种风格茶。要拖,就需要配以空调和抽湿机以完成。这样,就少摇多静,不摇出水,二是静抽出水!于是就有了拖箐和拖酸的茶品了!此茶做的好的有清爽的青香和酸香或清酸味,做的不好的有生硬的臭青味或闷青味或臭闷酸味!这类茶因为走水不彻底,发酵度较低,即使有高的,也是假高。因此此类茶冲泡时要快冲快出,否者汤色偏深水偏涩苦!此茶有开盖夺香之势,很容易吸引刚接触观音的人!此类茶极不耐放。在自然气候下,不到一个月就香水全消。一般都在冰柜速冻保存!

§ 应用

茶园空调机在做青中的作用:湿度和温度是做青过程中的两大要素,空调机就是调节青房里的湿度和温度,使之稳定在适宜茶青生化反应进行的状态,使反应向有利于形成优质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除湿。整个做青过程可视作茶青中所含水分的递缩过程。青叶内的水分既存在于细胞外,又存在于细胞内,使其有序地“蒸发”出来,把叶内的水分,特别是细胞内的水分降至一定的水准,做青工序就完成了。当然,伴随着水分的散失,青叶内还进行了大量的以氧化分解为主的生化反应,这些反应的生成物构成了成品茶的质量特征。水分散发,底物浓度升高是这些反应进行的条件和标志,通常茶农把这一过程叫“行水”和“消水”。我们在做青过程中的一系列劳作,诸如晾青、摊放、摇青等,都是围绕“水分散发”这一中心而进行的。茶叶中的水分散发与周围的空气湿度是直接相关的,相对湿度在75%以下,水分散失快,茶青的萎蔫迅速且明显;相对湿度在85%以上,水分散失几乎停止,茶青维持原状。空调机就是通过降低青房里的空气湿度来促使茶青的水分散失,实现做青效果。

控温 温度是茶叶所有生化反应的重要条件,其适宜的温度范围是18-25℃。偏高则反应加快而品质下降,偏低则因速度慢时间过长而不可取。在闽南地区春秋两季大多是适宜的温度,须用空调的天数不多,而夏暑两季要制出好茶,没有空调机降温就难于生产高档产品。

既能除湿,又可降温,这是空调机的两大功能。以前搞过的做青机,大多采用电热设备,虽然对茶叶的凋萎过程有明显的作用,但都是以升高温为代价,影响了质量,其效果是无法与空调制青相比的。

空调制青的材料要求:用空调做青,目标就是要制高档茶叶产品。在人为的控制下,生产出茶叶珍品,这样空调制青才显示出其意义和价值。为此,所用的茶青原料必须有较为严格的标准。只有高质量的原料才能制作出高档的产品,高质量的茶青材料一般要求如下:

茶青有较高的内质。在乌龙茶中,铁观音的内质最高,尤其以正红心品种最佳。但这不等于说正红心铁观音的茶青都有高的内质。用来生产高档茶叶的茶青都应符合长势旺盛,成熟度适宜、无农残、无病虫害等要求,而且最好的还要在幼龄的茶园内采摘的青叶,提上乘。一般认为2-3年龄的茶园所产的青叶质量最佳,是首选的材料。在大田作业中,茶园的管理是通过修剪、疏剪,施用有机肥等措施来提高所采茶青的内质,而且还要分片耕作、翻种,增加幼龄茶园的比例。

黄金时段所采的茶青。上等的品种,上等的茶园,还要求在特定时段采摘。在晴好的天气里,至了黄昏时段茶梢里含的有效成分最多,这时采摘下来的青叶最好。由于还要考虑晾青的条件及时间,所以真正的黄金时段是下午3-5时。各天天气的差异,制约了采青的进行,但最起码也要等到午后采摘。

茶青的“零损伤”和“零发酵”。通常把做青过程称为“发酵”是最不妥当的。因为在生物化学里“发酵”是指无氧呼吸的过程。

§ 发明人

空调茶1996年,王奕荣从镇办回到老家。他看到,由于夏暑茶质量差,有时加工夏暑茶甚至要亏本。

看着这一切,王奕荣内心很不平静,夏暑产量占全年的五分之二,可经济收入占不到十分之一,不提高夏暑茶的质量,就无法增加茶农的收入。王奕荣虚心向制茶能手请教,逐渐掌握了制作的技术,了解到春秋两季之所以能制出好茶,主要原因还在于气候较好、气温较低。

要提高夏暑茶质量,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控制茶青制作过程的温度。王奕荣开始用原来一台旧空调机进行实验。

万事开头难。虽然空调机在凉青房内调低了气温,但要真正制出好茶来还是不容易。许多因为试验不成功,便成了垃圾。

1997年夏,王奕荣打听到上世纪80年代芦田茶场曾经尝试过空调制茶,抱着一线希望,他马上赶到芦田茶场。经打听,当时确实有用空调制茶过,但后来不了了之。王奕荣不顾家人的反对,再次试验,才发现旧的空调机制冷温度不够。当时王奕荣就去信用社借了3万元,来添置新的空调机,安上了温度计。

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不断摸索和反复实践,王奕荣终于大体掌握了用空调机制茶的要诀:温度应在18℃—25℃,湿度50以下,攻破了保鲜、发酵、消青等环节存在的问题。王奕荣用空调机制出的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与以往的夏暑茶价格比较,单价提高四五倍,甚至几十倍。

由于利用空调可以人为地调节制茶的温度和湿度,茶农告别了看天吃饭的无奈,质量明显提高。王奕荣亲手制作的,2000年秋季,荣获安溪感德杯(泉州赛区)茶王铜奖,2003年,还荣获第二届中华茶产业国际合作高峰会茶王赛银奖。 [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6: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