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痛风 |
释义 | § 历史 痛风古称“王者之疾”、“帝王病”、“富贵病”,因为此症好发在达官贵人的身上,如元世祖忽必烈晚年就因饮酒过量而饱受痛风之苦,使他无法走路和骑马领兵上阵。早于西元前2640年,埃及人的身上已经发现有痛风引至大拇趾关节病变。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称痛风为“不能步行的病”,并指出痛风是富者的关节炎,而风湿则是贫者的关节炎。在他的《格言》(Aphorisms)中,他对痛风下了以下的结论:“太监不会得到痛风,女人在更年期以后才会得到痛风,男性在有性生活后才会得到痛风,痛风的发炎在发生后40天内就会消退,痛风在春秋两季较会发生。”。 西元三世纪,罗马医师盖伦首次描述痛风石(尿酸盐)。第一次使用痛风英文字“gout”是约在西元12世纪由一位名为Randolphus of Bocking的修士。这个字是由拉丁文gutta来,是一滴的意思。以当时中世纪的医学概念“四体液说”,痛风是被认为关节的部位多了恶毒液体。 § 病因 痛风的病因是“高尿酸”,尿酸高,是机体“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其次,机体内脂肪、盐、糖的代谢紊乱,引起了体内尿酸代谢平衡的破坏,使得机体出现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人如果处于应激状态,巨大的精神压力会导致内分泌紊乱,体内分解代谢增多,造成尿酸代谢异常,导致内源性尿酸急剧上升,从而导致痛风发作。[1] § 诊断标准 目前大多采用1977美国风湿病学会制订的痛风诊断标准,该标准尤其强调关节滑液和痛风结节中找到尿酸盐结晶,可依此作为诊断痛风的“金标准”。但当取材困难或条件所限时,根据12条临床特征中具备6条,也能确定痛风的诊断。另外,该标准还需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例如用秋水仙碱试验性治疗迅速有效,同样具有特征性诊断价值。现将该诊断标准介绍如下: 一、关节液中有特征性尿酸盐结晶。 二、用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证实痛风结节中含尿酸盐结晶 三、具备以下12条中6条或6条以上者 1.急性关节炎发作多于1次; 2.炎症反应在1天内达高峰; 3.急性单关节炎发作; 4.患病关节可见皮肤呈暗红色; 5.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6.单侧关节炎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 7.单侧关节炎发作,累及跗骨关节; 8.有可疑痛风结节 9.高尿酸血症; 10.X线摄片检查显示不对称关节内肿胀; 11.X线摄片检查显示不伴侵蚀的骨皮质下囊肿; 12.关节炎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符合以上一、二、三中任何一个条件者即可诊断为痛风。 § 易发人群 台湾有个调查发现:在2002年左右,痛风患者的年龄多在50岁以上,但有年轻化趋势,当中以19岁~45岁男性增加得最明显。年轻化的原因,除生活水平提高以外,再就是和现在快节奏生活、以及精神压力增大密切相关,而19岁~45岁,正是学业和工作压力最大的年龄段。[1] § 合并症 痛风患者多数有一种或多种合并症,常见的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 § 临床分期 痛风 临床上一般可将痛风分为四期描述,但并不表示每位痛风病人都须依序经过这四个时期;痛风的四个分期包括: 肾结石可在第二至第四期发生。病人来求诊时,各种分期皆可能发生,临床上可多注意生化检查报告,即可能会有意外的发现,病人本身若有定期接受身体检查时,不妨也多注意检查结果报告,以早日发现问题。 第一期——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 在此时期的病人血清中的尿酸浓度会增高,但并未出现临床上的关节炎症状,痛风石,或尿酸结石等临床症状有些男性病人会在青春期即发生此种情形,且可能与家族史,女性病人则较常在停经期才出现。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情形可能终其一生都会存在,但也可能会转变成急性痛风关节炎或肾结石,临床大多数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病人会先发生痛风症状,才转变其它情形,但注意约有10%至40%病人则会先发生肾结石症状。 第二期——急性痛风关节炎 此时期的病人会在受累关节部位出现剧痛症状,在病发的早期较常侵犯单一关节(占90%),其中约有半数发生于一脚掌骨关节,因此病人疼痛难当,无法穿上鞋子,常会穿著拖鞋前来诊,但发展到后来,也很可能会侵犯多处关节,有时也可能只侵犯其它部位,痛风常犯部位包括大脚趾、脚背、脚踝、脚跟、膝、腕、手指和肘等部位,但其它部位也会发作。应注意提高诊断的重点为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切勿以为其它部位的疼痛一定不是由痛风所引起。 一般而言,痛风病人会在晚上开始发生剧疼及关节发炎的情形有时候也会同时出现发烧症状,此种情形的发作常常见于饮食过量,尤其是宴客后发作、饮酒、药物、外伤或手术后,有时在脚踝扭伤后也会引发,尤其是脱水时。临床上在病人就睡前可能尚无任何异样,但痛风发作时所引起的剧痛可能会使病人从睡梦中痛醒,且在受犯关节会出现严重红肿热痛现象,令人疼痛难耐,症状会由轻度而重,发冷与颤抖现象也会因而加重,最痛时有如撕裂般,令人无法忍受,而后症状再慢慢减轻。 由于局部出现红肿热痛,且常伴随发烧症状,有些病人且可能出现关节肿大积水,且抽取液体时会出现黄浊液体,因此有时会被误为发生蜂窝组织炎或细菌性关节炎,而使用抗生素治疗。此时可能会持续一、二天或至二周,而后会慢慢改善。 第三期——发作间期 痛风的发作间期乃是指病人症状消失的期间,即临床上病人未出现任何症状;发作间期长短不等,可能会持续一、二天至几周,约7%的病人很幸运,他们的痛风会自然消退,不再发作症状,但是大多数病人会在一年内复发。反复发作后倾向于多关节性,发作较严重,发作期较长,且伴随着发烧。但有些人也会不再发作。 第四期——痛风石与慢性痛风关节炎 罹患痛风石与慢性痛风关节炎的病人较为慢性,在体内会有尿酸结晶沉积在软骨、滑液膜、及软组织中,形成痛风石,而且血中的尿酸浓度越高,患病的期间越久,则可能会沉积越多的痛风石,有时会影响血管与肾,造成严重肾功能衰竭,使肾病越严重,并造成不易排泄尿酸的恶性循环,令痛风石的沉积也就越多。 常常沉积痛风石的部位很多,包括耳朵、手部、肘部、跟腱、脚踝或脚趾,有时候更会引起局部溃疡,不易愈合,甚至于需接受截除手术。严重病人且会引起关节变形或慢性症状,足部变形严重时可能造成病人穿鞋上的严重问题。此外,发生肾结石的危险性随血清中尿酸浓度增高而增加,且也常会引起肾病变,肾衰竭后可能需接受血液透析,这也是引起痛风病人死亡的主要死因之 此外,痛风常见于肥胖、高三酸甘油脂血症及高血压病人。肥胖者尿酸产量会增多且排泄会减少,引起高尿酸血与痛风。若临床上同时出现这些疾病,也可能造成不易控制的情形,因此在检查时应同时注意评估。 § 科学研究新突破 多酚咖啡具有抗食物营养性 多酚咖啡中的多酚易与食物中的蛋白质和嘌呤产生结合,并以这种结合的形式排出体外,从而降低或减少人体对食物中蛋白质和嘌呤的过度吸收和利用。应酬多的人、喜食高蛋白食物的人、嗜酒的人在过食高蛋白和高嘌呤食物的同时,结合饮用多酚咖啡可大大减少食物中的嘌呤来源,经常饮用可减少外源性嘌呤的获得,从而预防痛风发生。 多酚咖啡具有抗细胞氧化性 多酚咖啡具有抗细胞氧化性,众所周知,痛风是由高尿酸引起的,高尿酸又是由嘌呤转化而来的,内源性嘌呤则要占到人体内尿酸总量的70%,而内源性嘌呤很大程度上是由细胞过度氧化、分裂、早衰早亡而释放出的核酸类物质。多酚咖啡能抗细胞氧化,增强细胞活力,减少或避免酸性物质以及因工作、生存压力过大而致的细胞早衰早亡,保持细胞的正常生物状态,和正常的生命周期,进而减少内源性嘌呤的生成。 多酚咖啡具有与金属离子的螯合性 尿酸钠结晶是诊断为痛风的金标准,所以痛风的形成需要高尿酸和体内有过量的钠,当这两种物质结合成尿酸钠结晶时,痛风才会发生,于是防治痛风,一要减少体内的尿酸;二要排除体内过量的钠。 多酚咖啡中多酚的邻位羟基可与钠产生螯合反应,从而减少体内过量的游离钠离子的含量,从而达到减少或避免过量的钠与高尿酸结合的作用,体内的尿酸钠结晶少了或没有了,痛风发生或复发的可能性就减少了或没有了。 多酚咖啡具有酶的诱生性 多酚能诱导人体尿酸分解酶的增高,促进酸性毒素分解; 多酚咖啡具有促进肾脏滤过性 多酚咖啡中的黄烷醇类化合物能刺激肾血管舒张,增加肾脏的血流量,从而增加肾脏的率过滤,使尿酸中的尿酸得以顺利排泄。 很多人饮用多酚咖啡,可以使尿酸长期正常,痛风多年不发。 § 治疗 (1)急性发作期治疗药物 ①秋水仙碱:对本病有特效,开始每小时0 5mg或每2小时1mg,至症状缓解或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肠道反应时停用。一般需4~8mg,症状可在6~12小时内减轻,24~48小时内控制,以后可药物图片 给0.5mg,每日2~3次,维持数天后停药。胃肠道反应过于剧烈者可将此药1 ~2 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于5~10分钟内缓慢静脉注入,但应注意勿使药物外漏,视病情需要6 ~8小时后再注射,有肾功能减退者24小时内不宜超过3mg。对诊断困难病例可作试验性治疗,有助于鉴别诊断。副作用为秃发、白细胞降低。 ②保泰松或羟基保泰松:有明显抗炎作用,且能促进尿酸排出,对发病数日者仍有效。初剂量为0.2~0.4g,以后每4~6小时0.1g,症状好转后减为 0.1g,每日3次,连续数日停药。本药可引起胃出血及水钠潴留,在活动性溃疡病患者及心脏功能不全者忌用。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副反应偶有发生。 ③消炎痛:疗效与保泰松相仿。初剂量25~30mg,每8小时1次,症状减轻后25mg,每日2~ 3 次连服2、3日。副作用有胃肠道刺激、水钠潴留、头晕、头痛、皮疹等,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者禁用。 ④布洛芬:每次0.2~0.4g,每日2~3次,可使急性症状在2~3天内迅速控制。本药副作用较小,偶有肠胃反应及转氨酶升高。 ⑤炎痛喜康:每日20mg,1次顿服。偶有胃肠道反应,长期用药应注意血象及肝肾功能。 ⑥萘普生:口服每天500~750mg,分两次服用。副作用小。 ⑦ACTH与强的松:对病情严重而秋水仙碱等治疗无效时,可采用ACTH25mg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或用40~80mg分次肌肉注射,此药疗效迅速,但停药后易于“反跳”复发,可加用秋水仙碱0.5mg,每日3次,以防止“反跳”。口服强的松亦有速效,但停药容易复发。因长期用激素易致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二者尽量不用。 (2)间歇期及慢性期治疗及药物 ①一般处理:饮食控制,避免进食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骨髓、海味、蛤蟹等。肥胖患者应减少热卡的摄取,降低体重。宜多饮水以利尿酸排出。避免过度劳累、紧张、饮酒、受冷、受湿及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 ②降低血尿酸药物的应用:根据患者肾脏功能及24小时尿酸排出量,每日排出尿酸量低于6 00mg及肾功能良好者,用排尿酸药;肾功能减退及每日排出尿酸量高于600mg者,选用抑制尿酸合成药;在血尿酸增高明显及痛风石大量沉积的病人,可二者合用。有使血尿酸下降及痛风石消退加快的作用,因两组药物均无消炎止痛作用,且在使用过程中有动员尿酸进入血液循环,导致急性关节炎发作的可能,故不宜在急性期应用。 a.羧苯磺胺(丙磺舒):为排尿酸药。初用0.25g,每日2次,2周内增至0.5g,每日3次,最大剂量每日不超过2g。约5%病人发生皮疹、发热、肠胃刺激、肾绞痛及激起急性发作等副作用。 b.苯磺唑酮:为排尿酸药。自小剂量开始,50mg每日2次,渐增至100mg每日3次,每日最大剂量为600mg。此药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溃疡病患者慎用。 c.苯溴马龙:为排尿酸药,每日1次25~100mg。可有胃肠道反应,肾绞痛及激发急性关节炎发作。 d.异嘌呤醇:为抑制尿酸合成药。每次100mg,每日3次,可增至200mg,每日3次。个别病人可有发热、过敏性皮疹、腹痛、腹泻、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甚而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停药及给予相应治疗一般均能恢复,偶有发生坏死性皮炎则病情严重,应立即抢救治疗。用药期间也可能发生尿酸转移性痛风发作,可辅以秋水仙碱治疗。 ③秋水仙碱的应用:在痛风反复发作的病人,慢性炎症不易控制,虽经上述治疗,有时仍有局部关节酸痛或急性发作,此时可用小剂量秋水仙碱维持,每日0.5mg或1mg。 ④其他:对有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尿路感染、肾功能衰竭等伴发或并发症者,须进行对症治疗。关节活动困难者须予以理疗和锻炼。痛风石溃破成瘘管者应予以手术刮除。 (3)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及药物:一般认为血尿酸盐的浓度在8~9mg/dl以下者不须药物治疗,但应避免过食(特别是高嘌呤饮食)、酗酒、过劳、创伤及精神紧张等诱致急性发作的因素。血尿酸过高应予异嘌呤醇治疗。 (4)继发性痛风的治疗及药物:除治疗原发疾病外,对痛风的治疗原则同前述,降低血尿酸以异嘌呤醇为首选。但由于尿酸生成和排出较多,排尿酸药易加重肾脏负担而不选用。[2] 中医治疗 1、久痹正虚证:此型患者多由上述诸证演变而来,患病日久,迁延不愈,反复发生发火,关节痛苦悲伤、肿胀、重着,流动不利。或关节症状虽有级解,但见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神疲乏 力.头.心悸.气短自汗,面色苍白.舌淡.答白.脉细或弱。以益气补肾,利湿通络为法.药用生黄蔑、白术、山英肉、汉防己、防风、当归、土获荃、猪荃等。中医治疗痛风 2、中医治疗痛风病,痰瘀痹阻证多为未经治疗或未经正规治疗,在反复发生发火经年之后,局部关节泛起痛风石沉积.关节呈现慢性持续性炎症,表现为关节肿痛游走发生发火,此处未愈,他处又起.迁延不愈,关节肿大,重者强直嘴形,指(趾)或皮下触及结节.或有结节液化,喷流浊脂,舌淡胖或有安斑,苔腻.脉弦细或细涩。治疗上以祛癣通络,化痰散结,通利关节为法.药用全当归、川芍、赤芍、挑仁、茵陈、木瓜、威灵仙、海风膝、土获等等。 3、无症状间歇期,治之以利趁降浊.药用菌陈、连钱草、白术、获等、土获芬。对于症状长期毯定的患者,还可妞患者以百合、玉米须煎汤代茶,时时饮之,有降低血尿限、预防关节炎发生发火的功效。 4、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汗出不解.口渴喜饮,心烦不安.搜黄.舌红.苔从.脉滑数等症。治疗上以清热除盆、祛风通络为大法,药用虎杖、羌活、全当归、茵陈、伏荃、川牛膝、猪等等。局部关节处还可以外用如惫金黄散醋调或麻油调制后外敷。 预防 控制含嘌呤高食物的摄取,就能减少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次数。 再就是酒,酒对痛风的影响比膳食严重得多。因为酒中所含的乙醇能使血乳酸浓度升高,后者可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分泌,可降低尿酸的排出;同时乙醇还能使尿酸合成增加。特别是啤酒,还含有大量的嘌呤! 要防高尿血症/痛风,防“高脂、高能量饮食”,比拒绝“高嘌呤饮食”更重要,因为您如果患上代谢综合征了,内源性尿酸的代谢就会紊乱了。 自行减轻压力、进行适当锻炼。运动,不仅有利于远离代谢综合征,还有利于尿酸通过汗液排出。 此外,还有个很简单可行的方式,即多喝水,每天需要喝一瓶水(约2000毫升,至少1200毫升),这样可促进新陈代谢,将尿酸排出,直接降低尿酸水平![1] § 高嘌呤成份的食品 痛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不过量摄取蛋白质。在正常情形下,每人每天每公斤理想体重以摄取1公克蛋白质为宜。急性发病期间,应避免食用嘌呤含量过高的食物。 高嘌呤饮食 1、发芽豆类、黄豆。 2、鸡肝、鸡肠、鸭肝、猪肝、猪小肠、牛肝等。 3、白鲳鱼、鲢鱼、虱目鱼、吴郭鱼、四破鱼、白带鱼、乌鱼、吻仔鱼、鲨鱼、海鳗、沙丁鱼等。 4、小管、草虾、牡蛎、蛤蜊、蚌蛤、干贝等。 5、小鱼干、扁鱼干。 6、豆苗、黄豆芽、芦笋。 7、紫菜、香菇。 8、肉汁、浓肉汤(汁)、鸡精等。 9、酵母粉。 10、黄豆及其制品(如:豆腐、豆干、豆浆、味增、酱油、豆芽等),虽含较高量的普林,但因普林的种类与肉类不同,故於非急性发病期,仍可适量摄取。 § 痛风饮食原则: 1、供应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在烹调肉时,应先用水焯一下捞出,肉中的嘌呤可困排出,因而降低了肉食中的嘌呤量。痛风饮食 2、痛风的饮食过去曾经有人建议禁用咖啡,茶和可可,由于它们含有可可碱,茶叶和咖啡碱,可诱发痛风。 3、限制高嘌呤食品。逐日液体的总量不得少于3000毫升以促进尿酸盐排泄。 4、通风的饮食应供应充足的维生素、水和碱性食品。酮体和尿酸相竟排出,使尿酸排出减少,能够促进痛风的急性发生发火。因此以为禁用咖啡、茶叶和可可缺少一定的科学根据,目前以为可以选用咖啡、茶叶和可可,但要适量。 5、限制脂肪摄入量。但经动物实验证实,可可碱、茶叶碱和咖啡碱在人体代谢中天生甲基尿酸盐,并非是引起痛风的尿酸盐,而甲基尿酸盐并不沉积在痛风石中。 6、慢性痛风或缓解期的痛风,应给予平衡饮食。 § 痛风的防治 1、多喝水,天天需要喝一瓶水(约2000毫升,至少1200毫升),这样可促进新陈代谢,将尿酸排出,直接降低尿酸水平。从而达到防治目的。痛风的防治 2、自行减轻压力、进行适当锻炼。运动,不仅有利于阔别代谢综合征,还有利于尿酸通过汗液排出。 3、痛风患者需防“高脂、高能量饮食”,比拒绝“高嘌呤饮食”更重要,由于您假如患上代谢综合征了,内源性尿酸的代谢就会紊乱了。 4、严控控制酒精的摄入量:酒对痛风的影响比膳食严峻得多。由于酒中所含的乙醇能使血乳酸浓度升高,后者可按捺肾小管对尿酸的分泌,可降低尿酸的排出;同时乙醇还能使尿酸合成增加。特别是啤酒,还含有大量的嘌呤! 5、控制对含嘌呤高食品的摄取,就能减少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生发生次数。 § 痛风注意事项 1、烹调时用油要适量。少吃油炸食物,避免经常外食。 2、避免摄食肉汤或肉汁(因为经过长时间烹调的肉汤或肉汁,通常含有大量溶出的普林) 食欲不佳时,需注意补充含糖液体,以避免身体组织快速分解,诱发痛风。 3、避免喝酒(空腹饮酒易引起急性发作),避免暴饮暴食。 4、适当的运动。常做游泳,慢步行走,打太极拳等,正常人,有助于血清尿酸值的下降,亦可增加心功能。痛风患者有利于病情的康复,但是避免长期过度激烈的运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