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百炼钢 |
释义 | § 百炼钢 § 正文 中国古代的钢种,又是制钢和锻造工艺的简称。百炼钢的实质是对一般炒钢(由汉中平纪年 生铁在半液态下炒炼、氧化脱碳而成)的进一步锻打。据北宋沈括 百炼钢刀 《梦溪笔谈》的记载,百炼钢的中心环节是"锻之百余火"。反复锻打可排除夹杂物、减少残留夹杂物的尺寸、均匀成分、致密组织,有时也可细化晶粒。除去"百炼"外,古代还有"五十炼"、"三十炼"、"七十二炼"、"九炼"之说。百炼钢工艺约始于东汉,明清仍在使用。中国古代许多宝刀、宝剑都是用百炼钢制成的。 中国古代用反复叠打钢料的方法制成的一种钢。古文献中“百炼(练)”一词始见于东汉末年。曹操建安年间(196~220)发出《内诫令》,命有司造“百炼利器”。孙权(182~252)有宝刀名“百炼”。《晋书》名之为“大夏龙雀”的“百炼钢刀”,称它是“名冠神都”、“威服九区”的利器。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说:“刀剑绝美者以百炼钢包裹其外”,可知百炼钢是质量优良的钢。 1961年日本天理市栎本町东大寺山古墓发现中国东汉钢刀,上有错金铭文24字:“中平□□五月丙午造作〔支刀〕百练清〔刚〕上应星宿〔下〕辟〔不祥〕”(见图)。中平是东汉灵帝年号(185~189)。日本奈良石上神宫藏有东晋太和元年(369)为倭王“造百练乯七支刀”。日本稻荷山古墓出土铁剑有错金字115个,也有“百炼”一词,是公元471年或531年日本制品。类似的还有江苏徐州出土“五十炼”钢剑(公元77年造),出东临沂苍山出土“卅練”钢刀(公元112年造)和传世品“卅炼”金马书刀。 百炼钢 对出土文物的初步研究表明,百炼钢是用炒钢作为原料,加热后反复折叠锻打,或用数种成分不同的原料反复叠锻得到的。钢件组织致密,成分均匀,夹杂物细化。经金相组织研究,五十炼钢剑的高、低碳层共50~60层(见冶金史)。 § 配图 § 相关连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