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盛特伟
释义 盛特伟

生平

盛特伟(1955.8—2010.2.4)原名盛松,笔名特伟,广东中山人。擅长漫画、动画设计。1935年在上海从事国际时事漫画创作。1937年参加抗日宣传队。1944年参加抗敌演剧第五队。1947年香港组织发起人间画会。抗战前有大量漫画作品发表在上海漫画、独立漫画上。1949年到长春东北电影制片厂组织美术片组。1950年后到上海从事美术电影领导和制片制作。动画片《好朋友》获文化部优秀影片二等奖;《小蝌蚪找妈妈》获“百花奖”、一等奖等多种奖项;《牧童》获丹麦国际童话电影节金质奖。作品有儿童年画《拔萝卜》、动 画片《骄傲的将军》等。出版有《特伟讽刺画集》、《风云集》。

生前媒体报道

《小蝌蚪找妈妈之父》

盛特伟原名盛松,曾用笔名公木,1936年盛特伟决定专画时事漫画、国际漫画时改用笔名特伟,并一直沿用至今,以至于几乎没人记得他原来的姓氏了。

特伟为中国民族动画电影事业奋斗了几十载,创作了《小蝌蚪找妈妈》等动画电影精品,在动画电影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享誉世界。日本著名动画大师手冢治虫和宫崎骏都曾公开表示,从特伟的动画电影中获益匪浅,并且启发了他们各自的创作。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特伟受命到上海筹建美术电影制片厂。他从长春接管了一批电影器材,连同制作动画片的日本技术人员一起来到上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后,特伟担任首任厂长,他把上世纪三十年代制作《铁扇公主》动画片的万氏兄弟请来,拍成了闻名于世的《大闹天宫》。此后,特伟又制作了两部自己的动画创作:《骄傲的将军》和《牧笛》。前者将中国京剧的脸谱、动作和唱腔引入了动画片中,是民族元素与卡通片相结合的一次尝试;而后者则是将水墨画引进了动画片,在世界引起轰动。

此前他还创作了《小蝌蚪找妈妈》,寻找到了能够在透明的胶片上做出水墨洒在宣纸上的渲染效果。当《小蝌蚪找妈妈》上映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时任文化部长的茅盾在观看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后,欣然提笔赋诗。

《牧笛》、《山水情》、《小蝌蚪找妈妈》等水墨动画也多次在国内外获得大奖,特伟本人也因此荣获世界动画学会ASIFA所授予的“终身成就奖”,同时也是中国影坛唯一获此殊荣的人。动画电影界所谓的中国学派也由此逐步确立起来,并且成为重要的动画流派。

《中国水墨动画鼻祖:记上美厂首任厂长盛特伟》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首任厂长盛特伟 《小蝌蚪找妈妈》《牧笛》曾震撼整个世界。

盛特伟(1915.8—2010.2.4)原名盛松,笔名特伟,珠海前山南溪村人。1935年在上海从事国际时事漫画创作,1937年参 加 抗 日 宣 传 队 ,1944年参加抗敌演剧第五队。1947年在香港组织发起人间画会。

抗战前有大量漫画作品发表在《上海漫画》、《独立漫画》上。1949年到长春东北电影制片厂组织美术片组。1950年后到上海从事美术电影领导和制片工作。作品有儿童年画《拔萝卜》、动画片《骄傲的将军》等。出版有《特伟讽刺画集》、《风云集》。

他让齐白石的画“动”了起来

盛特伟原名盛松,曾用笔名公木,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滩漫画界颇负盛名的骁将,以针砭时弊的讽刺漫画见长。因在香港发表长篇漫画《大独裁者》风靡一时,被电影界领导袁枚之点名由香港返回大陆参加东北电影制片厂(今长影)动画厂的筹建工作。日本动画名家方明、新四军《解放画报》主编靳夕成了他的左右两臂得力助手。五十年代初他们由夏衍从长春唤回上海,在上海这个中国电影的大本营成立了美术电影制片厂。

盛特伟

1960年1月,陈毅副总理参观中国美术电影展览会后提出:“你们能把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就更好。”这个建议与当时艺术家们的想法不谋而合。美影厂的艺术家们早就希望打破传统动画“单线平涂”的单一模式,他们希望能把中国的水墨画搬上银幕。盛特伟当时任上影厂的厂长,一同参与试验。通过反复探索,终于解决了墨韵技巧的效果,集体创作出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看特伟的水墨动画片好像打开一本素雅的国画画册后,一幅幽静的荷塘小景淡淡推入,古琴和琵琶乐声悠扬,共同勾画出优美抒情的水墨世界。这是动画民族化道路上的一次重要尝试,同时也是世界动画界的一个里程碑。当时许多外国人看到水墨动画片之后简直惊呆了,他们称这是中国真正的第五大发明。

1981年特伟在日本京都举办中国水墨动画展,日本动画爱好者纷至沓来,纷纷惊叹于中国的水墨动画。就连日本动画艺术的鼻祖手冢治虫也表示,特伟的水墨动画使他受益匪浅。

而《牧笛》、《山水情》、《小蝌蚪找妈妈》等水墨动画,也多次在国内外获得大奖,特伟本人也因此荣获世界动画学会A SIF A所授予的“终身成就奖”,他也是中国影坛唯一获此殊荣的人。

早年辍学 钟情漫画专攻讽刺

1915年的农历七月十二日,上海一个普通家庭里又诞生了一个儿子,来自珠海南溪村的父亲当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翻译,或许想让儿子像松树那样茂盛成长,给他起名叫“盛松”。小时候的盛松家境富庶,他酷爱连环画,上小学的时候就临摹连环画《三国志》、《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13岁那年,因父亲事业走下坡路,盛松在初中二年级时就辍学了。

由于对人物素描颇有兴趣,辍学后的盛松就经常跑到城隍庙人像画馆门口,偷着学艺,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很快就掌握了碳素画人像的技术,并开始临摹放大照片。后经友人介绍,他来到广告画社当学徒,以此挣更多钱养家糊口。

此后,盛松先后当过制药厂和博物馆的职员,但都难以立足。这时,他对漫画产生了浓厚兴趣,工作之余笔不离手,大量作画,并向报社投稿。一幅名为《中西科学之比较》的漫画就是盛松在报刊发表的处女作。这一阶段他的作品题材还是比较杂:社会生活、政治讽刺等都有。在大他4岁的本家侄子盛家伦的建议下,盛松逐渐以国际时事作为主要漫画题材。“特伟”就是1936年他决定专画时事漫画、国际漫画时改用的笔名,一直沿用至今,以至于几乎没人记得他原来的姓氏了。抗战宣传 在硝烟中创作漫画

随着抗日战争的开始,漫画家叶浅予、张乐平、特伟等八人成立了救亡漫画宣传队,在周恩来和郭沫若的指导下,从事漫画宣传抗战工作。

1940 年初,由特伟领队的漫画宣传队从桂林转移到重庆,继续出版了三期《抗战漫画》。后因通货膨胀经费困难,漫画宣传队于1941年皖南事变后宣布解散。 1941年和1942年,特伟在香港出版了两本漫画选集,即《特伟讽刺漫画集》和《风云集》,是他在抗战期间的代表作品。

特伟获ASIFA终身成就奖

创办美影 水墨动画震惊世界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特伟受命到上海筹建美术电影制片厂。他从长春接管了一批电影器材,连同制作动画片的日本技术人员一起来到上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就是这样起步的。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后,特伟把三十年代制作《铁扇公主》动画片的万氏兄弟请来,拍成了闻名于世的《大闹天宫》。此后,特伟又制作了两部自己的动画创作:《骄傲的将军》和《牧笛》。前者将中国京剧的脸谱、动作和唱腔引入了动画片中,是民族元素与卡通片相结合的一次尝试;而后者则是将水墨画引进了动画片,是中国的创举。此前他们还创作了短片《小蝌蚪找妈妈》,寻找到了能够在透明的胶片上做出水墨洒在宣纸上的渲染效果。

这部《牧笛》以其独有的东方情趣和水墨美感,惊动了世界动画界。八十年代,特伟访问美国迪斯尼厂时,被那里的动画艺术家围住,要他解答如何把水墨弄上胶片并呈现墨渗淋漓的效果?他稍作解释而未将他们的技术机密道出。

除这2部作品之外,美影厂在特伟的主持下,还推出了许多佳作,如《哪吒闹海》、《金猴降妖》、《天书奇谭》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自1957年成立以来在国外荣获过200多个大小奖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9:2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