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神农架
释义

§ 基本简介

神龙林区

远古时期,神农架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是燕山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将其抬升为多级陆地, 成为大巴山东延的余脉。山脉呈东西方向延伸,山体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山峰多在海拔1500米以上,其中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多座。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为“华中第一峰”。西南部 石柱河海拔398米,是神农架的最低点,最高点与最低点的相对高差为2707.4米。

神农架是长江和汉水的分水岭,境内有香溪河、沿渡河、南河和堵河 4个水系。由于该地区位于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区,气温偏凉而且多雨,海拔每上升100米,季节相差3--4天。“山脚盛夏山顶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够,春夏秋冬最难分”是神农架气候的真实写照。由于一年四季受到湿热的东南季风和干冷的大陆高压的交替影响,以及高山森林对热量、降水的调节,形成夏无酷热、冬无严寒的宜人气候。当南方城市夏季普遍是高温时,神农架却是一片清凉世界。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立体小气候,使神农架成为中国南北植物种类的过渡区域和众多动物繁衍生息的交叉地带。神农架拥有各类植物3700多种(菌类730多种,地衣190多种,蕨类290多种,裸子植物30多种,被子植物2430多种,加上苔藓类可达4000种以上),其中有40种受到国家重点保护;有各类动物1050多种(兽类70多种,鸟类300多种,两栖类20多种,爬行类40多种,鱼类40多种,昆虫560多种),其中有70种受到国家重点保护。几乎囊括了北自漠河,南至西双版纳,东自日本中部,西至喜马拉雅山的所有动植物物种。

神农架是中国内陆保存完好的唯一一片绿洲和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的一块绿色宝地。它所拥有的在当今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保持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最富特色的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动植物区系成分丰富多彩,古老、特有而且珍稀。苍劲挺拔的冷杉、古朴郁香的岩柏、雍容华贵的梭罗、风度翩翩的珙桐、独占一方的铁坚杉,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金丝猴、白熊、苏门羚、大鲵以及白鹳、白鹤、金雕等走兽飞禽出没草丛,翔天林间。一切是那样地和谐宁静,自在安详。这里还有着优美而古老的传说和古朴而神秘的民风民俗,人与自然其同构成中国内地的高山原始生态文化圈。神农氏尝草采药的传说、“野人”之谜、汉民族神话史诗《黑暗传》、川鄂古盐道、土家婚俗、山乡情韵都具有令人神往的诱惑力。这里山峰瑰丽,清泉甘冽,风景绝妙。神农顶雄踞“华中第一峰”,风景垭名跻“神农第一景”;红坪峡谷、关门河峡谷、夹道河峡谷、野马河峡谷雄伟壮观;阴峪河、沿渡河、香溪河、大九湖风光绮丽;万燕栖息的燕子洞、时冷时热的冷热洞、盛夏冰封的冰洞、一天三潮的潮水洞、雷响出鱼的钱鱼洞令人叫绝;流泉飞瀑、云海佛光皆为大观。

神农架茫茫的林海,完好的原始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宜人的气候条件,原始独特的内陆高山文化,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卷。也使神农架享有了“绿色明珠”、“天然动植物园”、“生物避难所”、“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清凉王国”等等众多美誉。在地球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神农架正以其原始完美的生态环境而引起世人瞩目。[1]

§ 历史

旅游度假的乐园

1980年11月,湖北省政府批准成立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撤销神农架林区革命委员会。

1985年1月,湖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改变神农架林区行政领导管理体制的通知》,决定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从l985年2月1日起,由郧阳地区行署代管改为省人民政府直接领导。

1990年12月,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

1992年9月3日下午6时,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铁道部大桥工程局等单位的10名专家在神农架燕子垭东北209国道l90里程碑处同3个长着棕红色毛的“野人”奇遇,“野人”迅速逃遁。

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湖北省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正式对外国人开放。

1999年9月,国家林业局保护司批复同意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建立金丝猴人工训养繁殖研究基地,基地设于大龙潭。

2000年3月,“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正式启动并全面实施。这标志着神农架近40年开发建设实践形成的“木头经济”格局彻底被打破,原始初放的“神农架第一次大开发”宣告结束,以生态立区、旅游兴区、绿色富区、开放活区的科学、有序的“神农架第二次大开发”正式拉开序幕。

2000年4月,全长148米的阳日武山湖隧道贯通,这是神农架公路史上第一条隧道。

2000年9月上午7点45分,有8名游客在神农架凉风垭遭遇“野人”,据目击者称:其中两名直立行走,高约1.50米至1.60米,棕黑色毛,横穿公路而过。

2001年9月,第二届中国神农架国际生态旅游节在酒壶坪隆重开幕。

2002年4月,汉民族神话叙事长诗《黑暗传》正式出版。《黑暗传》是由群众艺术馆馆员胡崇峻经过十多年的艰辛努力搜集、整理成书的,它的出版填补了中国汉民族史诗的空白。

2003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神农架现场办公会,专题研究神农架保护与发展问题,确立了“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建设方针,引导神农架步入了保护与发展协调并进的科学发展轨道。

2004年9月,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主办的“绿色中国”论坛首次走出北京在神农架林区举办。

2005年3月,神农架林区成功申报国家首批绿色GDP试点。

2007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省委副书记、省长罗清泉等就大九湖湿地的保护与利用到神农架林区调研,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适度开发”的原则,把大九湖湿地保护好利用好。

2007年10月,由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名山论坛在神农架举行,黄山、华山、九寨沟、武夷山等18座名山代表参加,共同通过了《中国名山保护神农架宣言》,倡导自然山系保护,进一步推动了区域保护合作。

2007年10月神农架林区获得“湖北省旅游强县”称号后,11月又被国家正式命名为“中国旅游强县”,成为中国首批17个国家旅游强县之一。同时也是湖北省唯一的国家旅游强县。

2008年3月,国家林业局确定神农架林区为第一批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区。

2008年5月,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神农架高山杜鹃花节。

2008年6月,中国第一部绿色责任蓝皮书——《神农架绿色责任蓝皮书》在京首发。

2008年8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清泉在神农架林区调研,强调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两轮驱动”、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快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

2008年9月,省政府同意在神农架林区启动生态补偿试点工作。据了解,由省级财政统筹向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提供生态补偿,在中国还是首次。

2008年9月28日,武当山至神农架神农架段生态旅游公路正式开工建设。

2008年11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批准神农架飞机场立项。

2008年11月,经过铁道部专家现场勘察,初步确定了十宜铁路十堰境内的走向,这标志着十宜铁路前期勘察工作正式展开。

2009年1月,神农架林区在京顺利通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评审。

2009年1月,中国生态旅游年湖北启动仪式暨神农架第五届滑雪节开幕式在林区举行。

2009年2月18日,神农架机场建设工程奠基仪式隆重举行。

神农架因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此架木为梯,采尝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穑而得名。1970年5月,国务院批准将房县、兴山、巴东的24个公社和2个药材场、1个农场划为神农架林区的行政区划,是中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省辖行政区。1971年划归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管辖,1972年3月复归省辖,1976年5月划归郧阳地区革命委员会管辖,1983年8月又复归省辖。1980年11月,省政府批准成立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撤销神农架林区革命委员会,1985年巴东代管的下谷坪、石磨、板桥河3乡移交神农架林区。

§ 文化古迹

神农架旅游

历史文化古迹遗存丰富,且门类齐全,涵盖国家划分的六大类文物:

(一)古遗址类—红坪犀牛洞遗址。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通过对犀牛洞遗址考察证明,在10多万年前,神农架就有原始智人生产生活,繁衍子孙。

(二)古墓葬类,主要包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坪汉墓群,松柏汉墓,新近发现的大九湖湿地公园里的唐墓群。宋元明墓也有发现,清代墓葬群分布广泛。

(三)古建筑类,主要包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蛇草坪古民居以及新华乡石屋头古民居。

(四)石窟寺及石刻类,主要包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九冲天观庙磨崖石刻,红坪镇红河石碑群。

(五)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物类,主要包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原军区突围阻击战指挥所旧址(莲花观)以及房县十三区第八乡苏维埃政府旧址马鞍坪古民居。

(六)其他类,川鄂古盐道横贯神农架林区东西,2008年已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神农架林区现有馆藏文物近两千件。其中国家二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6件。不可移动文物包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没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盐道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作已经全面完成。

§ 人文背景

神农架据传是华夏始祖、神农炎帝在此搭架采药、疗民疾矢的地方。他在此“架木为梯,以助攀援”,“架木为屋,以避风雨”,最后“架木为坛,跨鹤升天”。神农炎帝是华夏文明开创者之一,后人将其丰功伟绩列陈有八:训牛以耕,焦尾五弦,积麻衣革,陶石木具,首创农耕,搭架采药,日中为市,穿井灌溉。为缅怀祖先,颂其伟业,林区人民政府于1997年开始在神农架主峰南麓小当阳兴建神农祭坛一座,塑其雕像于群山之中,但见牛首人身的神农氏双目微闭,似思似眠,神农塑像与千年古朴相拥而立,景致浑宏,气宇不凡,蔚为壮观。

神农架人文历史久远,早在20多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此活动。秦汉以来,神农架地区分属历朝历代邻近州郡县管辖(仅三国至隋初设绥阳县),清代隶属湖北省郧阳府房县及宜昌府兴山县。由于这里谷深林密,交通不便,历来为兵家屯守之地。唐中宗被贬为庐陵王后,命神农架山脉为“皇界”。清顺治、康熙及嘉庆年间,义军刘体纯部及白莲教军先后在此屯守11年之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红三军在此建立苏维埃政府。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50年代中至60年代初,国家以采伐木材为主要目的着手对神农架进行开发,并于1966年修通贯穿南北的公路。1970年国务院以〔1970〕国发47号文件,批准神农架林区建置,由湖北省直辖,行政地域由房县、兴山、和巴东三县毗邻区域划出,国土面积3253平方公里。此后行政隶属几经变更,终于于1987年确定直属省辖至今。

神农架文化遗存众似繁星,民俗乡风淳厚质朴。阳日古刹净莲寺、九冲佛影天观庙传承佛教衣钵,川鄂古盐道依稀再现南方丝绸之路的繁荣,残存的木雕、石刻及民间刺绣显示炎帝后裔五千年的智慧。在此发现并已整理出版的《黑暗传》被称为汉民族的创世史诗,从而打破西方关于中国没有自己史诗的百年神话。反映秦巴平民喜怒哀乐的百代民风土家婚俗、打丧鼓、山锣鼓、打火炮堪称中原文化的活化石。神农架不仅是东西南北野生动植物种类的交汇地,而且是华夏民族四大文化种类的交汇地。以神农架为原点,西有秦汉文化,东有楚文化,北有商文化,南有巴蜀文化。神农架是一处文化洼地,各种文化溪流在这里交融。神农架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共同构成了神农架绚丽多彩的画卷,隽秀如屏的群峰,茫茫苍苍的林海,完好的原始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宜人的气候,独特的内陆高山文化使神农架成为当今世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净土和乐园。

§ 神农文化

旅游度假的乐园

在神农架古老的谜一样的山林里,积淀着古老的谜一样的文化。独具魅力的神农架文化像一樽陈年老酒,香漂万里,醉人心脾,令人心往神驰。神农架文化具有区别于其他地区文化的显著特点:这就是古老的山林特色。既保留了明显的原始古老文化的痕迹,又具有浓厚的山林地域风貌。其区域文化特色被视为亚洲少见的山地文化圈----高山原生态文化群落带。

汉民族神话史诗《黑暗传》的发现受到了中国神话学界和德国、英国、法国、奥地利、丹麦的汉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热情评价。这部长达3000多行的史诗唱本,记录着汉民族的远古创世神话。被中国神话学专家袁珂先生判定为汉民族广义的神话史诗,是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黑暗传》的保存,是神农架先民崇敬上古开天辟地的英雄而歌唱的结果。他们把神话当做真有其事的历史知识,代代往下传唱。一些老歌手把《黑暗传》手抄本奉为经典,当作传家宝加以珍藏,从不轻易示人。在神农架,把《黑暗传》带进棺材作陪葬或死前埋在地下不为子孙所知的事屡见不鲜。《黑暗传》的发现,是中国古神话的发现,打破了汉民族没有神话史诗的定论,对于中国神话学和楚文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也因此成为神农架民间文学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明珠。

神农架民歌的演唱形式、音乐色彩和语言艺术十分古老和丰富。许多民歌珍品历传不衰,成为神农架人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闪耀着古楚文化的灿烂光辉。薅草歌声情并茂,明快悠扬;婚礼歌脍炙人口,趣味盎然;丧礼歌音色古朴,粗犷苍凉;民间小调抒情状物,盛情真挚。

堂戏是神农架现存的十分古老的地方剧种,因演出时所需场地较小,一般在农家堂屋里表演,故名堂戏。剧目大多是传说的古装戏,也有民间艺人自编自演的现代戏。演唱风格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神农架的历史文化遗迹已鲜可寻觅。阳日的净莲寺,九冲的天观庙,松香坪的白云庵、观音阁,只依稀辨认出断壁残垣。但是兰英寨、松柏寨等古寨堡和大九湖古战场保存得十分完好。1985年在红坪、刘享寨相继发现了两块保护山林的石碑。红坪的护林石碑立于经坪西沟天门洞口的老岩石上,石碑约一米见方,上镌“严禁山林”四个大字,落款为清同治元年,距今有100多年了。另一块石碑立于刘享寨南麓一个名叫新大路垭的峰峦石壁上,石碑长83厘米,宽55厘米,刻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上镌“严禁石木”四个大字。这两块石碑是神农架古代保护山林的“石碑双壁”。

神农架民风古朴,民俗奇特。在一些农家的大门上,常挂着一幅青面獠牙、面目凶恶的木雕脸谱,谓之“吞口”。在南部山乡,热情的主人往往以酒待客,谓之“喝冷酒”;北部山乡则有一整套待客的酒规。山民爱抽烟,每人备有一个旱烟袋,长一米左右,谓之“烟枪”。山村妇女爱缠头巾,有时缠在头上的头巾多达数十条。

神农架的文化生态与其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一样包含着巨大的价值而且具有长期恒久的魅力。其独特的文化个性,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她背后蕴含的真正的资源价值,承载着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可能性,并给予神农架一个真正安宁与幸福的承诺。

神农架林区的民间文学是神农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珍贵的汉民族神话史诗,优美抒情的民间歌谣,绚丽多彩的传说故事,构成了神农架民间文学的宝库,也是上个世纪以前的古老文化封存在神农架的有力见证。

§ 行政区划

神农架电子地图

神农架林区现辖5镇、3乡,67个行政村、7个居民委员会、328个村民小组,1个国家级森林及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个林业管理局,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其中5镇为:松柏镇、阳日镇、木鱼镇、红坪镇、新华镇;3乡为:宋洛乡、九湖乡、下谷坪土家族乡。

§ 自然地理

神农架林区从印支运动末至燕山运动初,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大面积的掀斜,奠定了区内的地貌骨架。第四纪气候的冷暖变化,在部分地段残留了冰川地貌,致使区内地貌复杂多样。林区山峦迭嶂,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山坡陡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神农架山脉近东西向横垣于神农架林区西南部,以神农顶最高,高程为3105.4m,也是华中地区最高点;林区最低点为下谷坪乡的石柱河,高程为398m,相对高差2707.4m。根据区内地貌形态特征和成因类型,可分为构造溶蚀地貌、溶蚀侵蚀地貌、剥蚀侵蚀地貌、堆积地貌等四种类型的地貌单元。

神农架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亚热带气候向温带气候过渡区域。全年辐射103.7千卡/m2,全年日照时数1858.3 h,日照时数及总辐射量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减少,年均气温无霜期因海拔不同相差很大。年降水量在800—2500mm之间,水量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加。春夏之交常有冰霜发生,一般从9月底至次年4月底为冰霜期。区内平均年蒸发量500—800mm,干旱指数为0.50—0.53。全年80%的时间盛行东南风。

§ 资源状况

人口资源

香溪源旅游区

2008年,神龙架总人口为80350人。其中:男性人口为43217人,女性人口为37133人,男女性别比为53.8:46.2;神龙架共出生763人,出生率为9.5‰; 死亡403人,死亡率为5.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神龙架18岁以下11914人;18-35岁之间的24391人;35-60岁之间30708人;60岁以上13337人。

生态资源

古老漫长的地理变迁和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使神农架全境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一是生态资源。神农架是全球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数不多的生态保存较为完好的原始林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其成为第四纪冰川时期的“生态诺亚方舟”和各种动植物的避难所和栖息地。神农架2618平方公里的森林,郁闭度达到了0.9以上,按照目前通行的方法计算,每年可向大气释放氧气300多万吨,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30多万吨,吸收大气中的灰尘100多万吨,吸收大气中的有毒气体近200万吨,蓄水30余亿立方米。因为有了神农架这片原始森林,每年少向三峡库区排放700多万吨的泥沙。有专家指出,神农架生态直接影响到整个华中地区气候平衡。

所以,神农架不仅是湖北境内长江与汉水的分水岭,还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是三峡库区最大的天然绿色屏障,作为全球同纬度地区少有的绿色奇迹而倍受关注。1980年,神农架成立自然保护区;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森林及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人与生物圈计划“世界生物圈”保护网成员,受到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成为“亚洲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

生物资源

现有森林面积1618平方公里,活立木蓄积量2019万立方米,实施“天保工程”后,目前年净增29万立方米。这里有各类植物3700多种,高等维管束植物199科、872属、2671种,占全省植物总数的47.5%,占全国植物总数的11.3 %。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的一、二类保护植物有28种,列为国家一、二级保护的树种有39种,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珙桐、香果树、连香树、银杏、红豆杉等。神农架有各类动物1060余种,有野生脊椎动物近500种,占全省野生脊椎动物总数的58%,两栖类33种,爬行类40种,兽类76种,鱼类47种,鸟类308种,昆虫560种。金丝猴、华南虎、金钱豹、金雕、白鹳、大鸨等67种珍稀野生动物受国家重点保护。白化动物和千年相传的“野人”之谜为世人瞩目。神农架是名符其实的“物种基因库”、“天然动物园”、“绿色宝库”。 神农架可入药的动、植物达2016种,还被喻为“神农百草园”和“中药王国”。

旅游资源

神农架保存完好的原始生态与亿万年来形成的亘古地貌,蕴育了众多自然景观。全区地文景观类有16个基本型,占中国旅游资源国家标准分类系统同类型的43.2%。境内奇山异石、奇洞异穴、奇花异草、奇兽异鸟蔚为大观。这里山峰瑰丽,清泉干冽,林海茫茫。全区共分为神农顶、香溪神农文化、玉泉河、天燕、玉泉河四大景区。神农顶雄踞“华中第一峰”,神农谷名跻“神农第一景”;红坪峡谷、棕峡峡谷、关门河峡谷、阴峪河峡谷雄伟壮观;金猴岭、太子垭、大寨湾原始森林古木参天,阴翳蔽日,暑气顿消;猴子石、板壁岩奇石诡异,环列四野,若城似堡,气势万千;玉泉河、观音河、香溪河、高山湿地大九湖风光绮丽;燕子洞、冷热洞、犀牛洞、潮水洞自然奇观令人叫绝;木鱼古镇、神农坛、天生桥、彰显神农文化与民俗人文气息;关门山、大龙潭、小龙潭展现神农架神秘奇珍与科考成就。神农架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使其成为开展观光揽胜、度假休闲、探险猎奇、体育健身、科学考察、科普教育的理想场所和最佳去处。观原始洪荒之貌,赏幽绿秀野之景,品神农文化之韵,探野人传世之谜,成为神农架旅游的精准概括。

土地资源

神农架林区

神农架林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辖区总面积3215.83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 1.71%。其中耕地7046.86公顷,占国土面积2.2%;现退耕还林面积9.5万亩;园地674.06公顷,占国土面积0.2%;林地295260.59公顷,占国土面积90.8%;牧草地661.76公顷,占国土面积0.21%;其它农用地1241.47公顷,占国土面积0.3%;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256.3公顷,占国土面积0.39%;交通运输用地396.89公顷,占国土面积0.12%;水域用地1119.18公顷,占国土面积0.34%;未利用地15014.2公顷,占国土面积4.67%。神龙架人均耕地面积1.33亩。

土地资源结构。主要分为三大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农用地包括耕地、林地、园地、牧草地、其它农用地。建设用地包括居民点工矿、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土地包括荒草地、沼泽地、沙地、盐碱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在土地结构上为耕地少、林地多,平地少、坡地多。

开发利用特点。神龙架因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耕地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相对量少,土地垦殖率低,生态退耕较多。

矿产资源

神农架处于扬子淮地台上扬子坪之鄂中断区内,为一断穹构造。地层出露以前寒武系为主,由轻微变质岩种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组成,兼有辉绿岩、辉长岩和多项火山喷发岩分布,因此,神农架成矿条件优越,有较丰富的矿藏。

神农架已探明的矿种有磷矿、铁矿、镁矿、铅锌矿、硅矿、铜矿、建筑石材等15种(不含砂石、粘土),共有各类矿床(点)53处,其中主要矿种有磷矿、铁矿、铜矿、镁矿、铅锌矿、硅矿等。现已探明磷矿储量为15000万吨,铁矿储量为2029.4万吨,铅锌矿储量为1606万吨,铜矿储量为117.6万吨,镁矿储量为37.1万吨,硅矿储量为1亿万吨,上述矿种潜在经济价值可达1000亿元。在开发利用上,目前主要以磷矿为主,现有磷矿开采企业6家,开采矿区8个,磷矿资源勘查区块13个。磷矿资源是林区优势矿产资源,且储量集中,品位较高,已成为神龙架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增收的支柱产业,年生产力可达120万吨以上。

水利资源

神农架板壁

神农架是湖北长江和汉江的分水岭.神农架林区共有四大水系,分为香溪河、沿渡河、南河、堵河四大流域,境内有大小河流317条,其中: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条。神农架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年平均降水总量为36.4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22.004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22—2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13591立方米。

神农架林区河谷具明显幼年期特征,河谷陡险,横断面多呈“v”形,坡降大,水流急,受特定的地理条件制约,神农架水资源除少量的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用水和社会生活用水外,主要是在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根据勘测表明,神农架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57万千瓦,可开发利用为35 万千瓦,已作流域规划的有31万千瓦,现已开发12万千瓦。

2008年林区共完成8个乡镇、43个村、2453户、1.2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供水工程287处,完成投资302万元。完成八角庙村“ 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56.6万元。

§ 主要物产

香溪源

农作物:神农架林区农作物品种繁多,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大豆、红薯、南荞、苦荞、南麦、荞麦、小豆、豌豆、四季豆等;油料作物有油菜、芝麻、花生等。近几年来,由于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粮油种植面积锐减,产量大幅度下降,小杂粮生产萎缩。

动植物:现已初步查明有高等维管束植物199科872属3183种,真菌、地衣共927种;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76种,如珙桐、光叶珙桐,连香树、水青树、香果树等;属于神农架鄂西特有植物42种,如汉白杨、红坪杏等。药用植物超过1800多种,以“天然药园”驰名中外。神农架现有脊椎动物493种,占湖北省脊椎动物总种数的57.5%。其中哺乳纲7目22科75种,鸟纲16目48科308种,爬行纲2目8科27属40种,两栖纲2目7科23种,鱼纲4目10科32属47种,分别占湖北省同类总数的61.9%、71.5%、68.9%、50.0%、23.4%。神农架蕴藏着丰富的昆虫资源,计有28目157科4143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3种。此外,还先后发现了30多种白化动物,如白林麝、白鬣羚、白蛇、白熊等。白化动物多也是区内动物资源的一个鲜明特点。

按照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神农架属东洋界、华中区、西部山地高原亚区。通过对75种兽类、236种鸟类和63种两栖爬行类的成份分析,东洋种占优势,占总种数的64.97%。广布种其次,占总种数的17.65%。古北界种占总种数的17.38%。可发现南方和北方物种混杂现象,表现出过渡性特征。

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金丝猴主要分区。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自然分布于四川、陕西、甘肃的部分地区和湖北省的神农架。本世纪60年代前,神农架基本处于封闭状态,为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1980年才有神农架存在金丝猴的报道。主要栖息在海拔1700—3100 m之间的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集中分布在保护区西片的东部区域,现有金丝猴种群1200余只。

§ 自然景观

神农架板壁岩

神农架以原始、神秘闻名于世,区内山高谷深,林木茂密,气候复杂多变,四季景色迷人。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造就了极其丰富、珍贵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也孕育了景色宜人、钟灵毓秀的旅游环境。

地貌景观:主要有红石沟、长岩屋、红花营、神农顶、神农谷、阴峪河大峡谷、神农架群石槽河组地质奇观、大寨湾大峡谷、金丝燕洞等景观。

水文景观:神农架山体高大,植被茂密,是一个巨大的储水库,山间溪流密布各条沟谷,深潭、激流湍滩、瀑布展示出别样的水域风景。主要有坪堑水库、麻线坪水库、大龙潭 、石槽河、九冲河、金猴岭、三连瀑等景观。

生物景观:主要有神秘的原始森林、高山草甸、箭竹林、杜鹃林、藤本植物、古树名木、名贵中药材、金丝猴、白化动物等景观。

气象景观:主要有云雾、日出、佛光、冬季雪景等景观。

§ 经济发展

经济概况

神农坛

200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79681万元,同比增长14.5%。人均GDP为9917元,同比增长14.0%。按可比价格计算的生产总值为63305万元,同比增长8.0%。 2008年,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15.1:39.8:4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34万元,同比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31720万元,同比增长20.7%,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22220万元,同比增长25.0%;第三产业增加值35927万元,同比增长12.7%。

人民生活

2008年,全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164元,同比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3330元,同比增长16.8%。在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消费也保持增长态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998元,农民人均消费支出3138元,分别比同期增长12.2%、16.2%。全区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29.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5.9平方米,分别比同期增加0.2平方米、0.6平方米。

2008年,全区在岗职工9129人,同比增长3.9%;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14331万元,同比增长39.0%;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698元,同比增长33.8%;全部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5387元,同比增长33.1%。

§ 农业概况

云海佛光---天门垭

2008年,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885万元,同比增长9.1%;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034万元,同比增长5.3%;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330元,同比增长480元,增幅16.8%。其中:种植业人均增加纯收入101元,占农民增收额的21%;养殖业增收80元,占农民增收额的16.7%;“旅游农庄”增收39元,占农民增收额的8.1%;劳务经济增收242元,占农民增收额的50.4%;政策性增收18元,占农民增收额的3.8%

种植业

粮食生产 农作物播种面积与粮食总产量稳中有升。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55188亩,同比增974亩,增幅0.6%;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5373亩,粮食总产量20385.2吨,同比增80.2吨,增幅0.39%。其中:夏收粮食播种面积34874亩,产量6458.02吨,增190.02吨,增幅3.03%。马铃薯面积2.86万亩,产量5378吨,增165吨,增幅3.2%;小麦面积5406亩,增101亩,增幅1.9%,产量986.4吨,增3.3吨,增幅0.3%;杂粮面积390亩,比上年增60亩,产量46吨,比上年增14吨,增幅43.8%。秋收粮食播种面积70499亩,同比减26亩,产量13927.2吨。其中:中稻增长10吨,同比增长2.3%,红薯减98吨,黄豆增31.1吨,同比增长3.9%,玉米产量11102.9吨,增加8.9吨。

油料生产 全年油料播种面积4159亩,增137亩,增长3.41%, 油料产量382吨,增77吨,增幅25.24%。

蔬菜生产 蔬菜面积26330亩,增116亩,增长0.45%,产量34935吨,增248吨,增幅0.82%。

中药材 神农架因炎帝神农氏到此采药尝百草,济民于膏肓而久负盛名,中华医药文明与农耕文化在这里同根同源,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在2023种药材资源中,植物入药的达1800种。目前,我区人工种植大宗草本中药材有独活、当归、党参、天麻、黄连、川芎、冬花、玄参等;栽培木本药材有杜仲、厚朴、银杏、黄柏、辛夷花等。这些中药材因海拔高低、土壤类型,生长季节,座落朝向的不同而带有明显的区域性:如大九湖盛产独活,红举、板仓、东溪等地适宜黄连生长,田家山又是党参、当归的主产地,新华乡则雅称“杜仲走廊”。但是,由于缺少高新技术开发和骨干项目的拉动,中药材深度技术开发攻关、项目规模、产品系列上尚未取得重大突破。药材播种面积12599亩,产量501.4吨。

茶叶 我区的茶叶主产区主要集中在木鱼、红花、下谷一带,在木鱼主产区以外各乡镇均有零星分布,通过多方面的政策鼓励,多渠道的资金投入,目前全区共发展茶叶面积10363亩(其中新发展茶叶313亩),茶叶采摘面积7832亩,茶叶产量77吨。

林果业

全年发展高山无公害蔬菜面积26335亩, 同比增加115亩,产量34935吨,同比增加284吨;认真开展全区茶园管理与培训,有计划地指导全区茶叶管理、采收与机械化加工,全年茶叶产量77.4吨;狠抓中药材板块基地建设,全年药材播种面积为12599亩,产量501吨;全力抓好干果产业发展,2008年干果总产量1107.1吨,其中板栗721吨,核桃386.1吨。

牧业

2008年全区畜牧业生产的总体形势是,总量增加,价格稳定,科技含量不断提升,规模化养殖比例显著提高,增收形势较好。全区年末生猪存栏55116头,出栏55136头;山羊存栏22066只,出栏14257只;家禽存笼235204羽,增长19.5%;出笼217307羽,增长48.8%;禽蛋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

水产业

渔业发展库区生态渔和休闲渔市场看好。主要发展库区网箱养鱼和农家乐休闲渔业垂钓转产增加产值。引进鱼苗16吨,发展养殖商品鱼900箱,水产品销售产量119吨,其中,当年网箱养殖商品鱼产量52吨,库区捕捞鱼65吨、青虾2吨;实现渔业经济127万元,其中,行业内部产值80万元,旅游农庄带动渔业增加值19万元。

名优特产

神农架土特产品资源丰富,其中神农架小板栗、木鱼有机茶、绿源公司压缩木耳、望林公司长方冲菜、新华的杜仲茶以及生漆、中药材、香薰腊肉等等地产农副产品。全区无公害牲猪2.5万头,保持有机食品认证3个。

§ 工业概况

工业经济

板壁岩

神农架林区工业经济起步于80年代初期,九十年代工业经济逐步发展壮大。2000年前林区工业主要是以木材砍伐和加工为主,随着国家“天保”工程的实施,木材加工企业全部停产。经过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工业经济已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以水电、化工、矿山为支柱的“矿电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截止2008年底全区工业经济实现总产值5.95亿元;化工企业完成黄磷10053.6吨;水电企业完成发电量4.78亿千瓦时;供电量5亿千瓦时。

按照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化工类标准、大中企业划分标准,我区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6户,其中:中型工业企业3户;轻工业2户,重工业14户,轻重工业之比为2:1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户,占31.3%;私营企业11户,占68.8%;外来投资企业11户, 占68.8%;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2家。

2005年以来,林区党委、政府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发展,林区工业经济规模、效益逐年以15%以上的速度发展,对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截止2008年底,全区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5.9亿元,同比增长15.7%;销售收入5.45亿元,同比增长9.9%;完成税收及各项规费1.35亿元,其中实际入库税金0.85亿元;工业产销率99.2%;实现利润0.59亿元。工业经济对林区的财政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

支柱产业

经过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我区目前形成了以矿山、化工、水电为支柱的“矿电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和以绿色产品加工、养殖、种植及林下产业为主导的“旅农林”生态经济产业链。截止2008年底,矿山、化工、水电企业共完成总产值5.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5.95亿元的92.4%;完成税收及各项规费1.35亿元,“矿电化”对林区的财政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

重点企业

林区共有重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分别是:1、神农架林区电力公司;2、神农架武山矿业公司;3、神农架兴华矿业公司;4、神农架丰源磷化有限公司;5、神农架恒信矿业公司;6、神农架矿业公司;7、神农架长青矿业有限公司;8、神农架仁和矿业公司;9、神农架志越矿业公司;10、神农架神保水泥厂;11、神农架有机茶公司;12、神农架力源电力公司;13、神农架神风机械厂;14、神农架兴发三堆河电站;15、神农架坪堑调水电站;16、神农架林区森源自来水公司。

§ 第三产业

发展现状

风景垭

2008年,第三产业保持平稳增长。全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5927万元,同比增长12.7%。交通运输仓储邮政和其他服务业保持稳定增长外,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民营经济

截止2008年底,我区私营企业312 户,投资者人数 790人,雇工人数2762人,注册资金56802万元。

市场建设

近几年来,神农架林区市场体系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先后建成了4个有一定规模的集贸市场和松柏、木鱼旅游商品一条街(香溪街)。特别是自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来,城乡市场开始走向市场专业化,经营特色化,城乡流通网络初步建成,一些流通企业的经营规模迅速提升,基本形成了以试点企业为龙头、乡(镇)级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城乡市场流通网络。2006年—2008年已建设和改造农家店104家,配送中心2个,通过推动商业企业与乡村店加盟连锁,主要商品统一配送,丰富了商品品种,保证了商品质量,防止了假冒伪劣,保障了农村消费安全。

商贸企业

神农架林区重点商贸企业有:1、神农架琦源购物广场2、神农架多宜多购物广场3、神农架林区进出口公司4、神农架农业生产资料公司5、神农架绿源天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6、神农架林区有机茶公司7、神农架矿业公司8、神农架林晖绿色开发有限责任公司9、神农架林区烟草公司10、神农架林区盐业公司11、神农架林区石油公司12、神农架林区粮油收储有限公司等。

旅游经济

2008年,全区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27562万元,同比增长36.8%。其中:客房收入5974万元,同比增长30.0%;景区门票收入2171万元,同比增长16.5%;旅行社收入2451万元,同比增长41.0%;餐饮收入5336万元,同比增长46.9%;旅游商品收入5449万元,同比增长46.3%;交通收入3672万元,同比增长25.9%;其他收入2509万元,同比增长50.0%。全区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17.5万人次,同比增长28.9%。其中:接待海外游客50059人次,是去年的3.3倍。

金融机构

全区金融机构共计18家,其中:工行1家,农行2家,中行1家,建行1家,联社9家,邮政储蓄4家。2008年,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1113万元,比年初增加35351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1301万元,比年初净增13039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为22742万元,比年初增加3641万元。

§ 开放开发

外经外贸 高山湿地--大九湖

2008年完成招商引资(内资)协议项目24个,实施项目22个,协议资金69064万元,到位资金42902万元,同比增长120%。由于神农架地域条件、投资领域、开放区域的限制,利用外资仍未实现零的突破;受经济危机影响,与新西兰签订的农产品出口合同,对方不能开具信用证,合同未能履行,外贸出口为零。2008年新招录两名两年制高级外派海员。

开发区建设

省级旅游度假区木鱼镇位于神农架南部,是神农架对外的“窗口”和“南大门”,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木鱼省级旅游度假区,成立木鱼省级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与木鱼镇合署办公,为副县级单位。木鱼镇是省级旅游明星镇,“一江两山”黄金旅游线上的节点城镇、游客集散地,同时也是全省“百镇千村”示范镇,是省委省政府领导联系的十五个重点镇之一。镇域面积437平方公里,镇区面积3.6平方公里。全镇辖7个村、2个居委会,11326人。

木鱼镇2004年4月委托国内一流水平的上海雅克设计公司对木鱼城镇规划进行修编,2005年2月《规划》通过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评审,3月委托中南建筑设计院进行整体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木鱼城镇改造全面启动,实施了木鱼古街建设、城区亮化、街道罩面、茶园坡小区建设、临街建筑立面改造、环山路“四线”下地、污水处理等“七大”工程,目前,木鱼城镇改造一期工程基本结束,为完善木鱼城镇功能、提升整体水平奠定了基础。

2005年木鱼镇获中央文明委“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全省第三届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奖、2007年度全国卫生镇,2008年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008年6月,木鱼镇被选为“湖北旅游名镇”示范镇。2008年实现旅游经济收入1.3亿元,旅游接待72万人次,分别增长8.3%、10.8%;完成财政收入1800万元,增长41.4%。

§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会仙台

2008年,林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相继启动,项目数量之多、金额之大、工期之紧均是前所未有。武神公路的动工,吹响了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号角;飞机场立项及配套公路的动工,使神农架开辟空中通道的梦想即将变为现实;松柏过境公路的建设拉开了清杨河南岸新区开发的序幕;杜阳公路、麻线坪公路建设进一步优化了我区路网结构;通村公路的不断延伸,使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木鱼客运站各项前期工作已基本就绪,将极大的提高我区旅游配套设施水平。同时,各项环保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木鱼垃圾处理场准备进入试运行阶段,木鱼污水处理厂已于2008年4月20日开始试运行。

科技发展

2008年,林区科技工作体系逐步形成、科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可持续发展创建工作稳步推进、科技合作空间不断扩展、科技兴农作用日益显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科技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教育事业

2008年末,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9.6%,小学学生实现了“零辍学”率;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为0.75%,小学毕业升初中的直升率达90.6%。农村学生继续享受“两免一补”政策。2008年普通高中入学率达64.18%。

幼儿教育:全区共有4所幼儿园(其中民办2所),占地面积3125平方米,校舍面积3223平方米。在园人数592人,教职工35人。

小学:全区共有小学30所,占地面积217966平方米,校舍面积114467平方米,在校学生3364人,教职工495人。

初中:全区共有普通中学7所。学校占地64787平方米,校舍面积32365平方米。初中在校学生2560人,专职教师225人。

高中:全区共有高级中学1所。学校占地面积2512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5354平方米。在校学生1480人,专职教师126人。

职业教育:全区有职业中专1所。开设有机电班、旅游班。学校采取与武汉机电工程学校联合办学,与林区电力公司等企业联合办班,此外还开展“阳光工程”等培训。

成人教育:教师进修学校(与林区党校、行政学校合署)1所,教职工8人,专职教师3人,学校占地面积3730平方米;省级示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所,专职教师4人,学校占地面积3810平方米;区级示范成校1所,专职教师4人,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其它乡镇成校4所,主要职能是服务当地经济,开展各类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推广科技,为“三农”服务。

卫生发展

林区医疗卫生保健事业不断进步。截止目前为止,全区现有医疗卫生机构75个,其中区级医疗卫生机构5个(第一人民医院、卫生监督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林区中医医院),中心卫生院2个(阳日、下谷),一般卫生院4个(红坪、宋洛、新华、九湖),卫生所3个,企事业单位卫生室、门诊部4个,村级卫生组织57个,医疗机构现有床位数197张。医疗卫生机构覆盖了全区87%的行政村。

全区卫生系统现有在职职工368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28人,占在职人员总数的89.13%。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8人,占2.44%,中级职称104人,占37.71%,初级职称181人,占63.28%。

文化宣传

2008年,全区共有艺术歌舞团1个,文化馆1个,群众艺术馆1个,博物馆2个,图书馆1个,电子图书累计23000册,公共藏书量达4.95万册。完成了“知识资源共享工程”区级分中心设备安装工程;争取到省级“农家书屋”建设工程项目8个,完成了松柏镇八角庙村、盘水村两个省级“农家书屋”试点单位的规划、建设以及图书配送工作。完成了红坪镇综合文化站、10个行政村的农民健身工程建设。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全区8个乡镇成立了分会。

体育发展

2008年是举国上下筹备和举办北京奥运会,扬眉吐气的一年,也是我区体育工作借筹备和举办北京奥运会之机谋求快速发展的一年。全民健身活动日趋丰富,群众体育的社会化、科学化程度有较大提高,掀起了全民健身新热潮。成功组织了一系列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的健身活动,舞龙舞狮培训、“庆五一、迎五四”万人长跑活动、“中国·神农架高山杜鹃花节系列活动—攀登神农顶”比赛、全区“信合杯”职工男子篮球比赛、“移动杯”全区老干部运动会、两省周边八县市地税系统乒乓球比赛以及交通、卫生、审计局、公安、水电等单位开展的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精彩纷呈。体育行业协会管理、与周边县市的体育单项交流得到加强,群众体育活动的相互渗透、相互交流、互相得到提高。林区文化体育局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体育健身场地建设逐步完善。投入100余万元的室内全民健身中心开工建设,10个行政村实施了农村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为2个行政村安装了全民健身路径,农村居民的体育健身环境得到改善。竞技体育和体育人才培养取得新突破。组队参加了“华普杯”2008年湖北省青少年田径竞赛以及湖北省青少年武术年度比赛。一名运动员被评为全省武术新苗奖,举办体育裁判员培训班1期,集中的培训体育裁判150余。老年体育工作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建立晨晚练点11处,农村健身气功习练点2处,城镇及农村老年朋友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工作进程进一步加快。体育产业发展进展顺利。积极筹措资金实施体育场地维修,提高体育场地利用效率,不断加强体育市场管理培育力度,支持滑雪、漂流、山地自行车等户外运动项目的开展,增强体育事业发展后劲。体育彩票发行和宣传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体育彩票销售稳中有升。

民政优抚

截止2009年3月,林区享受城镇低保1840户、4136人,支出低保金550万元;农村低保2007户,4362人(含孤儿41人),支出低保金186万元,城乡大病医疗救助340人次,支出救助金66万元;高等教育救助154人,支出救助金 37万元;流浪乞讨人员救助50人次,支出救助金5万元;元旦、春节期间,慰问城乡低保贫困户、五保户、优抚对象3070户、9210人,支出慰问金240万元。启动临时救助政策,救助155人,发放救助资金19万元。

截止2009年3月,民政救灾救济工作下拨救灾款423万元,救助灾民1.2万余人次,发放救灾棉被、毛毯665床、棉衣1045件、救灾帐篷21顶,灾后重建房屋194户,364人。危房改造完成100户,下拨危房改造资金40万元。

2008年“八一”期间,民政部门组织各乡镇对全区186名重点优抚对象进行走访慰问并召开座谈会;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年发放抚恤金40.3425万元;为38名困难优抚对象解决了“生活难、住房难、看病难、子女上学难”问题,支出救助资金15万元。妥善安置城镇退伍军人8人,发放自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费15.6万元。

我区现有农村福利院8个、社会福利院1个。供养五保对象913人,其中:集中供养260人,分散供养653人。全年需财政转移支付资金125万元。今年,又向省民政厅申报儿童福利院和社会福利院项目各1个。

社会保障

神农架林区劳动局是1989年劳动人事局分家后成立的正科级局,是林区政府的职能部门,2001年机构改革后更名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神政办〔2001〕127号),主管全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劳动工资、劳动保障执法、劳动争议仲裁等工作。下属3个二级单位:林区劳动就业局、林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林区社会保险基金结算中心(2002年成立)。2007年,农村养老保险由民政划归劳动部门。2008年6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划归由劳动保障部门统一管理,社会保险事业局明确为正科级单位,更名社会保险管理局。

§ 旅游景点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宝金丝猴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西南部,总面积70467公顷,分东西两片,东片以老君山为中心,面积10467公顷,西片以大小神农架为中心,面积60000公顷。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物种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8%。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箭竹和高山草甸等多种植被类型,是欧亚大陆从亚热带到寒温带主要植被类型的缩影。据不完全统计,保护区内有高等维管束植物3216种,有野生兽类、鸟类、鱼类和两栖类动物493种,有昆虫4143种。其中,金丝猴、金雕等73种动物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国家保护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259种。保护区内有6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构成了“华中屋脊”,是湖北省境内长江与汉水两大流域的分水岭。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是“华中第一峰”。

神农顶风景区

神农顶景区位于神农架西南部,是以自然保护区保存完好的生态环境为核心,以三峡双神线为依托,以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为特色,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主题的自然生态旅游区,同时又是国家林业部门建设的一个示范性生态景观区。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景区,景区面积105.7万亩,内有海拔3000米以上的六座山峰共同构成了华中屋脊,成为长江和汉水境内的分水岭,起着保护环境、净化空气、水土保持等重要作用,其植物垂直特征明显,它的主要景点:小龙潭、金猴岭、神农谷、板壁岩、了望塔、太子垭等。

小龙潭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区。内设野生动物救助站和金丝猴动态视频大厅。

金猴岭海拔3019.4米,面积约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500米左右,最高处为“华中屋脊”的六大支柱山峰之一。它是神农顶景区金丝猴的主要活动区,也是神农架数十万亩原始森林的典型代表。

神农谷海拔2785米,东连华中第一峰,西接大小神农架,北望金猴岭,南俯板桥河,有“进山不到神农谷,等于没到神农架”之说。

板壁岩海拔2590米,因山势陡峭似板壁而得名。它也是“野人”经常现形留迹的地方。板壁岩景点是一个典型的高山植被原始生态分布区,有高山草甸、箭竹、高山杜鹃,原始森林和形态各异的石林。山坡上簇簇高山杜鹃散落在如绒的草甸上,微风起处,大片箭竹林如波涛翻滚,咝咝声连绵。林里还多次发现“野人”的足迹、毛发和粪便等。

了望塔建在大神农架北坡的望农山上,其海拔2949.7米。该塔于1985年10月1日建成,塔高13米,钢筋水泥结构,原为自然保护区护林防火和森林病虫观测的配套设施,现在为游客提供服务。

大龙潭金丝猴保护与研究基地

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灵长类动物,被列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最漂亮和最珍贵的动物之一。神农架金丝猴是中国分布最东端的金丝猴,是中国金丝猴种群中数量最少,遗传多样性最低,最具研究和保护价值的物种。

大龙潭海拔2300米,是神农架金丝猴自然栖息地之一。大龙潭金丝猴保护研究基地成立于2005年4月15日,2007年1月28日被湖北省科技厅批准为湖北省金丝猴保护研究中心,主要任务是对金丝猴进行长期监测,掌握其种群的变化趋势,为有效保护金丝猴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基地成立后,在多年研究金丝猴的基础上,选择了一个数量最少(105只)、结构合理(由8个家庭和1个全雄单元组成的小种群)的群体进行长期跟踪研究。

国家森林公园

2009年,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在“中国最美旅游胜地排行榜”投票评选中跻身“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公园”。天燕景区位于神农架西北部,控制面积110平方公里,规划开发面积55.18平方公里,景区平均海拔2200米,因北有燕子垭,南有天门垭而得名。其是以原始森林风光为背景,以神农氏传说和纯朴的山林文化为内涵,集奇树、奇花、奇洞与山民奇风异俗为一体,以反映原始悠古、猎奇探秘为主题的原始生态旅游区。它是中国正在建设中的生态旅游区和亚洲生物多样性示范基地,是国家重点投资的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区,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景区。其主要景点:燕子洞、燕天飞渡、刘享寨、仙桃峰、紫竹河原始森林、云海佛光、会仙桥、牛鼻子洞、野人洞等。其中燕子洞洞口海拔2400米,主洞道长3.7千米,洞内泉水常流,常年栖息着数万只短嘴金丝燕,是神农架上百个奇洞的的典型代表。燕天飞渡是一座全钢结构的观景桥,这座钢桥悬空高、跨度大,是亚洲海拔高度最高的观景桥。站在观景桥上,整个燕子垭一览无余,紫竹河谷的森林植被尽收眼底。

天门垭景区因中华民族伟大始祖炎帝神农氏在此搭架采药,救济黎民,从而感动天帝,最后跨鹤升天而得名。垭口海拔2328米,是湖北省境内209国道最高点。这里峭壁林立,峰奇石异,沟壑纵横,上下海拔落差高达1500米,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神农户户外运动基地于此落户。2004年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奇异珍稀动物委员会在此建立了永久性的神农架考察研究基地。

红坪景区是以神奇山谷风光为背景,高山古人类遗址为特色的科考观光区,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景区。主要景点:古犀牛远古人类遗址、红坪画廓、画廓谷景区、野马河等。其中古犀牛洞远古人类遗址属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10万年)人类遗址。从该遗址发掘出土的古动物化石和旧石器实物有千余件。考古学家认为,在神农架这样的高寒地带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意义十分重大,并将此洞定为“华中屋脊神农架古人类旧石器遗址”,填补了中国高山洞穴无古人类活动的空白。红坪画廊海拔1600米,全长15公里,属高山峡谷地带,山是景观最具特色,有一石二溪、三瀑四桥、五潭六洞、七塔八寨和莲花峰等三十六峰,组成奇、怪、险、秀兼存并誉的天然画廓。

国家地质公园

湖北神农架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神农架林区中南部,面积约1700km2。2005年被国家国土资源部批准,2008年5月授牌。神农架地质公园具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上前寒武系地层,地质构造完整,地层出露齐全,构造证据明显,既保存着燕山造山运动的痕迹,又显露着喜马拉雅运动的强烈影响;既保存着寒武纪、奥陶纪的化石群,又显露着喀期特地形和冰川地貌。神农架特定的地质背景、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融众多地质、地貌景观于一体。完整的前寒武系、典型的断穹构造、第四纪冰川遗迹、2000米以上的剥夷面、高山湿地草甸,峡谷、河流、瀑布、暗河、泉水、石林、溶洞等等,构成神农架独特的地质奇观。

神农架国家地质公园自西向东分为六个景区:大九湖景区以发育冰川地貌和高山草甸为特色;板桥景区以侵蚀构造地貌为主;神农顶景区展示了壮丽的山岳地貌和典型的地质剖面;天燕景区峡谷与岩溶地貌发育;香溪源景区以峡谷、河源景观为特色;老君山景区发育断裂构造与水体景观。

炎帝神农文化园

炎帝神农文化园位于木鱼镇南部209国道旁,是集中展示神农始祖业绩与功德,并集珍稀古老自然孑遗树种及科研为一体的突出寻根祭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区。四周群峰争奇,纳群山之灵气,容百川之秀丽。2002年通过国家质量ISO9001和ISO 14000体系认证,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景区有特色地分为四个部分:古老植物园、千年杉王、神农祭坛、购物长廊。祭坛内神农塑像高大雄伟,庄严肃穆,双目微闭,似乎在洞察世间万物。它以大地为身躯,头像高21米,象征中华民族在21世纪蒸蒸日上,宽35米,与它的高加起来共56米,象征着56个民族的大团结。祭坛外围的五色石代表着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内方外圆,即有天圆地方之意。祭坛的两侧用八组壁画记录着远古神农氏的功德,即降牛以耕、焦尾五弦、积麻衣葛、陶石木具、原始农耕、日中为市、穿井灌溉。八组壁画以艺术的手法叙述了神农氏的丰功伟业,表达了子孙们的无限追恋。

香溪源景区

香溪源景区北距木鱼镇4公里。香溪源是长江西陵峡北岸的一条重要支流,它是一条地下河,发源于海拔2800米的风景垭。因王昭君在出塞和亲之前,曾回故乡省亲,在溪中洗脸时,不小心将一串珍珠项链失落溪中,从此,溪水一年四季清澈见底,芳香扑鼻,故名香溪。香溪源头,奇峰竞秀,林海深处,云游雾绕;林间野花竞放,山中溪河纵横;香溪河水清澈见底,青凉甘甜。香溪源也被称为“天下第十四泉”。

天生桥景区

天生桥景区位于神农架南部彩旗村,紧邻209国道,距神农坛4.8公里,是2003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的新型生态旅游区。景区海拔1200米,面积60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奇洞、奇桥、奇瀑、奇潭为特点的休闲、探险、揽胜的旅游区。在这里有风情万种的飞瀑,鬼斧神工的天然石桥,香飘万里的兰花山,险峻扼要的石壁栈道,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卷。

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

湖北省神农架国家级大九湖湿地公园位于神农架林区大九湖乡境内,占地面积5083.5公顷,其中,大九湖国土面积3978 公顷;小九湖国土面积1105.5公顷。2006年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林业局迄今为止批准的第一个亚高山湿地公园,第四个国家湿地公园,并纳入了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大九湖湿地位于中国地势的第二阶梯的东部边缘,处于中国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区,由大巴山东延的余脉组成亚高山盆地地貌,盆地底部海拔1730m,最高峰达2800米,有“高山平原”之称。是华中地区唯一的亚热带亚高山湿地,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湿地资源包括灌木沼泽、草丛沼泽和泥炭藓沼泽。据调查,大九湖湿地范围内共分布有高等植物141科366属964种,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种,国家珍贵树种3种,苔藓植物13科18种。大九湖周围群山环绕,盛夏不热,天高气爽,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冬天雪厚冰坚,是冰雪运动的佳境。2009年,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在“中国最美旅游胜地排行榜”投票评选中荣获“中国最美湿地公园”第一名。

神农架滑雪场

神农架滑雪场应国家体育总局“北雪南展”的构想于2004年建成,距木鱼省级旅游度假区30公里,是华中地区第一家规模最大、功能齐全、采用人工造雪和天然雪相结合的滑雪场。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配有初级道、中级道和高级道各一条,设有拖迁式索道,可同时容纳3000人进行雪上娱乐活动。该旅游滑雪场冬季月平均温度为-4℃,全年积雪时间150天左右,具有雪质好、雪量丰富、气候适宜等优点。是冬季赏雪、滑雪、激情演绎林海雪原的最佳场所。

§ 地域民俗

神农架层林尽染

神农架是殷商文化、秦汉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源源不断汇集地,地域民俗文化资源蕴藏丰富,门类繁多。珍贵的汉民族神话史诗《黑暗传》,优美抒情的民间歌谣,绚丽多彩的传说故事,构成了神农架民间文学的宝库,也是上个世纪以前的古老文化封存在神农架的有力见证。由于长期处于原始封闭状态,自然生态、地理环境特殊,人们深受传统观念、信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形成和保存了种种古老、淳朴的年俗、婚俗、丧俗、酒俗、饮食等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唐(堂)戏、皮影戏、打丧鼓、狩猎、薅草锣鼓、打火炮、吊锅等成为其主要表现形式。松柏、红坪、下谷、九湖、新华、宋洛等乡镇多有分布,涵盖国家划分的十大类别,四十多个小类,主要有:

(一)民间文学类,主要包括神农传说、《黑暗传》、太上老君炼丹(老君山),汉相张良隐居,唐代大将薛刚扎寨大九湖练兵等故事、叙事诗、谚语等;

(二)民间音乐类,主要包括薅草锣鼓、戏锣鼓、地花鼓、花锣鼓、丧葬锣鼓、山歌、民间小调、风俗歌、号子等;

(三)民间舞蹈类,主要包括花巴掌、双花棍、薅草锣鼓、梆鼓舞等;

(四)民间美术,主要包括木雕、石刻、皮影制作、纸扎类、刺绣等;

(五)民间戏剧类,主要包括下谷唐戏、下谷皮影戏

(六)民间器乐类,主要包括打击乐器、管乐等;

(七)民间手工艺类,主要包括皮鼓制作、裁剪缝纫、彩扎、烟花、打铁、榨油等;

(八)民间知识类,主要包括医药知识等;

(九)助兴游戏类,主要包括饮酒令等;

(十)民俗类,主要包括岁时民俗、人生礼俗、丧葬礼婚、信仰民俗等等。

§ 著名人物

牛鼻子洞--森林之神---山神

高鹏程(1876—1935年),男,神农架松柏镇赤马灌人,又名必达。幼读私塾12年后,随父习医,先诵《脉决》、《药性赋歌》。后攻《医宗金鉴》、《黄氏八种》等医著,23岁行医。因其切脉艺高,药物配伍独到,仅年余即崭露头角,名声远扬。高素循“望、问、闻、切”四诊之法辩症用药,辅以艾灸,内医五脏六腑,外治疮疹眼疾,寻医者编及兴山、保康、房县及四川省巫山等县。高鹏程医治疑难病症对为手到病除,并有触脉段生死且很少差错的功夫,故投门拜师者甚多,名医刘子彬、孙洪烈、柳成林等名医皆出之门下。高善于积累总结医疗经验,凡经医病者的脉象药方等均有记录在册,撰成《疑难病症施治》书稿,传于族弟必选。

李世勋(1921—1983)男,本姓桓名和春,神农架松柏镇人,祖籍荆门市。清光绪年间迁居境内,早年丧父,未曾入学,稍长即当雇工过租种土地维持生计,后入赘李家更姓改名。建国后,刻苦自学,逐渐粗通文墨。1950年参加清匪反霸,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松柏乡农会主任、乡长、农业社社长,中共阳日、松柏、盘龙公社书记,盘水公社副主任、松柏镇农会主席等职。30多年工作中,他长期与农民生产生活在一块,带领农民修砌了从堂房沟至高桥村青扬河段5公里长两岸河堤,疏通了河道,增加了农田。兴修响水沟防洪工程,创办了松柏敬老院为林区福利院奠定了基础。“大跃进”中,他不虚报、浮夸,坚持实事求是,保护了群众利益。文化大革命中,受过冲击,但坚持安排生产和关心群众生活。1982年退居二线,虽患食道癌,仍积极工作,年终被评为优秀党员。

李德祖(1940—1986年),男,秭归县郭家坝人,中共党员。1966年8月参加开发神农架,曾任中共红坪林场党委委员、革委会副主任、兼基建四工程队党支部书记、中共神农架林区党委常委、林区总工会副主席,是神农架林区“工业学大庆”涌现出来的突出的先进人物。不论开挖土石方、架桥铺路、还是伐木、育林,都迎难而上,不怕苦,坚持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每逢关键和危险时刻,则身先士卒。参加林区建设的20年里,他一直保持“生产能手”、“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模范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后又荣获“林区铁人”之称,1975—1978年三次出席省劳模大会。1986年8月病逝。

李德禄(1935—1989年)男,字松涛,笔名白林,出生房县白窝一佃农家庭。小学毕业后于1951年参加工作,1953年调盘水区人民政府工作。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评为优秀党员,并先后当选神农架林区政协一二届委员。神农架开发之前,林区没有摄影行业,许多人甚至不知摄影是什么,神农架丰富的自然资源、山光水色、风光人情都无法用摄影反映、宣传,更无力作资料收藏。直到60年代初,劈山筑路的炮声既震撼崇山峻岭,也促使李德禄下定以摄影艺术引导人们认识、宣传神农架的决心。于是,他节衣缩食,买了部海鸥120型相机,开始自学摄影。为解冲洗胶卷难题,他不顾严寒酷暑,多次翻山越岭步行90公里到房县城照相馆请教。1963年12月29日,《湖北日报》刊登他自摄自洗的“漆农下山售新漆”。1966年,他调开发神农架林区房县指挥部,后并入林区革命委员会宣传组,专事摄影。作品分别在《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光明日报》、《人民中国》、《中国建设》等70多种报刊发表,并多次参加地区以上各级影展。其名字被收录《中国摄影家辞典》。1985年,他当选为中国摄影家协会湖北省分会理事和湖北省新闻摄影学会理事。

陈传香(1955—2008年)女,汉族,青年时代饱经了贫困生活的煎熬和考验。小学未毕业即回家务农,过早的挑起生活的重担。1975年3月29日上午,陈传香为救科正玉奋不顾身,打死了金钱豹。陈传香赤手空拳与金钱豹搏斗的英雄事迹,新华社六月十三日向中国作了报道,《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湖北日报》、《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和其它省、市报纸、电台先后发出了向陈传香学习的通知。1975年7月6日,湖北省革命委员会、湖北省军区授予女民兵陈传香同志“打豹英雄”光荣称号(鄂革【1975】73号),奖给《毛泽东选集》一套,半自动步枪一枝、子弹一百发,号召省各级革委会、人武部开展向陈传香同志学习的活动,将陈传香同志勇打金钱豹的事迹写进了小学教材。陈传香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忘我牺牲的事迹对于宣传神农架,宣传神农架人的勇敢精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胡崇峻,男,1943年8月生,神农架人。1981调文化馆工作以来,到神农架各个乡村和周边各县、市在基本自费的情况下搜集民间文化,他不畏艰险,历尽艰辛,整理并公开出版了《神农架民间故事集》、汉民族神话史诗《黑暗传》等,《黑暗传》的出版填补了中国汉民族史诗的空白。曾于1987年、1991年两次荣获湖北省民间文学集成工作“屈原奖”一等奖,同时荣获国务院艺术规划领导小组工作奖,1992年,荣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证书,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

梁韫春,女,1942年1月生,湖北襄樊市人,大专文化,主任医师,中共党员。1966年8月参加工作,她在林区从医多年来,和同事们累计做妇产科和计划生育手术一万多例,无一差错。无数次抢救各种危重病人,在医疗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凭熟练的医术为患者解除危难,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曾先后撰写《宫外孕17例临床治疗的初步体会》等专业论文,5篇分别在国家及省级学术会上交流。1982年以来,曾荣获国家、省地县以上荣誉36次,曾获“中国计划生育先进个人”、“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1986年荣获中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

彭绍友,男,1941年生,经济师,中共党员,湖北黄陂人,1960年投入林区建设,在担任林区粮食局局长后,采取有效措施,向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共办支农联系点55个,建立小商品粮基地91亩,为发展农业生产投入资金5.55万元。发动粮食系统职工捐钱捐物,扶持特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151户。建成了以食用菌厂、酿酒厂、食品加工厂、养猪、鸡为龙头的种、养、加工一条龙生产体系,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先后被评为“全省劳动模范”“全省劳动就业先进工作者”,1988年被中华中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张金星,男、1954年出生,山西榆次市人,大专学历。当代探险家。当过知青,是生态环境保护者。原在山西省晋中地区建筑工程公司工作。1994年秋正式进入神农架独自进行自费探险考察至今,并蓄须明志:“不揭示野人之谜”不出神农架,达不到目标不刮胡子!写出数十篇有关野考、生态保护等方面论文、报告。引起海内外人士关注。张金星先后在神农架受到数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自1994年到2004年在神农架近十年期间,海内外近千家媒体均对其科考探险活动进行报道,享有“中国当代野人”,“中国奇人”等美誉。

乔仕江,男,1954年生,湖北兴山县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林区政协副主席,林区水电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他先后负责了木鱼电站、阳日电站、松柏三级电站、红花电站等16座电站的水工设计及电站施工。同其他技术人员一起爬山涉水,深入到各乡镇指导施工,使神农架的电站由建立初的2座,装机31千瓦的微型水电站,发展到现在的58座,总装机容量达3.05万千瓦,曾获“中国第二批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建设先进个人”和荣记省委省政府“救灾个人一等功”。1999年被授予“中国五一劳动奖章”。

朱明秀,女,1927.11,神农架木鱼镇三堆河村村民,初中文化,中共党员。曾任三堆河农会主席,三堆河乡乡长,红花乡副乡长、妇联主席,三堆河村书记。2005年获得中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荣誉。她在三堆河村任职时,奋发图强,领着老百姓勤劳致富;注重教育,从她家走出了三堆河最早的大学生,她用行动影响了一个区域的面貌,至今三堆河村仍然是木鱼镇在读大学最多、外出工作最多、精神面貌最好的村。退职后她竭力维护党的工作,帮村里出谋划策,带头依托资源发展养殖业,带头发家致富,使该村成为神农架林区养殖专业村。她用最朴实的行动和博大爱心力所能及的关心着弱势群体,以高昂的政治热情、忠实的人生激情关心着国家、政府、村里大小事宜,体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情愫。

杨仕煊,男,汉族,林业管理局总工程师,2005年获中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先进工作者;2003年获湖北省2002年度全省绿化先进工作者;2001年获国家林业局保护森林资源三号行动先进个人和神农架林区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各一项;199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神农架林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3年获中国绿化委员会“中国绿化奖章”;1991年获中国林学会劲松奖;1989年获湖北省国营林区森林经营档案优秀成果;1982年获神农架林区劳动模范称号。曾有《日本落叶松硬枝扦插育苗试验初报》、《红坪杏育苗技术要点》、《神农架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及其保护发展必要性的探讨》、《神农架的森林旅游的发展对策》、《湖北省神农架的森林旅游的发展对策》、《神农架林区大九湖高山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等多项著作发表。

§ 野人之谜

野人

神农架的奇幻、神秘、引人入胜还在于它可能拥有一种传奇性动物——“野人”(称“雪人”或“大脚怪”)。20世纪50年代以来,神农架不时有“野人”存在的报告传来。

1976年5月中国科学院组织了“鄂西北奇异动物考察队”深入神农架原始林区,探杳神农架野人“野人”足迹。收集到了“野人”的烘便、毛发等实物,测杳了“野人”脚印。经初步鉴定,“野人”是一种接近于人类的高级灵长类动物。近几年来,又有多名考察队员和游人目睹了“野人”的存在。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捕获到一个活的“野人”,因此神农架“野人”仍是一个谜。1977年至1980年,有关部门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野外考察,搜集到野人毛发数百根,发现野人脚印数百个、粪便多处,还发现野人住过的竹屋。考察结果昭示:神农架的确存在未知的奇异动物。

历史的长河在不断流动,地球上的万物也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2500多年来,曾经有过许许多多关于"野人"的报道和传说。

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有关"野人"的传说,也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中国古代的书籍中曾有过许多关于"野人"的记载和描述,仅"野人"的外号和别名就有几十种之多,如"山鬼"、"毛人"、"罴"。"擂"、"狒狒"等。当然,人们很难判断在众多的民间传说和民间神话中,哪些是纯粹的信口开河,哪些是有根有据的事实。

中国关于"野人"的记载大概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书上曾这样说过,周成王时,西南一相蕃国有人捉到一只狒狒(古代对"野人"的称呼之一)献给相蕃国国王。古书中对"野人"的描述与现代"野人"十分相像。 著人诗人屈原也曾以酷似"野人"的动物为素材,写了一首 《九歌·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苈兮带女箩, 即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屈原的老家就在现在湖北神农架南的秭归县,屈原笔下的"山鬼'与神农架的"野人"是一种巧合呢?还是真实的 记录?唐朝、清朝也都有过关于"野人"的记载。神州文化,源远流长。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对"野人"的记载和传闻也都不一样。在西方,自古罗马时代就有关于"野人"的描绘。

神农架“野人” 神农架是一个原始神秘的地方。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区域气候,造就了神农架众多的自然之谜。“野人”、白化动物、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奇洞异穴等无不给神农架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野人”之谜是当今世界未被破解的四大谜之一。在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发现过“野人”的踪迹,而且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其有着不同的称呼,如北美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分别被称为“沙斯夸之”和“大脚怪”。

神农架是发现“野人”的次数最多、目击者人次最多的地方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初来,这里已有近400多人在不同地方不同程度地看到近100多个“野人”活体。神农架可能有“野人”,有四方面的依据:一是史书有记载。《山海经.海内南经》、屈原的《山鬼》、明代《本草纲目》、清代神农架周边的房县、兴山等县县志都有关于“野人”的记载。《本草纲目》上记载:“南康有神曰‘山都’,形如人,长丈余,黑色,赤目黄发,深山树中作窠……描述的就是“野人”;二是民间有传说。民间关于“野人”的传说历史悠久,上自远古,下至当今。从秦始皇修万里长城,逃跑的民夫躲进深山老林变成“野人”的传说,到今天神农架周边地区流传的进深山双臂套竹筒防“野人”的传说,有许多的版本;三是科考有发现。人类从何而来?是猴子、猩猩,还是类人猿变来的吗?为什么现在的猴子等站起来不能变成人?这个课题一直是人类学家、遗传学家关注的问题。中国野考协会曾几次组队到神农架进行科学考察,发现了大量“野人”的脚印、毛发和粪便。鉴定结果表明,神农架确实存在一种介于猿和人之间的灵长类动物;四是有大量的人证和物证。神农架及其周边地区有许多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到过“野人”,特别是最近的1999-2003年、2005年及2007年在神农架境内均发生目击“野人”事件。目击者中有公务员、学生、游客和农民。他们对目击物的描述基本相似:身材高大魁梧,面目似人又似猴,全身棕红或灰色毛发,习惯两条腿走路,动作敏捷,行为机警,有的还会发出各种叫声。这和史书的记载及世界许多其它地方对“野人”的描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中国科学院从1977年开始对神农架人形动物进行科考和研究,30年来也接到过上百宗曾经见过“野人”的各界人士的反映,同时也收集到不少有关人形动物活动的证据,但是30年来始终都没有过与人形动物的正面接触。[2]

最新的野人踪迹

2010年7月,在神农架地区再次出现野人出没的踪迹。7月9日,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接到当地盘水村村委会的报告,称有该村居民进山采药,意外捡到一团杂乱怪异的毛发。为了解具体情况,怀疑是野人足迹的脚印

神农架林区政府随即派出一个包括当地电视台记者在内的调查小组前往该村调查,并由当事人带领前往事发地核实情况。

据调查,报告捡到奇异毛发的山民名叫丁飞,现年33岁,家住神农架盘水村四组,近年来经常在周围高山里采药。 7月4日,他带着放假的儿子、侄子一行3人前往离家十多公里、少有人迹的深山采挖天麻、猪苓等中草药。在一处名为燕子洞的山地丛林寻找药材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地上杂草落叶上有一团杂乱毛发。他初略观察发现,该毛与自己所熟知的动物毛发明显不同:发团状卷曲,分为黑、白及浅棕等多个色别,毛发粗细有差异但整体明显粗于一般毛发及人发,很多毛发有明显的毛根和毛梢。在回家琢磨多日不得其解后,他向所在盘水村委会反映了此事。11日上午,调查人员冒雨来到事发地所在地的一片茂密森林。在到达丁飞拾获毛发的现场后,在约2平方米范围的地上落叶、藤条上面,又陆续发现寻获总共20余根零星毛发,同时在一无人踩踏的落叶上看到一处长约30厘米的长形踩踏痕迹。 当日下午下山后,调查人员就毛发可能所属动物,征询许多年长的村民,竟无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简单观察,该毛发在粗细、长度、色差等方面与人发、猪牛羊等家畜以及熟知的野生动物毛发明显不同。 [3]

§ 科学考察

2010年10月10日,中国有关专家在搁置了近30年之后,重新建立起对中部原始林区神农架进行“野人”考察的研究组织,并正筹划对神农架“野人”进行一次大规模科学考察。[4]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