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神代文字 |
释义 | § 概述 神代文字是指日本史前时代的文字(神代即日本史前时代)。 [1] § 历史 神代文字 镰仓时代中期神官卜部兼方(又名卜部怀贤)最早为《日本书纪》作注,在其著作《释日本纪》中最早提出日本存在神代文字。他认为,汉字是应神天皇时代传入的,假名是由神代文字演变而来的,理由是旧时龟卜上有刻辞,这种刻辞或许是神代所为。不少神道家支持这一看法。 1367年,忌部正通《神代口诀》序:“神代文字象形也。应神天皇御宇异域典经始来朝。圣德太子以汉字附日本字。” 江户时代,国学研究兴盛,一些国粹主义者极力主张存在神代文字,中心人物为著有《神字日文传》的平田笃胤。(平田笃胤一开始是否定神代文字之论者,晚期载转为支持神代文字存在之说。) 昭和时代初期,一些人声称拥有该文字写成的文献。 二战时期,军国主义分子为了证明“神国”的伟大而竭力寻找文化依据,将神代文字说成与国体有关的文化象征,以拥有神代文字作为优秀民族文化的证明。然而,神代文字之文献多半荒诞不经,这些崇尚神代文字之学者,多半被处以不敬罪之名。 § 评价与考证 现代,一般日本学者对神代文字均持否定意见。 日本国语学家筑岛裕教授的见解如下: 至奈良时代12各清音及其浊音均有甲、乙两类。当时,发音是不同的。若当时确实存在神代文字,理应有与上述记载相应的文字。 五十音图约出现于平安时代初、中期,伊吕波歌创作于平安中期以后。从神代文字的字顺、字数(47个)与五十音图、伊吕波歌相同或类似这一点看,可推断其产生于平安中期以后。 从字形看,神代文字的字形多数是仿照朝鲜语的谚文,出现于15世纪。 神代文字仅见于江户时代的文献,而且只限于字母表,并未见到用此种文字书写的词语和文章。(实际上仍就有其文献存在,不过多半被认定为伪书。) 古代文献明确记载,在汉字传入日本前,日本无文字。如果已有文字,便不必引进汉字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