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睦南道
释义

睦南道

§ 关键词

五大道,睦南花园,幽静

§ 正文

有人说,漫步在天津的“五大道”上,能穿越时空去品味厚重的历史。这话不假。那些充满欧陆风情的小洋楼,仿佛是历史老人娓娓述说着一段段古老的故事,浪漫的情怀,如诗如画。在五大道之一的睦南道上,这种感觉特别明显。

睦南道东起马场道,西至西康路,全长2.08公里。它在五大道中规模仅次于马场道。道路两旁绿树掩映着风格各异的小洋楼,漫步其间,使人感到路、房、树的空间尺度恰到好处。

自20世纪初起,天津租界林立,外国人纷纷按本国的建筑风格在租界进行大规模建设,在这里留下了形态各异的建筑。一些外国人、清廷遗老遗少、军阀买办和下野政客纷纷来这里购置房地产。就在这条2公里的道上,有风貌建筑74幢,名人故居22处,市文物保护单位4处。

在寂静的睦南道上,睦南公园南面的绿荫丛中有一幢英国庭院式小楼,这便是著名“邯郸起义”将领高树勋故居,高树勋是河北盐山人。家境贫穷,18岁进冯玉祥部队当兵。由于他为人正直,作战勇敢,一步步由普通士兵升至战区副司令。1948年10月30日,他率部队举行了震惊中外的“邯郸起义”,促进了全国的早日解放。建国后,他任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副省长。其故居设计独特,楼东侧中间为凸形半圆形玻璃窗。清水砖墙,暗红瓦顶,木质阳台,院落宽敞,浓荫蔽日。

过了桂林路,在交叉口处的睦南道74号,有四栋占地面积相等,建筑风格完全一样的小洋楼。这四座别墅仿佛春风中四位亭亭玉立的少女。这里的主人是实业家李希明。之所以建筑4座一模一样的别墅,是李希明要分别留给四个儿女的财产。

这所洋楼是李希明在1937年亲自聘请奥地利建筑师盖苓设计建造的。说起盖苓,他跟天津有着很深的渊源。1884年7月,盖苓出生在风景如画的奥地利。盖苓一家自1922年来到天津后,一住就是30余年。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了,盖苓在天津设计建造了约250座楼宇,其中坐落在马场道的香港大楼、坐落在重庆道上的民园大楼等著名建筑都出自盖苓之手。

睦南道上的别墅不仅住有中国人,外国人也是这里的常客。睦南道靠近河北路的地方,一座看似很平常的小洋楼里就曾住着一个不平常的英国人。他就是开滦煤矿英方总代理——纳森。

说起纳森,不由得引起我们的回忆。英国人入侵中国后,大肆掠夺中国的煤矿、钢铁等自然资源。开滦矿务局是当时英方在中国最大的矿务局。1938年,纳森代表英国矿方在唐山各矿实行“井下记工制度”,引起了矿工们的强烈不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赵各庄为首的唐山五大矿区,砸了井下牌子房,联合举行了为期50天的大罢工。纳森在工人们的压力下,被迫答应了工人们提出的条件。但在罢工之后的第三天,他又和日本人签订了由日本人接管煤矿的“包销权”,由此日本人全面进入开滦矿区,并对罢工的领袖们进行抓捕。使矿工们被迫拿起武器,离家出走,走上抗日武装斗争的道路,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开滦五矿大罢工和冀东大暴动。

走过河北路,有一座典型的英国式的庭院,这里曾住着张学良的二弟张学铭先生。张学铭故居位于睦南道50号,建于1925年。张学铭1931年任天津市公安局长,后任天津市市长。建国后,任天津人民公园主任、市政工程局副局长、民革天津副主委、全国政协委员。该楼为前后两幢,分为主楼、后楼。外墙为紫红色机砖,大筒瓦多坡顶。整体风格简约自然,比例均衡,落落大方。

在新华路和睦南道的交口处,还有一座引人注目的住宅,那就是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的旧居。

徐世昌,天津人,1918年当选国民政府大总统,1922年被直系军阀赶下台,下野后回到天津,在这所房子里居住了17年。为了表示解甲归田和对国事的厌倦。在宅内设一匾牌,取名为:“退耕堂”。抗战期间,日伪官员纷纷劝说徐世昌,让他东山再起,做华北地区的领袖。徐世昌决心退出军政舞台,闭门不见,直到1939年6月5日病死在天津,享年85岁。

此外,睦南道上还有中国近代外交家颜惠庆旧居,天津八大家“李善人”的后代李叔福旧居,等等。每一个建筑都蕴藏着一段故事,都记述着时代的风雨和历史的变迁。

人不见古时月,古时明月照今人。一个时代已离我们远去,然而这些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它们是沉静而又鲜活的历史雕塑,今天的人们从中可以读到一般史书无法记载的内容,如果细细品味,将是别有情趣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4 15: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