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程书勋 |
释义 | 冀鲁豫军区五分区 十四团团长程书勋与鲁西南抗战 § 人物简介 程书勋(福勋、书训),原名程兴文,人称“程老五”,1889年出生于山东省定陶县大刘楼村。他出身贫寒,性格刚强,为人忠诚,注重义气,广交豪杰,忧仇时弊。青年时期揭杆绿林,闯荡江湖,杀富济贫,民望而官忌。因受当地劣绅及歹徒陷害入狱二年。在狱中,程书勋结识了狱友地下党员郑尔拙(曹县人),受其启发影响,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 § 革命历程 1938年5月14日,日军侵占菏泽城,全城被杀者2000余人,鲁西南沦陷。接着日军从菏泽南下,5月15日,日军侵占定陶等县,烧杀10余日。继续南侵。国民党韩复渠第三路军仓皇南撤,姚崇礼随即弃城而走,程书勋趁机逃出监狱,回到家乡。 日军5月17日、18日急进至陇海铁路线上的民权县内黄一带,并炸毁陇海铁路,袭击内黄车站。驻防内黄、野岗、兰封一线的国民党军队虽经抵抗,终未能阻止日军的大举进攻,鲁西南沦陷。19日,日军侵占徐州。至此,山东全境沦为敌后。 1938年5月,大敌当前,出狱后的程书勋怀民族义愤,国恨家仇,响应党的团结抗战号召,很快开始在家乡定陶西南一带组织群众抗日武装。 1938年秋,鲁西南抗日救国会在曹县成立,共产党员刘齐滨任总会长。1938年10月,救国会在曹县成功组建了鲁西南抗日游击大队,推举王道平为司令员。 1938年底,程书勋率领群众武装二百余人、枪一百余支,加入了王道平鲁西南抗日游击大队,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不久,35支队一部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陇海抗日游击支队,王道平任司令员,程书勋任支队参谋。 1939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初一日),八路军115师344旅代旅长杨得志和政治部主任崔田民(原名逢春)率领主力部队一个营,二出太行,过平汉线。 3月9日,在濮阳县井店一带同早已活动在这里的第344 旅独立团、特务团(含鲁西北范筑先13支队一部和陇海抗日游击支队一部),黄河支队(即以直南地方武装改编的八路军第2 游击支队)、冀鲁豫第五支队(鲁西南地方武装改编)等抗日武装,组建成冀鲁豫支队,杨得志任支队长,崔田民任政治部主任,卢绍武任参谋长。开始下辖3 个大队:支队一大队大队长刘震,政委李雪三;二大队以特务团为基础组成,覃健任大队长,政委常玉清,叶建民任大队参谋长,张池明任政治部主任,南偕任二大队政治处副主任。三大队由黄河支队组成,大队长鲍启祥,政委刘汉生。支队共约2000 多人。 接着,冀鲁豫支队进驻鲁西南。杨得志和崔田民亲自找到王道平谈话,于是,陇海支队改编为冀鲁豫支队二大队第三营,王道平任营长,程书勋任冀鲁豫支队二大队参谋。 同时,考城县(曹县西北部)大队改编到支队三大队,原县大队长张耀汉任副大队长。不久,又增加了4、5 两个大队,吴大明为第4 大队大队长,后于子元为大队长,第5大队是曹县地方武装王浩屯抗日自卫队和兰考县大队合编的,大队长胡继成,王石钧任政治部主任,后任政治委员。这样,整个支队就有了4180 多人。 1939年春,程书勋受冀鲁豫支队二大队委派,回定陶组织地方抗日武装。很快他成立了定陶县抗日游击队,任队长,定陶籍地下党员何舟任政治委员(后任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委 )。 游击队初创之时,武器缺乏,特别是一挺轻机枪也没有,这使游击队常常在作战中处于被动地位。 一天,程书勋听人汇报,说村里一个在鬼子据点当伪军机枪射手的青年开了小差,抱着一挺轻机关枪逃回家来了,程书勋一听心里非常高兴,二话没说,马上掂起一袋子银圆,找到那人家里。那青年在屋里一听说话的是游击队队长,吓的抱起机枪“扑通”一声就从后窗翻墙逃跑了。程书勋知道那青年误会了,就给他母亲说:“大嫂,别害怕,我不是来抓他的。”又举了举手中的银圆说:“我是想让孩子把机枪卖给游击队。”说着把银圆放在屋里的桌子上。青年的母亲一听这话,坚定地说:“大哥你放心,我知道他藏在哪里,我一定叫他马上把机枪给你送去。” 如青年的母亲所说,机枪很快交到了游击队。这是游击队的第一挺机关枪,它在以后的多次战斗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样,程书勋坚持依靠群众,率部同日、伪军巧妙周旋,端炮楼、除汉奸,常常搞得敌人晕头转向,损兵折将,敌人始终摸不到他们的影子。 1940年底,王道平、程书勋率部参加了“红三村”保卫战,他们机智灵活地打击敌人,并利用旧关系,动摇、分化、瓦解敌人,减轻了对“三村”的压力,为“红三村”保卫战取得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由于长年戎马倥偬,王道平于1940年开始身患肺病,仍继续坚持工作,1944年3月14日不幸病故。 1942年3月18日,新四军政治委员和华中局书记刘少奇一行受中共中央委托,由苏北阜宁单家港启程,4月10日到达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驻地滨海区临沭县朱樊村,检查、指导、帮助山东工作。 7月,刘少奇从临沭县返回延安,7月底,刘少奇一行七人,由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旅长曾国华陪同,在旅警卫排和铁道游击队的护送下到达沛(县)滕(县)边,然后由微山湖大队(沛滕边武装)大队长张新华带领过微山湖,过湖后由黄河大队护送。为确保刘少奇过冀鲁豫地区时安全,冀鲁豫军区派政治部副主任唐亮, 于8月上旬亲自到巨南(隶属湖西)实地查看刘少奇过境路线,召集中共(野)、菏(泽)、金(乡)、成(武)、定(陶)五县边区工委,五县联合办事处及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会议,研究置护送刘少奇安全通过问题. 8月中旬的一天拂晓,刘少奇由唐亮等领导同志陪同,在分区骑兵连和金西县大队的护送下顺利通过巨南郑楼一带,经过单县薛孔楼、永镇集等村。 8月下旬经鲁西南,程书勋接到鲁西南军区通知:要护送一个工作队通过定陶、菏泽境内回延安,其中有个代号为“0号”的首长,人身安全务必要得到保障。他组织精干小分队负责接应,当时四周白色恐怖,全是敌占区,据点密布,碉堡林立,封锁沟线纵横交织,为保密起见,少奇同志化名为胡服,他头戴黑色礼帽,身穿灰布长衫,在程书勋小分队秘密护送下,少奇同志安全通过敌人封锁沟出境,于9月上旬,安全到达冀鲁豫军区机关驻地红庙,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政委苏振华向刘少奇汇报了当前的工作.然后经安阳地区通过日寇沿平汉铁路设置的封锁线,安全到达太行山根据地。1942年底回到延安,1943年3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 1942年11月,山东分局和一一五师领导决定,由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兼山东政治部主任肖华同志(建国后任总政治部主任,上将)前往太行山向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汇报工作,途中顺便检查湖西、鲁南的工作。途经微山湖后经鲁西南时,程书勋秘密接应并护送安全通过敌人封锁沟过境。12月,肖华从延安开会回来,传达少奇同志对山东工作的指示精神,又受到程书勋秘密护送。 1943年,定陶县抗日游击队发展到两个中队,一个侦察班(车骑班),共二百余人。游击队主要活动在定陶县城南、城西一带,机智灵活地打击敌人,并护送大批党的各级干部过沟出境。 日军对定陶县加强封锁包围。日伪到处修筑碉堡,挖封锁沟,推行囚笼政策。外线,东到单县,经过龙王庙到曹马、金乡一线,内线,由定陶县城向外沿公路两侧,日伪构筑大小碉堡几十座,并派日伪军驻守,妄图摧毁定陶县抗日根据地。 针对日伪军的封锁,定陶县党组织依靠群众,广泛开展反封锁、反碉堡斗争,对伪军开展政治攻势,派人员深入敌人内部,进行分化瓦解工作,开展“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教育,对于死心塌地的汉奸分子给以严惩。经过努力,定陶县党带领全县人民终于克服了千难万险,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并巩固和发展了定陶县抗日根据地,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1943年9月,中共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同志一行九人,从沂水出发,过了津浦路,经微山湖抵达湖西根据地过鲁西南时,程书勋接应并护送安全过境。 1943年秋冬之交,敌人经过长期准备后又对我冀鲁豫边区展开了大规模‘扫荡’,区党委和军区提前获取了情报,及时部署了反‘扫荡’工作。 1943年12月25日凌晨,陈毅一行三人,由淮南黄花塘新四军军部出发,经峄县(今枣庄市峄城区),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当天,陈毅一行在苏北军分区司令员赵汇川率队护送下,北越东陇海铁路线,抵达运河支队驻地北许阳村。后经鲁南、津浦路、微山湖抵达湖西,再西至鲁西南,程书勋负责接应,并组织了精干小分队进行秘密护送,当时陈毅一身粗布长袍,带来七八个战士,由于夜色朦胧,大家对被护送的同志并未看很清楚,只是感觉身材不是很高。进入敌占区,大家都非常小心,子弹上了膛,不再抽烟、说笑,一路快速穿插,最后安全通过敌人封锁沟过境。 此外,郭洪涛、王秉璋、张池明(张赤民)等中央及部队领导都曾受到过程书勋部队的秘密接送,使之安全出入敌占区,通过定陶、曹县、菏泽境内。 1944年,抗战接近尾声,各个根据地亟待补充干部。中共从延安派遣出大批的骨干力量,充实各根据地部队,壮大力量,跟鬼子抢地盘。 程书勋部差不多隔三岔五就有护送过路的任务。一般几个人或者十几人的掩护任务,都是由车骑班来执行,如果有比较重要的首长,就会增派特务连加强保卫工作。这条交通联络线先后安全护送了一千多名往返苏北、鲁南、鲁西南、延安的我党中高级领导人,这是程书勋完成保卫山东经鲁西南去延安的交通线的重要功绩,为我党我军上下左右的正常联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4年春,定陶县抗日游击队与县抗日游击大队合并为定陶县基干大队,下辖四个连,每连百余人,接着古田中队又合并到基干大队作特务连,共五个连,程书勋任大队长,潘凤举为副大队长,政委缪春山,何舟任政治部主任。在残酷而复杂的对敌斗争中,定陶县抗日游击队在程书勋领导下不断打击敌人,发展壮大。 1944年6月,定陶县基干大队改称定陶县基干团,团长由定陶县长马冠群兼任,县委书记杨用信兼政委,程书勋任名誉团长(实际领导部队),何舟任政治部主任,王增长任参谋长。 6月下旬,冀鲁豫部队在鱼台、单县、丰县、沛县间发动进攻,恢复了湖西根据地中心区。8月,程书勋率定陶县基干团随冀鲁豫部队在郓城、菏泽、考城、东明、曹县地区发动攻势,连克日伪据点50多处。 1945年初,定陶县基干团上升为冀鲁豫军区第五分区第十四团,共一千余人,程书勋任团长,程引丁任政治部主任。 程书勋率领五分区游击队活跃在鲁西南抗日战场上,不断打击敌人,成为抗日的主力部队之一,在定陶马集北伏击战和拔除南华县高庄(今菏泽西)炮楼、定陶、菏泽、曹县等日伪据点战斗中,屡建奇功,给予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 鲁西南日军在程书勋十四团及分区部队的打击下,只好龟缩在几个县城和城郊的据点里, 惶惶不可终日,依靠坚固的工事和炮火掩护来防御这支可怕的部队. 1945年初,经常活动于菏泽、郓城、鄄城、巨野、定陶边境的国民党菏泽国民党孙秉贤、卞长久保安十三旅约1500人,被八路军冀鲁豫第五(鲁西南)军分区消灭。 1945年4月,十四团在定陶北仿山进行了阻击日伪军的战斗,给予日伪军以很大的打击。 1945年6月24日,十四团参加攻打曹县顽军李子仪部。冀鲁豫军区十、十一分区部队二十团、十八团、临河县大队,攻打曹县东南马庄汉奸李子仪保安二十四旅一千七百余人。十四团孔令芹连参战,战斗异常激烈,战士的尸体把寨壕都快填平了,到处是鲜血,经过三天三夜血战,我军取得最后胜利。 1945年8月至9月,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四省广大地区对日伪军发动的一系列进攻战役、战斗。毛泽东发出的对日伪军举行全国规模大反攻的号令和朱德发布的反攻作战命令, 8月10日,刘伯承、邓小平、滕代远命令太行、太岳、冀鲁豫等军区部队坚决执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全面大反攻,收复失地。8月11日,各军区发布进军命令,并对日伪下达最后通牒。13日,刘邓滕命令迅速扩大解放区、扩充野战军,向平汉、同蒲铁路沿线进攻。14日,各军区全面出击。 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立即展开对日伪军大反攻作战。8月14日至22日为反攻作战第一阶段。 1945年6月,日伪军围攻定陶,形势十分危机,十四团一部突围上菏泽,定陶县城被日伪占领。8月下旬,赵基梅、程书勋指挥十四团等分区部队回师攻打定陶县城,定陶县城内时有日军一部及王子杰反动武装2000余人。战斗开始后,城内日军均集中于西门城楼,拼命抵抗,战斗十分激烈,部队久攻不下。敌首王子杰登西门城楼呼“程老五”(程书勋)叫骂,称若程能攻破县城他不姓王,气焰嚣张,垂死挣扎,程书勋也在城外掩体内对王子杰指名怒斥,并发誓定破敌城。程书勋命令部队实施坑道爆破, 战士们用一天时间在城西门外挖掘一条百米左右的地道,一直挖到城西门下,找了两个棺材装满数百公斤炸药,程书勋为确保一举成功,命战士们又另装几布袋炸药,“轰隆”一声巨响,爆破成功,西门城楼土崩瓦解,王子杰及所有日军灰飞烟灭,部队冲进城内后,只见到一条穿着日军服的人腿挂在高高的树桠上。此役共歼敌军2000余人,定陶县人民获得解放。 1945年10月29日,第一次解放菏泽城,十四团及分区其它部队在王秉璋、赵基梅、程书勋等指挥下,参加解放菏泽城的战斗。他们亲自指挥挖掘地道、装填炸药和组织爆破,成功地炸开了城南门后,又率突击队最先冲进城内指挥歼灭山东第十六专区(菏泽)副专员兼保安副司令张志刚反动武装。 1948年3月,由第3分区第9团、第5分区第14团、第6分区第11团组成新的冀鲁豫军区独立第3旅;闵学胜任冀鲁豫军区独立第三旅长(后任第二野战军十七军五十一师师长)。当时,逯昆玉任五地委代理书记、五专署专员、第五军分区政委。 1948年6月3日,为配合华北野战军西线兵团发起的开封战役,第二(运西)军分区协同冀鲁豫军区部队在鄄城南部歼国民党军六十八团全部,俘敌1400余人,毙敌500余人。第五(鲁西南)军分区和地方武装配合主力部队在曹县、定陶、巨南一线截击增援开封之敌,歼敌1600余人。 此时,程书勋同志因年龄及健康原因离开第14团,任冀鲁豫行署十专署参议。何舟成为该团主要负责人。 1950年程书勋同志因病逝世,后被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 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在残酷而复杂的对敌斗争中,程书勋同志善于深入虎穴,洞察敌情、瓦解敌人,在战斗中巧妙地打击或歼灭敌人,不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都是战绩卓著,为鲁西南的翻身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他以入虎穴不畏风险,察敌情料事如神,斗顽敌机智勇敢,脱险境神出鬼没而扬名鲁西南。 程书勋同志倾心革命事业,其功勋永垂鲁西南。1951年,定陶县人民政府在他的家乡大刘楼村东北修建了烈士纪念碑楼,以示悼念。(当时杜书润任中共定陶县委书记,后任华北电业管理局局长、代理党委书记。) ---以上内容选自山东省定陶县烈士陵园烈士事迹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