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撒把》
释义

§ 简介

《大撒把》

电影《大撒把》是北京电影制片厂1992年拍摄的一部,反映当时社会大都市流行“出国热”时,家人出国后,留守在国内的亲人生活现状和情感波折,由于电影题材紧扣社会现实问题,所以在当时影响不同凡响,而且该片还在荣获第13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奖(夏钢)和最佳男演员奖(葛优),成为一部现代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影片之一,十几年后重新观看见此片,还是有许多感触,感觉此片真不愧为经典之作。

§ 评价

经典要素之一,影片的主创人员皆为现在中国电影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当看到此电影的片首字幕时,十几年前和十几后的感觉绝对是不一样的感觉,特别是看见影片编剧冯小刚,主演葛优、徐帆等,不由得不让人肃然起敬,原来著名的冯氏贺岁(喜剧)电影中,冯小刚、葛优、徐帆的“铁三角组合”就是从此片开始的,这部电影不仅让葛优荣获了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最关键的还是有了葛优和冯小刚的成功合作,之后他们成功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冯氏喜剧电影,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影幕形象,葛优也成为冯小刚的御用男演员了,离开了冯小刚,葛优似乎都不会演戏了。冯小刚和徐帆这对夫妻,也许就是从这部电影开始结下了缘分,冯导演的《我把青春献给你》这本书中,在提到自己和徐帆之间的恋情时,认为他们最初相识就是《大撒把》这部电影拍摄的时候,这其中也有葛优的功劳,因为他将女主角徐帆介绍给了冯小刚。影片中其它演员如盖丽丽、孙淳、方子哥等,都成为观众熟悉的演员,另一个编辑郑晓龙和冯小刚一样后来也成为著名影视导演,曾经执导过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金婚》,电影《刮痧》等,一部电影由两个大导演共同编剧,可谓是稀有之作了。

经典要素之二,用一句现代很时髦的话来概述的话就是“台词很雷人”。这部电影将北京人的侃劲表现的淋漓尽致,冯小刚为葛优量身定做了许多诙谐幽默的台词,这些台词充分地展现了葛优大智若愚的冷幽默,许多的台词本身也许不算是太精彩,但通过葛老师不紧不慢语速、漫不经心的语气、似笑非笑的神情道出后,就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台词”。比方说电影中顾颜像林周云介绍太平洋岛国帕劳时的台词:“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散落着无数璀璨的明珠,贝劳就是其中一颗……”,凡是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没有人不记得这段台词的,还有像“肉包子打洋狗”、“中国丈夫就是出国人员培训班”等搞笑“雷人”的台词比比皆是,在这部片中,冯小刚第一次向观众展示了自己特色的“冯氏幽默”。这部电影的片名其实也很“雷人”,“大撒把”这句北京方言,一开始许多人都不知晓,也不明白,这部电影放映后也就传遍了全国,变得家喻户晓了。

经典要素之三,影片内容具体强烈的时代特征,反映中国社会特定时期典型的社会现象,是一段历史的纪录。影片的故事紧扣当时的社会现实,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大城市,特别是北京、上海等都市,掀起一股强劲的出国潮,当时影视界就有许多有名气的电影演员出国淘金,比方说陈冲、邬君梅、罗燕等,《大撒把》一片反映的就是亲人出国后,留守在国内的亲人的生活现状,由葛优饰演的顾颜,妻子出国,而由徐帆饰演的林周云,则是丈夫出国,他们因偶然的机会相识、相恋,最后又分手,反映当时一总分家庭,妻子或丈夫出国后,另一半留守在国内不安定的生活及彷徨忧郁的感情现状,这些人是新时代的痴男怨女,所以电影还有一个片名就是“北京痴男怨女”。二十年后,谁也没有想到,当初的“出国潮”已经演变成“归国热”,“海归派”又成为中国现在社会的时尚话题,其中许多海外归来的人当中,就有八、九十年代“出国潮”时走出去的人们,这些可谓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不愧为时代的“弄潮儿”。

一部艺术作品如果要成为经典之作,就必须能禁得起岁月长河的“大浪淘沙”,不仅仅是看当时造成如何的影响或轰动,有许多的电影大片,在公演时虽获得了很高的票房,但若干年后,就默默无闻,观众早已淡忘,《大撒把》就是一部经久耐看的经典之作。 [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4:5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