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箭袖
释义

§ 释义

箭袖(jiàn xiù),即箭衣。古代射士所穿的一种紧袖服装。袖端上半长可覆手﹐下半特短﹐便于射箭。

§ 起源

箭袖

箭袖,就是在窄窄的袖口上,再接出一个半圆形的“袖头”,形如马蹄,俗称马蹄袖,因北方天气寒冷,这是为防寒护手的。要做射箭那活计没有符合穿戴带少袖的衣服,骑马射箭更是这样。骑正在立时,送里而来的威严会将袖子舒到弓弦下,当时有了一类特地射箭的袖女,称为箭袖。

箭袖能够也是流于胡服,原因是胡服的袖子便异常松俏,当时惟恐是因为外本的皮毛出无这么少,只有用布料照灭胡服的样式做败了箭袖。先世的练威严之己脱的欠衣襟、大梳妆只怕也非蒙胡服的影响。[1][2]

§ 发展

箭袖虽说明代已有,但是人们穿着不多,主要限于骑射等。因为箭袖即马蹄袖,衣服袖身窄小,袖端头为斜面,袖口面较长,弧形,可覆住手背,以便不影响射箭且又可保暖。清代宫廷早期因极力主张“不废骑射”,因此将箭袖用于礼服,成了清代男服的典型制式。

另外,绣蟒的袍,在明代时为职官常服,只有清代,才放宽穿着范围。《大清会典》中曾记亲王、郡王、贝勒以及侍卫、公主、命妇等人都可以穿蟒袍。区分等级的办法主要是衣上的蟒数和蟒的爪数(如四爪、五爪之分)。[2]

§ 满族

满族衣服上的“箭袖”,在满语中叫做“哇哈”,就是在本来比较狭窄的袖口前边,再接出一个半圆形的“袖头”来。箭袖产生于长期的狩猎生活,尤其适应北方冬季出游骑射时,保护手背不被冻坏。

箭袖这种形式在北方的农村,特别是老年赶车人,衣袖上仍然能看到。由于箭袖已成为满族民族传统的象征,清朝《会典》中规定,皇帝、皇后的龙袍,亲王、贝勒、文武官员的蟒袍,都一律带有箭袖。

§ 记载

《红楼梦》第十五回:“见宝玉戴着束髮银冠,勒着双龙出海抹额,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

《花月痕》第四二回:“有个垂髻女子,上身穿件箭袖对襟,鱼鳞文金黄色的短袄,下繫緑色两片马裙。”[1]

明·叶绍袁·《痛史·启祯记闻录》:“抚按有司申饬,衣帽有不能备营帽箭衣者,许令黑帽缀以红缨,常服改为箭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4: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