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箭石 |
释义 | § 概述 箭石,古无脊椎动物。头足纲,箭石类的统称。壳由鞘、闭锥、前甲三部分组成。闭锥是由凹面的隔壁构成的圆锥体。前甲是闭锥背部长而宽的突起物,很薄,难于保存。鞘呈圆柱状或圆锥状,通常是唯一能成为化石的部分。开始出现于早石炭世,在侏罗纪及白垩纪的地层中最多。(右为箭石鞘和闭椎部分)。 一类已绝灭的海生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鞘形亚纲十腕目箭石亚目,由于具有一个箭头状的鞘而得名。从早石炭世出现,侏罗纪至早白垩世达到极盛,到白垩纪末极大多数都已绝灭,仅有少量延续到古新世。它是海相侏罗纪和白垩纪地层中的重要化石。 箭石与现代的乌贼类比较相似,不过箭石的内壳远比乌贼的内壳发育。其内壳主要由鞘、闭锥和前甲 3部分构成(见图)。鞘最容易保存为化石;闭锥可保存为化石,但经常不被保存,仅在鞘的前部留下一个空锥腔,为闭锥插入之处;前甲是由闭锥背部向前延伸的呈薄片状的构造,很少保存为化石;箭石的软体部分除在个别情况下保存一些印痕外,一般都不能保存为化石。根据一些印痕及现代内壳亚纲生物的结构,可以作出它的复原图。软体部分主要有内脏、触腕、包裹内壳的肉质膜及鳍。 § 形态 箭石生活在中生代侏罗纪到白垩纪时期,今天的欧洲是它主要的分布地区。箭石的身体较长,眼睛较大,整体外形类似现在的枪乌贼。它长有大约10只触手,这些触手从头部末端伸出,并且全部带有吸盆和钩。箭石可以利用这些触手抓取海洋中的小型生物作为其食物。它身体前端的两侧长有翼状的鳍,这些鳍能帮助它控制前进的方向并慢慢地游动。但当遇到危险时,箭石就不能依靠鳍逃命,而只能靠向外喷射水柱推动自己快速前进以摆脱危险。 § 分布 箭石个体大小变化很大,一般鞘长 4~12厘米,身体总长一般为24~90厘米,最长可达 4米多。箭石主要生活在大陆架海区,以自由游泳或漂浮为主,主要捕食小鱼和甲壳类。 它的分布十分广泛,可以分出两大类型:①北方型,分布于北纬45°以北,为寒冷型;②特提斯型,为温带及热带型。中国发现箭石化石最多的是在西藏南部海相侏罗纪至白垩纪地层中,主要的两个属为:Belemnopsis(似箭石)和 Hibolithes(希波尔箭石)。它们与帝汶岛、马达加斯加及新西兰的侏罗纪-早白垩世箭石很相似,属于温热带型。 § 用途 箭石除用于确定地层时代外,还可通过壳体氧的同位素分析测定当时水温,从而对确定古气候及大陆漂移提供资料。 § 箭石家族 箭石目下包括了圆柱箭石、前箭石、箭乌贼等不同的科。其中圆柱箭石是箭石家族中体形最大的一科,其长度能达到25厘米。它生活在侏罗纪中晚期的近海深处,分布在现在的欧洲和北美洲等地,其锥体由后往前逐渐削尖。前箭石数量很多,生活在白垩纪中期温暖的近海,以捕捉小猎物为食,在世界各地都能发现它的化石。这种小箭石的护甲细长呈纺锤状,并以半透明琥珀色石灰保存下来。[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