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黄侧耳 |
释义 | 形态特征 白黄侧耳子实体中等大至较大。菌盖直径5-13cm,初期扁半球形,伸展后基部下凹,光滑,幼时铅灰色,后渐呈灰白至近白色,有时稍带浅褐色,边缘薄,平滑,幼时内卷,后期常呈波状。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宽,稍密,延生而在柄上交织,白色至近白色。柄短,扁生或侧生,内实,光滑,长2-5cm,粗0.6-2.5cm,往往基部相连。 § 分布范围 白黄侧耳春秋季节生于阔叶树干上,近覆瓦状丛生。分布在河北、黑龙江、吉林、山东、江苏、四川、安徽、江西、河南、广西、新疆、云南等地区。[1] § 营养成分 肉嫩味美,营养丰富,口感极佳,富含纤维素,子实体含蛋白质高,种植方法简单,颇受人们欢迎。紫孢侧耳含高蛋白、低脂肪,并含有亮氨酸、天门冬氨酸等10多种氨基酸,是一种天然保健食品。 § 生态特性 白黄侧耳养分:紫孢侧耳菌丝能较好地分解木质素、纤维素,对氮源要求较高。一般要在培养料中加入适合的氮源,如玉米粉、麸皮、米糠、氮肥等。 水分:紫孢侧耳菌丝在含水量50%-80%的培养基质中均能正常生长,含水量以60%-65%为最适宜。含水量偏高,提早现蕾,有利于高产,但易出现菌丝萎缩和污染;含水量偏低,对产量影响较大。在子实体生殖生长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温度:紫孢侧耳属中低温型品种,菌丝的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以18-20℃为最适宜;子实体可在2-20℃内形成,较适温度为10-16℃,超过20℃原基较难形成。在偏低温度下菇体生长缓慢,但朵大肉厚,品质好。 光照:紫孢侧耳的菌丝生长对光照要求不高,在弱光条件下培养的菌丝粗壮、生长快。强光会抑制菌丝的生长。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发育需一定散射光线,在完全黑暗条件下不易形成子实体。 空气:紫孢侧耳属好气性菌类,空气不足,菌丝生长极为缓慢,子实体形成及生长发育也将受到影响,且易发生畸形菇。 酸碱度:紫孢侧耳菌丝生长适宜的pH值是7.0-8.5之间。 § 栽培技术 白灵菇 菌种制作 1、母种制作:采用PD农科专刊?综合培养基,配方为:琼脂20克、蛋白胨2克、马铃薯200克(切片)、葡萄糖15克、水1000毫升。煮沸过滤,分装于18×180毫米试管中,用量占试管容积的1/5,塞上棉花塞,每5-7支为一扎,用牛皮纸包住棉花塞。在高压锅0.15Mp农科专刊?综合,灭菌30-40分钟,待压力恢复到“0”处取出,冷却后摆成斜面。选择长势粗壮、完整、无病虫害子实体在无菌条件下分离接种,接种完毕,用牛皮纸包扎,恒温25℃,培养10天左右菌丝可长满斜面。 2、原种制作:用100%小麦粒,在使用前对小麦粒进行筛选,去除劣质,用0.1%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浸12小时,捞出清洗3-4次。然后放入锅中煮透,保持熟而不烂为宜,捞出沥干,添加1%-2%碳酸钙,装袋或装瓶,在高压0.15Mp农科专刊?综合保持1小时,冷却后,选择生长健壮的优良母种来接种。 3、栽培种制作:栽培种培养料制作配方为:棉籽壳93%、麸皮2%、玉米2%、石灰3%。袋装灭菌同上,栽培种以菌丝长满全袋后5-10天内使用为最佳。 栽培季节 紫孢侧耳适宜于低温的季节栽培,在广东通常11月开始接种,12月至翌年2月出菇较适宜。 栽培方式 目前一般采用(22-24)×(35-40)厘米聚乙烯塑料袋栽培。 菌袋制作 凤尾菇培养料的配方为:主料是杂木屑30%,棉籽55%,辅料是麸皮5%,玉米粉3%,过磷酸钙1%,米糠5%,石灰2%-3%。料水比为1∶1.3。按上述配方拌好,堆沤2-3天,装入(22-24)×(35-40)厘米的塑料袋,每袋装料重1.5-2公斤。两头上套颈圈,用小薄膜封口,常压或高压灭菌,冷却后放入接种。接种室在接种前用甲醛8-10毫升/立方米与高锰酸钾1.5克/立方米进行薰蒸12小时,放入少量氨水中和甲醛,减少对眼睛的刺激,6小时后进行接种,并将小薄膜换成已灭菌的报纸。适当加大接种量,每袋栽培种接40袋左右的栽培袋。 发菌管理 接种后进行发菌管理,发菌培养室要求通风、干燥,黑暗,培养室使用前进行室内消毒,可减少病虫害发生。培养期间室温控制在18-20℃之间,冬春季节要注意保温,空气相对温度控制在70%左右。在培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通风换气、翻堆,避免“烧菌”,一般培养25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全袋。 姬菇出菇管理 紫孢侧耳一般采用袋栽排成行堆放,每行放置五层高,行距约45厘米,方便日常管理。当菇筒出现黄水后,菇蕾形成,这时去除报纸,进行喷水保湿,促使美味侧耳形成子实体。有条件则把菇蕾大小一致的移在一起,以便管理。当采完第一潮菇后,停止喷水3-5天,让菌丝恢复生长,待菌丝转白时,再喷水出菇,以后每潮菇都是同样处理,可收菇3潮以上。 及时补水 紫孢侧耳子实体形成后,一直暴露在小空间内。若菇房空间湿度小,袋内培养料容易失水,故要保持出菇时房内空气相对温度85%-95%。当采收第二潮菇后,袋内培养料的营养和水分已消耗了相当一部分,这时必须及时向袋内补充营养液,促进菌丝恢复生长。[2] § 病害防治 刺芹侧耳病虫害防治紫孢侧耳病虫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幼菇枯萎黄化死亡,原因是管理不当、水分过多、缺氧气;幼菇菌盖残缺,菌丝被吃掉,主要原因是菇蚊、菇蝇幼虫为害造成。二是杂菌侵染,主要是绿霉和黑霉侵染严重。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严格把好消毒关,注意环境卫生。在菌丝培养期间喷洒800倍菇虫净或用黑光灯诱捕成虫,但出菇前10-15天停止用药,对于被绿霉、黑霉污染的菇筒,严重的可重新翻做,轻微的则用注射器打入0.1%多菌灵控制蔓延。 § 采收加工 当子实体长至八成熟时即可采收,采收后去除根部培养料,即可上市销售或另外加工处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