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疒咅 |
释义 | § 简介 若破之则出淡黄色浆液汁,有微腐臭气味。重者多伴有身热,数天后身热渐退,水泡干燥脱屑而愈。严重者可缠绵日久,水泡呈枯白色,名曰枯(疒咅),是气阴枯竭之兆候。 § 详细信息 治宜清热除湿宣透之剂。可选用氤氲汤,若气阴两虚者,加补气血养阴之品。相当于白色粟粒疹。此外,《白喉阐微·附录》:“炼斋偶记”之烂喉风项:“或曰白前、或曰白缠喉,又名白(疒咅),其名种种不一。”应予辨别。 病证名。同名异病之名,有皮肤遍生白疹之谓。又名晶(疒咅)、白疹(见《温热经纬》卷三)。多因湿热之邪郁于肌表,不能透泄而发。证见颈项初生水泡,渐及于胸腹,亦可见于四肢,多先少而后密,状若水晶样,则显示有湿热外透之机。若破之则出淡黄色浆液汁,有微腐臭气味。重者多伴有身热,数天后身热渐退,水泡干燥脱屑而愈。严重者可缠绵日久,水泡呈枯白色,名曰枯(疒咅),是气阴枯竭之兆候。 治宜清热除湿宣透之剂。可选用氤氲汤,若气阴两虚者,加补气血养阴之品。相当于白色粟粒疹。此外,《白喉阐微·附录》:“炼斋偶记”之烂喉风项:“或曰白前、或曰白缠喉,又名白(疒咅),其名种种不一。”应予辨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