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学路上》 |
释义 | § 简介 《上学路上》海报 片名:《上学路上》 原名:《让我听听你的手》 英文片名:Unique Schooling 主演: 杨树林;艾丽娅 ;吴旭 类型:剧情 家庭 发行公司:山东电影制片厂 地区:中国 导演:方刚亮 主演:吴旭 Xu Wu 杨树林 Shulin Yang 艾丽娅 Ailiya 年份:2004年9月1日 语言:普通话 片长:90分钟 获奖情况: 第24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最佳编剧奖 第28届德国卢卡斯LUCAS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卢卡斯奖 第20届伊朗伊斯法汉Lsfahan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金蝴蝶奖 第1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儿童演员奖 第14届印度海德拉巴国际儿童电影节金象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 第8届希腊奥林匹亚国际青年儿童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联合国国际青少年儿童电影中心CIFEJ奖 精彩视点:《上学路上》是一部以著名的《马燕日记》为创作由头、以全新手法表现西部孩子求学故事的电影,这也是影视工作者献给全国少年儿童的一份节日厚礼。 § 剧情概述 上学路上剧照 盛夏正午的太阳,毫无遮挡地照在西北高原的黄土坡上。虽然已是快放暑假的时候,但学校的孩子们都还穿着长袖的衣服,看上去不那么热。站在山坡向学校的方向望去,除了学校正中央的一根旗杆上飘扬着一簇鲜红,方圆几十里的黄土坡上再没有别的生命的颜色。讲完关于“森林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后,校长宣布放暑假了。临出学校前,校长再三叮嘱同学们,下学期报名的学杂费每人二十四块八,九月一日开学时一次性交齐。 按照学杂费每人二十四块八,王燕算了算账。加上两个弟弟,三个人加起来一共是七十四块四毛。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的农民来说,任何一个父母也拿不出来,王燕家也不例外。但为了不像三花姐姐那样过早地辍学、嫁人,王燕从放暑假那天开始,为下学期自己和两个弟弟那七十四块四毛钱的学费忙碌起来。 大人们想挣点钱都难,才上小学五年级的王燕又能干什么呢?但为了不至于辍学,走上像三花姐选择的那条路,王燕决定去百公里以外的枸杞园帮人采枸杞挣钱。可车费怎么办?王燕想到了家里的鸡蛋,那可是一家人都舍不得吃的呀!王燕背着父母,偷偷卖了家里的鸡蛋,又卖了因相亲而认识的小男孩的钢笔,租了相亲小男孩的羊羔来养,想尽办法,吃了不少苦头,终于挣够了去枸杞园的车费。 暑假转眼就过去了。开学那天,也是三花出嫁的日子。王燕从枸杞园回来后,送给三花姐姐一直都想要的一支笔,那是三花姐留作对即将逝去的少女生活的一种纪念。王燕赶在迎亲车接走三花姐前的一刻,把笔插进了三花为那支笔准备的一个空笔套。 三花姐被迎亲的队伍接走了。王燕攥着学费奔向学校,望着三花姐渐渐远去的背影,王燕真的不明白,迎亲队伍中那喜庆的吹打声,到底在庆祝什么。 在那一大片黄土地上,又一次响起了歌颂绿色的小诗,象征着这片土地绿色的希望。 走在上学路上,体会奋斗的失败和成功; 走在上学路上,感受童年的希望和阳光。 § 影片优势 儿童片《上学路上》剧照 《上学路上》创作蓝本—《马燕日记》先在法国《解放报》上发表,引起法国社会轰动,在欧洲成为畅销书,先后被翻译成六国文字,后“出口转内销”回到中国正式出版,一时成为社会热门话题; 《上学路上》连获最佳儿童片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女配角奖、导演处女作奖四项金鸡奖提名,并最终荣获最佳儿童片大奖,在业界颇为轰动; 《上学路上》已于2004年9月14日以100万的价格将海外版权签售; 《上学路上》已被柏林电影节的选片人看中,将有机会于2005年2月角逐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 《上学路上》于2005年3月获得三部委(教育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协调工作委员会)联合推荐的批准文件; 影片主创人员阵容强大,导演方刚亮、主要演员艾丽娅、杨树林、吴旭多次获得国内高级别行业奖项。 § 影片评价 儿童片《上学路上》剧照影片讲述一个宁夏孩子为了挣学费而做小买卖的简单故事:为了24.8元的学杂费,穷孩子王燕开始了挣钱的艰难旅程:她要和小伙伴到几百里远的地方去帮人摘枸杞挣钱,摘一斤枸杞可以有两毛钱的报酬。可是到摘枸杞的地方需要的几元钱路费家里也没有,为了这笔路费,王燕从家里拿出10个鸡蛋,开始了一系列交易。最后王燕终于到了枸杞园,在漫山遍野的红色海洋中采摘自己的希望…… 尽管故事发生在宁夏这样贫瘠的土地上,但贫穷和苦难却并非像想象的那样成为故事主题,贫穷和苦难只是如影随形的背景,真正的重头戏是生活中孩子们的童趣和乐趣,还有孩子们天真而淳朴的天性,这才是影片所力图表现的。 影片自始自终都流淌着大西北明亮的阳光,阳光下的孩子们脸上看不到因为贫穷而带来的抱怨和自卑。他们快乐、纯真又狡佶的笑脸,欢快、跳跃有矫健的步子,真实地再现了苦难和贫穷中的儿童世界——在孩子们的眼中,世界永远是快乐的。 业内人士指出,有这样清新、自然、童趣的儿童电影的出现,如果能够做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话,相信中国儿童电影应该会有光明的前途。而《上学路上》在今年金鸡奖评选中呼声甚高的事实,又无疑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儿童片的崛起和即将到来的好收成。 导演方刚亮说:“《上学路上》我不在乎她说的一个西海固的孩子求学的精神如何感动人,我更在乎她是怎么一点点赚到学费的。我愿意拍这部电影是因为这个剧本本身技巧娴熟,我有热情是因为我还比较喜欢故事里的那个实实在在的小王燕。” 其实整部影片讲的就是一个小女孩讨价还价赚学杂费的故事,然而我们不可回避的是“存在的真实”与“生命的哲理”,西海固的贫穷、教育的落后、风沙的肆虐、生活用水的紧缺……这一切都令我们无法轻松起来。小主人公王燕脚踏实地的顽强和执著,是千千万万个西部学子求学之路的缩影,是从干涸的黄土地中冒出来的一株绿色的生命小草,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毕竟西海固只有一个马燕,《马燕日记》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却无法改变大部分西部孩子的命运。” § 影片特点 电影剧照 这是一部以着名的《马燕日记》为创作由头、以全新手法表现西部孩子求学故事的电影,一部感动世界的电影! 影片讲述的故事纯净、简约、积极、生动……为了24.8元的学杂费,为了不想像好友三花一样早早嫁人……稚嫩的肩上扛起了震憾人心的“打工”重担。影片从平凡的事件中找寻生命的哲理,用人物朴素的语言来揭示存在的真实。让人感觉到这个故事自始自终都流淌着大西北明亮的阳光,阳光下的孩子们脸上看不到因为贫穷而带来的抱怨和自卑,穷苦人之间没有互相仇视,而是相互帮助,相互同情,仿佛回到纯真澄净的世界,回归人性之初! 《上学路上》是一部故事结构独特、不同于传统说教式的主旋律电影。故事纯净、简约、积极、生动,自始自终都流淌着大西北明亮的阳光,阳光下的孩子们脸上看不到因为贫穷而带来的抱怨和自卑,人与人之间没有互相仇视,而是相互帮助,相互同情,仿佛回到纯真澄净的世界,回归人性之初。虽然是一部儿童题材电影,但它所表现的主题又远远超出了一部儿童电影的范畴。 《上学路上》是一部兼备艺术性与观赏性的儿童片,洋溢着童真、童趣。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封闭在儿童话语体系内的纯儿童片,而是以儿童的视角作为切入点,呈现人生况味、闪耀人性光芒、表达人文关怀,因此老少皆宜。尤其是在耐人寻味的价值诉求、紧凑简约的叙事方式、朴实明快的影像气质方面,它与近年来在国际上受到瞩目的伊朗儿童片相似,以及不时出现的轻喜剧因素,使它具备了争取成人观众的潜力。 情节上注重故事性,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叙事模式是《上学路上》一次彻底的实践。与同类农村题材的影片相比《上学路上》开创了一种新的创作路子,即用简单而清新的电影语言揭示存在的真实,用丰富而耐人寻味的生活细节演绎生命的哲理。编剧赵冬苓说:“这个故事自始自终都流淌着大西北明亮的阳光,阳光下的孩子们脸上看不到因为贫穷而带来的抱怨和自卑,穷苦人之间没有互相仇视,而是相互帮助,相互同情,仿佛回到纯真澄净的世界,回归人性之初。”故事中讨价还价的精明被泛化的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但由于避免了大众化的商业气息,从而形成独具地方色彩的叙事风格和交易文化。 § 拍摄点滴 主演吴旭:最后的出演 这个土嘎嗄、乖巧的小妹妹叫王燕,来自西北宁夏一个叫西海固的贫困地方。 《上学路上》中王燕的扮演者吴旭,是出席发布会的主创人员中最受关注的人。这个12岁的小姑娘已经出演了35部影视作品,电影《一声叹息》里的梁月月、电视剧《大明宫词》中的小太平公主、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有泪尽情流》中的悦悦,都是吴旭出演的影视形象。 陪同吴旭到济南的吴旭的妈妈私下里告诉记者,《上学路上》将是这几年中吴旭出演的最后一部影视作品,吴旭今年要考初中了,为了不耽误她的学习时间,这几年吴旭将不会再接拍影视作品了。 不过吴旭倒是不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我现在的学习成绩还算可以啊,在去年4月份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就同当地的小朋友一起学习,剧组还从当地聘请了一位老师给我补课,我的成绩才没有落下来。” 当有记者说吴旭比电影中自己扮演的王燕漂亮时,小姑娘不好意思地笑了,“我是比电影中的王燕漂亮,当时化妆师给我化妆时,我看自己的样子这么丑还哭了呢,但那是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不同,我在城里各方面的条件比较好。”当导演方刚亮说电影中的王燕比《马燕日记》中的马燕更真实时,有记者把这个问题推给吴旭,小姑娘立即显示出她出色的对付记者的本领,“我经常和方刚亮叔叔聊这个角色,他给我讲我这个年龄的人能够理解的东西,但我没有去塑造人物,我只是在演我自己。再说我对那里的人已经非常熟悉了,我和当地的小朋友都成为了好朋友。” 编剧赵冬苓:凭实力捧“金鸡” 《上学路上》是由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银川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的儿童电影,去年的金鸡百花电影节在银川举行,《上学路上》在这届电影节上连夺三项大奖。此前有记者对《上学路上》获奖是否有东道主之利有一些疑问。赵冬苓对此非常坦然,“去年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上学路上》曾经在宁夏大学放映一场,许多同学用‘震撼’二字来表达他们观看此片的感受。我当时就告诉这些大学生,当我听到你们的掌声时,我觉得已经成功了,能否得奖对我来说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赵冬苓对《上学路上》的票房前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我比较乐观是因为我们对电影本身的内容比较自信,这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一部电影,家长带着孩子看可能双方的感触都会非常深。” 《上学路上》剧照 导演方刚亮:电影与新闻区别大 《上学路上》的编剧兼制片人赵冬苓透露,当初选方刚亮做《上学路上》的导演,我们是有疑虑的,毕竟他还不是特别出名,我们把方刚亮推荐给宁夏方面的时候,他们也表示怀疑,“后来我们看了方刚亮的《情不自禁》,拍得相当漂亮,于是我们决定用他。” 事实证明,方刚亮没有让赵冬苓他们失望,《上学路上》也为方刚亮挣来一个金鸡奖导演处女作奖,应该是对这个北京电影学院青年导演的最大鼓励。方刚亮一再强调,《上学路上》不是《马燕日记》的电影版,作为艺术形式的电影和新闻报道差别很大,“我们也看到了《马燕日记》,但是我们非常失望。许多人感觉电影导演的工作和记者的工作很像,但是二者的区别显而易见。《马燕日记》已经是被媒体格式化的东西了,只具有新闻性,不具有艺术性。” 主演艾丽娅:农村妇女形象 新闻发布会上,主持人戏称艾丽娅是主创人员中最大的“腕儿”,曾经凭借“二嫫”一角,荣获1994年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女演员奖、1995年第四届电影表演学会奖的艾丽娅,在片中扮演小主人公王燕的妈妈。 艾丽娅说,自己最初看到剧本的时候就被剧作深深打动了,剧本营造出的氛围有一种伊朗电影的味道,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贫穷的感伤和对不被贫穷击倒而始终在努力抗争的人们的崇敬,这在国产电影中不多见。“我感觉出场时间短不一定就是戏分少,关键看你怎么去表现。”同样是表现农村妇女,艾丽娅说王燕妈这个角色与以前自己演过的很多农村妇女有根本的区别,“像《二嫫》里面倔强的农村妇女,并非典型的中国农村妇女,而《上学路上》中的这个角色,则比现实生活更真实。” § 电影花絮 《上学路上》剧照在大学生电影节上,能容纳500人左右的中国电影资料馆座无虚席,因该片曾获三项金鸡大奖,很多大学生及业内人士慕名前去观看。值得一提的是,该片虽然表现的是大西北贫困县里的孩子为区区24.8元学费艰辛努力的故事,却并没有让人心酸落泪、心情沉重的镜头,而是从始至终充满着阳光和朝气。随着剧情的发展,现场观众还时不时发出的一阵阵会心的笑声。放映结束后,大家都用报以热烈的掌声,后来很多观众都自发围在门口热烈地讨论该片。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同学说:“我觉得《上学路上》最难能可贵的是它没有陷入同类题材那种苦情片的俗套中,它的视角独特,是透过孩子的眼睛来叙述的,定位很好,妙趣横生,让人看到苦难中的希望和阳光。片中那个王燕性格乐观、坚强,演员也演得非常好,不做作、轻松自然。” 另一位中国电影学院的同学是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的,她说:“这部影片的镜头语言运用得很独特,调度很有新意,片中王燕带着两个弟弟在垄上来回奔跑的那个镜头特别有震撼力。感觉整部影片跟儿童片精品、伊朗那部《小鞋子》有神似之处,但又有中国特色。” 2003年10月,《上学路上》(原名《让我听听你的手》)在经过四次修改后,完成初稿。客观地说,《上学路上》只是一部儿童电影,但它所表现的主题又远远超出一部儿童电影的范畴。作为一部反映西部儿童求学的艺术影片,《上学路上》较之国内相似题材的影片《一个也不能少》、《草房子》、《美丽的大脚》,以及伊朗电影《小鞋子》、《天堂的颜色》、《何处是我朋友家》、《让风带着我飞》,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 《上学路上》剧照 本片的主演吴旭尽管还是一个孩子,但早已是蜚声荧屏的小童星。凭借电影《一声叹息》里的“梁月月”,吴旭拿到了第24届开罗国际电影节最佳表演新人奖,而《大明宫词》中的“小太平公主”、《人间四月天》里的“小幺妹”,无一不证明着吴旭这个地地道道北京孩子的表演实力。 视点:我们要从孩子的视点去表现孩子的一种快乐,其间充满了人文关怀。 整体视觉风格构想:自由、流畅的镜头运动是我们的生命。 写意、极致的光线处理是我们的灵魂。 寓言式的、饱含象征意味的画面构图是我们对文本的精彩视觉答卷。 强烈、主观的色彩是我们和观众的情感交流。 组合光线、色彩、运动和构图来营造有意境的画面是我们探索的目标,是在公元2004年对电影的一次行为。我们不仅是要完成一个电影作品,而且还要使这次行为本身具有一定意义。 具体几场戏的处理:给大家复述的这个故事,是极其主观的,是我人生观、世界观和精神世界与这个文本碰撞的一个结果,也是我想着重笔墨想表达的。从事件中突显人性,从人文关怀,爱的角度去读解故事,是我们光、色、运动处理的依据和原则。 § 艺术分析 在落幕的金鸡百花电影节上一举夺得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导演处女作、最佳编剧三项大奖的儿童片《上学路上》,无疑是今届金鸡奖最大的赢家。耐人寻味的是,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的该片主创人员却一再表示,除了真情两个字之外,他们获奖没有任何秘诀。 《上学路上》海报 电影节上有两个细节引起了众多记者的注意:一是散场时,电影节的大忙人、作为新一届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的吴贻弓,居然站在那里等待正接受记者采访的年轻导演方刚亮,一问才知道他要亲口向后者表示祝贺,而此前他们并不认识,这足以说明吴贻弓对该片的重视;二是在《上学路上》宁夏大学放映会上,搬着小板凳看电影的大学生们先后五次报以热烈掌声,当影片的小主人公王燕历尽艰难,气喘吁吁跑到学校,把几张被汗水打湿的钞票摊到老师面前,说:“二十四块八,我挣够了”的时候,全场爆发出长时间的掌声和欢呼声。 在获奖结果揭晓之前,曾有同学关切地问《上学路上》在金鸡奖和国际评奖中胜算几何,编剧赵冬苓激动地回答:“当我听到你们的掌声时,我觉得已经成功了,能否得奖对我来说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事实上,赵冬苓说的是心里话,因为在她看来,她只不过是将自己两下西海固产生的震撼,原汁原味地传达给了观众,领完奖后,她居然坐火车回了山东,那样的从容淡定、心平气和,她说,这种心境都是西海固赐予的。 这是一个从黄土里刨出来的故事,玲珑剔透的故事上闪烁着西海固特有的阳光。 学校的孩子们几乎每天都要朗读一篇绿意盎然的小诗,但对于生活在一片光秃秃的黄土上的孩子们来说,绿色只是他们的一个梦。 学校放暑假那天,王老师告诉大家,开学的时候,每人要交二十四块八毛钱的学杂费。 于是,王燕的故事开始了--为了能继续走在上学路上,王燕要在一个暑假里把这二十四块八毛钱挣出来。 正象传说中一个鸡蛋的家当的故事一样,王燕从十个鸡蛋开始了她艰难而富有想象力的积累“财富”的过程。十个鸡蛋变成三块钱,三块变成五块,五块又花掉两块……追求梦想的路永远都是这么一波三折,但正是在这波折中一个农家女孩顽强的生命力和意志力才显得如此生动和鲜活。 历经艰难,王燕终于在开学那天准时出现在学校里,摊开的小手里放着被汗水浸湿的二十四块八毛钱。 在那一大片黄土地上,又一次响起了歌颂绿色的小诗,象征着这片土地绿色的希望。 走在上学路上,体会奋斗的失败和成功; 走在上学路上,感受童年的希望和阳光。 《上学路上》剧照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有关《上学路上》是否搭顺风车的置疑,吴贻弓和评委会主任仲呈祥的回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吴贻弓说:“《上学路上》是一部优秀的儿童影片,评委们根据各自的审美观、艺术观,投出了一张张神圣的票,这部电影票数很高,它的入选是电影的幸事,也是银川的幸事。”质疑该片是否。仲呈祥则严肃地回应:“《上学路上》是一部思想艺术性和观赏性都很优秀的儿童电影,这与银川是电影节主办地没有任何关系。它的参评入选经过评委会的严格评选,也经过北京公证处的公证。” 而更多的业界人士,则深深地感受到了来自《上学路上》的力量——那是一种直捣心底的震撼。 在这一“大气候”下,类似“土鳖电影”等一些“不合谐音”就显得无足轻重了——《上学路上》的主创们显然更乐意用事实说话,除了荣膺金鸡奖最大赢家之外,他们还把目光瞄向了世界,眼下,成本只是一些商业大片的十分之一的该片已顺利入围第55届柏林电影节的竞赛单元,将于明年2月参与金熊奖的角逐。 § 背后故事 这就是入选“五个一工程奖”的电影《上学路上》——一部用商业电影理念运作出来的主旋律电影。遵循大众电影的叙述规则,它成功地讲述了一个关注心灵的故事。 《上学路上》拍摄情景 一个从黄土里刨出来的求学故事 《上学路上》以全新手法表现了西部孩子的求学故事。它的制作方山东影视中心希望“用这样一个国际性的题材感动世界”。 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放暑假之前,老师宣布,下学期每个学生要交学杂费24.8元。12岁的王燕和两个弟弟同在这所小学,姐妹三个下学期要交70多元的学杂费。母亲告诉王燕:“咱们家拿不出那么多钱,下学期你不要上学了。” 为了24.8元的学杂费,王燕开始了挣钱交学杂费的艰难历程:她要和小伙伴到几百里远的地方去帮人摘枸杞,摘一斤枸杞有两角钱的报酬。可是到摘枸杞的地方需要的几元钱路费家里也没有。为了这笔路费,王燕从家里拿出10个鸡蛋,开始了一系列交易。她卖鸡蛋,卖圆珠笔,卖小羊,终于赚到了路费。最后,王燕终于挣够了钱。开学那天,她气喘吁吁地跑到学校,把几张汗水打湿的钱拿到老师的面前,说:“二十四块八,我挣够了!” 《上学路上》的编剧、剧作家赵冬苓是2003年暑假去的宁夏贫困地区农村,到村子里找孩子们,却被告知都出去挣学费了。“说实话,这给我很大震动,20元钱,就能导致一个孩子上不了学。我在济南和儿子出去吃饭,一个三明治就20元,而西海固的孩子却要为20元而忙碌一个夏天。” 但是,“在那儿,我们不仅仅看到了触目惊心的贫穷,更看到了人在贫穷中安详、积极、洁净的精神,看到了孩子们为改变命运、追求知识而付出的巨大努力。于是,一个从黄土里刨出来的故事自然而然地就从心里流出来了。”赵冬苓这样说。 尽力拍出生活中的美 《上学路上》剧照 贫困地区的孩子求学,这并不是一个少见的题材,国际上已有《小鞋子》《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国内也有《一个都不能少》《美丽的大脚》等优秀电影。《上学路上》如何在众多相同题材电影中独树一帜? 《上学路上》导演、北京电影学院青年教师方刚亮说:“《一个都不能少》在视觉造型上和叙事风格上竭尽写实之能事,主要精力放在逼真地营造贫穷生活的质感上。我们要另辟蹊径,这种写实就成了我们第一要回避的。最后我们确定,要尽力拍出生活中美好,实现造型上的‘唯美’。” 怎样才能把贫穷的农村拍美,这是一个难题。方刚亮说,可能是回族的原因,特殊的习惯和宗教信仰使得西海固的村民对生活环境的清洁有较高的要求,“拿我们摄影师的话来说,他们的灶台干净得可以拍广告,而简单和干净正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识”。 “干净”成了实现造型美的第一个路径,第二个路径是“阳光”。对阳光的发现完全出于一次童心大发的游戏:在连续阴沉了几天后的一个晴朗的下午,方刚亮和执行制片在一处草地上追逐野兔。轻巧的野兔消失在天边之前,他们已经迷失了方向。两个人站在山坡上喘粗气,这时,夕阳西下,远山和天空融为一体,阳光倾泻而下,色彩氤氲变幻,层次丰富,气象万千。“我开始明白,在这里,阳光就是一切的美。”方刚亮说。 赵冬苓希望在平凡的事件中找寻生命的哲理,用人物朴素的语言来揭示存在的真实。她认为,“这个故事自始至终都流淌着大西北明亮的阳光,阳光下的孩子们脸上看不到因为贫穷而带来的抱怨和自卑,人们之间没有互相仇视,而是相互帮助,相互同情,仿佛回到纯真澄净的世界,回归人性之初”。 “苦难不能强加给孩子。他们有自己的世界。他们对贫穷、落后等并无感受。只要还能活着,他们的世界里就会充满了阳光、蓝天、白云、小伙伴、美丽的黄土、温顺的小羊……还有自由。只要有自由,他们永远是快乐的--我们力图呈现这真实的一面。”方刚亮说。 《上学路上》剧组拍摄 拍儿童片要有“童心、真心和爱心” 《上学路上》已有诸多荣誉加身:第2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片”“最佳编剧”“最佳导演处女作”三项大奖;第28届德国卢卡斯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卢卡斯奖;第20届伊朗伊斯法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金蝴蝶奖…… 据山东影视剧制作中心的同志介绍,《上学路上》在宁夏参加中国电影金鸡奖展映时,孩子们看得“又笑又哭又鼓掌”。山东师范大学的学生王欢说:“我觉得《上学路上》最难能可贵的是它没有陷入同类题材那种苦情片的俗套中,它的视角独特,是透过孩子的眼睛来叙述的,定位很好,妙趣横生,让人看到苦难中的希望和阳光。”有影评者认为,《上学路上》是一部不能不看的影片,它让已经远离童年的人重温童年,让正在享受童年的人更加珍视童年。 《上学路上》使国产儿童电影创作重新焕发了生机。方刚亮说:“现在好的儿童电影剧本太少。创作缺乏儿童视角和对儿童生活的真实体验,不尊重身为观众的儿童,这是儿童电影的最大硬伤。一代孩子有一代孩子独有的文化认同感和价值观,要出好的作品,创作者必须深入了解孩子的世界。作为一个优秀的儿童电影创作者,最不可缺的不是艺术水平和导演能力,而是‘童心、真心和爱心’。”与《一个都不能少》的魏敏芝相比,《上学路上》的王燕是一个自觉的孩子。“孩子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讲,王燕应该成为贫困孩子的榜样。”赵冬苓说。 § 票房情况 当《上学路上》正式被邀请并直接入围第35届意大利Giffoni青少年电影节的“Free to Fly”自由飞翔竞赛单元,角逐Golden Gryphon Award(金格里芬)的消息传回国内时,该片在国内的发行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据最新的数字统计,自4月初开始发行到“六·一”过后,《上学路上》北京票房成绩将近40万元。 《上学路上》海报 《上学路上》自4月份开始相继在山东、北京烽火院线放映后成绩很好,在北京烽火院线1个月上映62场次,有2万人左右观影,票房成绩接近20万元。六一期间,发行方北京众道电影发行公司在了解到“六·一”前后只有《星战3》独占档期,电影市场相对没有那么火爆,可能会为《上学路上》提供良好的发行时机的情况后,火速与北京新影联院线联系,选择了五道口、广安门、地质礼堂、青年宫、朝阳剧场等多家影院上映该片。据悉六一期间共放映37场,观影人数超过1万人。该片发行至今,北京地区累计票房40万元。 发行——“农村包围城市”和“弃芝麻抱西瓜”都要抓 从统计数据上显示,北京中小学生观看该片的人次已经有约4万人次。新影联负责人在采访中告诉记者:“《上学路上》的发行公司在国内走得很辛苦,虽然他们的方法着实费力,但却让我们双方都看到了效果,他们给国产儿童片搭建了一个平台,我们院线的影院经理也普遍表示他们做事非常认真。”从北京新影联院线统计数据显示,六一期间《上学路上》的票房成绩超过8万元,与《女生日记》等同类型影片相比,这个成绩相当出色。 谈起仅在北京就有40万左右的票房,用众道发行的说法,《上学路上》之所以在北京发行的很成功,基于两个策略: 一、“农村包围城市”:这是新影联经理们在看片会上给出的意见。北京地区的发行是《上学路上》打响全国的重头戏,相对于市内院线片源丰富、口味偏高的情况,发行方选择了郊区县的烽火院线率先上映。可喜的是,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烽火院线就将票房成绩做到了将近30万,这对进军北京市内以及扩展至全国都是有利的导火索。这次在北京市内成功上线,很大程度也得益于一个多月的北京周边票房成绩。 二、“弃芝麻抱西瓜”:为了调动影院更大的积极性,从烽火院线上映《上学路上》以来,众道发行还出台了奖励办法,即达到一定票房成绩后,公司从自己的分账利润中再拿出一部分奖励给影院。负责人杨俊说:“我们这种奖励办法实际上是一种双赢的策略,可以得到院线更多的支持。” “一费制”困扰 《上学路上》剧照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尽管《上学路上》成绩喜人,但是发行方仍面临一些困扰,比如“一费制”。“一费制”是教育部为防止学校乱收费而出台的一项规定,它要求学校在严格核定杂费、课本和作业本费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一个收费总额,一次性统一向学生收取。并还包括“课外活动费等须由学校向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备案,并按照备案收费标准收费,学期结束时向学生家长提供结算清单,多退少不补”。除上海有规定“一费制”中有学生看电影的内容外,其他省市的学校都对是否能组织学生看电影持犹豫态度。虽然各地也多次组织听证会,对学校如何组织学生参加文娱活动进行讨论,但是现在并没有出台明确的规定。 另外,拥有500人以上座位、可供组织看片的影院也相对不多,去路途较远的电影院又会涉及交通等费用,学生由于课业压力重课余时间不充裕,这都是制约发行的因素。像《上学路上》这样优秀的电影,市场前景还需要政府的政策配合和多方协作,影片真正走近学生观众,走入市场,道路并不平坦。 架学校和影院之桥 《上学路上》是国家第十四批三部委(教育局、广电总局、文化部)推荐影片,更是金鸡百花奖获奖影片,发行方针对其特点将该片的发行定位为以二级市场为主、一级市场为辅,主要采取组织看片的形式。 但国内只有上海有比较成熟的学生院线,其他大多数省市包括北京在内,院线和学校基本脱节。按新影联院线经理的说法,现在大城市院线片源不断,而组织学校观影要考虑到收费和学生每个学期的课余空档,非常繁琐,影院怕麻烦也就放弃了这种形式。而学校一方也表示,虽然学校很愿意让学生接触国内更多优秀的影视作品,但是限于目前“一费制”对学校收费的限制以及对儿童影片无从了解,所以学校也很难组织学生观影。 电影《上学路上》的拍摄现场 面对难题,国内肯着力于儿童片发行的公司少之又少,但众道负责人杨俊表示:《上学路上》是公司非常喜欢也非常看好的一部电影,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得到了相当高的认同和关注,因此,做出票房好成绩就是方式方法的问题,影片本身非常有实力。众道发行公司已经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先于影院去主动和学校联系。新影联负责人说:“《上学路上》的发行公司在国内走了一条绝无仅有的路,虽然他们的方法着实费力,但是让我们双方都看到了效果,他们给国产儿童片搭建了一个平台,这让我们非常钦佩,而且我们院线的影院经理也普遍表示他们做事非常认真。从这次六一上线的情况来看,六一期间《上学路上》的票房成绩达到了8万多,与《女生日记》等同类型影片相比,这个成绩是相当出色的。” 量身打造的宣传策略 不同于单纯的商业影片,《上学路上》尽管有艾丽娅等实力演员的出色表演,但是依然缺乏“星光闪烁”的宣传卖点,为了配合发行,该片的制作单位和发行公司合力打造了适合《上学路上》的宣传路线。 进口大片和国内的商业电影往往在上映前把宣传做得铺天盖地,观众们可以不了解剧情,只为看几张熟脸就走进电影院。但是《上学路上》这种影片,不依靠明星阵容,不依靠巨额投资,它吸引众人的目光,一是在各电影节频频亮相增加了关注度,另一个就是对风格、对剧情以及影片的精神内涵的持续报道。 《上学路上》在北京上映前,发行方把重点放在小规模的看片会上,先后邀请了北京新影联的院线经理、北京海淀区的中小学校长、以及学生家长和媒体参加看片并座谈。发行方之所以组织这种小规模的看片会,就是为了针对不同需要——对影片走入院线,走入学校和观众的视线起到切实的作用。 六一期间《上学路上》在北京的成绩给了众道公司更大的信心。杨俊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上学路上》40万元的票房是以票价10元钱来计算,也就是说有4万人看了这部电影。相对于商业片,如果做足工作《上学路上》的观影人数会更高,“我们要求自己工作尽量细致,积极配合学校,他们什么时候有空我们就什么时候组织他们看片,我相信这种诚意和影片本身的优越性最终会得到很好的结果。”据悉,《上学路上》在上海、武汉等地的发行工作也已经在紧张的筹备中。 [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