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睡鼠科
释义

§ 基本信息

睡鼠科

物种名称 _ 睡鼠科

拉丁文名 _ gliridae

生存年代 _ 渐新世

生存地点 _ 欧洲 中国

物种种类 _ 哺乳纲 mammalia 鼠形亚目

简介 睡鼠科(gliridae),欧洲化石多,中国近年已有化石发现。

§ 正文

睡鼠科

啮齿目的1科。通称睡鼠。因有冬眠习性而得名。体型皆小,外形颇似鼠科动物,而多数种类的尾却很像松鼠科的林栖种类;身体被覆厚而密的软毛;尾长,多被以长毛;头骨的听泡膨大,内部被骨质膜分隔成几个室;具20枚牙齿,每颗臼齿的咀嚼面均具有几列横向的珐琅质齿脊;没有盲肠。

睡鼠科动物以贪睡得名。它随时都会打盹,即使在嘈杂纷乱的场所,照样能睡着。睡鼠的冬眠期也很长。有一种分布于欧洲的睡鼠,1年中竟有7个月在冬眠。冬眠中不吃不动,呼吸几乎停止,身体变得僵硬,外界的任何声音都不能吵醒它们。睡鼠长得很像松鼠,个子很小,仅重30—100克,四肢较短,身后拖着一条多毛的长尾巴,趾爪弯曲,善于攀援爬树。一般生活在树林、灌木丛等地,以干果、种子为食。每年夏季为繁育期。

§ 分布

睡鼠科

睡鼠科共7属15种,分布较广,西起英国,东到日本,即北自瑞典,南到非洲南部和印度。

中国有2属2种:即睡鼠和四川毛尾睡鼠。睡鼠别名林睡鼠,体长 8.5~12厘米,体型与姬鼠类相近;耳壳略短圆;尾长7.5~11.5厘米,尾轴覆以鼠灰或深灰褐色密毛,尾侧毛较长,向两侧生长;头部两侧从耳基部经眼到鼻各有1条黑色毛斑,体背和头顶的毛从黄褐色、赤褐色至暗褐色,体侧毛色略灰,腹部毛色乳黄。分布很广,从意大利和瑞士向东一直分布到中国新疆北部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山地。

§ 生活习性

睡鼠

栖居于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山地沟谷灌丛。夜间和晨昏活动,善攀缘,能在树枝上奔跑。在枝杈间营巢。食物有果实、树籽、嫩枝的皮和芽、草本植物的茎叶以及部分昆虫,有时也吃小鸟的卵。每年繁殖1~2次,每胎产3~4仔,最多达6~7仔。数量很少,经济意义不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7:4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