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着色芽生菌病 |
释义 | § 疾病病理 着色芽生菌病 一组暗色真菌引起的疾病。这些真菌在显微镜下呈棕黑色,故名。侵犯皮肤和皮下组织,形成肉芽肿和化脓性感染。病程慢性,顽固难治,可并发细菌感染、肢体毁形、功能障碍或象皮肿,主要侵犯四肢。患者以青年工人、农民较多,男多于女。常有外伤史。本病呈世界性散发,以热带和亚热带发病率较高。在中国,以山东章丘地区和河南荥阳县发病率较高。致病菌种在中国北方以卡氏枝孢霉、南方以裴氏着色霉为多见。另外,还有疣状瓶霉散在分布,比较少见的菌种为紧密着色霉。委内瑞拉为本病的地方流行区,以卡氏枝孢霉为主,但南美、中美诸国如墨西哥、巴西等地却以裴氏着色霉为主。 暗色真菌多寄生于植物(如树木、稻草)及土壤等处,经外伤进入机体而感染。初发皮损常常是一个痒性或不痒的小丘疹,逐渐向周围扩展蔓延,并高起形成暗红色的疣状斑块。也可以在皮损周围正常皮肤上出现新损害,这常常是由于搔抓造成自家接种或淋巴转移所致。着色芽生菌病 淋巴转移的损害多从皮内开始,表面皮色正常,以后逐渐发展至表面,这些新损害可以相互融合,也可与初发损害融合,形成大片皮损。足部容易形成疣状损害。有的因继发感染而形成溃疡,个别的皮损可以中央愈合而向周围扩展。病程慢性,应与皮肤结核进行鉴别,脓液检查到棕色壁孢子即可确诊。培养鉴定菌种也有助于诊断。本病的并发症可致患肢毁形或影响功能,也可形成象皮肿。极少数则可播散至远处皮肤或内脏,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也可引起死亡,但属罕见。 组织病理呈肉芽肿改变,在真皮全层可见由巨细胞、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组成的肉芽肿,也可见小脓肿,在巨细胞或脓肿上常可找到棕黄色厚壁的真菌孢子,它们单个或成簇存在,分裂繁殖,很难见到芽生繁殖。早期皮损应全部切除,对较大损害可切除后植皮。损害内注射二性霉素B,但须结合液氮冷冻或电灼,方可奏效。局部热疗,连续数月有效。对于较大面积损害,口服氟胞嘧啶(5-FC),合并静滴二性霉素B效果较好,但须连续治疗3个月左右。 § 临床特点 一、病因:常有外伤史,致病菌常见的有卡氏枝孢霉、裴氏着色霉和疣状瓶霉。 二、好发部位:四肢,尤下肢。着色芽生菌三、好发人群:热带及亚热带农民,男性多见。 四、皮疹特点:早期为丘疹或结节,逐渐融合成斑块,表面增生呈疣状或菜花状。皮损周围可有卫星状损害,表面可见小黑点及小脓疡。新旧损害交替存在,陈旧瘢痕可致淋巴回流障碍,形成橡皮肿,影响肢体功能。 五、自觉症状:轻微瘙痒、疼痛。 六、病程:病情顽固迁延不愈可达数十年,造成肢体残废。 〖组织病理〗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增殖皮炎、多数炎细胞浸润。在表皮微脓肿及多核巨细胞内可见棕色厚壁孢了。 〖实验检查〗分泌物痂皮内可查到棕色厚壁孢子,真菌培养有暗色真菌生长。 〖鉴别诊断〗皮肤结核、肿瘤 〖预防治疗〗 一、注意防止外伤,早期发现损害后及时治疗。 二、伊曲康唑100~200mg1/日餐后服,连续3个月以上,减量后维持用药半年至1年。 三、氟康唑200~400mg1/日口服或静滴,连续3个月,减量后维持用药半年至1年。 四、酮康唑200mg/日连续3个月以上,与5~FC1.5~2g/日配合应用。 五、手术切除适用于局限的损害,面积较大者可考虑植皮。植皮前一般用药物治疗一段时间(1个月左右),再施行手术。 六、局部温热疗法:用热水、石蜡、中药坎离砂等方法加热至43~45℃,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局部外用:10%~30%冰醋酸,3~6mg/ml二性霉素B二甲基亚砜液外用。 § 病理学研究 着色芽生菌病重要病理改变 a巨细胞内或细胞外的脓疡中可见单个或成堆棕色圆形厚壁分隔孢子,又称硬核体(Scleroticbodies),直径5μm~12μm。 b皮损处直接镜检易找到成群天然棕色的厚壁孢子, c偶见经表皮排出现象。 一般病理改变 a表皮增生明显,常见假上皮瘤样增生,常伴表皮内微脓疡, b偶在表皮浅层或痂中发现分枝分隔的棕色菌丝, c真皮内显示多形性细胞肉芽肿及结核样肉芽肿,中央无干酪样坏死, d皮下型着色真菌病表皮变化轻微,主要病变位于深层,为慢性化脓性肉芽肿结构,外有增厚的纤维层围绕, e脑内如有病变,为多数小脓肿,内含孢子、菌丝,周围绕以由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组成的肉芽肿结构。 病理鉴别诊断 孢子丝菌病:可见典型的“三带结构”,可有干酪样坏死,无硬核体,菌体可为星状体、游离孢子、吞噬孢子、雪茄型孢子。 球孢子菌病:可见大的厚壁孢子,其中含内孢子,直径2μm~5μm。 芽生菌病:双层厚壁芽生孢子,单芽、粗颈,直径10μm。 副球孢子菌病:多芽孢子,如海轮驾驶盘,直径30μm。 a好发于青壮年农民、泥瓦工、林业和采矿工人,男性多于女性, b病因是由多种暗色孢科真菌引起,着色芽生菌病c多侵犯下肢、前臂, d原发皮损为丘疹,继而缓慢发展成疣状乃至乳头瘤样增生性损害, e皮损呈污秽色,常有溃疡,并结褐色痂,压之有少量脓液流出,皮损表面呈黑点(经皮排出现象),此为特征性皮损, f原发灶可经淋巴管扩散,引起卫星状损害,偶或经血行或淋巴途径扩散至脑及其它脏器, g自觉症状轻微, h病程慢性,迁延不愈,可造成肢体残废,重者可致命, i分疣状皮炎、脑脓疡综合征、囊肿性及非特异性着色芽生菌病三型。 § 参考资料 1. http://www./sljk/pfk/zsysjb.htm 2. http://www.wl120.com/sex/xxtp/pfbt/200509/sex_149740.html 3. http://www.zgxyyw.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670 4. 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316/332/2007/2007022157433.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