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白辛树
释义

§ 植物介绍

白辛树

白辛树 PterostyraxpsilophyllusDislsexperk 安息香科 Styracaceae  落叶乔木,高达15(25)m,胸径达45cm。叶倒卵形,先端有时具粗齿或三深裂,下表面灰绿色并疏被星状柔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下垂,花小,白色。核果干燥,具5—10棱,密被黄色长硬毛。中国特有种。分布于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广西、云南、生于海拔600-2500m处的山地。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

§ 基本信息

白辛树

名称: 白辛树(pterostyraxpsilophylladielsexperk)

科属:  安息香科

分布:  贵州水城、息烽,绥阳宽阔水。也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高度:  15米——25米

现状:在其分布范围内,经常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分布区越来越小,幼树更新情况不良,在常绿阔叶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有被其他阔叶树种取代的危险。

§ 科属简介

安息香科安息香科:双子叶植物纲五桠果亚纲的1科,乔木或灌木,落叶或常绿。植株各部被星状毛。单叶互生。花中等大,两性,辐射对称,排列成聚伞状、总状或圆锥花序式;花萼4~5齿,多少与子房贴生;花冠4~5裂,下部合生;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而互生或为其2倍,花丝基部与花冠管基部贴生,花药2室,内向纵裂;子房上位至半下位,通常下部分隔为3~5室,上部1室,胚珠1至多数。通常为核果,外果皮多少肉质或干燥,或为蒴果,常3瓣裂;种子1至多数,无翅或有翅。花粉粒扁球形或长球形,具3(拟)孔沟。染色体基数x=8~12。约 12属180余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至马来西亚,美国东南部至南美洲热带和地中海区。

白辛树属 PterostyraxSieb.etZucc.乔木或灌木。叶互生,有柄,边缘有锯齿。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或生于小枝上部的叶腋,花有短梗;花梗与萼问有关节,花萼钟状,萼筒全部贴生于子房上;花冠5裂,裂片离生或有时基部稍合些,花蕾时覆瓦状排列,雄蕊10枚,5长5短或有时近等长,突出,一列,花丝扁平,上部离生,下部合生成膜质管,花药长圆形。药室线形,内向,纵裂;子房近下位,3室,稀4—5室,胚珠在每室具多颗,生于中轴胎座上,柱头不明显3裂。核果不开裂,果皮和萼筒相愈合而不可分离,果具狭翅或棱,外果皮薄,内果皮略木质化,种子1—2粒。

本属为亚洲特有属,共3种,产亚洲东部。

§ 形态特征

白辛树

白辛树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15米,树皮灰褐色,呈不规则开裂,嫩枝疏被星状毛,老枝深灰褐色,无毛,叶硬纸质,倒卵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5—7厘米,顶端短尖或渐尖,近顶端有时具1—2个粗齿或3深裂,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疏细齿,上面绿色,嫩叶时上面被黄色星状毛,叶下面粉绿色,密被灰色星状短绒毛,主脉在上面平或微凹,下面隆起,侧脉每边6—9条,近平行,在两面均明显隆起,第三级小脉近平行,脉上疏被星状毛,叶柄长1—1.5厘米,密被星状柔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10—15厘米,花序轴、花梗、花萼均密被黄灰色星状绒毛;花白色,长12—14毫米;花梗长约2毫米,花萼杯状,萼齿5,三角形,花冠裂片5,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匙形,长约6毫米,宽约25毫米,两面密生星状毛,雄蕊10,近等长,且稍长于花冠裂片,花丝宽扁,花柱较雄蕊长,疏被星状毛,子房下位,密被灰白色粗毛。果近纺锤形,中部以下渐狭,连喙长约2.5厘米,照例具10棱,密被灰黄色疏展丝质长硬毛。花期5月,果期7—8月。

§ 分布与习性

白辛树

白辛树主要分布在贵州水城、息烽,绥阳宽阔水。望谟、松桃,梵净山,雷公山、黎平、榕江月亮山,从江太阳山、石阡佛顶山等地均有分布,生于海拔890—1780米的山地林中。目前除在佛顶山上部约1700米一带有小面积的白辛树林外,其余地区均为零星分布。该种也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白辛树分布于中亚热带低山至中山地带,产区气候冬夏,年平均温13--20℃,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年平均相以湿度约80%。土壤为山地黄壤或黄棕壤,酸性反应,PH值5-6.5,为阳性树种,根系十分发达,生长迅速。生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内,为上层林木。花期7-8月,果熟期10-11月。。 生境与生态学特征

白辛树分布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降雨量充沛,土壤多为酸性黄壤或山地黄棕壤。本种多生于河岸边或河谷两侧阴湿的林中,甚至有的植株直接生长于河床中,树干基部在洪水季节往往被溪水淹没。

在梵净山的甘沟或其他一些地区,白辛树往往与珙桐生长在一起。在梵净山铜矿厂至小黑湾一带,由于过去开矿筑路,原始的常绿阔叶林被破坏,白辛树、野茉莉及枫香等生长迅速的落叶树种构成了一类次生群落,该群落乔木层尚有鞘柄木、泡桐、甜槠栲等,灌木层中常绿种类较多,主要有柃木,铜色叶胡颓子、野花椒、水马桑及藤状灌木盾叶莓等:草本层在林下较稀疏,而在林窗下或路边空旷处则生长茂密。

§ 保护价值与措施

白辛树

保护价值:白辛树树干通直,材质坚硬、纹理致密,且又易于加工,可做火柴杆、家具、胶合扳等用材,是良好的速生用材树种,本种花序较大,花芳香,亦可栽培供观赏。

保护措施:白辛树在贵州仅少数县有分布,并且数量不多,除少数分布地区已划入自然保护区范围外,多数地区不尚无人管理,由于一般群众不认识这种树,往往和其他一般树种一样,被砍伐作为薪炭材,实为可惜。目前,在贵州还尚未见有关栽培或引种驯化方面的报导,故白辛树在人为影响下将会逐渐减少。贵州佛顶山山体上部尚有一片林地保存较好,并且最大胸径达80厘米,最高的植株在30米以上,实为可观,现石阡县正在积,极筹建佛顶山自然保护区,因此,应尽快将这片白辛树林保护起来,并且可作为母树林,组织人力采种,在本种分布区内栽培繁殖。

§ 繁殖培育

栽培要点 冬季层积种子,早春播种。播前在水中浸泡种子,播于微酸性的腐殖土壤吕,一个月后种了可以出土。也可在6-8月剪取嫩枝扦插。

§ 相关报道

2002年3月下旬,五峰发现原始白辛树群落国内首次发现

荆楚在线消息(楚天都市报)3月19日五峰县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传出消息,该地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了成片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白辛树原始群落。

据悉,连片的白辛树在国内还是首次发现。 据初步测算,这一片约有白辛树300多株,分布在50多亩的区域内,平均树高25米左右。

华中农业大学林学系陈龙清教授介绍,白辛树属野茉莉科,为中国所特有的濒危植物,除鄂西地区有一定分布外,外地很少见,其发现对研究地质的变迁等具有极高的价值。

§ 相似物种

一、裂叶白辛树,乔木,高5—12米;小枝暗褐色,幼枝被星状毛,后变无毛。叶纸质,卵形或倒卵形或椭圆形,长6—11厘米,宽3—6厘米,先端通常3裂,裂片三角状急尖或短渐尖,具硬尖头,基部或近圆形,边缘具星刺状细锯齿,叶面幼时疏生星状毛,后变无毛,叶背灰白色,密被星状绒毛,侧脉6—11对,上升,近平行;叶柄长1—2厘米,被灰黄色星状毛。圆锥花序腋生,长6—17厘米,序轴及分枝被灰黄色星状绒毛;花柄长1—2毫米,被星状绒毛;苞片和小苞片早落;花萼倒圆锥状,被灰黄色星状绒毛,萼筒长约2毫米,具5棱,萼齿狭三角形或披针形,长约1毫米;花瓣5,长圆形或长圆状匙形,长4—5毫米,宽约2毫米,两面密被白色柔毛;雄蕊10,伸出,基部连合成短管,与花瓣贴生,花丝分离部分长3—5毫米,压扁,先端渐狭,里面疏生白色柔毛,花药长圆形,无毛;子房半下位,密被灰白色绒毛,花柱长5—7毫米,下部增粗,被灰白色绒毛。果狭圆柱状,两端渐狭,长1.5—2.5厘米,密被灰色长柔毛,下部具5棱。分布及生境:产云南东北部(彝良)。分布于贵州、广西。 纸莎草二、种名: 纸莎草 ,学名: Cyperus papyrus , 科: 莎草科 ,属: 白辛树属

纸莎草,阿拉伯音译为“伯尔地”,是尼罗河三角洲生长的一种类似芦苇的水生莎草科植物,属多年生绿色长秆草本,切茎繁殖,叶呈三角,茎中心有髓,白色疏松。茎端为细长的针叶,四散如蒲公英。纸莎草茎部富有纤维,把硬的外层除去后,里面的芯剖为长条,彼此排列整齐,连接成片就可以造纸。一张纸莎草纸共有两层,上层用于书写,它和下层叠在一起经过敲打之后,芯内的酵素就会在压力下起到粘和作用。将多张长纸沿边粘和,可以制成长卷。这种纸莎草后来成为地中海地区一种通用的书写材料,希腊人、罗马人以及阿拉伯人都曾经用它书写。纸莎草是古埃及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埃及人对纸莎草十分崇拜,把它当作北方王国的标志。 [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6:3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