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K12即时通
释义

§ 概述

K12即时通》畅想曲 by flashuser

§ 相关

一、即时通的发展来源及未来前景

当我第一次看到我们的即时通的时候,我就觉得,它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我预感它是解决当前教育软件"使用难"的一个解决办法。通过进一步了解其它类似软件及其它行业的软件发展,更坚定我了想法。我相信,即时通类软件必将在未来教育软件市场中普及,被大众所接受。

二、即时通的优势所在

即时通的核心是"用户信息沟通""产品跳转""产品信息反馈"。

☆"用户信息沟通"是指各注册用户的聊天、留言等功能,这项功能在应该来说己经被大众接受,如MSN、QQ,而我们的即时通又和MSN等有所不同, 关键又是"教育特色",它的用户群相对来说是一个封闭的群体,限于某一个学校或某一教育机构。而即时通可以很好的限定用户范围。

☆"产品跳转",可以方便地跳转到其它产品进行访问。这基于我们登录的用户是基础平台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有使用产品的权限,这些用户一旦登录成功,可以跳转到其它产品中,免去了到产品中再次登录,大大减化了使用难度。

☆"产品信息反馈",通过其它产品的(如《通知通告》《工作安排》《消息收发》)整合,可以将软件的反馈直接发送到即时通上,实现了软件信息的集中显示。

☆"用户信息沟通"主要是统一用户的管理;"统一用户"管理是实现【信息互通】的基础;"产品跳转""产品信息反馈"是实现各【产品互通】的基础。这也正是《基础平台》的两大核心功能,所以,可以说,即时通必须建立在"基础平台"之上,如果没有基础平台,不可能完成上述功能。

三、即时通的未来竟争情况预计

仍何一个好的产品,必然会被模仿,会遇到竟争。如果要模仿,需要哪些因素呢?我们如果提高进入门槛呢?

如果要模仿即时通,它必须完成"产品整合"。"产品整合"主要分为"统一用户管理"和"产品跳转"。

我们假设一种情况,即时通是独立的用户管理,用户之间的沟通应该没有问题,MSN应该就是这样的。但如果要访问其它产品,从产品那里得到个性化的反馈就没法完成!因为即时通的用户和各产品的用户是两套用户,信息无法沟通。还有产品的跳转,其核心一是产品间的整合,就是如何将几个不相同的产品放到一块来,并且能实现自动登录。

可以说,没有"产品整合",即时通仅仅是一个聊天工具,不能实现"产品跳转""产品信息反馈",新开发基本没有意义。所以说,基础平台是即时通的基础,没有基础平台,即时通无法完成应有的价值。

别人要模仿即时通程序本身,应该可以很快的,因为毕竟即时通这类聊天工具己有开源代码。要想实现"产品信息跳转",必须完成产品整合(像我们的大平台一样),至少要完成本公司的产品的整合。完成产品整合,如果是本公司的产品,一般来说是较容易的做到的。但如果要整合其它公司的产品,关键是"整合标准的科学性"和"公司的影响力"。首先,标准要科学,不能有缺陷,否则别人怎么整合呢?二是公司必须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否则别人为什么要和你整合呢?要完成"产品信息反馈",必须完成一系列"反馈软件",如《通知通告》等软件,或者相关软件的改造工作,否则即时通也不可能实现互通。完成一系列的"反馈软件",应该是可以实现的,但真正要做好,以我们的经验,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吧。 如果是刚起步的软件公司,则需要更长时间,软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求分析、框架设计、功能设计、代码编写,美工界面、测试,直到产品化,环环都不能出问题。而且,要想做得好,必须要超过我们现有软件,而且还要必须超过我们软件更新的速度。就公司影响力来说,这点我不用说了,一般不知名的公司够折腾几年吧,至少我可以拦下一些小公司,不像资源库那样"是家公司都能做(大不了把你的资源全拷下来)"。

可以说,即时通是一个有一定门槛的软件,要做这么一个产品,必须要先要解决上述两个关键问题:技术实力和公司影响力。

虽然有一定门槛,但也不会没有人做不到,我们如果避免像资源库一样同质化竟争,也要从这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更易用,解决更多问题。二是,大力推广使用范围,让更多人真正使用起来并接受这个软件,同时联合更多有价值的同行企业共同发展,只有这个标准得到广泛认可,才真正形成优势地位。

四、大力推广即时通,打包成方案

介于以上分析,要大力推广即时通。建议公司将"桌面办公系统"打包成一个方案,因为如果是分散的软件,人们往往看到的是单个即时通(没准还以为是MSN之类的东西)、通知通告,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虽然我们目前己有整体解决方案,但目标不集中,可能会影响效果,也不利于推广。例如基础平台,如果单推基础平台,别人虽然也知道它的用途,但不能看到明显的成效,如果避之而推一个实用的东西,就会好的多。该方案着重解决"信息沟通"与"软件易用"的问题,相信应该有一个较好的反响。

K12第二代教育网络解决方案概述

为了便于您亲身体验“第二代”的独特魅力,了解K12的产品情况及企业情况,请您登录K12产品演示中心,“第二代”全线产品恭候您的到来!登录地址:http://demo.k12.com.cn。

一、美妙、神奇、不可思议之作

有统计数据表明:从2000年“校校通”工程建设开始,截至2003年底,全国总共建设了200个左右城域网,以及2.6万所学校教育网络。但在大多数地区和学校,都存在着“建网容易用网难”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育网络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使得巨额的网络设备、硬件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益大大降低。

“用网难”一方面是教学理念、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问题,另一方面也与国内教育软件的开发水平与技术能力有关。虽然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有一些教育软件企业开始开发各种各样的软件,但一直未能解决软件成熟度不高、与用户需求偏离较大、不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各软件之间互相独立、无法整合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导致用户在使用软件时叫苦连天,无法满足用户的真正需求。

可以说,应用软件的水平始终提高不上去,大大限制了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然而,2004年,“第二代校园网/城域网解决方案”的出现,却正在悄悄地改变整个状况。

“第二代校园网/城域网软件应用解决方案”是一套理念先进、技术领先、功能完善、应用丰富的教育网络软件解决方案,能够大大提高校园网、城域网(以下统称“教育网络”)的应用水平,它把教育网络软件解决方案推向了新的高度。

“第二代校园网/城域网解决方案”(以下简称“第二代”)是K12历经4年在校园网与城域网上的研究与经验而开发出来的,它在功能上与技术上具有无与伦比的优点,是教育信息化20年来教育软件开发的最高成就,是教育信息化的“巅峰之作”。

很多教委和学校用户在看完“第二代”的演示后,均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些用户评价说,“真没想到能有这样的产品”、“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把我们原先零星的想象变成了美好的现实”、“远远领先于同行业的水平”、“非常新鲜”、……。

以上均是用户的真实评价,决无虚构和夸张的成份。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产品和方案能够在用户心目中留下如此美好的印象呢?这里先举一例说明。

案例:桌面信息终端改变网络软件应用模式

图 SEQ 图 \\* ARABIC 1 《K12即时通》软件作为每个用户的桌面信息终端

上图是“第二代”中为每个用户提供的《K12即时通》软件。每个用户只需打开电脑,就会自动运行这个软件,作为每个用户的桌面信息终端——实际上它是整个网络应用的入口。在这个软件中,提供3大方面的功能。

第一,像MSN、QQ一样的信息发送和聊天功能,如下图。当然,这个并不稀奇。

图 SEQ 图 \\* ARABIC 2 即时通的聊天功能

第二,“产品列表”功能。凡是管理员授权给该用户访问的应用模块都会显示在这里(如下图),用户只需点击模块名称,就会自动跳转到该模块中。请您注意,在这里最重要的还不是“跳转”,而是同时将用户的登录信息传递过去,使得用户完全无须再度登录,该模块能够自动识别用户身份。

图 SEQ 图 \\* ARABIC 3 “产品列表”功能

第三,应用软件信息接收功能。即时通可以自动接收某些应用软件发送给该用户的消息,显示在桌面上。因此,用户无需经常去打开页面或刷新页面来看有没有什么新的通知、新的邮件。下图是收到有“1条新通知通告”后,点击看到的情况。

图 SEQ 图 \\* ARABIC 4 从即时通中跳转到相应模块中查看新的通知通告

可以说,这个软件完全改变了网络软件的应用模式,网络应用将告别浏览器,掀起一场网络软件应用模式的革命!类似这样的创新应用和优秀软件,在“第二代”中还有很多。

如果您稍微留意一些的话,也许会注意到:在上面的案例中,其实涉及到了多个应用软件,用户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产品之间的跳转,并且还能够把必要的信息在产品之间传递。其实,在整个“第二代”中的各个软件之间,其整合程度都是非常高的。产品之间的跳转和权限迁移、产品之间的信息互相传递,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流畅,用户甚至没有丝毫察觉。无论用户需要任何功能,一切都在用户的指尖发生。

整个“第二代”的系统架构、各组成软件模块倾注着K12多年的心血,象征着国内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新高度,是教育信息化的“巅峰之作”。它们将有力地促进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

二、“第二代”的核心理念与整体优势

包括前面所提到的《K12即时通》等软件在内,“第二代校园网/城域网解决方案”中提供了近30种应用软件模块,它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功能与特性。但如果想了解“第二代”是如何实现如此先进、人性化、方便实用等特性的,我们就有必要先从整体上来了解“第二代”。

(一)“第二代”首创的核心理念

从整体来说,“第二代”的核心理念有3点:整合应用、开放接口、(使用)价值领先。理解了这3点,就理解了“第二代”所带来的无可比拟的优势。

l 整合应用,紧密关联:所有产品通过“基础平台”完全整合在一起,用户统一、权限统一、产品入口统一、产品管理入口统一、产品之间可实现信息互传。可以说,“第二代校园网/城域网解决方案”第一次使得这么多产品能够如此紧密地关联起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解决方案”。

“第二代”之前所面临的问题:很多学校、尤其是信息化开展较早的学校,可能已经购买了很多厂家的产品。但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即使是同一个厂家开发的产品,在这些产品之间也几乎毫无关系。

因此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10个产品需要记住10个不同的入口,需要用户注册10次,每次使用每一个产品时均需用户重新登录一次,更不用说这个产品中的信息不能传到那个产品中了。

从管理员的角度来看,10个产品的安装各不相同,且经常会在安装时产生冲突,在管理时也要记住10个不同的入口,甚至连帐号密码都完全不同。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产品整合”和“产品组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组合”只是把若干产品简单地罗列在一起,而“整合”则是要从底层的机制上解决软件之间的信息互传问题,以达到“一体化”的目的。

l 开放接口,轻松整合:“基础平台”采用国际标准WebService技术,并提供完全开放的标准接口,可轻松整合第三方产品。教育网络软件从此将进入“应用整合”和“基础平台统一”的时代。无论哪个厂家的产品,都可以轻松地与“基础平台”整合起来,对用户形成一体化应用。

“第二代”之前所面临的问题:以上的问题在不同厂家开发的软件之间问题更大。一些软件厂商解决了自身软件之间的统一用户、统一登录等问题,但由于技术路线不科学,因此这些功能是通过编码和后台数据库实现的,因此不可能兼容其它厂商的产品。

只有开发出开放式系统架构、采用国际标准技术、并提供标准编程接口的高技术软件才能解决“开放性”问题——而这是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的。

l 价值领先,应用为本:“第二代校园网/城域网解决方案”集整个产业界的力量,为学校提供丰富的、优秀的、能够产生巨大使用价值的应用软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教育网络“建网容易用网难”的情况。其中很多软件是高知识含量、高技术含量的创新产品,极大地提升了教育网络软件的使用价值。

“第二代”之前所面临的问题:一个公司只能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开发出少数几个优质产品——即使是IBM、Microsfot这样的巨型公司也是如此。这是软件业的客观规律。

但在“第二代”出现之前,如果想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厂商几乎只能通过自己开发“全部”产品来实现的—很显然,这样的产品质量是得不到保障的。“第二代”的出现使我们可以把焦点放到“应用需求”和“使用价值”上来,整合业内最优秀的产品为用户提供服务。

不仅技术上如此,K12作为教育信息化领域的领头羊,凭借先发优势和庞大的用户群,通过几年扎扎实实的用户需求调研工作,还自行开发或合作开发出了许多创新的、具有重要使用价值、受到用户高度评价的产品。这些产品完全是由用户提出需求并经过提炼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的、得到部分用户验证过的产品。

其实,无论是技术上的特性,还是功能上的特性,整个“第二代”关注的焦点实际上只有一个:用户的“使用价值”。

无论是整合应用、是开放接口,还是(使用)价值领先,都是“第二代”首创的。它大大提升了教育信息技术技术水平与应用水平,在理论、技术与应用等多方面远远超出了其它软件或所谓“解决方案”,是教育信息化的“巅峰之作”。

(二)K12首创的其它核心理念

1、网络教育应用的“四中心模型”

“第二代”还继承了K12在2001年首创的“教学、资源、交流、管理”四中心模型。

无论是城域网,还是校园网,其应用的需求都很多。无论是从用户对教育网络应用的认识上,还是企业组织产品开发的过程中,都需要对教育网络应用需求进行概括。

2001年,K12出于产品开发规划的需要,在对教育网络应用进行了长期研究的基础上,率先提出了“教育网络软件应提供四大方面的功能:教学、资源、交流、管理”,并按照这四大方面的功能组织开发了数十种应用功能。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这四大方面的需求早已被专家、用户、和其它软件企业所认可,成为教育网络应用的需求标准,甚至被教育部的文件中所采纳。

教育网络应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日常办公、内外交流等各方面提供全面、切实的支持。应具备教师备课教学功能、学生学习功能、教务管理功能、行政管理功能、教育装备(含图书)管理功能、资源信息功能、内外交流功能等。

——摘自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中小学教育网络建设的指导意见》

(1) 交流(信息发布与传递)

v 教育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各学校的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学校与教委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可以方便地实现信息传输。

v 在教育网络中,通过门户网站,可以向外展示本地区/本学校的基本情况与特色,也可以实现内部信息发布与快速传输的作用。

v 教育网络能为本地区/本学校所有人员提供Email和个人主页空间等先进网络技术应用,为网络时代的信息交流提供基础条件。

v 教育网络中的虚拟社区将为各地区/各学校进行各种类型的教学实验提供良好的土壤,省却了教育局和学校自身高投入重复建设的问题。

(2) 管理

v 教委/学校实行电子化管理是电子政务在教育中的表现。

v 诸如学校管理、学籍管理、教师档案管理、学生成绩管理等电子化管理手段将会极大提高管理效益。

v 学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可以通过网络接口直接传递至教委管理系统中,省却了原先繁杂、重复的工作。

v 家长从教委/学校管理系统中登陆可以获知子女的学习情况、学校的介绍、任课教师的相关情况等服务,可以很方便的与教师进行沟通。

v 学生从教委/学校管理系统中可以获知自己的作业情况、学习情况。

(3) 资源

v 教育网络中的各种资源可以为教师备课、教研、学生课内外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撑。

v 通过教育网络,可以实现“一机安装,随处访问”。

v 通过资源应用系统,可以任意的从资源库中获取资源,并能够实现网络化的课件使用环境。

v 通过资源管理系统,可以轻松的实现资源的各项管理,如点击率、评价等。

v 学校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建设不断丰富自己的资源环境。

(4) 教学

v 在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上,可以轻松实现网络备课与授课,提高教学效率。

v 由于教育网络是宽带网络,因此能够实现视频教学节目的点播、远程教师讲课的现场直播或广播等功能,容易地对学生和教师实施远程教育。

v 能够实现网络化的考试体系,学生的成绩将自动进入各个相关的评价体系中,为学生的自我查询和学校的各项统计工作提供便捷的途径。

v 在网络上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环境和平台。

2、网络教育应用服务的“四类人员”

教育网络络建设项目是一个大型综合性的教育信息化项目,其建设目标是教委/学校的教育信息港。2001年,K12率先提出教育网络应为“四种人员”提供服务。

v 行政管理人员:使他们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化办公环境,快速便捷地处理大量的教育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强度。

v 教师:不仅为他们提供与外界沟通的通信环境,而且为他们提供一个网络授课的平台、资源共享的平台,使他们在更大范围内共享思想与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v 学生:使他们在网络支持下,以全新的学习模式与学习手段来学习学科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材料,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

v 家长:通过网络,架设起教委/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桥梁,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表现,学校及时从家长处得到反馈信息。

2002年,K12在“K12教育数码港”中,率先设置了“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4种身份,每种角色可以拥有不同的权限特征,提供不同的入口,执行不同的操作。这是首次在教育网络软件中出现“身份”的概念。

K12之所以能够在理论上、应用上和技术上实现创新,源于K12自2000年以来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积累,得益于K12在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的研究,得益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了解与把握,得益于K12在多年教育网络建设中采用的先进技术与系统架构。

三、“解决方案”整体成熟度的核心——整合程度

(一)什么是“解决方案”

作为用户,我们经常会听到“解决方案”这个名词。那么“解决方案”到底是什么?它与我们平时所能见到的“产品”或“软件”究竟有什么不同?作为用户,我们不是购买一些产品就能解决问题了吗?为什么又要“解决方案”呢?

首先,我们需要树立一个观念:一个软件如果能把一个或一类问题解决得很好,就是非常有价值的。简而言之:好的软件只需满足一种实实在在的需求。而且,通常来说,无论是从系统架构的角度,还是从模块化程序设计的角度,一个软件如果同时提供很多功能,那么有很大的可能它不是一个真正优秀的、能够解决问题的软件。所以,用户可以购买一个或几个软件,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效益与效率。

但用户不可能永远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需求,可能经常要同时解决多个问题。前面说过,如果多个问题都想用一个软件来解决,基本上是很难实现的。即使实现了,由于系统架构过于复杂与庞大,导致技术的“内耗”过大,开发成本急剧升高,性能下降且不稳定,并且以后的升级、维护成本也会非常高。在IT业界,没有公司会采用这种方式。

那怎么办呢?既然软件要维持其独立性,我们可不可以把多个软件整合到一起呢?这一想法就导致了“解决方案”—Total Solution概念的诞生。

对于“解决方案”来说,其关注的主要内容与具体产品不同。具体产品关注的是一个方面的需求能否得到最好地满足—这就是产品成熟度的核心;而解决方案关注的则是软件之间的“整合程度”,是“全部需求”能否通过“一组软件”得到最好地满足—这就是解决方案成熟度的核心。

可以想象,如果仅仅是简单地把几个软件“拼盘”起来,界面风格不一致是小,但涉及到系统环境不同、安装文件或数据库冲突、数据不能共享、权限不能共用、信息不能互传的问题就是根本性的问题了。

因此,一个真正优秀的解决方案,既要有成熟稳定、功能强大的产品,这些产品之间又要有很高的整合程度。虽然各产品是独立开发的,但是无论是从安装、使用、界面、还是管理上,都要让用户感觉到好像是在使用一个产品。

比如,我们可以认为Office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Frontpage就是一套非常优秀的“办公软件解决方案”。因为其各种产品均非常优秀,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在某一方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在各种软件之间可以进行数据复制、粘贴,甚至是直接的文件识别—如Excel可以直接认识Access文件,Word可以直接输出为Frontpage可以识别的网页文件,所有软件都有共同的Office Tool、ClipArt等组件等。但是,我们就不能认为WPS与Excel是一套解决方案。

(二)第一代教育网络解决方案的整合情况

前面提到过,除了软件本身的成熟度外,“整合程度”是解决方案成熟度的核心。

在教育网络解决方案中,“整合程度”也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么多的产品中,用户是否只需注册一次?用户登录是否只需一次即可随处访问?用户访问产品时是否有统一的入口?……如果不能实现这些特性,那么10个产品就需要用户注册10次、登录10次,这对于实际应用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只有能提供统一用户、统一登录、统一产品入口的整套软件,才有资格称为“解决方案”,否则只是一些软件“拼盘”而已。

“拼盘式”解决方案是20世纪90年代末一直到2001年出现并使用的,由于那时教育软件的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它只是把几种软件安装在一起,并通过链接的形式把软件图标放到一起,看上去好像各个软件整合在一起,实际上各个软件仍然是各自独立的。软件的安装、用户管理、权限与认证都是互相独立的,更不用谈软件之间的数据传递了。因此其实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解决方案。

至2002年,K12推出了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网络解决方案:“K12教育数码港”,解决了各个产品之间的“整合”问题。K12通过一个统一的“基础平台”实现各个产品之间的数据共享,并且各个产品的开发也经过了协调整合。K12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把自己的全线产品全都整合到“基础平台”(又称“基础平台”)中,或者说K12的所有产品都是基于“基础平台”之上开发的。这样,就通过“基础平台”这一机制实现了所有产品之间的统一用户、统一登录、统一产品入口等功能。

然而,它也有很多缺憾:各个产品与基础平台之间采用了“紧耦合”的方式,是通过底层数据库级与代码级的复用来实现的,因此各产品的独立性大受影响,同时整套解决方案的复杂度大大增加,会严重影响各产品及整套方案的性能。此外,由于这种紧耦合的方式要求产品整合时必须要写同一个数据库、配合其它产品的代码,因此很难使多个公司的产品整合到一起。“K12教育数码港”就是典型的第一代解决方案。现在市面上很多解决方案也都处于这个阶段,甚至仅仅是软件拼盘。

(三)第二代校园网/城域网解决方案的整合情况

作为“第一代”教育网络解决方案的创造者,K12非常清醒地了解其优缺点。在2003年开始着手开发新一代软件技术,成功地开发出了“第二代校园网/城域网解决方案”。

在“第一代”采用“基础平台”实现产品整合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第二代”采用了“松耦合”的方式。“基础平台”与各产品、以及各产品之间,完全通过标准协议进行数据与信息的交换(XML-RPC WebService)。因此,各产品以及基础平台彼此之间在开发时可以非常独立,只是需要交换数据时与基础平台或其它产品进行通讯,大大降低了整套系统的复杂性,也使得“第三方”产品可以轻松改造、顺利挂接。在运行时,各产品也可自成体系,不会把所有压力都集中于基础平台,是一种非常好的“系统架构”。

“第二代”的提出还解决了一个以往难以解决的问题。通常来说,一个学校在不同的阶段、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会选择多个厂家的多种产品,共同构成教育网络软件应用平台。这本身无可非议。但当这些软件实际安装使用时,这些教育网络都发现一个问题:这么多的产品,开发者不同、采用的开发语言不同、数据库不同、甚至连操作系统也不同,如何能够将它们整合到一起?由于牵涉到多家公司,因此这个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

在“第二代”的研制过程中,研究人员针对这种情况,就提出:新一代技术必须要允许“第三方”产品开发时能顺利挂接。进而提出:要把K12自身开发的所有产品统统作为“第三方”产品看待,新的基础平台必须要提供标准接口,使所有产品能够仅通过接口调用就能实现统一用户、统?/div>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3:5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