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等翅目 |
释义 | § 基本简介 等翅目 等翅目(Isoptera)有翅亚纲的1目。中小型的社会性昆虫。腹部柔软,触角念珠状,翅膜质狭长,两对翅相似,尾须一对。通称白蚁或螱。在昆虫中,它们属于比较原始的类型。进化系统上与暃蠊近缘。 生活习性与蚂蚁相似,属于社会性昆虫。白蚁与蚂蚁虽一般同称为蚁。但在分类地位上,白蚁属于较低级的半变态昆虫,蚂蚁则属于较高级的变态昆虫。根据化石判断,白蚁可能是由古直翅目昆虫发展而来。最早出现于2亿年前的二叠纪。白蚁的形态特征与蚂蚁有明显的不同。 白蚁触角念珠状,腹基粗壮,前后翅等长;蚂蚁触角膝状,腹基瘦细,前翅大于后翅。中国古书所称蚁、螘、飞螘、蚍蜉、蠡、螱等,都与蚂蚁混同。宋代开始有白蚁之名,并确定螱为白蚁的别称。 § 物种类型 等翅目 1.生殖型:能交尾产卵繁殖后代,因其来源与形态的不同又可分3个类型: ①长翅型:是原始繁殖蚁。每巢内每年出现许多长翅型的繁殖蚁,到一定时期,群体出巢飞舞,脱翅,觅偶交尾,找寻适合的场所,建立新的群体。一般1个群体内只有1对原始蚁王和蚁后,但在有些种类中有2对或3对蚁王蚁后,另外还有多王多后者。 ②短翅型:是补充繁殖蚁,常见于地栖种类,只有2对发育不全的翅芽。只有当雌蚁夭折或产卵能力减退时,可以成为生殖个体,其生殖能力比原来的雌蚁小。 ③无翅型:是完全无翅的个体,形似工蚁,仅腹部膨大而已,一般极少见,只存在于极原始的种类失去了原来的蚁王蚁后的群体中。 2.非生殖型:不能繁殖后代,形态也与生殖型不同,都是完全无翅的个体。 ①工蚁:头圆,触角长,有雌雄之分,但生殖器官退化,失去生殖能力。在群体中为数最多,其职能是,收集食物、等翅目 筑巢和修补巢穴、开路、清洁、饲育雌蚁与兵蚁、照料若蚁、搬运卵、培养菌圃等。高等类群,如白蚁、土白蚁及象白蚁等具有二态,即有小型及大型两种个体。有些种类缺工蚁,其职能由若蚁来完成。 ②兵蚁:体形较大,复眼退化,有雌雄之分,但不能生殖。兵蚁的职能是在群体中起保卫作用,主要对付蚂蚁或其他捕食者,因口器退化而不能取食,由工蚁饲喂。有些种类,如黄翅大白蚁、直鼻象白蚁等的兵蚁有大小两型。兵蚁从其头部及上颚的形态可分两类:大颚型兵蚁,头部长,高度骨化,上颚发达,形成各种奇特的形状;象鼻型兵蚁,头部延长成象鼻状,上颚退化,有额腺。 变态类型为渐变态,由卵孵化后,幼虫与成虫之形态和生活习性都差不多,只是幼虫的翅发育不完全,生殖器官尚未成熟,每经脱皮后其翅和生殖器官逐渐发育生长,此类幼虫称若虫。生殖型蚁成熟后每天产卵多达数千粒,蚁后一生产卵可超过数百万粒。繁殖个体能活6~20年,并经常交配。 § 形态特征 等翅目 白蚁体软而小,通常长而圆,白色、淡黄色、赤褐色直至黑褐色。头前口式或下口式,能自由活动。触角念珠状。口器咀嚼式,下唇片4裂。有长翅、短翅和无翅类型。有翅者,翅2对,狭长,膜质,前后翅的大小、形状和脉序相同。静息时前后翅平置腹背。分飞后,翅常由基部脱落,残存的翅基称翅鳞。翅近前缘有较硬化的纵行翅脉,缺横脉,有古网脉构造。跗节4节,一小部分3节,低级种类5节。尾须1对。 品级白蚁是多形态昆虫,一般每个家族可分为两大类型:①生殖型,又称繁殖蚁,分原始繁殖蚁和补充繁殖蚁两类。原始繁殖蚁是长翅型有翅成虫(或称成虫第一型),每巢内每年出现许多长翅型的繁殖蚁,在一定时期,分群飞出巢外进行交配时,翅始脱落。在较低级的木白蚁和散白蚁巢中,往往有不离巢的有翅成虫,但体色淡,翅脱落时并不整齐,其中有性机能者称为拟成虫。补充繁殖蚁有两类:短翅型(或称成虫第二型)和无翅型(或称成虫第三型)。此种现象在较高级的白蚁科昆虫的巢中比较少见。②非生殖型,不能繁殖后代,形态也与生殖型不同,完全无翅。包括若蚁、工蚁、兵蚁3大类。若蚁指从白蚁卵孵出后至3龄分化为工蚁或兵蚁从前的所有幼蚁。有些种类缺少工蚁,由若蚁代行其职能。工蚁是白蚁群体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形态与成虫相似,通常体色较暗,有雌、雄性别之分。工蚁头阔,复眼消失,有时仅存痕迹。工蚁往往还有大、小型之分,无生殖机能,从事孵卵、哺育、筑巢、迁居、培养菌类及保护母蚁等类劳动,有时还参加防御工作。若干原始性白蚁,往往没有工蚁。兵蚁是白蚁群体中变化较大的品级,除少数种类缺兵蚁外,一般从3~4龄幼蚁开始,部分幼蚁分化为色泽较淡的前兵蚁,进而成为兵蚁。兵蚁大致可分上颚型和象鼻型2类,前者有强大的上颚,后者有发达的额鼻。兵蚁往往有大、小型或大、中、小型之别。兵蚁在白蚁群体中所占的比例是固定的,多则被吞食消灭,少则分化增补。这种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兵蚁的头部或胸部腺体所分泌的社会外激素在群体中的传递而实现的。兵蚁也有雌、雄之分。兵蚁的复眼除少数种类发达外,一般全缺,或退化只留痕迹。触角的环节数常较生殖型个体少。兵蚁主要担任防卫工作,有些种类(如家白蚁中的兵蚁)还可以从额腺中分泌防御性乳汁。 § 生活习性 等翅目 白蚁是社会性昆虫,由各种品级组成。在比较高级的白蚁中,都由一对脱翅后的雌、雄繁殖蚁掌管团体生活,雌的称“蚁后”(母蚁),常与雄蚁同住于特建的“王宫”中。“王宫”一般位于蚁巢僻静处,上下有小孔,供工蚁和兵蚁通行。蚁后深居宫内,专司产卵,雄蚁专司交配。在大白蚁的同一“王宫”内,曾发现发育相等的两对蚁后和雄蚁。在较原始性的白蚁巢内,往往有大小不等的蚁后多个,可能是在原蚁后遗失或死亡之后补充繁殖起来的个体。蚁后产卵时,工蚁常在旁守护,连续不断地把卵移送卵室内加以保护。巢内长翅型成虫在一年中的某一特定期间,即能成群分飞。分群时期因白蚁的种类和环境条件而异。 在干燥地区,分群时期多在雨季或骤雨前后,显然,分群与大气湿度有密切关系。海南岛的海南土白蚁常在倾盆大雨下分群。土栖白蚁分群以前,常由工蚁在地面预筑小丘状羽化孔(分群孔),下连阔而扁的孔道(侯飞室),在条件适宜下长翅成虫群集于候飞室待飞,如遇外界气候适宜,这些长翅成虫就突破羽化孔,群飞天空。群飞个体极多,但落地后绝大部分死掉,能进行交配生殖的很少。其中,被蚂蚁、蜥蜴、蛙类以及其他小哺乳动物吞食的为数最多。雌、雄有翅成虫一旦落地,雄蚁即追随雌蚁,成对爬行,寻觅适当的交配产卵场所,作为新房,开始繁殖新的一代。雌、雄在追逐过程中,双翅从翅基横缝(肩缝)处脱落。 白蚁产卵初期,卵数不多,孵卵护幼的工作由雌、雄亲蚁担任。初期孵化的幼蚁经过1~2次脱皮,大约至3~4龄时分化出工蚁。从分群到第一工蚁出现,需时约6~7个月(指散白蚁)。兵蚁出现较晚。初孵幼蚁由亲蚁哺以制成的食物。工蚁出现后,哺育后代工作逐步转由工蚁担任。蚁后由于卵巢发育,体躯逐步肥大,产生的卵数日渐增多。在较高等的白蚁中,蚁后生产的卵数能达数百万粒。有一种土白蚁的蚁后,在24小时内能产4000粒卵。蚁后的寿命长的可达15~50年。非生殖品级的寿命约2~4年。 白蚁除以木质纤维为食外,高级的白蚁常有培养菌圃取食菌体的习性。草白蚁、大白蚁、须白蚁的工蚁和兵蚁日常在地面活动,搜集食物。有的种类巢外活动的工蚁队伍长达1米以上,宽约10厘米。每一工蚁都用口衔小叶片运往巢内。在队伍的两侧,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一个兵蚁守卫,井然有序。在热带地区,这样的队伍可由30余万头白蚁组成。在中国已知的白蚁中,经济上比较重要的种有:鼻白蚁科的家白蚁,分布华中、华南。大白蚁科的铲头堆砂白蚁,分布广东、广西、福建。鼻白蚁科的黄胸散白蚁,分布辽宁、河北、四川、云南。鼻白蚁科的黑胸散白蚁,分布四川、河北、河南等地。白蚁科的黑翅土白蚁,分布北纬25°(洛阳)以南各省。白蚁科的土垄大白蚁,分布于广西武鸣以南。 § 营养来源 等翅目 等翅目昆虫大多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少数种类分布于温带。它们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植物,食性很广, 主要包括:第一,生活的植物体,许多土栖白蚁和土木栖白蚁均能取食植物的根、茎。 第二,干枯的植物与木材,木栖性白蚁取食于木材,以木材中的纤维素为主要食料;土木栖白蚁取食干枯植物与木材。 第三,有许多种类能取食含纤维的加工产品,如纸张、布匹、塑料等。还有些种类能培养菌圃,繁殖真菌,以其菌丝为食料供蚁后和若蚁食用。它们的消化道中常存在着大量的原生动物、细菌或真菌,能分泌消化酶消化纤维素和纤维素,利于消化与吸收营养。 许多等翅目昆虫取食木材或其他植物质,会造成巨大危害,如家白蚁、散白蚁等种类会危害房室建筑等。等翅目已知有6科、近2000种,中国已知有400多种。 § 参考资料 [1] 生命经纬 http://bio.biox.cn/Biology/200701/20070106004751_7177.shtml [2] 北京科普之窗 http://www.bjkp.gov.cn/bjkpzc/tszr/kcsj/kcam/25645.s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