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网络文学 |
释义 | § 定义 所谓网络文学,就是被大家认为是网络文学的文学作品,本身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如果说网络文学有什么底线,就是对网络没有了解的人所写出的东西,没有官方人士在网上发表过(或者说网友流传上来的不算)的东西不是网络文学,仅此而已。界限本身是用来划分,而不是用来约束;如果一定要抱着“在网上发表,在网上流传,与网络有关”的态度,对网络文学本身没有任何好处。从文学的定义来说,网络文学是一些上网的人的自由表达形成的文学体系,上网的人不一定就与网络本身有那些特殊的缘分,也不一定要自己的作品只在网上流传,也不一定就拒绝传统表达方式。就仅仅是我们在网上看到的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是博客等非传统表达手法/文体的东西。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并非也从未是对立的两极,它们是相辅相成,互有包含的体系。 综合之,网络文学是指以互联网为发表平台和传播媒介,借助超文本链接和多媒体演绎的手段来表现主题,在网上创作、发表,供网民阅读的文学作品。[1] § 分类 按其目的有如下几种: (1)以在网上传播为目的,从中得到自我满足,并以网友的欣赏来达成这种成就感,此类作者最终不免汲汲于追求网络上的名气。 (2)虽首发于网络,却以网络平台作为进入传统媒体的跳板,此类写手一开始就有很明确的目的性。比如连载一部小说到最后便停止连载,以静候传统媒体之青睐。当然,此类写手还需要先达到第一种境界,因为传统媒体在审视作品的同时也会照顾到写手在网络上的名气。 (3)虽没有考虑到作品的最终命运,但也不会傻到拒绝传统媒体的青睐,这种写手的创作目的首先是顺其自然的,他只是在网络的自由发表中得到满足。但我怀疑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随着名气、作品、网友等因素的影响,要么一直这么写下去,要么做起成名成就的梦想来。 (4)拒绝传统媒体,自始至终以壮大网络文学为目的,不求闻达于网络,不求受赏识于传统媒体,他只是在网络上写着,贴着,完全一副自足的心态。这类人有吗?也许有,但我还没见过。 上述的第(1)、(3)种状态并不是稳定的,只要有了欲望,便最终会变质,投靠到传统媒体的旗下。第(4)种状态的写手大概可以归入“稀有珍贵动物”,要么与传统媒体有仇,要么是偏执狂。因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网络文学可以不以纸媒的发表为最终目的,但它无法拒绝也不会>拒绝传统媒体,甚至可以说最终都将以传统媒体为指向。所谓的自由的、随意的、不功利的网络文学只能是网络文学一种形式,且不是网络文学的主要状态,甚至可以说这样的形式只是网络文学发展中的“初级阶段”。 从载体的角度分类: (1)网站(论坛)纯粹以发表和交流写手的作品为目的,或者还会办一份电子刊物什么的,但也仅仅在网上传播,并不和传统媒体接触。 (2)网站(论坛)大量吸收写手作品,并主动向传统媒体靠拢,以自己出版(与传统媒体合作)写手的作品或以向传统媒体推荐作品为目的。 (3)传统媒体在网络上寻找适合纸媒的作品并购买(付费)然后出版(刊发),当然,也有大量不付费的。 还有一种网站购买传统媒体作品的版权在网上进行付费下载(阅读),此种做法实际是传统媒体在网络的延伸,不能归入网络文学。 § 历史演变历程 网络文学兴起的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1991年4月5日,全球第一家中文电子周刊《华夏文摘》在美国诞生,这标志着世界华语网络文学的正式出笼。1993年起,由遍布世界各国的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办的综合性中文电子杂志大量涌现。[1] 网络文学在经历了不断的发展之后,成为了现代文学的主流之一。 传播速度的不断加快和传播空间的不断扩大:当今的网络盛行,使得人人能在瞬间得知天下事,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网络。有的网络写手可以一夜走红。 个性作品的出现:网络文学作为文学形态,其创作过程是自然的,能够使作者有更大的自由度在作品里充分体现个性和创意,或者得到某种意义上的自我满足。全民性的参与:几乎所有的网民都可以阅读和写作,各种网络刊载平台确保了网络作品能顺利地发表,大量的自由撰稿人和业余网络写手出现。这同时也出现了鱼目混珠的现象,文学作品的质量不再得以保证。多媒体创作的运用:网络科学提供了文字图象动画音响相结合的互动效果,这样的电子出版平台效果是传统的印刷出版所无法比拟的。 商业化趋势:一方面是文学网站的商业化,如收费或者广告的运用等,另一方面是网络作家在成名后走下网络去出版书籍。 网络文学的发展从网站的生存角度,除非有专门机构支持,否则第(1)种类型将难免苦苦维持以至陷入困境,这样的网站(论坛)只能是不独立的,依托其他网站而生存的。养不起自己的网站(论坛)谈何养起“文学”这样的奢侈品。其他类型的网站(论坛)如何与传统媒体接触还是一个可以探讨的范>畴,但至少有了一线生机,而传统媒体从网络上寻找稿源将极大激发地网络文学的活力。 如果从载体的角度来定义网络文学的话,仅以是否在网络平台上首先刊发为界定,而与是否延伸到传统媒体或者径直以纸媒为目的并无直接联系。这里还应该提到有些网络作品是不适合传统媒体的,比如多媒体创作(在诗歌中加联结,在文字中附以图片、 flash),这类作品倒真的算得上纯粹的“网络文学”了。 我们还可以从历来知名的“网络写手”的命运来谈谈网络文学的前瞻。那帮出名的写手现在都怎么样了呢?首先是都出书了,比如宁财神啦王小山啦;而且有的甚至不“网络”啦,比如尚爱兰等人就专力于专栏写作了;还有的流入到报社等各类传统媒体部门(当然其中有些原本就是传统媒体的人员)。总而言之,都奔传统媒体或正走在传统媒体的路上。那么他们的身份怎么界定?你可以称他为作家,他也可以自称为网络写手,是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到网下去出版传统的书籍” 好像才是很多人眼里的网络文学的最好的下场! 综上所述,“网络文学”是文学之一种,和“文学”一样,它追求更自由的表达和合乎个性的作品,它以首发在网络平台为界定方式,在网络这种新的创作平台上它获得了更为广阔的传播空间;虽然它可以不以纸媒为最终目的,但纸媒应是最具诱惑力的指向,而与纸媒的亲密接触,更能激发网络文学的活力,在这种状态下同样能产生经典作品并将造就大量的自由撰稿人群。 中文网络文学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初。1987年9月14日,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我们能达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人完成了对互联网的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触碰。 1990年11月28日,中国正式在SRI-NIC(斯坦福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注册登记了中国的顶级域名CN,开通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子邮件服务,迈出了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步。 1991年王笑飞在海外创办了中文诗歌网(chpoem-1@listserv.acsu.buffalo.edu)。中国留美网络作家少君,1991年4月在网络上发表《奋斗与平等》,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一篇中文网络小说。 1992年,美国印第安那大学中国留学生在Usenet上建立第一个了使用GB-HZ编码的中文新闻组alt.chinese.text,中文网络文学开始在全球的互联网上传播开来。 1993年3月诗阳开始通过电邮网络大量发表诗歌作品,此后在互联网中文新闻组和中文诗歌网上刊登了数百篇诗歌,被学术文献确认为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网络诗人。 1994年2月,方舟子等人创办了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 1994年4月20日,互联网进入普通人的生活。在这一年,“博客教父”方兴东,首次在北大发出电子邮件。 1995年3月诗阳、鲁鸣等人创办第一份网络中文诗刊《橄榄树》。1995年底,几位原来活跃于中文诗歌网的女性作者创办了第一份网络女性文学刊物《花招》。1995年中国的网吧开始陆续出现,但仅限于少数用户。 1996年之后,中国的网吧开始在各大城市飞速发展,此时对中国网络文学产生影响的还是海外的留学生作家,如散宜生、图雅等网络名家。 1997年11月2日的凌晨,老榕在四通利方(新浪前身)论坛里发表了一篇名为“10.31大连金州没有眼泪”的文章,在短短的48小时之内,几乎传遍了整个网络。这是网络文学初次在传统媒体上比较有影响的登台亮相。 发展到1998年,电子公告栏(BBS)上出现了蔡智恒所著的第一部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中文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1998年第6期《天涯》就刊登了一篇"佚名"的网络小说《活得像个人样》。由于这篇网络小说在电子公告栏上多次辗转张贴,原作者据说为邢育森。此外黄易的《大唐双龙传》、莫仁的《星战英雄》也风靡一时,文学门户网站如黄金书屋以及各种各样的个人网络书屋纷纷而起。 1999年开始,更多的文学网站如榕树下、收费文学网站博库等大量成立。 从21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阅读和写作;文学网站在经历了发展,整合,兼并,以及其他困难和波折之后,在新的建站模式和网络技术基础上走向成熟,网络文学本身也出现了分化,2000年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2001年今何在的《悟空传》、2002年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和林长治的《沙僧日记》、2005年邓安东的《有个流氓爱过我》和2008年的《不够时间好好来爱你》等优秀的作品不断出现。此后的几年里,个人博客的成熟和不断壮大更是掀起了一场全民的写作运动。 1998年3月,“文学城”问世,该站点目前月页面浏览人数已超过100万人次,邮件订阅人数达到一万人次。 1998年5月,“黄金书屋”在网上推出,详尽的分类和多方位的信息使该站点现在每天的访问人数大约在3万人左右,邮件的订阅数则接近1万人。 1998年7月10日,“书路”正式创办,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首页日访问量过万的大型文学网站。 1999年12月,多来米中文网以400万人民币的价格收购网易个人网站排行榜中前20位个人网站中的16家。 白银时代2001~2003 随着2000年网络泡沫破裂之后,大部分免费空间消失,早先的个人网站纷纷关闭,西陆的bbs通过相对低廉的价格,成为网络玄幻文学的新中心,很多著名的书站都是由这里起步的。2001年1月,自娱自乐、一意孤行和红尘阁等四个文学论坛宣布退出西陆,成立龙的天空原创联盟网站,标志着白银时代的到来。 青铜时代2003~2004 2003年5月,历经二个月的艰辛,在起点管理员的努力下,起点中文网第二版问世并投入使用。2003年6月,幻剑组建北京幻剑书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始商业化的探索与转型。标志着青铜时代的来临。 § 发展现状 目前而言,网络文学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问题,而纵观网络文学的发展史,是一部文学向金钱不断妥协的商战史。作为日益成长为文学主体的网络文学虽然已经发展壮大,但却一直没有解决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文学性。 当前的网络文学有着大量的言情,军事,玄幻等大众题材的文学作品,但是对于文学本身——人对自身和社会的思考——却几乎没有涉及。其直接结果影响着社会人民群众的思想,也让网络文学沦为了和食后饱腹的便当一样的东西——这在信息时代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但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2] § 特征 一、依托网络的电子文本 网络文学的文本形式是依托互联网的电子文本,这也使互联网无形之中成了一个巨大的隐形书店。 二、超文本链接的立体构成 网络文学充分利用了网络媒体的技术优势,在文本构造中采用多点链接的网状结构,使文学作品成为一种可以多向展开、不断衍化的复合状立体形态。超文本小说就是读者通过小说中的大量超文本链接,对阅读的进程、方向和结果拥有多种选择,通过不同的阅读进程呈现不同文本构造的小说,这是一种可以有多种读法、彻底颠覆了传统小说线形的构成顺序和阅读顺序的复调小说。 三、多媒体演绎的综合艺术 多媒体(Multimedia)就是把多种造型媒介利用起来形成的集文字、声音、图像、图片、动画、录像、数码摄影、影视剪辑于一体的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文学多媒体共同演绎的文本特征,是建立在其超文本链接的电子技术基础上的,网络的链接将各种各样的声音和图像罗织在一起,镶嵌于网络文学的文字之中,使网络文学殊相叠加、异彩纷呈。 四、追求简约的语言表达 网络文学写作的主观性很强,而且受制于网络阅读和传播所需要的明了通俗等因素,[1]其文本语言有别于传统文学的语言表述,往往追求简约、形象与直观,词组缩写与符号表意成为网络文学中比较典型的语言形式。[1] § 写作绝招 一、临屏书写与网上粘贴 网络写作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临屏书写,即面对计算机的电子显示屏,即兴写下自己的心情文字,然后再拿到BBS或文学论坛上去发表。网络上的发表条件是比较宽松的,一般来说,只要作品文从字顺,没有政治思想上的重大问题,要发表出来是比较容易的事情。网络文学宽松的发表环境,为年轻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创作才华、满足作品发表欲望的较好舞台。 二、超文本链接与多媒体并用 网络文学比传统的纸介文学创作手段多样、方法先进,除了像传统的创作那样以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主要媒介以外,还可以利用超文本的链接方式,把图像、音乐和影视等融合在一个短小的篇章中,让读者受到全方位的感官冲击,获得立体性的多层次的艺术享受。 三、表达要简明、直接,活泼、幽默 网络文学如果像传统的文学表达那样严肃、沉重,很可能无法招揽网民光顾的目光,这就注定了它必须具备自己独特的话语策略和表达模式。网络文学作品都要力求做到简明、直接,活泼、幽默,不拐弯抹角,也不沉闷滞涩。[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