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簇囊腐霉 |
释义 | § 形态特征 簇囊腐霉 菌落在CMA上呈放射状。菌丝不规则分枝,粗 1.5-5.4μm。孢子囊由膨大结构与菌丝状结构共同组成,膨大菌丝密集成簇,顶生,也有间生, 56-509μm×9.4-15.7μm,平均218.8μm×12.3μm;孢子囊萌发产生大约30个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肾形、双鞭毛, 14.3-17.0μm×11.6-12.5μm;休止孢子球形,直径约 12μm,萌发产生芽管。藏卵器球形,平滑,顶生,有的着生在主干菌丝的短小分枝上,罕为间生,极少切生,直径13- 20 (平均16.8)μm。雄器弯棍棒状,极少棍棒状,顶生,与藏卵器同丝生,很少异丝生,多具短柄(<10μm),少数无柄着生于藏卵器柄上, 7.7-12.3μm×4.6-7.4μm,平均 10.58μm×5.70μm;雄器以顶端与藏卵器接触,授精管明显,每个藏卵器附有1-2个雄器。卵孢子球形,平滑,满器,直径12-18(平均15.7) μm,壁厚1.5-2.0(-2.3)(平均1.77) μm,内含贮物球和折光体各一个。 § 中国分布 水中腐枝分离:江苏无锡(WM 163);湖北武昌(WM 598)。 土壤分离:江苏无锡(SM 330-B);广东东山(S285-y);贵州花溪(S80-1,80-4);云南昆明(S66-2,67-9)。 § 世界分布 中国、日本、加拿大、乌克兰、冰岛、西班牙、希腊、英国、阿根廷、美国、俄罗斯、荷兰、捷克、斯洛伐克、新西兰、澳大利亚、黎巴嫩、德国。 § 特点 Pythium torulosum Coker & Patterson易与P. vanterpoolii V. Kouyeas & H. Kouyeas相混淆,有性阶段的区别仅在于:前者雄器柄较短,一般不超过12μm,但在水培中也可较长;后者较长,多为25μm或更长。所以还需借助于孢子囊的形态来区分:P. torulosum的孢子囊由粗细迥异的两种菌丝构成,膨大部分分枝成簇,故名簇囊腐霉;P. vanterpoolii的孢子囊不分枝,作亚球形膨大,有时连结成串。 Pythium torulosum Coker & Pat terson最初自美国的Teleranea nematodes 分离出,后来又在欧洲龙牙草、苔藓、土壤和水体中发现。现在已知它侵染麦类、豆类、玉米、苜蓿、草毒、莴苣、白菜、黑麦草、羊茅、菠萝、松苗等。接种试验表明:它对豆类、碗豆,白菜、莴苣、羊茅等无致病性;但它可能引起黑松幼苗的猝倒,对大麦、燕麦、小麦和菠萝是致病的。[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