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腰雪雀 |
释义 | § 简介 白腰雪雀 全长约17cm。上体淡褐色,前额及眉纹白色,有一道黑色过眼纹。腰及尾上覆羽白色,翼覆羽及次级飞羽基部白色,形成翼上大块白斑;中央尾羽为黑褐色,其余尾羽具有白色端部;下体白色,胸部沾褐灰色。 栖息于3000~4500m的多裸岩的高原荒漠、草原及沼泽边缘,喜结小群枉于鼠兔群集处,栖息、营巢于鼠兔废弃的旧洞中。 § 分布 白腰雪雀是我国特产鸟类,分布于我国青海东北部祁连、青海湖、东部大通河、天峻、贵南、门源、南部玉树,西藏南部亚东、帕里、卡拉、班戈,西南部改则、革吉、普兰、东部芒康和昌都地区,四川西北部石渠、德格、西部甘孜、巴塘和北部若尔盖等地。 国外仅偶见于锡金。 § 相关信息 迁 徙: 留鸟 白腰雪雀 生 境: 栖息于海拔3000-4500m的高山草地、草原和有稀疏植物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带,是一种耐寒的高山、高原草地荒漠鸟类。 体 型: 体重♂20-43g,♀20-40g;体长♂140-180mm。 食 性: 主要以草子、植物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特别是繁殖期间喜吃昆虫。所吃昆虫种类主要有蝗虫、象鼻虫、步行虫、甲虫等。 习 性: 成对或小群活动,栖息环境较为稳定,尤其是繁殖期间,冬季进行小范围的游荡或垂直迁徙,成群在雪地上,有时也到居民点附近牲畜棚中活动和觅食,善于在地上奔跑、跳跃。飞翔甚有力,但飞行高度较低,通常离地10m左右,每次飞行距离不远。善鸣叫,尤其是繁殖期间,叫声似“duid、duid”或“Jie、Jie、Jie”。 繁 殖: 繁殖期5-8月。繁殖期间雌雄鸟甚为活跃,雄鸟常围绕着雌鸟鸣叫,并相互追逐。也有报告说在求偶期间,雄鸟还进行像百灵鸟一样精巧的炫耀飞行和在地上作求偶跳舞表演,同时还发出一种像击鼓似的歌唱声。营巢于岩石洞穴、废弃房屋墙洞和鼠兔废弃的洞穴中。由于经常出入于鼠兔洞中,而鼠兔又很少攻击它们,故被人们称之‘鸟鼠同穴’。实际上它们并非同时居住在一起,雪雀仅利用鼠兔的弃洞或盲洞营巢和休息。巢由枯草茎叶构成,内垫有羊毛、鼠毛等兽毛和鸟类羽毛。5月曾在青海门源鼠兔洞中发现一巢,离洞口约1.5m,外径19cm,内径8.5cm,高10cm,深6cm;巢内有卵5枚,卵白色,大小为23.2-24.6mm×17.0-17.3mm,重3.4-3.7g。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