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留兰香 |
释义 | § 基本资料 留兰香拼音名:LiúLánXiānɡ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nthaspicataL 采收和储藏:7-9月采收,多为鲜用。 生态环境:原产南欧,加那利群岛、马德拉群岛及美国。 性味:味辛;性微温 功能主治:解表;和中;理气。主 摘录:《中华本草》 § 科属 域: 真核域 Eukarya 界: 植物界 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唇形目 Lamiales 科: 唇形科 Lamiaceae 属: 薄荷属 Mentha 薄荷组 sect Mentha 薄荷为唇形科(Labiatae)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薄荷属(Mentha)的地上部分,是一种有特种经济价值的芳香作物。 § 生境分布 原产南欧,加那利群岛,马德拉群岛,苏联。我国河北、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有栽培或逸为野生,新疆有野生。 § 原形态 留兰香留兰香,多年生芳香性草本,高30-130cm。多分枝,无毛。叶对生;叶柄长1-2mm;叶披针形、披针状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7cm,宽1-2cm,先端锐尖,基部圆钝至楔形,边缘具稀疏不规则的锯齿,齿尖突出向前,鲜绿色,两面具腺鳞,无毛或下面略具短毛。轮伞花序密集成顶生的穗状花序,长4-10cm,基部数花序有时疏离;滤包片线形,长2.6-3.6mm,长超过花萼;花萼钟形,长约2mm,具肋脉13,略呈二唇形,上唇3齿,长为0.6mm,中齿略短,下唇短,下唇2齿,长约0.8mm,萼齿边缘略具纤毛;花冠淡紫色,长约4mm,两唇形,上唇较宽,先端微凹,下唇3裂较狭,上唇外略具短毛,花冠筒内、外肖滑;雄蕊4,近于相等,长4-4.5mm,花药2室,紫色,后变褐色。小坚果卵形,长0.7mm,宽0.5mm,黑色,具细小窝孔。花7-9月,果期9-10月。 § 化学成份 留兰香从留兰香茎叶挥发油分得59个化合物,鉴定出24个常量成分和9个痕量成分:常量成分:α-蒎烯(α-pinene),樟烯(camphene),β-蒎烯(β-pinene),香桧烯(sabinene),月桂烯(myrcene,宁檬烯(limo-nene),顺式β-罗勒烯(cis-β-ociene),反式β-罗勒烯(trans-β-ocim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1-辛烯-3-乙酸酯(octen-1-yl-3-acetate),辛醇-3-醇(1-octen-3ol),对-α-二甲基苏合香烯(p-α-dimethylstyrene),(王古)(王巴)烯(copaene),β-波旁老鹳草烯(β-bourbonene),芳樟醇(linalool),丁香烯(caryophyllene),反式-β-金合欢烯(trans-β-farnesene),龙脑(borneol),大牻牛儿烯(germacrene)D,菖薄混烯(calamene),对-聚伞花素醇-8(p-cymen-8-ol),辣薄荷烯酮氧化物(piperitenoxide,piperitenoneox-ide)[1],1,2-环氧胡薄荷酮(1,2-epoxypulegone)[2],圆叶薄荷酮(rotundifolone)[3]。痕量成分: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1,8-桉叶素(1,8-cineol),γ-松油烯(γ-terpi-nene),乙酸酯-3-辛醇酯(octyl-3-acetate),β-榄香烯(β-elemene),乙酸龙脑酯(bornylacetate),ε-荜澄茄烯(ε-cadinene)和β-毕澄茄烯(β-cadinene)[1]。 又有从挥发油中分得新异胡薄荷醇(neoisopulegol),二氢香苇醇(dihydrocarveol),L-葛缕酮(L-carvone)和胡薄荷酮(pule-gone)[4],辣薄荷酮气化物(piperitoneoxide),1,2-环氧α-薄荷醇乙酸酯(1,2-epoxymenthylacetate)[5。1,2-环氧薄荷醇乙酸酯(1,2-epoxymenthylacetate)[6]和薄荷二醛(mintglyoxla)[7]。 又有报道(但未注明部位),在植物学研究与植物化学研究中又发现了多种有机酸及黄酮类化合物:咖啡酸(caffeicacid),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acid),阿魏酸(ferulicacid),对-香豆酸(p-coumaricacid),5,7,3′,4′-四羟基花色镁(luteolini-din),芹菜素(apigenin),蹄纹天竺素(pelargonidin),矢车菊素(cyanidin),飞燕草素(delphinidin),矮牵牛素(petunidin)和本犀草素(luteolin)[8]。 § 各家论述 留兰香1.《药性论》:去愤气,发毒汗,破血止痢,通利关节。 2.《千金.食治》:却肾气,令人口气香洁。主辟邪毒,除劳弊。 3.孙思邈:煎汤洗漆疮。 4.《唐本草》:主贼风,发汗。(治)恶气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 5.《食疗本草》:杵汁服,去心脏风热。 6.《食性本草》:能引诸药入营卫。疗阴阳毒、伤寒关痛。 7.《日华子本草》:治中风失音,吐痰。除贼风。疗心腹胀,下气、消宿食及头风等。 8.《本草图经》:治伤风。头脑风,通关格。小儿风涎。留兰香 9.《本草衍义》:小儿惊风、壮热,须此引药;治骨蒸劳热,用其汁与众药为膏。 10.李杲:主清利头目。 11.王好古:能搜肝气。又主肺盛有余,肩背痛及风寒汗出。 12.《滇南本草》:治一切伤寒头疼、霍乱吐泻、痈、疽、疥、癞诸疮。 13.《纲目》:利咽喉、口齿诸病。治瘰疬,疮疥,风瘙瘾。 14.《本草述》:治中风,癫痫,伤燥热郁。 15.《医要纂要》:愈牙痛,已热嗽,解郁暑,止烦渴,止血痢,通小便。 16本草再新》:消目翳。 § 选方 留兰香1、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头痛、发热、微恶风寒者,常配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等同用,如银翘散。 2、用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本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目赤,多配合桑叶、菊花、蔓荆子等同用;用治风热壅盛,咽喉肿痛 ,常配桔梗、生甘草、僵蚕、荆芥、防风等同用。 3、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本品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之功,用治风热束表,麻疹不透,常配蝉蜕、荆芥、牛,蒡子、紫草等,如透疹汤;治疗风疹瘙痒,可与苦参、白鲜皮、防风等同用,取其祛风透疹止痒之效。 4、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痛。本品兼入肝经,能疏肝解郁,常配合柴胡、白芍、当归等疏肝理气调经之品,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如逍遥散。 5、此外,本品芳香辟秽,还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所致痧胀腹痛吐泻等症,常配藿香、佩兰、白扁豆等同用。 § 药理作用 留兰香药理: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I-薄荷醇(I-menthol)、1-薄荷酮(I-menthol)及薄荷酯类等。 薄荷油内服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而起到发汗解热作用;薄荷油能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能对抗乙酸胆碱而呈现解痉作用;薄荷油能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而对呼吸道炎症有治疗作用;体外试验薄荷煎剂对单纯性疱疹病毒、森林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卡他球菌、肠炎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抑菌作用;薄荷油外用,能刺激神经末梢的冷感受器而产生冷感,并反射性地造成深部组织血管的变化而起到消炎、止痛、止痒作用。 中药药理:《本草纲目》上说:留兰香辛、凉、无毒,具有发汗、退热、祛风、止氧等功能。长期作菜生吃或熟食,能却肾气、祛邪毒、除劳气、解劳乏,使人口气香洁。煎汤洗可治膝疮。还可治痰多及各种伤风头脑风。此外,榨汁服可去心脏热及口齿诸病;捣成汁含漱去舌胎语涩;用叶塞鼻,止衄血;还可涂治蜂螫蛇伤。《食医心镜》也写道留兰香煎豉汤、暖酒和饮、煎茶、生吃皆可,比菜更有益处。 § 鉴别 留兰香性状鉴别:茎方柱形,有对生分枝,长15-40cm,直径0.2-0.4cm;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棱角处具茸毛,节间长2-5cm;质脆,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叶片皱缩卷曲,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披针形、卵状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至椭圆形,长2-7cm,宽1-3cm,边缘在基部以上疏生粗大的牙齿状锯齿,侧脉5-6对;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有柔毛,下表面在扩大镜下可见凹点状腺鳞。茎上部常有腋生的轮伞花序,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萼齿狭三角状钻形,微被柔毛;花冠多数存在,淡紫色。揉搓后有特残香气,味辛、凉。 以叶多、色绿、气味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齿疣,有时具毛。四角有明显的棱脊,向有十数列厚角细胞,内缘为数列薄壁细胞,细胞间隙大。内皮层细胞1列,恺氏点清晰可见。维管束于四角处较发达,于相邻两角间具数个小维管束。韧皮部狭窄。形成层成环。木质部于四角处较发达,由导管、木薄壁细胞及木纤维等组成。髓部由薄壁细胞组成,中内常有空洞。茎的各部细胞内有时含有针簇状或扇形橙皮甙结晶。 粉末特征:淡黄绿色。㈠腺鳞头部顶面观呈圆形,侧面观呈扁球形,8细胞,直径61-99μm,常皱缩,内含淡黄以分泌物;柄单细胞,极短,基部四周表皮细胞10余个,放射状排列。②小腺毛头部椭圆形,单细胞,直径15-26μm,内含淡黄色分泌物;柄部1-2细胞。③非腺毛多碎断,完整者1-8细胞,稍弯曲,壁厚2-7μm,疣状突起较细密。④检皮甙结晶存在于茎、叶表皮细胞及薄壁细胞中,淡黄色,略呈扇形或不规则形。⑤叶片上表皮细胞表面观不规则形,壁略弯曲;下表皮细胞壁弯曲,细胞含淡黄色橙皮甙结晶。气孔较多,为直轴式。 § 繁殖栽培 留兰香生物学特性:留兰香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在海拔2100m以下地区都可以生长,而以低海拔栽培,其精油和留兰香脑含量较高。喜温暖、湿润气候。根茎在5-6℃可萌发出留兰香脑含量较高。喜温暖、湿润气候。根茎在5-6℃可萌发出苗,植株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根茎具有较强的耐寒力,如土壤保持一定湿度,冬季在-30--20℃的地区仍可越冬。喜阳光,不宜在荫蔽处栽培,留兰香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湿润的夹沙土或油沙土较好。土壤pH5.5-6.5为宜,微碱性的土壤也能栽培。 栽培技术:用种子、扦插、分枝和根茎繁殖。在生产上,一一般采用根茎每殖法。在秋季收获后,使根茎留在土里,栽种前挖出,选节间短、色白、粗壮、无病虫害的根芭,切成6-10cm长的小段作为繁殖材料,栽种期自11-3月初均可,因地而异。栽种地应多施底肥深翻,整平后,按行距25cm开沟,沟深6-8cm,将种用根茎撒入沟内,随覆土,耙平压实,每1hm2约需用根茎1125-1500kg。 田间管理:生长期中除进行中耕除草、疏通沟道、防止雨后积水、及时灌溉外,最重要的是追肥,一般为4次,即4月齐苗后;5-6月生长盛期;7月头刀薄菏收割后和8月下旬二刀留兰香苗高15cm左右时。所施肥料以氮肥为主,同时辅以磷钾肥。留兰香易退化,要注意选种留种。 病虫害防治:病害有锈病,庆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发病初期喷25%粉锈宁10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交替喷治,在收获状20d停止喷药。虫害有地老虎、造桥虫、蚜虫和红蜘蛛为害。 § 病虫害防治 症状 留兰香 植株下部叶片首先发病,叶片上出现不规则水渍状暗绿色或黄褐色或深褐色病斑。3-4d后,湿度大时在病斑上可看到不明显的轮纹,上面布满蚕丝状灰白色霉层(菌丝),病叶变黑褐色腐烂;湿度小时在病斑上 留兰香 未见到轮纹,上面布有白色霉点(菌丝),病叶发黄萎蔫萎缩。7-10d后,环境不适则茎秆表皮破裂萎缩,上部叶凋萎发黄,中、下部叶黑褐色萎谢;环境适宜则病叶腐烂发黑脱落成光杆,茎杆发黑枯死。 病原 留兰香菌核病原为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属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真菌,无性世代属丝核菌属(Rhizoctoniasp.)菌丝无色,直角或锐角分枝,近分枝处有缢缩和分隔;初分枝菌丝呈棒状,无分隔,缢缩不明显。田间病叶上产生的菌丝为蚕丝状属初期菌丝,细胞较长,分枝少。菌核半球形或不规则形,直径小时的约1mm左右,大的可达3.5mm左右,一般为1.5mm左右。初期表面乳白色,继之褐色至深褐色,表面粗糙。 发病规律 留兰香菌核病在苏北新曹农场垦区常年发生两个高峰时期。一般头茬留兰香在6?7月份,二茬在9-10月份。头茬病较轻,后茬发病重,封行时开始发病,至收获期均可发生。 3.1阴雨潮湿发病重阴雨潮湿,促进出口病原菌的增殖和传播。连绵阴雨、降雨量多、雾大露重,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和再侵染。据调查,1991年5月下旬,雨日5d,比历年多2.5d,雨量38.5mm,比历年高12.7mm,发病盛期提前而且非常严重,发病率达78.3%,死亡率达32.6%,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地势低、沟系差、渍害重,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和传染。据调查,排水困难的田块比排水畅通的田块发病率高2.2倍。 留兰香 3.2植株郁闭发病重植株郁闭,促使植株抗病力下降。密度大、杂草多、生长旺盛,枝叶繁茂,不利于植株健康生长而有利于病菌侵染为害。据调查,密度在0.8万?1.2万株/667m2,发病率为17.5%;1.5万?2.0万株/667m2,发病率为45.6%;当杂草在46-63株/0.11m2时,发病率为51.9%,7-18株/0.11m2时,发病率为22.4%。 3.3连作重茬发病重连作重茬,菌源多,菌量大,基数高而发病重。据调查,1a新作茬发病率14.8%,2a连作茬发病率27.5%,3a以上老作茬发病率50.1%。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降湿灭渍开墒挖沟,降低地下水位,墒墒通沟、沟沟通河,排水畅通,雨止田干,减轻湿度消灭渍害,创造一个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一个田块,两头出水,三沟配套,四面脱空。墒沟间距2.4m,腰沟间隔30m,田块沟间距离50m。头茬和二茬留兰香出苗后,均要及时进行清沟埋墒。 (2)科学施肥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协调植株体内氮、磷、钾比例,增强抗病能力。基肥以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化学肥料以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追肥以化学肥料为主,有机肥料为辅;有机肥料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氮、磷、钾比例为1:0.65:0.15。 留兰香 (3)轮作换茬实行连年换茬,最好水旱轮作,以减少菌源。在苏北东台地区大致有2种轮作方式:一是1a2熟制:第一年夏熟为麦子或油菜,秋熟为水稻、玉米、大豆;第二年夏熟是留兰香,秋熟是留兰香或赤豆、菊苣、蔬菜等。二是2a5熟制:第一年夏熟为大麦或蚕豆,早秋熟为玉米,晚秋熟为赤豆、菊苣、胡萝卜等;第二年夏熟是留兰香,秋熟是留兰香或菜豆、菊苣、蔬菜等。 (4)合理密植留兰香分枝力强,分枝多、节位低。头茬适宜密度,约1万株/667m2,行距为0.4mm左右,株距为0.17m左右,二茬适宜密度为4.0?4.5万株/667m2,过密必须进行人工间苗或机械疏苗,以控制密度而增强通风透光。 (5)清除杂草杂草治理有人工除草和化学防除。化学防除技术一是苗前封闭处理(留兰香未出苗和杂草未出土之前)每667m2施用25%敌草隆WP(可湿性粉剂,下同)200g,或25%绿麦隆WP200g、80%伏草隆100g、果尔24%EC(乳油,下同)66ml、25%敌草隆WP125g+25%绿麦隆WP150g、25%绿麦隆WP100g+克无踪20%AS(水剂,下同)100ml。此方法一般头茬不需用,在二茬上施用,二茬留兰香施用是在头茬留兰香收割后3d之内。二是苗后茎叶处理(留兰香苗龄五叶期以上,杂草草龄六叶期以下之时)667m2施用精禾草克5%EC或高效盖草能10.8%EC60ml,或25%灭草松AS300ml或排草丹48%AS150ml、25%敌草隆WP200g、25%绿麦隆WP100g+48%排草丹AS100ml。此方法施用后对留兰香有轻微伤害,但6d后留兰香生长恢复正常。 2)化学防治 以药剂保护为主,辅以药剂治疗。在短时间降雨(如雷阵雨)后,及时施药预防1次;在梅雨(连阴雨)期间,每隔7d防治1次,连续2?3次;在发病高峰(或大发生)的初期治疗2-3次,每次施药间隔5d。药剂每667m2可选用40%多菌灵胶悬剂150ml、甲基托布津70%WP75g或75%百菌清WP150g,防效在70%以上。20%三唑酮EC50ml,防效65%。 § 注意 阴虚血燥,肝阳偏亢,表虚汗多者忌服。 1.《药性论》:新病瘥人勿食,令人虚汗不止。 2.《千金·食治》:动消渴病。 3.《本经逢原》:多服久服,令人虚冷;阴虚发热,咳嗽自汗者勿施。 4.《本草从新》:辛香伐气,多服损肺伤心,虚者远之。 § 应用价值 药用价值 留兰香 药名:留兰香 别名:香花菜、南薄荷、升阳菜等 来源:植物留兰香的全草。 功效主治:解表、和中、理气。治感冒发热、咳嗽、虚劳咳嗽、伤风感冒、头痛、咽痛、神经性头痛、胃肠胀气、跌打瘀痛、目赤辣痛、鼻衄、乌疗、全身麻木及小儿疮。在热带作为药用时,叶汁和元葱一起使用,可抑制呕吐,精油可作除臭驱风药。 调味食用 嫩枝、叶常作调味香料食用。 可以在酱汁、饮料、凉菜、刀豆、土豆的料理或鱼肉料理中使用,做点心时也使用。川渝一带一般用作煮鱼和炒嫩胡豆的佐料。叶子可作为蔬菜,凉拌、炒吃都可,在欧洲普遍用来泡茶。 工业用途 药用价值 工业中也可用来作香皂之香精,抽出的精油是糖果、制药、牙膏中的重要的香油。口香糖生产中也使用得很多。 园林用途 留兰香可作地被植物,能快速铺地形成景观。 § 相关词条 素馨花大青马莲白背叶千斤拨黄丹 蕤仁莎草山鸡椒赭石苁蓉山道年蒿 玉桂白药子蝉蜕两面针白茯苓白茅根 花蕊石无名异磁石麦芽芸香草山梗菜 红藤过路黄榧子海蛰大紫草灯芯草 蜂蜡合欢皮腊梅花丢了棒木姜子田基黄 § 参考链接 1 http://www.pharmnet.com.cn/tcm/knowledge/detail/111870.html 2 http://www.tcmlib.com/zy/html43/showdetail-343239362ce79599e585b0e9a6992c7a79.html 3 http://www.iciba.com/search?s=%E7%95%99%E5%85%B0%E9%A6%99%E6%B2%B9 4 http://www.ahnw.gov.cn/2006nykj/ShowYwyd.asp?GUID={127BCFAD-1675-4A62-807A-021F3475F8B9}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