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篝火节
释义

§ 简述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篝火节

§ 鄂伦春人与火的关系

鄂伦春人对火神的崇拜历史悠久。他们认为火有驱邪祛污的作用,器皿衣物置于火上烘,被认为是变得洁净了。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春节的早晨要向火神供祭,祭时向篝火磕头祈福。每逢春节客人来拜年时,须先向火神敬拜。鄂伦春族是一个典型的森林狩猎民族,素有“兴安岭上猎神”的美誉。建国前,鄂伦春族在大小兴安岭的密林中过着游猎生活,以打猎为主,捕鱼采集作补充;居住在用桦树皮或狍皮围裹的圆锥形木杆屋“仙人柱”里,以“乌力楞”血缘家庭组成“穆昆”氏族;穿戴狍皮衣,使用桦树皮制成的餐具和器皿。建国后,鄂伦春族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跨入到社会主义社会。1951年,鄂伦春自治旗成立。1958年,鄂伦春族开始下山定居。1996年,鄂伦春族全部放下猎枪,转变了生产方式。鄂伦春族在短短的几十年,实现了三次历史性跨越。

鄂伦春族在长期的游猎生涯中,与火密切相处,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敬火为神,在节日里举行敬火仪式;进餐时向篝火里扔食物,以示对火神的供奉;打猎归来时,更是围着篝火跳起欢快的舞蹈。篝火,陪伴着鄂伦春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漫漫长夜。

下山定居后,为纪念游猎历史,1991年,旗委、旗政府把每年的6月18日定为鄂伦春族的传统节庆日“篝火节”。

在每年的“篝火节”这天,鄂伦春人身穿艳丽的民族服装聚集在一起,祭祀天地神灵,感恩于众神福佑族人繁荣兴旺;举行文艺和体育活动,在歌舞、游戏、竞赛中,模拟再现原始的狩猎生活场景。晚上人们围着熊熊的篝火,尽情地歌唱舞蹈。现在,“篝火节”已经成为加强各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展现新时代鄂伦春族风采的盛会。

过去由于没有固定的篝火节场地,只能选择在河边活动,致使每年都要搭建临时性场地,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破坏了生态环境,又限制了篝火节的品位和规模,不能更好地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1]

§ 篝火节广场

为提升篝火节的品位,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提升鄂伦春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独具特色的鄂伦春民族文化世代相传,实现文化与经济发展互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2006年,经自治旗四大班子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建设一个集传承鄂伦春民族历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节日庆祝、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永久性篝火节广场。2007年7月,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同志视察鄂伦春自治旗时,为“库图尔其篝火节场地”题词,“库图尔其”鄂伦春语为“有福气的地方、吉祥宝地”之意。

该广场占地15.36万平方米,场地内建有5座鄂伦春民族“仙人柱”式浮雕墙及9个雕有蛇神、风神、鹰神等图案的图腾柱。从空中鸟瞰全场,恰似一个民族工艺品———桦树皮盒盖的形状。夜晚,在灯光渲染下,整个场地恰似七色彩虹托起的一团篝火。由于独特的创意和巧妙的构思,使整个广场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鄂伦春民族的发展历程、原始宗教信仰及桦皮文化和狩猎文化,使其成为鄂伦春自治旗标志性建筑。场地西南侧还建有一座为纪念鄂伦春族与东北抗日联军团结抗战、共御外寇的“团结抗战胜利纪念碑”;广场南侧还有48座富有民族特色的“仙人柱”式建筑,供参加节庆人们休息之用。[2]

§ 篝火节正式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鄂伦春人结束了原始生活,但对火的感情没有减弱,并热切希望有一个以篝火为主要形式的民族节日。经鄂伦春自治旗人大常委会批准,每年公历6月18日为鄂伦春民族篝火节。

§ 禁忌

鄂伦春人对火有着一系列严格的禁忌:不许随意向火堆泼水、扔脏物、吐痰,或用刀、棍等尖锐的东西向火中乱捅,以免触怒和伤害火神。鄂伦春族·盛大的篝火节

他们在点燃篝火时,树枝和木棒一定要铺排平整,严禁乱放,使用烧材时注意不使用可能爆出火星的木柴,以免爆伤火神的眼睛。每当人们搬迁时,不许以水灭火,火种要由一地带到另外一地。

鄂伦春的先人们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终年在深山老林中游猎,在同大自然的抗争中,因为有了火,才得以生存,一代代繁衍生息。因此对火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篝火无比亲近。

§ 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鄂伦春人结束了原始生活,但对火的感情没有减弱,并热切希望有一个以篝火为主要形式的民族节日。经鄂伦春自治旗人大常委会批准,每年公历6月18日为鄂伦春民族篝火节。

§ 篝火节的活动

一年一度的篝火节,成为鄂伦春族唯一的民族传统节日。 这一天,鄂伦春族不论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盛装,精心打扮,来到依山傍水的篝火广场。

篝火节活动分为开幕式、传统体育比赛、篝火娱乐晚会三部分。体育比赛竞争激烈,有赛马、射击射箭、摔跤、拉钩扳腕、颈力绳赛、划桦皮船赛、采集等。

开幕式

上午9时,"穆昆达"(族长)在膘悍的猎手拥簇下走上祭坛,手持桦皮碗,以柳蒿枝洒酒祭祀天、地,颂唱祭文(鄂伦春语)。上千名鄂伦春族男女老幼都带着虔诚的面容朝向祭坛左手持桦皮碗、右手拿柳蒿枝毕恭毕敬的跟"穆昆达"一道洒酒祭天,颂唱祭文,场面非常庄严肃穆。

祭文(鄂伦春语)大意是:尊贵的火神啊,你是我们鄂伦春人至高无上的守护神,是您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温暖、光明和生命。今天,我们各流域的所有成员和他们的贵客及宾朋,都怀着真挚的敬意虔诚地集聚在您的身旁。等到月亮升起的时候,我们再举行隆重的生火仪式,请您屈尊稍候。

随后,"穆昆达"敲"神鼓",十几位猎装青年吹起鹿哨。众人洒酒祭火。

接下来,鄂伦春各流域部落族人,会按顺序支好"仙人柱",有秩序地安顿下来,支起锅灶,生火煮肉。

传统体育比赛

接下来,每个流域还将推选能歌善舞、心智矫健的族人参加篝火节的对歌会、故事会和体育竞技比赛。所有的比赛,气氛都特别的活跃,极富有观赏性。在比赛期间,鄂伦春自治旗乌兰牧骑还表演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 篝火节

在篝火节的会场,各流域的鄂伦春妇女还会拿出精美的狍皮和桦树皮手工艺品,像赶集一样,向客人和族人展示自己精湛的手艺。整个活动场面庄严而又祥和,一直持续到傍晚。

篝火娱乐晚会

生火仪式

天刚黑下来的时候(约八点左右),隆重的生火仪式开始了。这时萨满代言人燃起火把,按民族礼仪拜颂祝词(鄂伦春语),颂词大意是:

啊,我们知道了,天上仁慈的各路神灵,象地上各方的贵客宾朋一样,都来参加我们鄂伦春民族的篝火节了。在这让人开心的日子和最庄重肃穆的时刻,我受神的旨意,把这象征幸福、吉祥的火种,交给德高望重、至尊至爱、大富大贵的人物手中,祈求火神和各路万能的神灵。保佑天下所有的人象青山一样健壮,象流水一样兴旺。啊,吉日良辰来到了,赶快点起熊熊篝火吧!让神圣的篝火象展翅的金色凤凰一样,起舞欢唱吧。

然后,萨满代言人用手中的火把,点燃贵宾及德高望重的老人手中的火把。最后将手中火把交给族长,然后由手持火把的人分别将摆放好的三大堆篝火点燃。

当篝火渐渐燃起后,三、五成群的鄂伦春人以家庭或组合为单位,或悬斧祈祷、或烤骨占卜,或用烟袋装灰等形式祭火。

篝火很快就越烧越旺,(大约20分钟)族长高喊:唱起来啊跳起来啊,按奈很久的鄂伦春姑娘小伙立即携起手来围起篝火跳起篝火舞,他们边舞边唱,随着来宾舞者的加入,跳舞者围的圈子越来越大,有时还围成两圈。歌声也是此起彼伏,一直持续到天亮。

在鄂伦春自治旗,篝火节已经成为加强民族团结、增强鄂伦春民族凝聚力、展现新时代鄂伦春族风采的盛会。

§ 精彩节目

大兴安岭的6月,已是春暖花开的季节。1991年,自治旗在风光秀丽的嘎仙洞前,举行了盛大的鄂伦春族首届篝火节晚会。熊熊篝火照亮了莽莽林海,划破了四周的沉寂,各民族兄弟2000余人与鄂伦春族同胞手拉手,围在篝火旁,欢快地跳着民族团结舞,欢度首届篝火节。古老的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前,一堆堆篝火,在夜幕里发出金色的光辉,现代的一串串节日彩灯闪射出迷人的光彩。浓烈的节日气氛浸透了整个森林。望着跳跃的篝火,鄂伦春人仿佛又回到了直老的过去。他们歌唱光明、歌唱火热的新生活。鄂伦春族·盛大的篝火节

§ 意义

为继承和发扬鄂伦春优秀的民族文化,使其以独特的风姿,永存祖国浩瀚的文化史册,1995年,鄂伦春民族研究会编排了一台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节目和一场趣味横生的民族竞技项目,项目包括"男能人"、"女能人"、"迁徙"等,寄予了鄂伦春人对相先们的敬仰和缅怀之情。[3]

§ 朝鲜篝火节

在汉拿山山麓北济州郡明星坡,伴着明月升起将有笼罩整个山坡的火球腾空而起。

象征孕育新的生命,象征“生命”和“激情”的火球和济州神话中诸神的家乡明星坡,还有以济洲人的畜牧文化为素材的“正月十五篝火节”,将于2月3-4日在20万坪的明星坡一带举行。

以“无事安宁和期盼丰年、人间和自然的协调”为主题的第五次“篝火节”,把前几次只烧半个坡的活动扩大为烧前后全坡。烧上10万坪的整个明星坡,会有壮观的火海场面。

为了纪念今年“访韩之年”,文化观光部把这次“篝火节”选定为文化观光节之一。明星坡之名,源自它孤独耸立的形状酷似夜空中的一颗明星。有海拔519米的马蹄形火山口,山顶视野开阔,放眼望去可见马罗岛和飞扬岛。它又是627年前飘扬过高丽国反蒙战旗的古战场遗址。[4]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5: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