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石梁景区
释义

§ 简介

石梁景区

位于位欲浙江天台县城北20公里的石桥山中,景区面积6.5平方公里,石梁飞瀑集天下山水奇观于一体。沿入口处向下即进入了金溪翠谷之中,顺溪上行,山峦滴翠,古木参天,怪石遍布,奇峰突兀,是一处步移景异、触目皆成景的绝佳胜地。

§ 景区风景

游人置身其中,恍入仙境。翠谷全长1800余米,最为著名的有“犀牛望月”、“老僧入定”、“千年睡狮”、“万年龟象”、原始木荷林、“应真沐浴潭”等等。当步上徐霞客观瀑处的观瀑亭,眼前豁然开朗,一瀑三折从天而降,一天然石梁横架半空,蔚为壮观。其梁长约7米,梁面宽不盈尺,如苍龙耸脊,横亘在两山峭壁上,巧夺天工,世间罕见。梁上金溪和大兴坑溪在此汇合,飞流直下,形成落差30余米、宽10余米的飞瀑。遇大雨滂沱,瀑水穿梁而过,势如奔马,声若惊雷,极尽雄伟壮丽之致。古人有“冰雪三千丈,风雷十二时”之句来形容石梁飞瀑的壮观。石梁上游50米处,有瀑如龙尾,与形似苍龙的石梁互为呼应,融为一体,犹如神龙掉尾,景观奇特卓绝,令人遐想。石梁旁有中方广寺,寺内昙花亭原系南宋丞相贾似道所建,后焚于火,今之亭系1982年重建。瀑底左侧为下方广寺,茂林修竹,掩映其间,为佛教五百罗汉应真之所,现寺内供有五百罗汉雕像。

§ 详细信息

石梁景区

从金溪、银溪的交汇处向右折,沿银溪向上游约200余米处有巨石大印,上雕刻着“法华晨光”四字,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大印,现正准备申报“中国吉尼斯”纪录。离大印约100米处,有一形状如壶的瀑布俗称小铜壶,其状与东边的大铜壶极相似。

石梁东行3.5公里,有一因地层裂陷而成的腹大口小的壶形瀑布,壶高15米,径达7米,壶壁岩石光滑,呈古铜色。瀑水泻落壶中,回旋打转,然后从形似壶嘴的岩隙中喷出,注入深渊,形成一泓碧潭,宛若古代计时工具“铜壶”之滴水,故名“铜壶滴漏”。

在铜壶滴漏下游数百米处,有一条长十余米、宽尺余,上宽下狭的天然石涧,宛如游龙躯壳,逢水流湍急时,一喷数十米,如白龙跃空,蔚为壮观,人称“龙游涧”。涧旁一40余米的瀑布贴崖下坠,如一匹白练挂于岩壁间,又似千万串银珠下挂,组成一张轻柔可卷的水珠帘。清名人齐召南称“珠帘春水”,即谓此。

§ 天台山的精华 石梁景区

石梁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台山的精华所在。这里有迄今为止所知的世界上唯一的天生桥——石梁飞瀑,有举世闻名的佛教五百罗汉道场——方广寺,又响彻着“浙东唐诗之路”最华彩的乐章。1987年与国清寺一起被评为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之一。2000年底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千古石梁,天下奇观,瀑以梁奇,梁以瀑险,山、石、水奇妙结合,历来被誉为天台山景之“眉目”。1997年以来,旅游部门精细规划、精心组织施工,成功地对石梁景区进行了全面扩容。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处处体现了他们匠心独运、刻意追求、极力塑造的品位意识和精品意识。

【金溪银链】

游石梁,品山品水是关键。游步道,自然风光与游客沟通的纽带,在石梁景区表现得淋漓尽致,“意境”塑造紧扣心弦,顺山势而下,山森茂密,华盖尽掩。走在新修的游步道上,不时能遇见虬枝横斜的古树,非弯弓曲背不得通过,盘曲的古树根和着排列有序的石阶子显得格外赏心悦目,游步道中间还保留着不少树木,一看就知道这是特意留下的。据说修建游步道时,旅游部门规定:未经同意不得砍伐景区内的一棵树。少砍一棵树,意味多添一片绿。美化自然,先得保护自然,石梁景区新近增加的6公里游步道,其所用的块石、卵石全部采自10公里开外的山崖、溪滩,有效地保护了风景区内的自然环境。

【银溪幽谷】

清风湾

【小铜壶滴漏】

这是一处跌水之景,因为跌崖潭壁颇似古代计时工具“滴漏铜壶”而得名。它的水从西边钓水潭那边过来,到了这里,河床陡然下降。溪水冲出一道岩缝,平抛而下,一落数丈,犹如蛟龙入渊,激涌回旋不已。内壁形如瓮胆,色如青铜,光滑如镜,真是一把硕大的神壶。同断桥坑的“铜壶滴漏”相比,一大一小,一隐一显,一雄一幽,各有一千秋,都是造化的杰作,台岳的奇观。

“两龙接舌”石梁桥、“两猿对饮”铜壶瀑,石梁桥为两龙接舌所成的美妙传说,为游人熟知。而新近开发的小铜壶瀑布,壶口两侧岩石的竟酷肖二只灵猿,一状如饮、一状如品,形神兼备实乃天工巧夺,神工鬼斧。  潭边这块方形石矶,相传是当年罗汉观瀑之石,因此称为“应真石”。

【法华晨光印】

银溪滩石磊磊,其中鹤立鸡群的要算前面那块巨石,印面为4×4米,印体长6米,总重量约380吨。上面镌刻着四个篆体字。看,是什么字?(稍停)对,是“法华晨光”。“法”字是古代的异体字。所谓“法华”,指佛教《妙法莲华经》。它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和日本佛教日莲宗开宗立派的主要经典,是大乘教义的集大成之作。所谓妙法,意指所说教法微妙无上;莲华经,则比喻经典的洁白美丽。南朝陈隋之际,智者大师入天台山,首先来石梁讲经说法。“华晨光”,意味着这蠕了早受到大乘佛光的照耀,成为天台宗的发祥地。据说,这颗天然与人工巧妙结合的巨印,目前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堪称“天下第一印”。

我想大家一定注意到,别的溪流多圆卵石,而这里更多的是方形石矶,方方正正的,堪称一大特色。我想这是由于这里的花岗岩石含量极高、结晶大,方形节理发育明显。山坡上的裸岩崩坍下来,经过长年累月的急流冲刷、峡谷风蚀而造成这些具有矩方形特征的奇石景观。大凡天然之物以曲为常,直线的方形多出人为,而对这么多方形巨石,真使人顿生“天工夺巧”之叹。

【应真沐浴潭】

这口潭潭水多么清冽,下雨时还有云气从潭中蒸腾而上,五百罗汉们诵经坐禅之余,经常来此沐浴。于是人们称它为“应真沐浴潭”,简称“应真潭”。

【济公像】

再看这潭边的岩石,这不是济公吗?在五百罗汉中,有几尊中国罗汉,以济公最为人们喜闻乐见。济公俗名李修元(1130-1209),是我们天台永宁村人。出家干国清寺,受具足戒于西湖灵隐寺,在净慈寺长住,圆寂后葬在虎跑。相传他是“降龙罗汉”转世,在不合理,不公平的时代里,他是受苦受难人民的朋友和救星。因此,他的言行总有点特别,其他的罗汉在这里洗澡回去了,他却还留在这里,现身欢迎来自远道的客人们。

【不二门】

不二门,也就是不二法门,典出佛教《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里面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佛教居士维摩诘问菩萨们:“什么是菩萨入不二法门?”32位菩萨举了生与灭、垢与净、罪与福、我与无我等等对立的概念,认为只有消除这对立面,不生不不灭,不垢不净……才是“入不二法门”。最的,文殊菩萨又问维摩诘,维摩诘默然不答文殊赞吧:“善哉,善哉!到了不用语言文字才真正是入不二法门。”由此可见,“不二法门”是要超越一切相对,进入绝对的领域,也即达到了不生不灭的涅成佛的境界。因此我闪今天在这处岩门上写“不二法门”已经带上“有与无”的相对性,仅仅有比喻上的意义,是一种为了有助于人闪理解而暂时采取的“方便法门”。至于如何到达觉悟成佛的境地,就必须如同《心地观经》所说的“开示空有不二门,自利利他无间断”。亦即不断发扬无限的善巧的利他精神。

【观瀑亭】

循级而上就看到一座石亭便是观瀑亭。这里是观看石梁飞瀑最好的地方,远观石梁,其气势宏伟,令人赞叹。站在这里,仿佛看见一股洪流从天而降,堪称天下第一奇观。

【徐霞客观瀑处】

这里就是明代大旅游家宏祖在《徐霞客游记》开篇《游天台山日记》中所写的“循(方广)寺前溪,复至隔山大石上,生观石梁”的地方,为远观气势磅薄的石梁飞瀑的最佳处。请大家仔细观赏,摄影留念。

【石梁飞瀑】

在县城东北2公里石桥中,属于“天生桥”景观,这是一种两端与地面连接而中间悬空的桥状地形,为天台山八景之一。两崖对峙,一石如屋梁横在基间,长约7米,厚可3米,脊面隆起,窄处宽不容咫。梁西端突起一石,长我为“蒸饼岩”。梁底空洞高逾2米,金溪自西南而来,与大兴坑水在瞻风桥下会合,三折穿梁洞而出,从高30多米的峭壁上,直捣湛蓝深沓的惠泽潭,势若雷霆,色如霜雪,故古人有联“冰雪三千丈,风雷十二时”,名之为“雪瀑”。连日滂沱,瀑水越梁而过,更似银河倒泻,狮吼虎啸,山鸣谷应。宋米芾为之题刻“第一奇观”。明地理学家徐霞客六观石梁“几不欲卧”。当代著名学者侯仁之,朱畅中、汪国瑜击掌惊叹:天下第一、天下唯一、天下独绝。而“月瀑更较雨瀑谧,千山万水唯一音”(清魏源《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见出她的多姿多彩。

【花岗岩天生桥的形成】

石梁景区

石梁景观是花岗岩天生桥。世界各地天生桥很多,多属石灰岩或砂砾岩地貌,而象石梁飞瀑这样的花岗岩天生桥,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思敬、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杨志法等的考察,在世界上迄今尚属首次发现。考其形成与花岗岩具有上游“梯级式的瀑布”的水力和三组几乎互相垂直的节理有关。石梁本是金潭潭底中整块花岗岩的一部分,水从上面流过成为瀑布。其岩石中存在垂直和水平裂缝。起初是少量水渗入垂直裂逢,再经过水平裂缝流出岩壁,后来两组裂缝被水流冲开而增大,在这独特的地质和岩石力学条件的作用下,久而久之,一条高出水面的“天生桥”就形成了。

【神龙掉尾】

石梁瀑布群之一。其底为斜躺的花岗岩巨石,由于长年水蚀,淌水面是凹槽形,出口处尤其明显。使上游之水到此速滑至此,骤然上抛,然后陡降。水大时如喷飞雪,如腾流云。

【摩崖石刻 】

石梁上下有很多摩崖石刻,其中著名的有宋代米芾行书“第一奇观”、前度又来、万山关键、康有为的石梁飞瀑等。

【下方广寺中的五百罗汉】

下方广寺有东晋时期保存下来的五百罗汉像(楠木制作),文化大革命时毁坏过,有一部分保留下来,一部分从新雕刻过。

天台山是佛教五百罗汉总道场。所谓五百罗汉,就是五百位修成“阿罗汉果位”的僧人。按照佛教说法,罗汉又称“应真”,已经修得功德圆满,消除了一切烦恼,再不用投胎转世遭受生死轮回之苦,而受到人、天的供养。关于它的来历,有前身是五百只蝙蝠、五百只大雁,甚至是五百名强盗所化等多种说法,但以解释为跟随释迦牟尼听法传道的五百位佛弟子,或者指参加佛教历史上第一、第四次结集三藏经典的五百名比丘,这两种说法比较妥当。罗汉由四大罗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一直发展到五百罗汉,队伍不断壮大,正是佛教不断发展并不断亲近民众的“世俗化”的结果。

天台山是五百罗汉总道场,有佛教典籍作依据。《西域记》上写着佛言:“震旦方广圣寺,五百大阿罗汉居焉。”震旦,指中国,方广圣寺,就是天台山方广寺。梁代慧皎的《高僧传》具体记载了五百罗汉在天台显灵感世的经过。东晋兴宁(公元363-365)年间,敦煌高僧昙猷走过石梁桥,来到罗汉住地,目击罗汉们“或行或坐,或招手之状,或卧空之形,瞬息之间,千变万化”。那么一千六百多年后的今天,这些罗汉又到哪里去了呢?大乘佛教认为世界有无数尊佛。天台宗更认为无论有情识的没有情识的,即不论人、众生,甚至无生命的泥土、岩石都具有佛性。

【中方广寺】

古时,石梁桥头有一昙花亭,亭中有一联,“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贝声,总合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无声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登上昙花亭,眺望四周,你就能感受到这种景象。 古方广寺中还有一宝物——铜亭,明代时所铸。内刻有五百罗汉。你想想,在如此小的亭中把五百罗汉刻的栩栩如生,真是不简单。[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