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石桥湛山
释义

§ 个人简介

石桥湛山石桥湛山,日本内阁总理大臣(1956~1957)。1884年9月25日生于东京。幼名省三。1907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哲学科。1908年任每日新闻社记者。1911年转入东洋经济新报社,历任总编辑,主编和社长,写过大量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文章和经济评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入政界,1945年11月加入日本自由党,任顾问。1946年5月,任第1届吉田茂内阁大藏大臣,后兼任经济安定本部总务长官,物价厅长官等职。50年代初期历任国际电气公司董事长、立正大学理事长兼校长。1954年因反对首相吉田茂而脱离自由党,同鸠山一郎等人于11月24日组成日本民主党。同年12月出任鸠山内阁(1954~1956)通商产业大臣;1956年12月,当选为自由民主党总裁,并出任内阁总理大臣。次年2月因病辞职。

后任自由民主党顾问,并致力于日中、日苏友好事业,促进相互间的经济、政治关系。1959年和1963年两次访问中国。1960~1961年任日苏协会会长。1964、1972和1973年,连续当选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总裁,一贯主张自由经济主义。1972年12月当选为促进恢复日中邦交议员联盟顾问。1973年4月25日因病逝世。著有《日本金融史》等书,后编为《石桥湛山全集》,共15卷。[1]

§ 政治主张

石桥湛山“小日本主义”

主张和平发展、与亚洲近邻和平相处的“小日本主义”,如今在日本依旧发挥着影响力。

从东京火车站向西走10分钟左右,就到了架设在神田川上的日本桥。如今,东京的闹市是银座,但从浮世绘等日本封建时代的绘画上看,过去日本桥在江户(东京)的地位可比现在高多了。日本桥附近有家杂志社———《东洋经济周刊》,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如今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批判精神,在日本“经济信息”泛滥的当下,实在难能可贵。

《东洋经济周刊》的报栏上有几位老主编的照片,其中一位是石桥湛山(1884-1973年)。虽然知道他在1956年出任过日本首相,是从新闻界进入政界、在日本政坛影响很大的人物,但1月25日在北京参加《朝日新闻》记者若宫启文的新书出版纪念会上,才对石桥有了新的认识。

若宫在其政治著作《和解与民族主义》(中文译本,2007年12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一书中,专设一章谈到了石桥,特别是他的“小日本主义”。

“小日本”对抗“大日本”

战前日本号称“大日本帝国”。石桥在任《东洋经济新报》主笔时,用“小日本主义”来反对日本军部的对外扩张路线。

石桥湛山石桥大学毕业后,一开始在东京《每日新闻》工作,后来进入《东洋经济新报》(《东洋经济周刊》的出版社)。在日本军部不断扩大对华侵略时,石桥以《东洋经济新报》为阵地,反对干涉中国内政,1911年就明确提出了“小日本主义”。从1912年开始,他先后执笔撰写了《欠缺智虑的国民》、《放弃满洲论》等社论。他在社论中写到:“我们对发动甲午战争时没有一个人主张反对战争至今都感到遗憾。同样,在日俄战争前夕,也没有就反对战争展开充分的议论,这太让人遗憾了。”

若宫认为,“小日本主义”的核心是放弃满洲。日本在取得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胜利后,开始有了要吞并朝鲜、满洲的要求,而石桥用“小日本主义”来反对当时的这种社会思潮。他以大量的统计资料证明,拥有殖民地在经济上没有价值,大日本主义只是个“幻想”。

在《和解与民族主义》一书中,若宫写到:“1920年,石桥撰写了《日美冲突的危险》一文,认为日美两国不断朝帝国主义的方向发展,如果在中国迎头相撞,肯定会导致冲突,战争难以避免。”若宫说:“石桥独具慧眼,有如此预测,令人叫绝。”

战前,“小日本主义”没有成为社会舆论的主流,日本也因此损人不利己,遭受了重大挫折。

对当今政坛的影响

石桥湛山石桥在战后曾经短期担任过首相,但因为身体欠佳,很快就退了下来。日本当过首相的人,大都会在党内留下一个派别,但石桥并没有拉帮结派。若宫说:“他的思想通过石田博英、宇都宫德马、三木武夫(原首相)等鸽派继承了下来,并对池田勇人(原首相)、宫泽喜一(原首相)等人产生了影响。”

1993年,自民党分裂,一部分党员成立了先驱新党,其党首武村正义撰写了《小,但光辉四射的日本》一书,若宫说:“这反映了‘小日本主义’的思想。”先驱新党的理论家为议员田中秀征,他原是石田博英的秘书,继承了石桥思想。

若宫在书中说:“宇都宫德马在自民党内创建了亚非问题研究会,是鸽派的据点。木村俊夫、伊东正义(原议会议长)、后藤田正晴(原副首相)先后担任该研究会会长,现任会长为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

主张和平发展、与亚洲近邻和平相处的“小日本主义”,如今在日本知道的人已经不很多,但日本战后60余年,和平、民主、不以武力解决国际争端的外交努力,已经成为社会思潮中的主流。《东洋经济周刊》这样的刊物,能在所有书店买到。百年前的“小日本主义”,依旧发挥着影响。

对“小日本主义”的响应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现代化的目标明确而现实:富国强兵,首先从“强兵”切入。经过甲午战争的彩排,终于在日俄战争中胜出,于是认为强兵的目标已然实现。但这种共识在1945年被戳破,日本的百年强兵之路退回原点。日人痛定思痛,改弦更张,第一次把救国之梦寄托于对“富国”的诉求。没想到如此战略转型的结果,居然否极泰来,短短20余年便跻身经济大国之列,似乎一夜间,便雪清了几代人的国耻。

虽说得来全不费功夫,却难掩某种不能承受之轻的空虚。接着,经济泡沫的崩溃,让整个国家陷入萎顿,富国之路亦遭重挫,从此失去了煽动国民热情的凝聚力。毋庸讳言,日本走到了国家转型的十字路口。此后何去何从,既取决于国民的投票选择,同时也要看接下来的战略议题如何设定,尤其是后者,主要考验的是社会精英层的责任感与智慧。

自1990年代以降,日本社会思潮中与“普通国家化”(实质是成为政治大国,即“StatePower”)的战略议题相平行的,其实还有一种彻底反思、摒弃近代以来富国强兵战略,开创既不诉诸军事能力,也不诉诸经济力量的新思潮,即通过谋求国民的福祉,来实现国家的尊严及在国际社会中的存在感的“第三条道路”——民生大国(CivilianPower)之路。这种思潮潜滋暗长,终将对日本的内政、外交造成深远的影响。岸信介1990年代初期,日本出版了由日本著名记者、《朝日新闻》专栏作家船桥洋一领衔主编、8名学者合著的《日本战略宣言——面向民生大国》一书,提出在和平、发展、人权、环保等领域,“日本必须发挥强大的指导能力”,“经济力量必然成为军事力量这一‘历史法则’是不存在的。决不能把日本的经济力量变为军事力量,而应把它发展成为全球性民生大国”等主张。可以说,这是日本主流社会发出的、具有相当代表性的远见卓识,它表达了一种全新的、契合21世纪全球化视点的世界观、发展观。如此政治理念的出台,并非空穴来风,不仅基于对过去一个半世纪以来,日本所走过的历史道路的深刻反思,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其实也是对战前“小日本主义”理论的隔世回响,可谓其来有自。

所谓“小日本主义”,顾名思义,是一种根本有别于岸信介的“大东亚主义”和吉田茂的“脱亚入欧”口号的截然不同的亚洲观,其首倡者是被称为“保守左翼”重镇,战前做过《东洋经济新报》主笔、总编的著名政论家,战后短暂地出任过首相的石桥湛山。

“小日本主义”的理论核心,是“放弃满洲”论。基于受甲午、日俄战争胜利的鼓舞,日本社会中出现的要像兼并朝鲜那样并吞“满洲”的民意,石桥以大量统计数据和翔实的材料,论证拥有殖民地不仅在经济上没有价值,而且会过度增加军费开支,压迫国家财政,最终导致国民生活恶化,进而有引发毫无益处的战争的危险;尤其会刺激殖民地的民族主义,并导致日本与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对立,使国家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反而不利于日本的发展。

以鲁迅研究著称的日本著名思想家竹内好在战前对石桥一无所知,战后读了《石桥湛山全集》后非常吃惊,感慨道:“多年来一直在寻找既是自由主义者,又是亚洲主义者的人,差不多快要绝望了”,而这样的人终于找到了。吉田茂战后,石桥始终如一地扮演着中日关系正常化先驱者的角色,从1950年代末起,数次访华。其基本立场是日中间因意识形态而对立是一种不幸,两国将来的命运是要加强合作,政治与经济不可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日美中苏和平同盟”的构想。他在同周恩来总理会谈及国内外的各种场合,不断地强调、完善这一构想。可以想象,在剑拔弩张的冷战环境中,日本在其中扮演的尴尬角色,注定了石桥政治理念始于理想主义,终于理想主义的悲剧命运。然而30年河东河西,不可思议的是,冷战结束后,其被认为“理想主义”的构想反而越来越接近现实了。也许,这正是思想所具有的穿越历史、超越时空的前瞻性。

1990年代中期,正值战后50周年之际,与政界中“战后总决算”的声音甚嚣尘上、空前高涨的事实相对照,日本出版界、学界曾有过一场静悄悄的“石桥热”。石桥像挑战风车的唐吉诃德似的,从战前1910年代起即开始对抗主流社会思潮,时隔80年后,他的各种“小日本主义”思想文本被重新发掘、出版,接受战后民主主义一代知识精英的检讨,令人眼界大开。1993年,一些从自民党内分裂出来的议员组建了一个名为“先驱新党”的袖珍政党,其党魁武村正义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就叫《小,然而熠熠发光的日本》,系统诠释了石桥的“小日本主义”。

石桥湛山并没有仿效吉田茂、岸信介等同时代的政治大鳄,在自民党内留下一个大的派系。但是,其思想却通过石田博英、宇都宫德马等门生,由三木武夫统领的鸽派传承下来,并对池田勇人、宫泽喜一等保守主流政治家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小日本主义”之所以不早不晚,偏偏在1990年代初期“显灵”,并与彼时的主流社会思潮发生深层响应,其背后自有深刻的社会背景。泡沫经济对经济大国日本是一次摧毁性的打击,媒体甚至有“第二次战败”之说。回首战后日本走过的半个世纪的富国之路,一些日本人认识到,把国家的希望维系在对“富国”的诉求上,与此前的通过“强兵”振兴国势实为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尽管偌大的国富可在一代人之间构筑,但亦可在瞬间贬值、缩水,成为经济海洋中的泡沫,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归根结底,构筑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国家,仍需从“立人”开始,只有每一个国民个体福祉与尊严的最大化,才是最根本的国家利益所在。日本沿着和平发展的道路继续走下去,成为一个全球性民生大国,不仅符合日本的“国益”,而且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2]

§ 会见毛泽东

1963年毛泽东主席会见日本前首相石桥湛山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 影响

自民党

石桥湛山是日本著名的政治家。毕生站在“功利”的小国主义立场,明确地提出了和平与反战的主张。以“功利”的杠杆衡量外交取向,从多方利益的角度看待国际关系,主张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的“功利”外交思想,为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与建设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值得深入考察和挖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1: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