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家乙(1919~1988) |
释义 | § 王家乙(1919~1988) § 正文 中国电影导演。1919年 1月27日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3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医科读书。在左翼文艺运动影响下,1937年参加上海救亡演剧队,辗转武汉、重庆。1940年到延安,进鲁迅艺术学院实验剧团当演员。在陕北乡村接触到丰富多采的民间艺术,对他以后在艺术上的成长有较大影响。抗日战争胜利后,调到东北文工团,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他独立导演的第一部影片是大型纪录片《人民的新旅大》(1949)。接着,导演故事片《高歌猛进》(1950)、《鬼话》(1951短片)、《葡萄熟了的时候》(1952),戏曲片《蝴蝶杯》(1956),以及中法合拍的儿童故事片《风筝》(1957)。1957年在延边朝鲜自治州深入生活,收集素材,与纪叶合作创作电影文学剧本《金玉姬》,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朝鲜族女共产党员的形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导演手法也比较流畅。1959年,导演了反映云南少数民族现实生活的故事片《五朵金花》。影片富于诗情画意,表现了社会主义山河美、人情美,是一部具有抒情色彩和民族特色的喜剧片。1962年在开罗第2届亚非电影节上,王家乙和女主角杨丽坤分别获得最佳导演和最佳女演员奖。1961年,他导演的 《达吉和她的父亲》 是一部描写彝、汉两个兄弟民族两位老人为一个女儿互谅互让的故事。影片表现了无产阶级的人情美和人性美,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标志着王家乙在导演艺术上已走向成熟。1965年他导演的另一部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的影片《景颇姑娘》,大胆选用当过奴隶的少数民族青年饰演主角,使人物质朴、逼真,体现了少数民族独特的气质,从而使影片富于民族生活气息。70年代末,王家乙与姜树森、罗太等合作,分别导演了故事片《豹子湾战斗》和《小字辈》,后者获得1979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王家乙(1919~1988) 王家乙导演的作品多以少数民族生活为题材,热情讴歌了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和幸福生活。他导演的民族题材影片以抒情见称,风格明丽,手法细腻;对喜剧的处理流畅、明快而富于浓郁的生活情趣。 § 配图 § 相关连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