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独阜寺 |
释义 | § 介绍 坐北朝南,东西两边各有一支南北走向的山脉作臂膀,形同凤凰展翅。民间传说三祖僧璨爱其灵秀,曾在山腰打坐。凤为雏凤,不堪重负,竟然矮下三尺去,因此又名“坐山”。据省志记载:“峭拔秀丽,迥出群峰之上。”不知是水土流失太厉害,还是因为地壳变动的原因,它已明显低于西边山脉的最高峰广峰。山因李白曾避地于此而闻名遐迩,有石刻“陇西”二字相传为李白的思乡之作。 唐代宗宝应年间,太湖三个半祖师之一的清远禅师访胜来此依山建寺,寺以山名。因清远禅师道行高深而香火鼎盛、名噪一时,香客远及江浙,僧徒多达八百。后不知毁于何时。道光二十年从九方美砚捐修中重东岳殿及两廊,咸丰九年又惨遭寇毁。民国二十二年乡绅募捐重修,建国后逐渐荒废零落,文革时竟被夷为平地。2002年村民叶松盛、占协民等再度募捐择基重建,翌年上佛殿在原址之上近200米的地方落成。新落成的独阜寺,距离105国道8公里,白银瓷厂以上为土石路,小车一直可以开到寺门口。 § 说明 未修车道之前,人们从两座山脉的抄口缘溪而上,渐入佳境,颇得山水本意。沿途可见许多水石奇观。“滑磨石”、“银珠石”、“桌子石”、“航船石”、“钓鱼石”、“鲤鱼石”等,借水生色,各逞奇妙。诸石之上,是一个百亩小畈,形如凤毛飘落,由两支山脉抄手挽住周围山上流失的水土积淀而成。畈北即独阜寺托身之地。原寺建在山脚,几与畈平——也许建寺之初,畈为幽壑,寺也是建在山腰上的,只是佛心趋平厌险,故假时日把这一切都改变了。原寺前一里三桥,旁有圣岭河自西而下,瀑高数十丈,长年喧呼作涛声——现在的寺与路一样,都抛弃旧时风景结伴高升去了。但只要你怀一颗平常心、放下架子,仍能一一看到。 新建寺仿照山形,两竖一横。横着的是大佛殿,门前摆着二十五级台阶;竖着的,东边是厨房,西边是厢房。墙、瓦、廊柱均为红色,在苍松翠竹中愈显庄严,而台阶本色的淡然又让人联想到佛心的平易近人。近寺,路边陈列着三块石碑和一块刻有“独阜寺”三字的石匾,字迹都已风化,石匾还有凿痕。进入大殿,左鼓右钟,与大殿的恢宏相应衬。佛祖抄手座像之高大据说是全县之最。 站在殿前眺望,方圆百里,城镇村落,山川平畴,尽收眼底——你不能不佩服迁址者的眼光。一深藏一彰显,也说明只有盛世才能给佛带来真正的春天。据村长方教法介绍:寺东拟建一塔,与安庆振风塔同等规模。到时游人将站得更高,望得更远。寺向下直到原址已全部被征用,今年准备动工修建中佛殿。如果将来再把下佛殿建起来,游人从原路步行而来,再由车道乘车而去,就能既领略沿途风景,又能远观三县近瞰凤畈,而无需过度劳累,真是两全其美。 独阜寺左峰右岭,坐山秀美。左峰相传为陈玉成属下的十二位女将军的战死之地,因而又名寡妇寨。现存寨墙近500米,是县内少见的古战场遗址。更有传说称寨上有一风水宝地,得地人家将富贵至极,有民谣唱道:“广峰寨上一朵莲,太阳起山照半边。谁若占得此宝地,能买一府六县田。”引得千百年来的风水先生不知磨穿了几多双鞋划破了几多条裤子。坐山之东,右岭的发端,有一石蟾,栩栩如生。相传自月宫贬出,要待形销骨铄方能飞升。更有传说,寺有金银分藏,并留下秘笈窖单及歌诀。其辞曰:“上七里,下七里,金银落在七七里;上角丘,下角丘,金银落在角角丘。”至今无破译者。原址附近还有摩岩石刻湮没待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