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资情调》 |
释义 | 小资情调 内容简介 网络、咖啡、酒吧、王家卫演绎的情感、旧上海的婀娜风情……浮华都市森林中一个新的亮点,浪漫是他们在感伤、惬意、失落与孤寂的氛围中精心营造的和编织的梦。他们被成为“小资”,所谓的“小资”不再指以往具有政治色彩的阶级的称谓,而是当今社会的一种生活情调、生活品位。他们在城市文明的辉煌与奇迹中流连,咀嚼品位着聚集与趋附的独特滋味,酿造出生命中的浪漫气息。这就是中国当代“小资”对城市文明的一种贡献。本书从都市文明和城市生活的新视角在审视这这群新兴阶层的生活品位,这无疑也是对当今社会的另一种探讨和把握。 小资情调 本书前言 在今日之中国,居住在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恐怕仍然是许多人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北京和上海,涌向各个大都会。在渴望着的人们的眼里,城市即使不是“流着奶与蜜”的乐土,也总是意味着更多的机会、更多的金钱和更多的幸福。 秋季的北京,夜色澄明。登高俯仰,你会看到关于这座浮华都市的灿烂景象和隐约印在天幕上的关于这座城市的譬喻,从而醒悟到这种聚集和趋附的某种意义。 首先,你也许会看到最不引人注目的一群,他们往往生活在城市的肮脏的角落里或边缘地带,因而无害于这座城市的华丽门面和精心梳妆的容貌。你完全可以想见,次日凌晨,他们将纷纷从其遮蔽之处现身,使这座城市变得嘈杂而热闹。你看到或想到的是都市中的“引车卖浆者流”,其中,当然也包括以简单的技能和体力为这座城市“添砖加瓦”的打工一族。他们的主要成分是中国农村的剩余劳动者。他们对都市充满诚实的渴望和憧憬,迫切想要融入到这座城市中去。因此必须起早睡晚,勤奋努力。他们所经历的种种困苦都是幸福,所有的幸福都是甜蜜,所有的甜蜜都将成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心中的美好童话。 如果你继续游目四顾,将你的目光吸引过去的恐怕是另外一番景象:明亮的街道几乎使人疑心置身于“天上的街市”,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上,不时闪过卡迪拉克、奔驰之类名车的身影。其中的乘客身份难辨:雍容大度气概不凡的男士与娇柔典雅、光彩照人的女士都显得莫测高深,他们将去往何处?是自己的乡间别墅或外省的度假胜地?还是京城的某个五星级宾馆饭店?不管在哪里,他们都将证明自己是中国当代新贵一族。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关系重大,巨额资金可以因之加快或放慢周转的速度,大宗交易可能因之而缔结或废除,成百上千的人可能因之提心吊胆或喜极而泣。都市五花八门的销金窟是他们的好去处。 如果你心未甘,继续观照,也许将会发现这样的一群:他们往往西装笔挺,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身上的全副行头品牌不凡,谈吐颇具文雅,行为举止经过精心雕琢,似有罗可可风格。那么,你大致可以断定,他们是一群高级白领,此时此刻正要去他们的小圈子里进行某种趣味盎然的社交活动。 当然,你也会发现都市生活中的特立独行者。你几乎不能够用金钱的多少来衡量他们的品味与情调。不过,也不必讳言,他们的品味与格调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他们的特立独行意在突出一种个性,这种突出的较高境界是一种自由心态的自然流露,较低境界则可能是一种造作和矫情。在这部分人当中,有的人确有其自由和潇洒的个性,他之刻意张扬自我,可能是服膺某种理念的自觉或不自觉的需要;不如此,那就有可能是一个伪个性自由主义者,他之张扬自己,完全是由于一种可怜的内心需要,这种需要是由于自我的萎缩或丧失造成的,因此,不能将这种人简单地斥之为虚伪。此时此刻,当你把观照的目光投向他们――真正具有个性自由的独立形态的人的时候,你几乎必然会受到他们的同样的观照。在这种交流中,如果产生了一种共鸣和心灵的谐振,那就几可断言,你也是他们的同类――“小资”。 在秋季的北京,夜色澄明。登高俯仰,你会看到关于这座浮华都市的灿烂景象和隐约印在天幕上的关于这座城市的譬喻,从而醒悟到这种聚集和趋附的某种意义。 聚集和趋附是每时每刻发生在大都会的悲剧和喜剧,是城市文明诞生的机制。所谓城市是什么?城市就像是丑陋而硕大无比的史前巨兽,就像是宇宙中的神秘黑洞,它不加分别地吞噬掉一切试图靠近它的东西,让你在它的温暖的带有刺激性的胃液中消失。无论是神秘莫测的贵族,还是困苦中的城市打工者;无论是高级白领,还是特立独行者,都服从于这种聚集和趋附,任谁都难以摆脱现代城市的这种巨大魔力。 在现代城市的大熔炉中,最令人感到恐惧的莫过于自我的泯灭和丧失。你可能拥有豪宅和名车,你可能身居高位,但是,如果你不同时拥有自由和个性和自我,你就会心中发虚,你的富有和高位最终将会与你作对。但是,如果你不能被城市同化,你也许会同样感到不幸,你在城市秩序的运行中可能就会被排除在外,那样一来,你对这座城市的所有的爱都不可能实现,剩下的只有怨恨。所幸的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各色人等都属于被城市所接纳的人群,他们在城市秩序的轨道上有效地运转,本身既构成了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他们对城市的感觉,既非单纯的爱,亦非单纯的恨,而是一种既爱且恨的感觉――尽管这种感觉的配比方式会因人而异。 聚集和趋附是城市活力的标志,能导致强有力聚集和趋附的城市往往都是移民城市。从经济和文化的意义来说,上海是南方的中心,北京是北方的中心,他们今天之所以充满活力,完全是由于形成了聚集和趋附的巨大吸力。在北京的公交车和地铁车厢里,你也许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因此,它们是这座城市的具体而微的缩影。在来往于中关村和白石桥之间的公共汽车上,一车的人大家都很年轻,平均年龄一般不会超过四十岁。除穿着打扮具有明显外地人特征者外,大家不开口,就都是北京人,但是只要一开口说话,你就会发现,十之七八南腔北调。北京之聚集与趋附的程度,大抵如此。 在城市这个柔软的胃中,“小资”生存已久,繁衍已久。早在18、19世纪的巴黎和伦敦,在维也纳甚至圣彼得堡,西方的“小资”就已在展现着“小资”阶层或阶级的自我了。而在20世纪的初期和中期,西方的“小资”是最不安分的一群,他们的激情与冲动,他们的爱情与原欲,他们的冒险与造反,他们的迷惘与标新立异,曾经倾倒了无数的人。在中国,“小资”也只有藏身于城市这个文明且柔软的胃中,才有可能获得生机与活力。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在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在中国大陆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年代,在改革开放的80、90年代,在21世纪初期,“小资”的身影都相继浮现,在中国人的历史中上演着并不仅仅属于他们的悲剧与喜剧,或感伤,或谐谑,或闲适。 若说十年“文革”是对中国“小资”的历史重创,“小资”在那样一场巨大灾难中几乎“灰飞烟灭”,那也许可以这样来说,最近这十年则是对中国“小资”的一种“补偿”,此种补偿在下述意义上变得极为现实:中国的城市之胃已由频发的痉挛和消化不良,变得较为强健较为正常,它所接纳的营养是多方面的,它所提供的消化方式多种多样,这就不仅作养了中国的富有者和高级白领,养成了中国新一代工薪层与城市贫民,同时亦滋润了中国的“小资”。浪漫是一切“小资”的不治之症,今日之“小资”当然亦罹患此疾,只是此种病症,已经不会再被人们当作奥雷连诺兄弟额头上的十字或海斯特・白兰胸前的红A了。 在秋季的北京,夜色澄明。登高俯仰,你会看到关于这座浮华都市的灿烂景象和隐约印在天幕上的关于这座城市的譬喻,从而醒悟到这种聚集和趋附的某种意义。 有人说,城市人群的塑型法则无外乎二条:第一条,金字塔法则。金字塔的最下面是无告的泥土和缄默的沙石,它默默地承担着金字塔的全部重量。泥土和沙石的上面是规规矩矩方方正正的条石,它们按照轻巧和美观的程度由内向外由下向上逐级排列,构成了金字塔的主体。再往上是金字塔的上部,它由整洁而光滑的玉石构成,由于较少受到飞沙走石的撞击而显得高雅华贵。再往上是金字塔的辉煌的尖顶,它耸入云霄,高不可攀,只有清风、明月、白云与它为伴。这里是制造梦想和神话的地方。如果你有可能站在金字塔的尖顶俯瞰脚下,你就会发现第二条法则,即所谓紫禁城法则。紫禁城的核心当然是皇宫内苑,围绕着这一核心构成了许多同心圆,每一个圆环里面的追求都有差别。如果你在这些圈圈之外,当然就得不到紫禁城法则逐层递进的恩惠,你就还是一个未被城市法则接受的人。这种归纳是我所不喜欢的,它过于凝重和富有压迫感,它所描述的城市缺乏自由的理念和精神,这样的城市当然也不会产生巨大的聚集和趋附之力。因此,我更喜欢将今日的大都市比做文明的巨兽或苍穹之中的神秘黑洞,它意味着谜一样的猜想和诱惑。今日之中国“小资”就生存于这样的“谜”之中。“小资”离不开城市文明,离不开现代城市的自由精神,离开了这些,小资就无法生存。 请勿将此书看成是这样的作品:试图为“小资”辩护,为“小资”涂脂抹粉。今日之“小资”已经无须乎谁这样为它操心了,因为它正活得自由且滋润,它的未来时态也将会如此。也不要神经兮兮地寻找什么“小资”,“小资”既是你又不是你,既在你身边又不在你身边,它只是城市中的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存在,一种浪漫意绪。城市不能缺少它,缺少它城市就会了无生趣。 秋季的北京,夜色澄明。登高俯仰,你会看到关于这座浮华都市的灿烂景象和隐约印在开幕上的关于这座城市的譬喻,从而醒悟到这种聚集和趋附的某种意义。中国的“小资”有悟于此,因而在城市文明的辉煌与奇迹中俯仰流连,咀嚼品味着这种聚集与趋附的滋味,酿造出生命中的浪漫气息。这也许可以视为中国当代“小资”对城市文明的一种贡献。 小资情调 本书目录 第一章 你了解自己的阶层吗? I.富人阶层 II.中资阶层 III.小资阶层 IV.工薪阶层 V.城市下层 第二章 拂去历史积尘:展现小资旧日情调 I.张爱玲与布尔乔亚和上海风花雪月的故事 II.“一个远年的上海风韵犹存” III.旧上海的婀娜风情――郭建英图画的欲望世界 IV.邂逅温情――王家卫演绎的小资浪漫情感 V.无视“历史”的浪漫箴言 第三章 今日小资现代传奇 I.网络情缘 II.咖啡与葡萄酒的故事 III.关于巴黎的憧憬 第四章 小资的生活品位 I.踏歌而行――小资浪漫之旅 II.引镜自照――小资的服饰打扮 III.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但要温馨浪漫精致――小资的栖居之所 IV.郑卫之声与庙堂之乐皆非我之所欲,我所欲者乃…… 第五章 小资的心境与情调 I.孤独与自恋情结 II.爱欲滋味――对邂逅与奇遇的渴望 III.情人节里的浪漫情调 IV.一个人的世界――我独身故我在? 后记 注解 小资情调 文章节选 关于巴黎的憧憬 巴黎是中国“小资”最为憧憬的地方。 巴黎是时尚的先锋,是西方时髦艺术的殿堂,是浪漫之都。 巴黎有数不清的浪漫故事。 在世纪末与世纪初的时刻,坐在中国都市欧式风格的酒吧或咖啡馆里,一杯在手,透过那琥珀色的液体,也透过你的心,最宜于向往的所在是哪里?大概莫过于巴黎了。 其实,不独对中国人是如此,对其他国家的人们也是如此。 米兰・昆德拉是捷克人。有一天他去申请移民签证。负责办理签证的官员问他: “你准备到哪儿去?” “哪儿都可以。”他回答。移民官员给了他一个地球仪:“自己选吧。”米兰・昆德拉慢慢地转着地球仪,看了半晌,问道:“你还有没有别的地球仪?” 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法国,并且一住就是二十多年。 当然,与其在北京或上海的咖啡馆里遥想巴黎的种种浪漫,不如飞一次巴黎,实地领略一下巴黎的故事,那才够味。不过,这对目前的中国“小资”生活可能还是一个奢侈,因为他们不是政府官员,难以找到那样的免费美差,他们也不是钱多得发愁的大款,可以自掏腰包到巴黎去开开眼。因此,在咖啡馆或酒吧里梦驰神往,倒也不失为次好的办法。 凡到过巴黎的人,都管它叫“梦幻巴黎”。巴黎,何以谓之梦幻?细想起来恐怕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它的历史人文积淀;其二,是法国人的民族性格。 说起法国的人文历史积淀,我们会想起一连串光辉灿烂的名字,比如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三位思想巨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空想社会主义者傅利叶与圣西门;被黑格尔誉为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精神的拿破仑;巴黎公社时期的欧仁・鲍狄埃和狄盖特;等等。文学艺术家方面,更可谓群星灿烂。仅以近现代而论,就有夏多布里昂、拉马丁、斯达尔夫人、雨果、大仲马、戈蒂耶、波德莱尔、贝朗瑞、乔治・桑、斯丹达、巴尔扎克、福楼拜、罗丹、布德尔、马约尔、莫奈、马奈、塞尚、萨特、波伏娃、加缪等等。正是这些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的卓越贡献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将巴黎染上了浓浓的浪漫色彩和人文情调。 想那伏尔泰,生当法兰西封建时代末期。凭着他的杰出智慧和敏感,透彻地领悟到当时变幻莫测的时代精神的底蕴,因而成为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驱和领导者。在那样一个混乱与变革的时代,他以他的幽默、讽刺和思想深度,对社会的种种黑暗作了尖刻的批判和深入的剖示,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所倡导的价值,诸如自由平等、法律尊严和私有财产,直到今天仍然是人们为之思考与奋斗的目标。 那个时代有一个有趣的特点,那就是上流社会的贵妇人与思想家艺术家的微妙关系。像伏尔泰这样才华横溢的思想家、文学家,自然也未能免俗。这令人想起孙中山先生的两个最爱:一曰革命,二曰女人。在革命与动乱的年代,革命家往往要与现存的社会制度发生矛盾,遭到政府的残酷迫害,他们的命运就是一部传奇。天性敏感而又多情的妇人,于是就会利用她们的地位、财富与温情,收容这些反叛的思想家艺术家,使他们在温柔乡中得到憩息并进一步激发灵感,创作出不世之作。有这样一种说法:由于伏尔泰触怒了当权者,巴黎议会决定要把伏尔泰投进巴士底狱。他得到了消息仓皇出逃,百忙之中,还带上了沙特勒侯爵夫人。沙特勒侯爵夫人当时28岁,她十分聪明,有数学家的智慧,曾经获得过法兰西科学院颁的奖。大权在握的沙特勒侯爵并没有因老婆跑了大发雷霆,这或许是他逃避数学的惟一出路。时隔不久,沙特勒侯爵夫人移情别恋,又迷上了年轻英俊的圣朗贝侯爵,伏尔泰差点气死过去。最感人的一幕是在沙特勒侯爵夫人临死前,她丈夫、伏尔泰、圣朗贝都到了,三个男人在床着哭作一团,其影像令人叹为观止。革命的年代,既是一个血与火的年代,充满着残酷;也是一个浪漫的年代,充满着动荡的情感。何况这是在法国,何况这是伏尔泰。 在法国的浪漫史中,不能没有卢梭的名字。卢梭一生贫困,即使是在他名声大嗓的时候也是如此。“卢梭反对理性,维护感情,这是形成浪漫主义运动的强大影响之一。”卢梭的浪漫精神在政治上的表现是形成了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他在《社会契约论》中认为,人类最初处于“自然状态”,在这个时期,人与人的关系是自由平等的,但是,随后产生的财产上的不平等和私有权的确立,使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了,出现了不平等现象。在他看来,国家的出现体现了一种契约关系。人民是订立契约的主体,人民将自由让渡给能够体现自己意志的政府,由这样的政府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政府不能很好的履行职责,那么人 就有权废除不利的契约,重新选择新的政府。这就是卢梭提出的“人民主权”思想。卢梭的民主主义思想构成了近现代资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基础,可以说,后世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自由平等信念包含了卢梭的思想智慧。但是这样一位思想巨匠,他的行为与人格,却难免为后世所诟病。罗素几乎是以鄙视的语气谈到他的种种异于常理的行为,比如他在《忏悔录》中对自己早年偷窃行为的宽容,他与华伦夫人长达十年的暖昧关系,他对自己与女佣黛蕾丝・勒・瓦色所生的五个孩子的不仁慈的做法等等。所有这些似乎都在证明卢梭既不是一个好的父亲,也不是一个负责任的丈夫,甚至也不是一个好的情人。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却成为西方浪漫主义精神的一种象征,正是他在《爱弥儿》中竭力主张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完美的。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在今后一直保持儿童的这种完美特质。他的自然教育观点就是要促进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的自由和独立性,尊重他的个性,创造必要的条件引导儿童思考和行动。但是,他的这些想法却没有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得到实施。我们当然可以责备卢梭,因为他并非完美无缺。在他身上诚然存在着各种矛盾和令人难解之处,不过,在一点上卢梭是诚实而真诚的,这就是他对浪漫情感的态度,他的浪漫主义精神是始终如一的。 在这里,我们提到伏尔泰和卢梭,是为了说明这样一点:从一种思想积淀的角度来说,巴黎之所以迷人,之所以被人们称为梦幻巴黎,就在于它拥有一批像伏尔泰和卢梭这样的思想家。这些思想家不管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差别与不同,但是他们本身都是一个谜,都包含有那个时代的各种矛盾,因而都能唤起人们的困惑与猜疑。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智慧是一种资本主义近代形态的思想智慧,与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着血缘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现代乃至当代西方的基本价值观念,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人的思想中都已孕育成形了。这些基本原则对缔造现代西方文化起了关键作用。这些思想家的名字与巴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今天全球化浪潮一日甚过一日的条件下,在众口一词的现代化运动中,“东方”和“南方”的发展中国家的人们由衷地向往巴黎,岂不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中国的北京拥有的古代文化遗迹并不少,拥有的著名人物,也不算少,但是,在世界近代史上,它却处在一个边缘的位置上,在世界潮流之中,它甚至是默默无闻的。它没有提供出一个具有原创性思想的伟大人物。中国最伟大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和实践家孙中山先生,他的问题来自中国本土,但是,他的解决方式仍然要从西方资本主义那里汲取灵感与智慧。因此中国最有魅力的城市,也明显地缺少那种能够为它增添浪漫色彩的近代人物,而只能以其古代的智慧来吸引人们,但是,由于这种智慧是农业时代或封建时代的智慧,因而在今天已经难以唤起对它的亲切肯认了。我们试图揭示这样一个道理,即今日之中国小资对巴黎魂牵梦绕,实有其“世界性”的原因,巴黎有其近代资本主义精神内涵,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人,就是这内涵之一。当我们处在当代全球化进程中的时候,回首能够瞩望到的里程碑不可能是纽约和华盛顿,更不可能是北京或东京这样的城市,而只能是巴黎或者伦敦。与刻板的绅士风度的经验主义的伦敦相比,法国的巴黎拥有更为丰富的资本主义浪漫故事,因此就更能吸引全世界浪漫主义者的目光。 巴黎以它的物质实体,以它多彩多姿不拘一格的形式,镌刻着它的记忆。这些记忆保存完善,各个时期的人们为保存这些宝贵的记忆,殚精竭虑,倾注爱心,使巴黎的历史人文积淀熠熠生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