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田间诗集 |
释义 | § 田间诗集 《田间诗集》二十卷,明末清初钱澄之撰。 钱澄之(1612—1693),清代文学家。原名秉镫,字幼光。号田间(别号西顽)。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明末诸生。早年曾参加复社,名重一时。崇祯年间,以明经贡入京师。屡次上书言时政得失,因此而受到排挤,不得重用。明朝覆亡的第二年,他与钱秉等人在武水起兵抗清。兵败后,他的妻子带着一子一女投水身亡。 南明政权建立后,他奔走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继续投身于反清复明的斗争。在福建投奔唐王,经他的老师黄道周的推荐,被授漳州府推官。唐王政权覆灭后,又入粤投奔桂王,经大学士瞿式耜推荐,永历元年授礼部仪制司主事,永历三年考授翰林院庶吉士,官至编修,知制诰。广州、桂林先后陷落后,为了逃避清朝的追害,他一度削发为僧,改名幻光。之后他历尽艰辛,于顺台八年辗转返回故乡。复明无望,还俗归隐,改名澄之,字饮光,号田间。从此他或隐居田园,或游历谋食,坚持民族气节,不与清政权合作,务农自给达四十余年,卒于康熙三十二年。 钱澄之学识广博,富于才情,无论诗、文均有很深的造诣,而尤其以他的诗著称。王夫之推许他的“诗体整健”(《永历实录,晏黄二刘列传》)由于他身处易代之际,饱经忧患,历经沧桑,所以反映的生活面比较广阔,内容深厚。《水夫谣》、《崔粮行》、《获稻词》、《捉船行》等诗描写农民疾苦。《三吴兵起纪事答友人问》、《沙边老人行》等诗反映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都堪称佳作。他的创作以归隐故乡为分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大多取才于明末清初的政治大事,反映了一代王朝的兴亡,具有明显的史诗的特点。如《长干行》摄取弘光朝大选淑女入宫及清军渡江之后淑女沦落的史实,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弘光朝短命而亡的原因。 《悲愤诗》和《三吴兵起纪事答友人问》记录了他在吴江起兵抗清的前因后果,以及兵败后他妻子儿女被迫投水身亡给他带来的巨大悲痛。《虔州行》、《悲湘潭》、《悲南昌》记述了当时清军入侵,各个军事要地先后陷落、在诗中揭露谴责了清军烧杀抢掠、野蛮屠杀的罪行,同时对明朝军队的涣散、内部矛盾重重、将领平庸无能也处处透出失望和义愤。后期诗歌由于作者不再入仕,远离政治,隐居乡间,所以大多取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目睹的下层人民的生活。他前后诗风由于处境不同,题材相异而有所变化,但“屡变而不穷,要其流派深得香山,剑南之神髓而融会之”(朱彝尊《明诗综》)。有人也认为钱澄之“五言似陶公”(沈德潜《明诗别裁集》)“七古拟张、王乐府,亦近香山”(陈田《明诗记事》)。他的诗一方面继承了陶渊明、白居易等诗人传统,另一方面又能博采众家之长而形成自己的风格。韩葵在《田间文集序》中说他的诗风“冲淡深粹,出于自然”。评价得十分恰当。 § 相关条目 除了诗歌上有很高的造诣外,他还在古文、学术上颇有建树。他的古文文辞简洁流畅气势浩然,感情充沛,有《伯夷论》、《三国论》、《答池州喻太守书》等篇,颇能体现他的风格。 另外,他还具有相当的学术水准,所作的《田间易学》、《田间诗学》等专著,都很有功力。《庄屈互诂》一书则被收入《四库全书》,认为它“以《离骚》寓其幽忧,而以《庄子》寓其解脱”。他的著作除《田间诗集》29卷外,还有《田间文集》30卷,康熙时斟雉堂初本,宣统二年重刻。《藏山阁集》诗14卷,文6卷,收入崇祯十一年至顺治九年的作品,有海盐朱氏本,桐城萧氏本,光绪龙潭室印本。另外,还有《田间诗学》12卷,《田间易学》12卷,《庄屈合诂》1卷。 《田间诗集》于乾隆时被禁毁。直到宣统二年才得以重刻。 这本诗集中收录了顺治八年以后钱澄之所作的诗歌作品。 诗集得名“田间”,作者在自序中解释道:“钱子游十年归,归十年始有庐。庐在先人墓旁,废瓜田盈亩为之,环庐田也,故名田间云。” 集子里所收的,多为慷慨悲歌。他作为前朝遗民,不得不隐居乡间。一方面对清王朝的统治充满了强烈的不满,另一方面又更加地重了对故国旧朝的无尽依恋。他把这万千感慨都倾注在了诗歌之中,以诗来抒发性情。面对山河破碎的旧园故国,作者满腔眷怀哀挽。对不屈不挠,以身殉国的抗清志士,也是他的老师良友的黄道周、瞿式耜、钱秉等人,作者怀着崇敬的心情颂扬他们的忠烈节操,悲悼他们的不幸。对那些弄权误国,贻害百姓的阉党奸臣,作者怒目而斥,悲愤不已。身受着清王朝残酷的民族压迫和迫害,他亦大声抗议。诗人在自序中写到:“吾诗悲,非也所乐闻,其声往往激楚也”。又说:“夫诗言志,我遭遇如此,欲不悲得乎!”字字血泪,即使是今天来读,也依然感人肺腑。 正是这种感情的影响下,作者诗集中悼亡怀旧的作品占了相当的部分。 作于顺治十年的《感怀诗》:“兰若生空山,离离缘阳坡。春风披拂之,争发从中华。草木亦何意,贵饮天地和。如何芳未歇,遂有霜雪加?兰■既枯死,椒杀还纷罗。仰视白日匿,忽在西山阿。我欲麾之反,愧无鲁阳戈。精卫思衔石,夸父空饮海。有志不得就,念之泪滂沱!”在诗中作者以草兰■比喻为反清复明,四方奔走的仁人志士,以恶草扌叔杀比喻弄权卖国的奸臣群小,以霜雪比喻残酷无情的清朝统治者,以白日比喻奄奄一息南明政权,以鲁阳公、精卫、夸父自喻,然而报国为民的志向终于不能实现,只有滂沱的泪水来哀悼国家和自己的不幸。 作于康熙五年的《黄华山怀古》:“瓯越自来形胜地,黄华山踞一城巅。女墙绕悲遗迹,官阁崔嵬忆昔年。事去空怀三户愤,劫余犹起万家烟。游人莫话兴王中,一眺川原一黯然。”故地重游。扶今忆昔,遥想当年抗清斗争的激烈情形,而如今只能空怀一腔忧愤,无处可诉。然而即使不再谈国家兴亡之事,只要望一眼故国山河,就足以让人潸然泪下。 当他重游故地白门,作了《白门行》一诗:“白门一别十五年,白门再来人可怜。市上逢人少颜色,家家尽欠旗下钱。旗下欠钱谁敢少?家赀已尽钱未了。妻儿准算牵入城,明朝引儿打出草。谁者锁颈城南门?颈上淋漓鲜血痕。近前掩面不忍问,问之知为隆准孙。此辈凌辱自甘受,肌肤戕毁复何有?独怜编户借还宫,横使骨肉遭毒手。市井萧条店不张,新年通著旧衣裳。毫华只羡辽阳客,艳冶惟怜满女妆……城南一带梵王宫,塔院楼台相映红。忽有兵机防伏莽,松阴竹包一朝空。竹色松阴最潇洒,即今一望弥旷野。墓上无非塞外羊,山巅尽是关东马。朝朝暮暮白头僧,每眺高台泪不胜,惟有长平寺里塔,通宵犹似昔年灯。”作者把他所见的人民困苦不堪,僧受清人压迫的一桩桩残酷血腥的事实列举出来,抒发了他对新王朝的统治者的强烈愤慨。 这样的作品还有《湖孰种菜歌》、《延平感怀》、《金陵即事》等,也都倾吐了作者内心的忧思和隐痛。 除了感怀往事,于作者后期生活在下层人民之间,也有许多作品反映他们的生活,写出了民生疾苦。 《水夫谣》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诗云:“水夫往在长江边,年年捉送装兵船。上水下水不记数,但见船来点夫去。十年家门派一去,生死向前无怨怒。衣中何有苦搜索,身无钱使夜当缚。遭他鞭朴无完肤,行迟还用刀箭驱。掣刀在腰箭在手,人命贱同豕马狗,射死纷纷满路尸,那敢问人死者谁!斧娘养汝才得力,送汝出门依门泣。腐肉已充乌鸢饥,家家犹望水夫归!”叙说了水夫被征充军,在战场作战战死。反映了战乱时民众的疾苦,抒发了作者对战争的憎恨和对民众的同情。揭露了清朝统治者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在《获稻词》和《催粮行》中,描绘了农民在横征暴敛下的悲惨处境。《捕匠行》刻画了为官府造船的工匠所受的非人待遇,他们因被迫终日在水中干活,竟使得“自腰以下尽生蛆!”而《田家苦》、《田间杂诗》等作品可以看出,诗人的个人生活同当时的劳苦大众一样是贫困不堪的。字字血泪,震撼人心。诗集中处处是具有浓厚兴亡之感,迫忆前朝,具有反清思想的作品,以及描写民间疾苦揭露朝统治者残酷剥削的诗篇。因此对于正在努力巩固政权的清王朝,理所当然不能容忍这样的作品流传于世。乾隆年间,军机处把它列入全毁书目,加以禁毁。在修定《四库全书》时,连存目里也不著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