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牛膝菊 |
释义 | 牛膝菊 牛膝菊是菊科牛膝菊属一年生草木植物,别名辣子草、向阳花、珍珠草、铜锤草。 § 简介 一年生草本,高达1米。茎直立,不分枝或基部分枝,下部疏被开展或稍伏生长毛并混生腺毛,上部毛较密。叶对生,有柄,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5-3.5厘米,宽1-2厘米,基部楔形或圆形,先端尖,边缘具钝齿,基出3脉,两面疏被白色长毛。头状花序多数排列成疏散的聚伞花序;总苞牛膝菊 半球形,径3-5毫米,总苞片2层,覆瓦状排列,5-7,长椭圆形或长卵形;边花5,雌性,舌状,长1毫米,宽3-3.5毫米,白色,先端3齿裂,外面密被柔毛;中央花多数,管状,黄色;花托圆锥形,托片膜质,边缘托片较宽,中央托片披针形或3裂,边缘具不等长纤毛。瘦果倒卵状锥形,三棱,中央花瘦果4-5棱,稍压扁,黑色,先端截形;边花冠毛毛状,较短,中央花冠毛膜片状,披针形,具纤毛。花期7-8月,果期8-9月。 § 产地 原产南美洲,中国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区)有分布。于1999年从四川引入栽培。 § 特征特性 牛膝菊须根发达,根系分布于20-30厘米的表土层,近地的茎及茎节均可长出不定根。主茎节间短,茎基部粗0.4厘米,侧枝发生于叶腋间,生长旺盛,节间较长,每片叶的叶腋间可发生1条以上的侧枝。叶对生,卵形,长4-5厘米,宽3-4厘米,绿色,叶缘波状,有短叶柄,叶柄长1-2厘米,向上及花序下部的叶较小,披针形,全缘或近全缘。叶及茎的表面覆盖稀疏的短茸毛。头状花序,有花梗,舌状花5个,舌片白色,雌性,管状花黄色,两性。瘦果,长1-1.5毫米,黑褐色。 牛膝菊喜冷凉气候条件,不耐热。广州10月播种,11月采收,可连续采收到翌年5月。夏季温度高时整株枯死。 § 栽培要点 广州10-11月播种育苗,把种子均匀撒播在细碎平整的苗床上,盖一层细土,以看不见种子为宜,再盖一层黑纱,淋透水,7-10天出苗,当苗长至4片真叶时定植。 定植时应选择肥沃疏松的田块,每亩施入有机肥1000公斤或毛肥50公斤,做成宽1.5米(包沟)的高畦,按25厘米×30厘米的株行距定植,定植后淋足定根水,以利成牛膝菊 活。 牛膝菊生长快,侧枝生长旺盛,生长量大,缓苗后,应及时追肥,一般每隔10-15天,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并保持土壤湿润,这样有利于茎叶生长,品质也较好。如果缺水、缺肥,不仅对其产量、品质有影响,还会使其向生殖生长转化,很快就开花结实。 牛膝菊主要采收嫩茎叶,当苗高30厘米时,便可开始采收。第一次采收不可太低,要留一定数量的基叶使其发生侧枝,采收的嫩茎长10厘米左右。采收要及时,太迟易纤维化,还会抑制侧枝发生,从而影响产量。 牛膝菊留种应适当稀植,并增施磷肥。前期应打顶促发侧枝,开花时应控制肥水,种子成熟后易飘散,应及时采收,装入布袋备用。 § 管理措施 改作水田,实行水旱轮作。幼苗期使用扑草净、敌草隆、西马津等除草剂;生长期使用2,4-滴,苯达松等除草剂防除。 § 生境类型 在庭园、废地、河谷地、溪边、路边和低洼的农田中,在土壤肥沃而湿润的地带生长更多。 § 作用 牛膝菊以嫩茎叶供食,有特殊香味,风味独特,可炒食、作汤、作火锅用料。牛膝菊全株可入药,有止血、消炎之功效。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15年在云南宁蒗和四川木里采到标本。该种是一种难以去除的杂草,适应能力强,发生量大,对农田作物、蔬菜、果树等都有严重影响。易随带土苗木传播。 § 经济影响 危害秋收作物(玉米、大豆、甘薯、甘蔗)、蔬菜、果树及茶树,发生量大,危害重。 § 参考资料 [1]新农村商网 http://nc.mofcom.gov.cn/news/P1P542428I1658924.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