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环境描写 |
释义 | § 环境描写 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生存和活动的具体环境的描写。包括对自然景物、社会环境、场面等的描写。能揭示时代、历史背景,深化主题,为情节的展开烘托气氛。是刻画人物性格的必要手段。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 分类 1 自然环境描写 3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 2 社会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 § 作用 在当 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服务于文章的主题和人物刻画。可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不论情况如何,总是“风和日丽,天高气爽,小树对我招手,小鸟为我唱歌”,纯粹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却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下面我们就从几位文学大师的笔下去体会一下环境描写的重要性。 一、环境描写交代社会背景 鲁迅的《孔乙己》开头对咸亨酒店的介绍: 鲁镇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两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年前的事,现在每晚要涨到十文······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么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满满地坐喝。 对咸亨酒店的介绍,是为了交代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渲染“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两个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表现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与人之间冷酷的关系。作者刻画这样一个势力、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咸亨酒店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 二、环境描写是文中人物心情的暗示 法国短篇小说大王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有两处景物描写。 A、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B、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而赛岛了。 第一处环境描写是在菲利普一家怀着发财梦去旅游时,那时他们收到于勒发财的信,菲利普的二女儿也因此结了婚,一家人高兴出游,那时的海面在他们眼中美的如“绿色大理石桌面”。可见一家人的心情多么愉快。但出乎预料的是,他们在旅游的船上却遇到了破产后沦落为水手的于勒,他们一家发财的梦想破灭了,所以,他们旅游的目的地在他们眼中却成了“紫色的阴影”,不着一字,却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菲利普一家失望、沮丧的心情。 三、环境描写和人物的活动是血肉相连的 当代作家曹文轩的《孤独之旅》中,有关暴风雨的描写和杜小康的成长是分不开的。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出成人般的勇气和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可以说环境愈是恶劣,愈是能突出主人翁杜小康的勇敢和坚强,也愈加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 四、环境描写是揭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 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中,开头是警官奥楚蔑洛夫走过的市场: 四下一片寂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只用寥寥数笔就真实地再现出沙皇统治的社会的一片萧条败落的景象,反映出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国社会的阴森可怖的黑暗面貌。这种社会环境正是产生迎合现实、阿谀逢迎的奥楚蔑洛夫性格的土壤,而奥楚蔑洛夫精神又维护了腐败黑暗的社会制度。因此,鞭笞奥楚蔑洛夫性格,具有更重要的社会意义。 五、环境描写可以反衬和烘托人物形象 在鲁迅的《藤野先生》中,以“上野烂漫的樱花”之美来反衬清国留学生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态: 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却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那一群扭捏作态的“清国留学生”与那美丽的樱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啊!对比之余,不能不使读者感到“清国留学生”令人作呕的丑态跃然纸上。 而在鲁迅先生的《故乡》中,作者把少年闰土置于神异的图画中: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作者用自然景色之美来烘托少年闰土的活泼,勇敢,天人合一,使少年闰土这个形象在这个广阔而又鲜活的世界里活灵活现。 通过以上这些名篇佳作的分析,我们发现,文章中的环境描写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它与文章的主题以及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也要学会在作文中巧妙而恰当地运用这些方法。 相关 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例如:“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白杨》首段便交代了地点:使人初步感受到大戈壁的荒凉与贫瘠,为下文爸爸的沉思做了铺垫。另外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也是如此,确定了故事的背景。 二、渲染气氛。 例如“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悲哀的气氛,衬托出人们悼念周总理的极其沉痛的心情。另外如《故乡》中对故乡景象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而鲁迅《药》一文结尾一段: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叠叠”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这里借助环境描写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 三、烘托人物的心情。 例如《心愿》一文,在点明“我”在一个假日去巴黎的一座街道公园看书之后,交代了“我”周围的环境以及“我”由花丛联想到北京一事,表达了作者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例如《一夜的工作》一文写周总理工作的环境:“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可以看出,总理生活多么简朴。又如《穷人》一文中写道“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这间渔家的小屋却温暖而舒适。”由此可知,桑娜是个十分勤劳的人。另外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则写出了人们的热心与善良。 五、推动情节的发展。例如:《曹操煮酒论英雄》中“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一句,因为天气的变化,引出了对“龙”的评论,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另外如《边城》中写道:“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情窦初开的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翠翠渴望爱情而还没有着落,有孤单失落之感。这时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顾不上她,杜鹃叫个不息,泥土、草木、各种甲虫类气味,生意人的杂乱声音,更增添了翠翠内心的纷乱和孤独之感,因此她“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这里的环境描写成为人物心里活动的契机并映衬着人物的心情,还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六、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为了刻画人力车夫祥子的辛苦,揭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作者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在雨中挣命。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勤劳的本性,从而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惨的主题。 当然,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 § 环境描写创新四法 环境是人物生活的“土壤”,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依据。苏洵说过:“状难写之景于眼前,含不尽之意于 言外”确实,成功的环境描写,不但可以渲染气氛,而且能还让人感受到整个时代、整个环境的生活气息, 感受到作者心灵深处的思想与情感,具体来说,有这样几种写法可以让文章染上新的色彩。 一、连串式描写,展开故事的情节 在文章中,多次使用景物描写,不仅可以使情节显得更加真实、更加引人,还能自然地展开情节。在一 篇题以《关心》为题的中考满分作文中就三次出现了景物描写。开头是这样描写的: “细雨绵绵,如同那扯为断剪不断的缕,我的烦恼就像这绵绵的雨丝,没有尽头。” 中间接着说: “放眼望去,那一片片的竹林在雨中显得更加娇美了,那一簇簇的绿叶,经过雨水的洗刷之后,更加绿了, 更加亮了。” 结尾的时候,作者再次写到了景物: “我呆呆地伫立雨中,望着父女俩消失在茫茫的雨雾中。心中忽然静静地淌过一阵热流。”“雨依然飘洒, 不过,雨丝却成了母亲的双手,在轻抚着奔跑的我。” 同样写雨,却用了三段情感不同的文字,情节自然。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文章,脉络分明,极富情感。 二、情景式描写,揭示人物的情感 把内心的“情”,自然地渗透到外物之中,这就是“情积于内而发之于景”。在写作中,真正做到了景中有 情、情中有景,才会情景合一、水乳交融,所谓“情哀则哀,情乐则景乐”就是这个道理。鲁迅小说《故乡》 开头写阴晦严寒的深冬气氛、荒凉潇索,没有活气的村景,贴切地衬出了自己的悲凉心情;孙犁《荷花淀》 一文,开头将夜写得充满诗情画意,只是为了揭示水生嫂那恬静、安乐的心境。由于景物描写的恰当运用, 于是就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高雅志趣,有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那分伤感悲凉。 一位学生在《茵草坪上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作者不直接写内心滋生的思念之情,只说: “一场雨之后那一遍茵草地更绿了,那一株株的绿草一下子似乎长子一大截,让这片小小的草地变成了一 张厚厚的绒毯,我感到,那正在滋生的不是小草,而是自己无法阻止的思念。” 这样的句子含蓄有情,与一般的景物描写就有了不同。 三,对比式描写,衬出深刻的主题 环境描写,还可以将将人物在不同年代、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感受,通过景物体现出来。杜甫的“朱门酒肉 臭,路有冻死”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这就是因为两者之间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对比。在《初三的烦恼》一文 中,作者与“枫”初次相识于一个艳阳高照的春日,文中写道: “这是一个太阳特好的春日, 柔柔的轻风、暖暖的阳光,枝头绽放的新绿,无不让人感到一种勃勃的生机, 广阔的田野里也如一张浅绿的地毯,一望无垠。” 由于种种原因,后来,作者又不得不与“枫”相别,在这时,作者又用了一段景物描写,不过,已不是春 日的美好景色,写出的是秋天的萧条与孤寂。文章通过春秋景物的不同,鲜明地写出了人物心境所发生的 巨大变化,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四、梦幻式描写,反映人物的期待 在文章中,我们还可以采用“以虚衬实”的写法,就是用虚幻的景物来衬出现实社会,折射出人物内心的 感受或期待。如杨朔的《海市》一文中,先对虚幻的海市蜃楼花了大量的笔墨,极力写出了它的令人神往。 然后写出寻找时看到的真实的海市——欣欣向荣的长山列岛。这时,作者感叹,“我们看到的长山列岛胜过 了海市蜃楼的实景。”虚幻的海市蜃楼写得越美丽神奇,就越能写出城市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显示出来的 朝气蓬勃。 唐代诗人杨万里写过这样的诗句:“春花秋日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自然之意)。”确实,环境描写 不能为景而写景,更不可“情不够,景来凑”,应该学会让景物说话,这样它才能为我们的文章“锦上添花”。 § 要求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限制其活动的特定场所,它决定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同时,人物性格有时也反作用于环境。写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除情节外,也要写好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写好这两种环境,可较好地烘托人物,进而充分、明确地表达中心。 运用环境描写要做到:目的明确——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客观描写是比较真切地再现景物原形的描写,通过写景来写情,即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 主观描写是指作者带着主观情感去写客观景物,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主观感情融入景物之中,这在写作中称做“寄情于景”。 自然环境是文中常见的描写对象。社会环境,可以是居室陈设、布局、人物活动场所及当地风土人情等等。场面则是特定的时间与场合内人物活动的总面貌。写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要写好环境。有人说要画好两幅画,即围绕人物活动的一幅“风景画”和另一幅“风俗画”。 § 方法指导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高考中,涉及小说阅读的命题一般都与环境、情节、人物、主题等有关。环境描写历来都是高考热点,因此教师和学生在这方面都要积极做好备考准备。 题型预测 (1)在文中准确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具体作用。 (3)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答题指要 首先,要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必须明确什么是环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或事件发生的自然空间内的景物构成的画面;社会环境是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例如,2007年高考宁夏卷中的“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考查的就是社会环境;2008年高考海南卷中的“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则是对自然环境的考查。 其次,无论是指出环境描写的作用还是 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都离不开对环境描写的把握。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是整篇小说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它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小说主旨的表现等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因此,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以及环境本身等多个角度去考虑。具体地讲,环境描写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4)主题方面: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环境描写在渲染气氛和烘托心情方面的作用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考查得最频繁,因此应特别注意。 实战演练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下两名乐手。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让助手把一张卡片递到他手中。卡片上面写着——在以下乐曲中任选一首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 朱丹眼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他向主考官歉疚地说:“对不起,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为什么?”“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挥了挥手:“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把抽出的木笛又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朱丹披着雪花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那里,竟然有一队孩子方阵。大孩、小孩、男孩、女孩,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每个孩子都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顷刻间,雪大了,一团一团,纷纷扬扬飘洒下来。仁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了这个声音,火焰温暖了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朱丹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 (选文有改动) 1.文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2.文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意图是什么?(3分) 3.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4分) 4.假如你是孩子方阵中的一员,在当时的情境中你会有什么感受?(不超过50字)(4分) 参考答案 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 2.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 3.既有出色的音乐才华又有崇高的民族精神。 4.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发愤图强,振兴中华。 § 示例 西边天际出现了比胖娃娃的脸蛋还要红还要娇嫩的粉红色。太阳的周围最红,红得那样迷人。红色向四下蔓延着,蔓延了半个天空,一层比一层逐渐淡下去,直到变成了灰白色。天空中飘浮着柔和的、透明的、清亮的、潮乎乎的空气。 “好雨知时节”,在这群芳斗妍时悄然发生。那妖艳欲滴的牡丹,在春雨的滋润下,越发显出国色天香,倾国倾城的美貌。花瓣上滚动着一颗颗露珠,裹着它那诱人的色彩,悄然无声的滴落,带着余香钻进草丛。小草儿也傲立起头,冒出针尖似的小脑袋,如刚出生的小孩子,在春雨的滋润下,透着可爱的绿,新生的绿,在雨水的拥抱中茁壮成长。草间上那一点灵动的色彩,似明珠,如翡翠,镶嵌在单纯的绵绸上。鸟儿低飞,在春雨潇潇下时,在树梢婉转地唱。鸟语花香,风光无限好! 烟雨蒙蒙,炊烟缕缕。山镇被春雨笼罩着,山也朦胧,花也俊俏,如诗如画,若虚若实,让人如痴如醉。无边无际的平原平坦、广阔,像一个硕大无比的墨绿色的大翡翠圆盘,苍茫浩渺,气魄摄人。一片连绵不断的平原,在天空下伸展,没有山丘,像风平浪静的日子里的海一样平静。那霏霏的雨丝,宛如一片朦胧的烟雾,遮掩了绵延千里的淮河平原。 高原的气候,真叫人无从捉摸。忽而喜,忽而怒;忽而风满天,忽而平静得纹丝不动。高原上的春天短得像兔子的尾巴,一闪便不见了。绿草如茵的草原上还有一条细细的河,袒露在阳光下,远远看去,像一条发光的银项链。 雨后的草原,野花竞放,像一块刚浸过水的花头巾,连露珠儿也都是五颜六色的了!一片辽阔的大草原,大得无边无际,微风扶着泥土散发出的芳香,把一大片一大片庄稼吹得如涟波荡漾。夜幕笼罩着草原,一盘圆月从鱼鳞般的云隙中闪出,草原上弥漫起朦胧的月光,像是升腾起来的一片淡淡的银雾。草原多么像海啊!只是比海寂静;草原多么像一幅没有框子的画,广漠得望不到边际。远远地眺望,草地上有团团白云在蠕动,原来这是牧场的羊群,一只只白生生的,肥壮可爱,使草原更加生机勃勃。 § 例句 ★ 疲倦的月亮躲进了云层休息,只留下几颗星星像是在放哨。 ★ 一轮圆月升起来了,像一盏明灯,高悬在天幕上。 ★ 月亮睁大眼睛,和蔼地望着村落和田野,极像一只被擦亮的铜盘。 ★ 圆月渐渐升高,她那银盘似的脸,流露着柔和的笑容。 ★ 明净似的圆月,已经被远方蓝蓝的高山托上天空。 ★ 月亮,圆圆的,像纺车,纺着≌她浪漫的遐思。 ★ 夜,静极了,玉盘似的满月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洒向大地。 ★ 一轮杏黄色的满月,悄悄从山嘴处爬出来,把倒影投入湖水中。 ★ 满月像个黄黄的灯笼,从东方天边挑起在天空。 ★ 夜晚,满月升起来了,一片宁静随着银雾般的月光洒在大地上。 ★ 月亮渐渐升高,她身着白色的纱衣,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大方。她那银盘似的脸,透过 柳梢,留下温和的笑容。 ★ 月亮像一个新娶来的媳妇,刚刚从东天边上来,就又羞答答地钻进树叶子里藏起来。 ★ 月亮像饱经风霜的老人,不紧不慢地梳理着白花花的月光。 ★ 月亮像一个含羞的少女,一会儿躲进云间,一会儿又撩开面纱,露出娇容,整个世界都被月色浸成了梦幻般的银灰色。 ★ 月亮是那么明亮,把大地照得一片雪青,树木、房屋、街道都像镀上了一层水银似的。 ★ 门外西边的林梢,挂着的上弦月已经变成一片金色的西瓜,不再是一条弯弯的眉毛。 ★ 清晨,残月像一块失去了光泽的鹅卵石,抛在天边。 ★ 一枚新月好像一朵白色梨花,宁静地开放在浅蓝色的天空中。 ★ 夜空挂满了星星,月亮像一只钓鱼的小船,仿佛航行在宽阔的银色的长河里。 ★ 月亮像一张弓,弯弯地挂在天空。 ★ 一钩新月从远处的林子里升了起来,它那样白净,就像刚炼过的银子似的。 ★ 一弯新月像一把银打的镰刀,从黑黝黝的山峰上伸了出来。 ★ 一弯新月升起来了,像只玉琢的香蕉嵌在天幕上,漾着碧辉。 ★ 一弯新月宛如一叶小舟,翘着尖尖的船头,在深夜的静湖中划行,给我送来一片情思。 ★ 一弯新月高高挂在墨蓝色的天空,清澈如水的光辉普照着大地。 ★ 新月如一只金色的小舟泊在疏疏的枝丫间。 ★ 半个月亮斜挂在一棵槐树尖儿上,好像一瓣橘子。 ★ 月亮小得像一只发卡,弯得使人心醉。 ★ 一弯朦胧的月亮正林蝉翼般透明的云里钻出来,闪着银色的清辉。 ★ 夜空中的一弯银钩,洒下无限清辉。 ★ 月牙儿弯弯的,像姑娘们笑得甜甜的嘴。 ★ 月牙儿下边,柳梢上面,有一对星好像微笑的仙女的眼,逗着那歪歪的月牙儿和轻摆的柳枝。 相关条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