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甲骨文书 |
释义 | § 甲骨文书 甲骨文是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于卜辞(殷代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时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 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是对未来事情结果的占卜,盛于殷商。甲骨文发现于1889年,是殷商晚期王室占卜时的记录,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小屯村一带,距今已 3000多年。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疾徐的变化,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具有一定的节奏感。笔画转折处方圆皆有,方者动峭,圆者柔润。其线条比陶文更为和谐流畅,为中国书法特有的线的艺术奠定了基调和韵律。甲骨文结体长方,奠定汉字的字型。甲骨文的结体随体异形,任其自然。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圆多异,长扁随形,错落多姿而又和谐统一。后人所谓参差错落、穿插避让、朝揖呼应、天覆地载等汉字书写原则,在甲骨文上已经大体具备。 § 正文 中国初期书籍形式之一。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合称。殷人乃至于西周人,都很重视占卜。举凡征伐、狩猎、畜牧、农事以及灾害、疾病、祭祀等,进行之前通常都要求神问卜。甲骨便是用于占卜的工具。占卜之前,将龟腹甲和牛肩胛骨进行刮削整治,然后在龟甲或兽骨的背面钻出圆形的深窝或凿出棱形的浅槽。占卜时把要问的事情先向上帝讲清,而后用烧着的木枝在深窝的中间或浅槽的边缘烫灼,于是在甲骨的正面就会出现不同形状的裂纹,这就是卜兆。据说上帝的旨意就从这些卜兆中显现出来。卜人根据裂纹的长短、粗细、曲直、横斜、隐显等判断吉凶。占卜完毕,把占卜的时间、卜人的姓名、问卜的事项、占卜的结果以及事后应验的情况等,用文字记刻在卜兆的附近。这种文字就称为甲骨文。根据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先后出土的大批刻有文字的甲骨和陕西周原出土的西周甲骨卜辞,可知距今大约3000多年前的殷周时期,有文化的上层人物,已有利用甲骨进行占卜和刻写占卜记录的习俗。这些甲骨上的文字记录,当时本是备稽查的档案性资料,还不具备正规书籍的涵义与性质。但作为中国书史研究,这些以甲骨为文字载体的甲骨文书,又具有起源时期书籍的意义,故历来书史研究者把甲骨刻辞看成是中国书籍的初期形式之一。 § 配图 § 相关连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