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灵武 |
释义 | 灵武交通发达,河东机场与纵横交错的高等级公路构成了立体交通网络,市区距首府银川市38公里、吴忠市17公里,交通极为便捷。“ § 灵武 古称灵州。地处宁夏引黄灌区的精华地带,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全市总面积4639平方公里,总人口23.7万,其中回族人口11.1万人。全市非农业人口11.5万人,占总人口的48.5%。1996年5月灵武撤县设市,1997年12月被自治区纳入宁夏经济核心区范围,2001年2月被规划为全区的能源重化工基地,2002年10月被银川市代管,融入了“建设大银川”的战略框架,从此,为灵武市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 相关介绍 灵武历史悠久,文化古老。闻名遐迩的水洞沟古文化遗址,证明早在三万多年前就是黄河文化发祥地之一。西汉惠帝四年置县。灵武倚黄河之利,农业、水利资源十分丰富。黄河自南而北,流经境内47公里。可利用水资源10亿立方米。灵武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尤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最为可观:煤炭储量为273亿吨,“西气东送”管线穿境而走,最新探明天然气储量8000亿立方米,即将建成宁夏最大的能源化工基地。灵武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具有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独特风格。水洞沟古文化遗址、三道沟文化、横城堡、汉墓群、马鞍山甘露寺、阵河塔、鸳鸯湖及众多的清真寺等旅游景点遍布山川,是宁夏重点建设的六大景区之一。灵武交通发达,河东机场与纵横交错的高等级公路构成了立体交通网络,市区距首府银川市38公里、吴忠市17公里,交通极为便捷。“十五”及“十一五”期间,国家和自治区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如煤基二甲醚、煤炭间接液化、黄河水厂、灵武电厂、羊肠湾煤矿、鸳鸯湖煤矿、枣泉煤矿、灵盐地区天然气开发等将落户灵武,灵武已成为宁夏实施大开发的主战场。 2005年,市委、政府突出抓好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12件大事和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60件实事。这12件大事新办8件,分别是:1、启动建设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七里沟高载能项目区。2、建设宝塔项目区4×135MW热电厂项目和60万吨甲醇项目。3、新建羊绒工业园新疆天意1300吨无毛绒、120万件羊绒衫、英国道森公司400吨梳绒项目以及宏达、雪源和特米尔3家公司800吨纺纱项目。4、引进宁波宜科集团纺织公司购买绒线厂建设衬布生产项目。5、打通体育路、新园路,新建农民住宅新村。6、新建职业教育中心和第四小学。7、完成10万亩水稻规范化旱育稀植和1万亩长红枣产业基地建设。8、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程,完成3万亩土地整理项目。续办大事4件,即:1、完成天马冶化10万吨高纯铅建设项目。2、完成下白公路二期建设。3、完成市医院门诊楼、住院楼迁建年度计划。4、继续抓好山川过渡带百公里草畜产业基地建设,建设下桥、老鼠嘴两个养殖业平台,退牧还草100万亩。同时,切实抓好免征农业税、启动住房公积金、城市低保户供暖直补、农民大病救助等60件实事。 乡镇概况 东塔镇 地处灵武市郊,辖9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委会,一所中学,三所小学,全镇总人口65135人。行政区划后辖区有植被丰富的草原8.4万亩,有耕地15108亩,地理条件优越排灌设施配套,土地肥沃产出率高,主要盛产优质大米、小麦、特色瓜果、蔬菜,以长红枣、玉皇李子、口外杏子等名特优水果而名扬区内外,俗吸塞上“花果之乡”的美称。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借助地处城郊、有山有川的区位优势,紧紧抓住“融入大银川,建设新灵武”的契机,新上灵武长枣6800亩,建成了全市最大的马场湖灵武长枣园区;以设施温棚为主的瓜果蔬菜种植扩大到3100亩;建成以马场湖高科技养殖园区为龙头的小群体大规模养殖场12个。形成了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占地1700亩地羊绒工业园区建设正地进行;占地2000亩灵武电厂落户东塔镇定位于马场湖,到2003年全镇兴办年产值过1000万元的私营骨干企业19家,年末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87元。在狠抓经济工作的同时,社会各项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 梧桐树乡 位于灵武市区西北部,乡政府距市区15公里,全境158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总人口25531人,其中:回族6621人,占总人口的26%;全乡耕地面积52125亩,2003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91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1元; 近年来,在党委、政府一班人的正确带领下,经济优势明显,特色产业突出;一是水稻旱育稀植面积达到2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0%;二是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乡羊只存栏63429只,猪存栏36500头,牛存栏5526头,种植饲草23269亩;三是近年来全乡共栽植各类树木457万株33471亩,环村林带82条,农田林网建设9600.8亩,形成南北长35公里的绿色风景线;四是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2468亩,其中瓜菜8251亩;五是河忠三叉路口粮食加工企业达到30多家,年购销粮食20万吨,产值3亿元,实现利润1000万元,是全市最大的粮食加工及贩运集散地;六是2004年上半年全乡共引进5个项目,总投资2077万元。 梧桐树乡今后的发展方向是:粮食稳农、畜牧富农、精品活农、龙头强农、劳务促农、招商带农、科教兴农、组织保农。 宁东镇 宁东镇被称为宁夏第一镇,原名磁窑堡镇,位于灵武市东部。307国道、银青高速公路、磁马公路、大古铁路横穿而过,成为宁夏与东部地区沟通的重要经济通道。宁东镇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已探明煤炭储量273亿吨,是全国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宁东镇作为“一号工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主战场,是宁夏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窗口。自2003年宁东基地掀起开发建设热潮以来,马莲台电厂、灵武电厂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还有灵武市佳能煤炭公司等大中小型企业近百家。镇辖区共有5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总人口24038人,其中:城镇人口26000人,农村人口5455人。矿藏资源丰富,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陶土、硝、石膏等,其中煤炭是优势资源,具有分布广、储量丰富、煤质优良等特点,探明储量为一千亿吨以上,属于优质的动力和化工原料,现已建成磁窑堡煤矿、灵新煤矿、羊肠湾煤矿等企业200余家。截止2004年6月底,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11300万元,营业收入9865万元,工业产值7581万元,利润767万元,企业增加值2303万元。 在未来的十五年内,将有马莲台电厂、灵州电厂、基地供水工程、东湾电厂、梅花井煤矿等20个新建重点项目在我镇辖区内开工建设,号称宁夏“一号工程”的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也将落户我镇,建设总规模为年产原煤8030万吨,火电装机容量1920MW,年产煤炭间接液化产品1000万吨,年产煤基二甲醚200万吨和甲醇170万吨,预计总投资1780.7亿元。届时,磁窑堡镇将成为西部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白土岗乡 位于灵武市南30公里处,东靠盐池县、南邻同心县,西接利通区。全乡辖12个行政村,人口16698人,回族占全乡总人口的74%。耕地总面积17561.85亩,草原面积170万亩。土地资源丰富,农业开发潜力巨大,山区草原生长着甘草、麻黄等多种中药材,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灰岩、湖盐、芒硝、石膏、陶土、粘土、沙板石、砂砾石等,尤以煤炭、石没最为可观。辖区内中央企业一家(长庆油气处),区属企业四家(区劳教所、高闸煤矿、石沟驿煤矿、设计院煤矿)工矿、个体私营企业274家。工农业总产值逐年增加,2003年达到8808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4020万元,工业总产值达到47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18元。基本建设步伐加快,邮电、通讯、交通、水利、供电事业有了快速发展,211国道等交通干道从全乡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5个村的农电网改造已基本完成;全乡完成高标硬化道路34.4公里;程控电话遍布全乡各村,电话安装率达35%;农田水利设施面貌大有改观。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2003年达到2412万元,占农民收入的60%以上。 马家滩镇 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东与盐池县王乐井乡,西、南与本市白土岗乡,北与磁窑堡镇交界。,全镇下辖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农业人口2881人,其中回族人口1495人,占总人口的56%,非农人口15.7万人。马家滩镇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山区乡镇,可利用草原面积88万亩。甘草资源丰富,是本镇的主要特点,2001年,北京美康中药材进出口公司、上海明阳公司分别在本镇投资围建甘草基地7.5万亩和6.5万亩。 畜牧业是本镇的“龙头”产业,2003年畜牧业收入454万元,占总收入的53.8%,畜牧业比重占农业的78%,全镇现存栏羊只2.6万只,百户百只基础母羊养殖户达到147户。 临河镇 位于灵武市北端,北依长城与陶乐相邻,西与首府银川隔河相望,东接磁窑堡镇,黄河流经全镇21公里。耕地面积1.35万亩,草原面积72万亩,辖7个行政村、2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0.8万人。 工业实力逐步增强。全镇现有各类企业168家,砖厂27家及其他工厂36家,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6亿元。 2003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486.3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43万公斤,蔬菜种植面积2860亩,长枣种植面积2600亩,羊只饲养量达到7.02万只,存栏4.8万只。退耕还林7.3万亩,种植优质饲草15万亩。同时,结合实际,强化劳务输出工作,全镇劳务输出3.1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20元。全镇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引进项目13个,投资总额达6亿元。 郝家桥镇 位于灵武西南,距灵武市区9公里,灵吴青一级公路穿镇而过,全镇耕地面积38105.7亩,总人口32249人,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6%以上,辖19个行政村。 近年来,特别是撤乡建镇以来,以农村基层党的建设统揽工作全局,紧抓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2003年,全镇社会生产总值达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镇上先后被评为“全国法制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文化工作先进乡镇”、“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全区发展乡镇企业先进集体”、“文明乡镇”、“全区双文明工作先进集体”等 崇兴镇 位于灵武市南5公里处,辖区12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耕地4.6万亩,人口44046人,其中回族人口3.6万人,占人口总数83%。 2004年上半年,全镇社会总产值2.65亿元,工农业产值1.9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260元。镇党委如期实现了“五好党委”目标。该镇工作的主要特点是:一是畜牧业继续保持了高位发展势态。投资340万元完成了海子东山坡、老鼠咀羊产业平台建设,羊只入栏3200只;投资450万元完成了韩氏平台前期建设,达到了水、电、路的“三通”。扩建了1个占地30亩的奶牛示范园区,完善了金昊达奶牛养殖园区,奶牛入园达480头。全镇羊只饲养量达8.1万只,基础母羊4.3万只;奶牛6740头,新增740头。二是种植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高质量的完成了3644亩长红枣基地建设,种植水稻2.3万亩,扩大旱育稀植1.8万亩,饲草种植2600亩;华一、龙三两村建设移动温棚2.8万间。三是二、三产业收入增加。完成忠兴绒业、荣恒纸业的前期扩建,产值分别达600万元和450万元,加紧发展以龙三村、华一村为主的粮食加工业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四坊”经济的发展规模扩大增效明显,二、三产业从业人员6618人,产值达2.8亿元。到2004年末,全镇社会总产值达4.1亿元,农业总产值1.2亿元,畜牧业产值6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50元。 § 灵武交通 灵武 灵武交通发达,河东机场与纵横交错的高等级公路构成了立体交通网络,市区距首府银川市38公里、吴忠市17公里,交通极为便捷。 § 灵武旅游 周边旅游景区 一 鸣翠湖生态旅游区位于银川市兴庆区东侧,西距市区9公里,东临黄河3公里,总规划面积6.67平方公里,是银川市东部面积最大的自然湿地保护区. 鸣翠湖是黄河古道东移鄂尔多斯台地西缘的历灵武 史遗存,是明代长湖的腹地.这里湖光戏柳,草树烟绵,百鸟翔集,鱼跃其间,远望水鹭双飞起,近看风荷一向翻.塞上雄浑,江南秀色,豁豁然集于苇浪水波间. 二 青铜峡鸟岛属于青铜峡水库区的一部分,因其栖息许多鸟而得名。这里景色得天独厚,有自然河流、湖泊和天然林区,是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鸟岛面积有3万亩,南北长10余公里,东西宽3公里。其中有5000多亩的天然林,2万多亩的天鹅湖、中心湖、西湖。鸟岛西靠109国道,东沿黄河与一百零八塔、宁夏八景之一"牛首慈灵武 云"、大小西天寺庙、黄河流域著名水利枢纽工程等人文景观有机结合。 鸟岛有100多种鸟类,成群的野鸭和成群的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天鹅、白鹭等,天天在不断增加。鸟岛正在进行高标准投放,即将出现自然林区的百鸟乐园大鸟览,形成了百鸟鸣翠鸟的世界;鹿群及大自然中的各种动物、自然景色、林区草丛生态协调发展;林区中无数套木屋,外形和大自然协调,内部设施高雅;2500亩人工林和5000多亩自然林区相呼应;近万亩加拿大紫花苜蓿把鸟岛装饰一新。鸟岛的确是山水相映、鸟语花香,是不可多得的西部风景区。 三 兵沟大峡谷位于陶乐县南部,距首府银川40公里,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天然泄洪沟,蜿蜒曲折十几公里。 据史书记载是秦汉时期屯兵之地,故称为“兵沟”。附近的“浑怀障”遗址为秦代大将蒙恬所筑。沟内地形独特,沟壑发达,纵横交错,充满浓郁的神秘色彩,是旅游探险的绝妙去处。《贺兰雪》、《绝地苍狼》、《陈真》、《苦泉纪事》等十几个影视剧组在此进行外景拍摄。 灵武灵武 兵沟北岸与黄河东岸之间不规则分布着百余座葬墓群,有单葬墓、合葬墓,从内部结构看有砖墓室、木墓室、石墓室、土墓室,是宁夏目前发现最集中,数量最大的汉代墓群,具有较高的文物考古价值和旅游参观价值。 § 灵武历史沿革 战国时期为秦北地郡辖地,秦统一全国后,置富平县(今吴忠市利通区),灵武属其管辖。西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置灵洲(因其地处河之洲,“随水上下,未尝沦没”,故名),此乃该地最早的政区设置。北魏太延三年(437年)在今市境置薄骨律镇。孝昌二年(526年)又改薄骨律镇为灵州,北周时改置回乐县。隋大业三年(607)为灵武郡治。唐武德元年(618年)再为灵州治,唐太宗李世民为修民族和好曾亲临此地,天宝末年安史之乱,肃宗李亨于756年即位于此,遂升为大都督府。宋咸平五年(1002年),地入党项,县废,改称西平府。1038年西夏建国,一度为西夏国临时国都。元仍为灵州治,属甘肃省宁夏府路管辖。设置灵州守御千户所,属陕西布政使司所辖。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置灵州,属甘肃省宁夏府。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置灵武县,属甘肃省朔方道(即宁夏道)。1929年朔方道改建为宁夏省。1945年宁夏省建行政督察专员区,灵武县属第一督察专员区,不久,此区撤销,仍属宁夏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夏省于1954年建立河东回族自治区,灵武即属河东回族自治区。同年秋,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省,宁夏省河东回族自治区改为甘肃省河东回族自治区。1955年河东回族自治区改称吴忠回族自治州。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吴忠回族自治区随即撤销,灵武县直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197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南地区建立,灵武县归其管辖。 199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灵武市(县级),仍属银南地区。1996年9月16日,灵武市正式挂牌办公。1998年,灵武市由地级吴忠市代管。 2002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宁政发[2002]92号)批准:将灵武市由吴忠市代管变更为由银川市代管。 1929年宁夏建省后灵武分为区、乡、闾三级,1935年改为区、乡、保、甲制,后来撤销区,实行乡、保、甲制。到1949年解放前,县辖1镇(吴忠镇)15乡。 1949年解放后,全县组建为8个区49个乡,并改吴忠镇为县辖吴忠市。 1950年1月,析县境西部1市3区组建省辖吴忠市后,县辖5个区23个乡。即:第一区驻城镇,辖4乡;第二区驻崇兴寨,辖5乡;第三区驻郭家桥,辖5乡;第四区(原为第七区)驻红山堡,辖5个乡;第五区(原为第八区)驻磁窑堡,辖4乡。 1952年,第五区的各个乡均分成两个乡,以原第五区第三、四乡的地域组建为第六区。1953年以国营灵武农场及第四区第五乡合并成立农场乡,由县直管。1955年冬,撤销第一、二、三、四区,将所属19个乡合并组建为10个乡;第五、六区保持不变。此时全县共辖2区及城镇、崇兴、台子、胡家堡、郝家桥、清水营、杜木桥、新华桥、新龙滩、农场、磁窑堡、清水营、沙沟、横山、石沟驿、海子井、马家滩、杨家窑等18乡。 1958年人民公社化,全县组建为3个人民公社,下辖11个管理区。即跃进公社,驻崇兴寨,辖5个管理区;星火公社,驻城关,辖3个管理区;燎原公社,驻磁窑堡,辖3个管理区。不久,3个公社按驻地分别更名为崇兴、城关、磁窑堡公社。1961年,3个公社调整为11个公社。原崇兴公社分为崇兴、郝家桥(先称胡家堡)、郭家桥、杜木桥等4个公社;原城关公社分为城关、新华桥、梧桐树3个公社;原磁窑堡公社分为磁窑堡、横山、石沟驿、马家滩等4个公社。 1964年6月,由城关公社析城镇部分,置城镇。1075年5月,城关公社更名为东塔公社。1980年5月,横山公社更名为临河公社;石沟驿公社更名为白土岗公社。 1981年4月,在新开发的五星坡增置五里坡公社。1983年6月,各公社改称为乡。9月,在大泉新灌区置大泉乡。1985年12月,将崇兴、新华桥、磁窑堡、马家滩4个乡改建为镇。 2000年,灵武市辖5个镇、9个乡。总人口249890人,各乡镇人口: 城镇 30986 新华桥镇 23753 崇兴镇 17325 磁窑堡镇 30079 马家滩镇 11199 东塔乡 18271 梧桐树乡 20464 杜木桥乡 16257 郝家桥乡 19651 郭家桥乡 17230 大泉乡 7545 临河乡 7366 五里坡乡 4755 白土岗乡 9275 羊泉墩虚拟乡 4251 灵武农场虚拟乡 10064 长庆局油气处虚拟乡 1419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4年9月,原灵武市临河镇横城村已正式划归兴庆区掌政镇管辖。横城村东靠水洞沟,西靠黄河,南靠临河镇石坝村,北靠明长城,南北宽3.5千米,东西长15千米,总面积约50多平方千米,人口547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