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灵宝苹果 |
释义 | § 苹果简介 灵宝苹果 在我国栽培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别名有:奈、林檎、里檎、来檎、频婆果等。晋代,洛阳已有苹果种植,但那时的品种不佳。十九世纪欧洲优良品种传入我国,果实大、味佳、耐贮藏,迅速得到了推广。现在,苹果成为我国大宗水果品种之一。 § 灵宝简介 灵宝苹果灵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诸如:女娲补天,夸父逐日,黄帝铸鼎,老子著经等美丽的神话和历史典故均与其密切相关。 灵宝古称弘农和桃林,唐开元29年,唐玄宗李隆基因在此境内的函谷关掘得“灵符”,遂取“天降宝物”之意,易年号为“天宝”,并将桃林御赐了一个非常响亮悦耳的名字。这就是今天以“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著称于世,以“金城果乡,道家之源”驰名中外,被世人誉为豫秦晋黄河金三角上的明珠——灵宝。 灵宝是一座非常美丽漂亮的现代化城市。土地面积3011平方公里,人口73万。作为河南的西部门户,她南依秦岭,北濒黄河,位于洛阳和西安两大古城之间。交通便利,区位优越。陇海铁路、310国道、连霍高速公路及建设中的郑(州)西(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横穿东西,209国道和即将建设的临(汾)三(亚)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是黄河“金三角”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聚集中心,也是承接东部、连接中原、进军西部的桥梁和纽带。 灵宝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先后高标准、高起点进行了涧东区、城市北区开发建设,目前,涧西区、涧东区、城市北区三位一体,脉络相通,风格高雅,环境优美,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31%,成为豫秦晋金三角地区最适宜人居的现代化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灵宝在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工业、农业、旅游业等方面的发展中,均取得了巨大成就。200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57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亿多元。在全国第六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位居全国县市第138位,名列中部百强县市第16位。先后被确定为河南省改革发展特别试点县(市)、首批扩权县(市)和对外开放重点县(市),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市、体育先进市、文化先进市、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并被命名为“中国金城”。[1] § 灵宝苹果历史 灵宝苹果 灵宝是我省最大的苹果基地,产量已达一亿数千万斤。灵宝苹果的栽培历史,清代县志有记载。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阌乡县志》载:'苹果,有亦不多'。1923年,灵宝实业家李工生从烟台、青岛等地购回西洋新品种苹果树苗,倾其家产,惨淡经宫营,几经周折,终获成功。三十年代,全县苹果园近3000亩,年产20余万斤。品种有倭巾、不国光、伏花皮等。全市果园仅300余亩,年产100余吨,直到建国后才有了突破性进展。1956年,灵宝县在海拔1300米高的寺河山建起了300亩国营园艺场,被誉为“亚洲第一高山果园”。1992年全县苹果总产15万吨,行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不仅在港、台地区受欢迎,而且在独联体、蒙古、港台和东南亚各国也很受欢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苹果生产成为灵宝市发展经济的“龙头”,发展到10万亩。1998年灵宝苹果被中国果协授予“中华名果”称号;2002年8月,该市30万亩苹果通过国家验收,获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新红星、金冠、红香蕉、红富士、国光等品种在历年全国鉴评会上独占鳌头。 如今,在寺河山区的东村乡和寺河乡,分别立着“创业者纪念碑”和“建设者纪念碑”,是为了纪念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开创灵宝苹果种植业的人们。除此以外,在灵宝人的心中还有一块碑,是为灵宝果业的奠基人、先行者李工生而立的。发展经济的“龙头”,发展到10万亩。1998年灵宝苹果被中国果协授予“中华名果”称号;2002年8月,该市30万亩苹果通过国家验收,获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新红星、金冠、红香蕉、红富士、国光等品种在历年全国鉴评会上独占鳌头。 [2] § 营养价值 灵宝苹果 灵宝苹果果个大、色泽艳、含糖高、味道美、耐贮耐运,其内、外在品质在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在长期的栽培中成为具有明显地理特色的名优产品,其管理技术和贮藏、销售等措施都比较到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2002年初,国营灵宝市园艺场引进中国农大最新科研成果SOD新技术和山西农科院的富钙、富锌多维营养苹果专利,喜获成功。果品一上市,单果价格达4.5元,后又突破10元大关,创造了灵宝苹果有史以来最高价位。 据说,SOD是一种活性酶,对人体有防病治病、美容保健、延缓衰老等功效,为灵宝果品产业更是锦上添花。不但占领了三门峡地区各大超市,而且被首都市场看好。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灵宝苹果特别“吃香”。[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