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梵志
释义

§ 基本资料

图片

姓名:王梵志

生卒:

描述:中国历代名僧

籍贯:中国(唐朝)

出处:

§ 人物概述

神秘的通俗诗僧王梵志

王梵志,家世、生平皆不见於史籍。但文人的笔记小说常提到他。冯翊的《桂苑丛谈》说:王梵志,卫州黎阳人也。黎阳城东15里有王德祖者,当隋之时,家有林檎树,生瘿,大如斗。经三年,其瘿朽烂。德祖见之,乃〓其皮,遂见一孩儿,抱胎而出,因收养之。至7岁,能语。问曰:“谁人育我,复何姓名?”德祖具以实告。因曰:“林木而生,曰梵天。”后改曰“志”。“我家长育,可姓王也。”作诗讽人,甚有义旨。盖菩萨示化也。这段传奇式的记载,在提到诗人出生缘起时,极具神秘色彩,如说他生于林檎(苹果)树之瘿(树瘤),就绝难令人置信。范摅的《云谿友议》另有一说:“梵志者,生于西域林木之上,因以梵志为名。其言虽鄙,其理归真。”此说也认为梵志为林木所生,只不过将其出生地由黎阳改为西域,其神秘色彩依然很浓。由于林木之说不足信,所以也有人认为王梵志并无其人。幸而时隔千余年之后,于敦煌佛窟竟出土了一件“大唐开元二十七年,岁在癸丑二月,东朔方黎阳故通玄学士王梵下直下孙王道”奠祭其友杨筠的祭文,这就不仅确证了王梵志确有其人,而且也确证了王梵志籍贯黎阳。由于王梵志孙王道的祭文撰于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由此逆推,王梵志生活的年代应该是唐高宗、武则天之世。

§ 主要事件

王梵志何时出家?出家后有过什么活动?现在都不清楚。只知道他曾经写过许多通俗诗。他的通俗诗,唐宋时还很流行。皎然的《诗式》、范摅的《云谿友议》、何光远的《鉴戒录》、惠洪的《林间录》、《冷斋夜话》、阮阅的《诗话总龟》、晓瑩的《云卧纪谭》、庄绰的《鸡肋篇》、费衮的《梁谿谩志》、计有功的《唐诗纪事》、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陈岩肖的《庚溪诗话》、陶宗仪的《说郛》、杨慎的《禅林钩玄》等都转录有王梵志诗。日本平安朝(784-897年)编纂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也著录了《王梵志诗集》,可见早在唐朝王梵志诗便已流传到日本。可是,到了明清以后,王梵志诗却渐渐失传,清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全不收录王梵志诗,连散见于唐宋诗话、笔记的王梵志诗也不收录,仿佛王梵志其人、其诗全不存在。

幸而本世纪初于敦煌佛窟出土了20多种唐宋时期的王梵志诗手抄写本残卷,经过整理、校辑,共得诗336首。与同时出土的其他诗人的诗作相比,梵志诗的数量竟居首位。这说明王梵志诗曾在我国西部边陲广泛流传,深受僧俗民众的欢迎。我们甚至可以说,王梵志是唐代最著名的通俗诗人。

王梵志的诗篇,内容十分广泛。有的是演绎佛理教义、宣传佛教思想。如以下诸诗:寻常勤念佛,昼夜爱书经。心里无蛆伫,何愁佛不成。持戒须含忍,长斋不得嗔。莫随风火性,参差误煞人。闻钟身须侧,转卧莫经眠。万一无常去,免至狱门边。师僧来乞食,必莫惜家常。布施无边福,来生不少粮。恶事总须弃,善事莫相违。知意求妨法,必得见如来。布施生生富,悭贪世世贫。若人苦悭惜,却却受辛勤。人纵百年活,须臾一日死。彭祖七百岁,终成老烂鬼。托生得他乡,随生作名字。轮回变动急,生死不由你。身带无常苦,长命何须喜。不闻念佛声,满街闻哭响。有的是教人如何待人接物,类似于家训、世训。如以下诸诗:他贫不得笑,他弱不得欺,太公未遇日,犹自独钓鱼。恶口深乖礼,条中却没文。若能不骂詈,即便是贤人。长幼同钦敬,称尊莫不遵。但能行礼乐,乡里自称仁。饮酒妨生计,摴蒲(按即赌博)必破家。但看此等色,不久作穷查。亲中除父母,兄弟更无过。有莫相轻贱,无时始认他。夜眠须在后,起则每须先。家中勤检校,衣食莫令偏。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推。但能辨此意,祸去福招来。有的是讽刺批判时人的虚伪、自私、奸巧诡诈。如:众生头兀兀,常住无明窟。心里为欺谩,口中佯念佛。你孝我亦孝,不绝孝门户。只见母怜儿,不见儿怜母。长大娶得妻,却嫌父母丑。耶娘不采聒,专心听妇语。生时不供养,死后祭泥土。如此倒见贼,打煞无人护。生时不共作荣华,死后随车强叫唤。齐头送到墓门回,分你钱财各头散。造作庄田犹未已,堂上哭声身已死。哭人尽是分钱人,口哭元来心里喜。

反映社会现实,揭露贪官污吏,诉说民生疾苦的诗篇也很多,不下数十首。以下三首就极有思想性:富饶田舍儿,论情实好事。广种如屯田,宅舍青烟起。横上饲肥马,仍更买奴婢。牛羊共成群,满圈豢肥子。窖内多埋谷,寻常愿米贵。里正追役来,坐着南厅里。广设好饮食,多酒劝且醉。追车即与车,须马即与使。须钱便与钱,和市亦不避。索〓驴驮送,续后更有雉。官人应须物,当家皆具备。县官与恩泽,曹司一家事。纵有重差科,有钱不怕你。贫穷田舍汉,菴子极孤凄。两穷前生种,今世作夫妻。妇即客舂擣,夫即客扶犁。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男女空饿肚,状似一食斋。里正追庸调,村头共相催。幞头巾子露,衫破肚皮开。体上无裈袴,足下复无鞋。丑妇来怒骂,啾唧搦头灰。里正被脚蹴,村头被拳搓。驱将见明府,打脊趁回来。租调无处出,还须里正陪。门前见债主,入户见贫妻。舍漏儿啼哭,重重逢苦灾。如此硬穷汉,村村一两枚。你道生胜死,我道死胜生。生即苦战死,死即无人征。十六作夫役,二十充府兵。碛里向西走,衣甲困须擎。白日趁食地,每夜悉知更。铁钵淹乾饭,同伙共分诤。长头饥欲死,肚似破穷坑。遣儿我受苦,慈母不须生。

梵志诗平实质朴、通俗易懂,自其问世以来,深受释氏佛门的欢迎。如敦煌写本《历代法宝记》即曾记述无住禅师引王梵志诗“教戒诸学道者”;敦煌写本《佛书》也曾引用梵志诗讲解经文;宗密的《禅源诸诠集都序》则盛称王梵志诗同志公、傅大士一样,“或咏歌至道,或嗟叹凡迷,或但释义,或唯励行,或笼罗诸教”;范摅《云溪友议》亦记:玄郎上人遇到“愚士昧学之流,欲其开悟,别吟以王梵志诗”。可见,王梵志诗宣传佛学义理之效果,远甚于一般和尚的讲经。

就诗歌艺术而言,王梵志诗也是民间通俗诗的代表,它对唐代诗歌的发展也曾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物评价

王梵志诗是民间通俗诗的代表,它对唐代诗歌的发展也曾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

§ 相关链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5: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