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九十五条论纲》
释义

§ 名书简介

《九十五条论纲》1517年10月30日,马丁·路德写了《九十五条论纲》,第二天中午贴在维登堡教堂门口,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他说:当钱投入钱柜的叮当作响时候,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他认为出卖赎罪券是“欺骗”和“捏造”,是犯了错误,是宣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这种论点对教皇和天主教会是一个沉重打击,无疑是一次思想解放,从此有了思想自由和宗教自由。而这也立即在德国引起了燎原大火,农民、平民把它看成起义的信号,市民、骑士甚至部分诸侯也卷入了反教会的浪潮,顿时,路德成了各种反对派团结的中心,《九十五条论纲》也成了各派的共同纲领,两个星期便传遍了整个德国。 [1]

§ 背景搜索

马丁·路德画像马丁·路德是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新教路德宗的奠基人。

1483年11月3日,马丁·路德出生在德意志东部的一个小山村,父亲是当地的一个小企业主。

1505年大学毕业以后,他进入雷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他在那里学习神学,并且洁身自律。1508年他成为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在大学的钟楼书斋中潜心研究。1512年成为维登堡修道院副院长,领受神学博士学位。1515年升任图林吉亚地区11座修道院的区监督。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败奢侈,日益坚定了他进行宗教改革的决心。他开始着手创建自己的宗教学说———“因信称义”说。他认为一个人灵魂的获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什么教会的繁琐仪式。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教会和僧侣阶层的特权。

1517年11月1日,为反对教皇利奥十世借颁发赎罪券盘剥百姓,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前贴出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九十五条论纲)。《论纲》所引起的强烈反响,甚至出乎路德自己的预料。社会各阶层都对《论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以说《论纲》点燃了第一次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宗教改革的火焰。路德一下子成为德国全民族的代言人,各阶层的热烈支持,使路德走上了同罗马教廷彻底决裂的道路。

马丁·路德的雕像1519年,罗马教会的神学家约翰·艾克同马丁·路德在莱比锡展开了大论战。在路德唇枪舌剑、咄咄逼人的攻势之下,约翰·艾克狼狈不堪地败下阵来,这场大辩论无疑成为路德宗教改革生涯中的一次重大转机。1520年是宣扬路德学说最火的一年。那一年共出版德文书籍、文章208册,其中路德的著作有133册之多。被称作宗教改革三大论著的《致德意志贵族公开书》、《教会被囚于巴比伦》、《基督徒的自由》都发表在那一年。在这些著作中,路德的攻击矛头并非指向某一教皇或教廷的奢侈腐败,他矛头所指是整个封建神权政治。他的学说从根本上否定了中世纪的宗教组织,否定了奴役人们的圣礼制度和教会法规,提出建立与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资产阶级廉俭教会,并在宗教理论上以资产阶级自律的宗教取代了封建主义他律的宗教。

1520年10月,教皇下诏书,勒令路德在60天之内悔过自新,否则将开除他的教籍,路德毫不退却,将教皇的诏书付之一炬。路德这种坚决态度更是极大地鼓舞了拥护者和支持者的信心,他们更加崇敬路德,也更加向往宗教改革。可以说由路德点燃的宗教改革之火在西欧各国已成燎原之势。

马丁·路德之妻的画像教皇一再敦促德皇查理五世为路德定罪。德皇终于决定于1521年4月17-26日,在沃尔姆斯召开帝国会议,为路德定罪,给这样一个离经叛道的叛逆者以惩诫,同时也要给路德的拥护者们表演一次杀鸡儆猴的把戏。路德并没有被教皇的淫威吓倒,他昂首挺胸地到达沃尔姆斯,在帝国会议上据理力争,毫不让步。他声称:“我坚持己见,决无反悔!”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充分表达了当时德意志人民要求摆脱罗马教廷控制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

查理五世、教皇等一帮人无计可施,只好蛮横地对路德进行人身迫害,宣布路德为不受法律保护的人。路德无法立足,只好隐居到瓦特堡,从事圣经翻译。

1546年2月,路德死于出生地艾斯勒本,享年63岁。

推荐阅读版本:《改变人类命运的八大宣言》,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 内容精要

19世纪西方人眼中的路德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提出了基督教改革的思路,矛头直指罗马天主教会颁布的赎罪券,其核心论点是“因信称义”说。

“因信称义”理论否定宗教的形式主义,强调宗教信仰的个人内在基础决定一切。其目的在于揭露基督教表里不一的虚伪性,宣扬信仰的自主性,以摆脱罗马天主教的束缚。路德认为对上帝的信仰应该建立在个人心灵的基础上,真正的基督徒首先应该在内心信仰上帝,靠这种内心的虔诚的信仰直接与上帝交流,只有这样,才会有真正的爱心,才能有善行,从而得到上帝的拯救,也就是所谓的“爱是信的明证”。如果内心没有真正的信仰,那么任何外在的手段都是无用的。例如圣职、祈祷、施舍、捐献、忏悔包括购买赎罪券等等,靠这些手段是无法获得自由、圣洁、真理、和平。尽管外表是虔诚的,可是缺乏了内心的信仰,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路德并没有否定从真正的信仰所产生的善行,只是反对单纯依靠外在手段作为判断善恶的标准,得救的惟一条件是全心全意信仰上帝。

上帝教导人们应当悔改,并不指神甫所执行的认罪和忏悔,也不仅指内心的悔改,是说信徒一生都应当长久地意识到这个问题。内心的悔改如果不产生肉体外表的各种刻苦的努力修行,就是虚空的。罪恶的惩罚是与自我的认识和悔改同样重要的。这个过程将一直持续到信徒进入天国。赦免人的罪责是上帝的权力,而不是教皇的事情。教皇只能宣布或肯定罪责已经得到上帝的赦免,而不能自己赦免任何罪责。

马丁·路德2教皇通过颁发赎罪券来赦免上帝对人的惩罚,完全是错误和骗人的。教皇所谓的全部免除一切惩罚,并不是免除购买者的,而是免除他们自己因为违背上帝意志强加给人们所遭受的惩罚。每一个真正悔改的基督徒,即使没有赎罪券,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责。真诚的悔改是要去主动寻找并通过爱补赎的。而教皇滥发赎罪券,只能使人们疏忽并厌恶补赎,反而得到上帝的愤怒。每一个真正的教徒都应该清楚地知道,即使他们有很多余款,也应当用于家庭开支而非购买赎罪券。即使购买赎罪券,也应当出于自主选择而非命令。教皇期待赎罪券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更胜于期待人们的虔诚悔改。

路德批判了教会的虚伪、教士的贪婪,主张国家至上,支持德国诸侯没收教会财产,取消向罗马教廷进贡,简化宗教仪式,在祈祷时使用本民族语言。他指出,国家政权是神授的,国家权力是惟一合法的政权,教会没有立法权和行政权,只是国家政权的工具。如果说有宗教权威,那么绝不是教皇,而是《圣经》。信徒应当直接读《圣经》,对其含义和解释也可以完全以个人的理解和判断为基础。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阅读《圣经》来取得自己的信仰,并直接与上帝打交道,根本不需要教士或教会作为人和上帝的中介。每个信徒对《圣经》和宗教的信仰是自主的、自由的,任何人都无权强迫他人信教。

他强调信仰自由,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注重个人作用和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对于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 专家点评

马丁·路德3一个人的思想火花,到底能不能点燃一场革命?

早在16世纪,一位清修教士马丁·路德的一生就证明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有人说,马丁·路德是近代“被谈论最多,被了解最少”的人物。我们能说出是他引导了宗教改革,却无法理解他的神学;我们阅读过他慷慨激昂的演说词,却无法读懂他的内心和信仰。在中国,不但有众多的历史学者写到过他的事迹,而且连普通的中学学生都记得他的名字。然而,我们对他的了解却仅仅限于他的名字,至于名字后面深邃的思想,我们却是知之甚少。

但是,我们又都生活在他的影响之下。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把他列为历史上第二十二名“影响最大的人物”。因为,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现代化进程,从某个方面来说就是社会生活上的自由化民主化进程,以及经济生活上的市场化技术化进程,这些进程可以追溯到18-19世纪的启蒙运动和政治革命,17-18世纪的现代科学和工业革命,再往前,以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推动了这些历史潮流,并将世界历史从中古扭向现代的那场波澜壮阔的运动,便是16世纪的宗教改革。引爆宗教改革火药桶的那一粒火星,是从路德的心里迸发出来的。所以,每一个历史学家都不得不把宗教改革同路德的名字连在一起;所以,一个现代人如果要从深处理解自己处身的世界,理解自己卷入其中的历史进程的原因,就必须理解马丁·路德,理解这个基督徒的信仰精神是怎样影响了历史,怎样参与形塑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马丁·路德4路德所处的德国社会,经济比较发达,地理位置重要,商业比较繁荣。但与西欧各国相比,它的经济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经济的分散性加剧了政治上的分裂割据状态。政治经济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导致国内一片混乱。天主教会借机扩大自己的影响,僧侣们无恶不作,整个国家处于一片“混沌”状态。1517年3月,教皇利奥十世以修建圣彼得大教堂为名,颁布“赦罪状”,强行发售“赎罪券”,搜刮民财。他派出特使到德国各地兜售,到处宣扬赎罪券的功效,只要购买者将钱币投入钱筒,听见叮当一声响,那么已经死去的家属的灵魂立刻从炼狱飞升天堂。依靠这种手段,教皇聚敛了大量的黄金、白银,这对货币经济 刚刚得到发展的德国经济无疑是个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反对罗马教廷的力量只需一点火星就能爆发出来。路德这位默默无名的虔诚的基督徒就在历史的潮流推动下,成为了这颗火星。他采用当时大学里神学辩论会的传统,在维登堡大教堂的门上贴出了《九十五条论纲》。

当时的路德只是一个30多岁的无名之辈,在自己阴暗的书房中思考对上帝的信仰。他既非大权在握的政治家,又非精明能干的组织者,也不是闻名遐迩的学者,只是以单纯的理念宣扬自己所坚持的准则。在心灵深处。他不但从未想过要启动一种社会历史的现代化进程,而且也从来没有顺应当时人文主义新思想的潮流。他所做的,只是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直面自己如何释罪称义的信仰难题。

《论纲》被学生们从拉丁文翻译成德文,人们争相传阅,两个星期内传遍德国,引发了震动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路德开始以德国人民反对天主教会腐败堕落的代言人登上历史舞台。这一切都是他不曾料到的。在宗教改革造成了历史巨变之后,他说,是上帝将他带进历史事变,“就像牵着一匹瞎马”。在宗教改革的声浪高涨之际,他说:“这首歌的调子,对我的嗓音来说太高了。”路德出于自己坚定的信仰,毫不动摇地站在罗马教会的对立面。他所发起并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整个欧洲,永久性地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于西欧的封建神权统治。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文化发展中起着一种微妙难言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517年之前欧洲各国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教会的思想专制非常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他的宗教学说为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思想武器。

马丁·路德6后人毫不吝惜地将各种赞美词献给他,丢勒称他是一个“创造了奇迹的圣人”,赫尔德尔说他是“德意志民族的导师”和“促使欧洲觉醒的改革家”,海涅认为他应该享有“永恒荣誉”,托马斯·曼评价他“提出人与上帝之间的直接关系”从而促进了民主。恩格斯认为路德是他那个“时代的巨人”。

不仅如此,路德还对德意志民族的统一起到了作用。1543年,路德翻译的德文《圣经》面世了,路德依照着未经后世篡改的希伯莱文和希腊文原本进行翻译。他的翻译使任何识字的人都有可能亲自学习《圣经》,而不必依赖教会和教士们。同时,他使用的是德国语言,这种统一的语言成为联系德意志各邦的重要纽带。海涅认为路德对圣经的翻译是“创造了德语”。从丢勒到托马斯·曼,从梅兰希顿到马克思的所有德国伟人都极其推崇他的语言,尊他为“德语之父”。这本德语《圣经》在一定意义上促成了德意志民族的统一。

路德并不是一位完人,他的一生功过参半。虽然他自己是一位宗教信仰的叛逆者,但是他却丝毫不能容忍在宗教问题上和他持有不同意见的人。也许就是在一定的程度上由于路德不容异说的榜样,才使得宗教战争在德国远比其他国家如英国激烈和残忍。此外他凶狠野蛮地反对犹太人。他极其恶毒攻击犹太人的作品也许有助于为20世纪德国的希特勒时代开辟道路。

§ 历史意义

马丁·路德7《九十五条论纲》是马丁·路德于1517年10月31日张贴在德国维滕堡城堡教堂大门上的辩论提纲,现在普遍被认为是新教的宗教改革运动之始。

1519年,马丁·路德在莱比锡参加神学论战,否认教宗的权力,说是没有教宗,教会也能存在。他点燃的宗教改革之火,在德国有了燎原之势,犹如耶稣所说:“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太10.34)托马斯·闵采尔领导的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参加进来。他们的要求超出了马丁·路德宗教范围内的改革,而逐步发展为德意志农民战争。1521年,在教宗授意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要他在沃尔姆斯(Worms)召开的国会上认罪,并撤回这九十五条论纲,他却说:“除非用《圣经》的文字和明白的理性证明我是错的,否则我决不放弃自己的观点,我的良心是被上帝的道束缚的。”由于他的行为支持了当时德意志各邦民族主义对罗马的反抗,他此后也得到北部各邦诸侯和民众广泛的拥护和保护,在萨克森选帝侯的庇护下隐居于黑森-图林根交界的瓦特堡(Wartburg),从而首先把《圣经》从希腊文译成高地德语印行。其意义在于一般民众也有机会亲身学习,诵读和解释《圣经》,而无须借助教会和教士,这就从内部摧毁了以教宗为首的罗马教会作为精神权威存在的传统根基。这在破除罗马教会对文化垄断权的同时,也奠定了德国语文的基础和规范,是文化上的一大贡献。

罗马教会所谓“反改革”的诸多措施,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罗马教会本身。在1550年代特伦多会议上,天主教会(la Chiesa Cattolica)正式成形后,会议才最终正式废止赎罪券。

§ 基本观点

马丁·路德8实际在写就论纲的当时,马丁·路德刚经历完痛苦的信仰挣扎,马丁·路德公布这些陈述的本意如其引言中所述,仅仅只是作为学术辩论的出发点,正即所谓“论纲”(disputatio pro declaratione),而非政治纲领﹐为的是改良罗马教会而非进行对抗式的改革。毫无疑问,其对罗马教会权威的公然挑衅的宣言性效果并不合其马丁· 路德本人的意愿。他说:“我只点了一把火,但是所用的是真理的语言。” 由于他的主张符合当时对罗马教会普遍不满的市民阶级和新兴贵族的利益,路德派(信义宗)很快由德意志各邦传播到了欧洲各地。

这九十五条中,其大部分用语作为论纲直接引用了阿尔布雷希特·冯·勃兰登堡和赎罪券教士的宣讲。其中第42-52条表达路德主要的观点,最末尾的四条为其抗议的动机。表面看来它反对买卖赎罪券,批判靠善功得救的观念。从积极正面来看,它宣扬悔罪得救,真诚的悔改、撕裂心肠的悔改、悔改相信耶稣在十字架受死、流血,从而使人的罪得赦免、得拯救。(见论纲第1-4条)。这就是施洗约翰所传的福音:“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3.2)也正是耶稣所传的福音:“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4.17)。

Thesentür第三十二条诅咒“那些因购买赎罪券而确信自己得救的人,将同他们的教唆者一起受到永罚。”

第三十六条指出﹕“真诚悔过的基督徒,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能够获得全面免除罪罚的权利 。 ”

第三十九条解释了赎罪券教士宣讲背后的虚假本质:“最博学的神学家也很难自圆其说,如果他同时向信众鼓吹赎罪券的特效,又宣扬真诚悔罪的必要性。”

第八十六条则终于将锋芒直指教宗:“教宗是当今的富中之富,他的钱比古时最大的富豪克拉苏还多,那他为什么要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而不掏自己的腰包来建造圣彼得大教堂呢?”

第八十九条 而且“既然说教宗发售赎罪券是为了拯救灵魂,而不是为了金钱,那么,他又为何废止了从前允诺的具有同等效力的赦免和宽宥?”

§ 具体内容

路德关于赎罪票效能的辩论序言

教皇利奥第十(Leo X)敛财,假建新圣彼得堂之名售卖赎罪票。在德意志中部他委买音慈的大主教亚尔伯特(Albrecht)为总裁,而亚氏又以特次勒(Tetzel)为委办,竭尽宣传劝买之能事,妄言购买此票,可以使生者罪得赦免,使死者减除炼狱痛苦。路德认为此举,有损人民属灵生活,乃义不容辞,于一五一七年诸圣日前夕,即十月卅一日,在威登堡诸圣堂门上张贴关于赎罪票效能的辩论一文。他此一举原是按照当日大学研究学术,追求真理,提出辩论的作风,所以是用拉丁文写成的。谁知此文一出,洛阳纸贵,远近传诵,赎罪票的销售大受打击,教皇为之震怒,而改教运动也一发而不可遏,真是登高一呼,万山响应。因此文由九十五条构成,故在历史上素有九十五条之称。

路德写九十五条,系根据于用亚尔伯特之名向诸委办所颁的训令,以及劝售赎罪票者所说的话语而构成的,所以内容很少连贯。一般说来,路德在三十至三十七条,又四十二至五十二条中,表达他最重要的积极观点,在九十二至九十五条中,说明他提出抗议的动机。

路德关于赎罪票效能的辩论(九十五条)

为爱护与阐扬真理起见,下列命题将在文学和神学硕士及常任讲师路德马丁神甫主持之下,在威登堡举行讨论。凡不能到会和我们口头辩论的,请以通讯方式参加。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阿门。

( 1 )当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说『你们应当悔改』的时候,他是说信徒一生应当悔改。

( 2 )这句话不是指着告解礼,即神甫所执行的认罪和补罪说的。

( 3 )这句话不是仅仅指内心的悔改而言,因为内心的悔改若不产生肉体外表各种的刻苦,便是虚空的。

( 4 )所以罪恶的惩罚是与自恨同长久,因为这才是真正内心的悔改,而一直继续到我们进入天国。

( 5 )教皇除凭自己的权柄或凭教条所科的惩罚以外,既无意也无权免除任何惩罚。

( 6 )教皇不能赦免任何罪债,而只能宣布并肯定罪债已经得了上帝的赦免。那留下归他审判的,他当然可以赦免。他若越过此雷池,罪债便仍然存在。

( 7 )上帝赦免人的罪债,未有不使那人在他的代表神甫面前凡事自卑的。

( 8 )惩罚教条仅是加于活人身上,对临死者不应有所惩罚。

( 9 )所以圣灵借着教皇用宽仁对待我们,使他在教会中总将死亡和必要定为例外。

(10)神甫将教条,所定补赎给临死者留到炼狱,乃是无知邪恶的。

(11)将教条所定的惩罚变为炼狱中的惩罚,很显然是仇敌在主教们睡觉的时候所撒的一种稗子。

(12)从前实施教条,所定的惩罚,并不是在宣赦之后,而是在宣赦之前,作为真正痛悔的考验。

(13)临死者因死亡就免除了一切惩罚,他们向教条的法规是已经死了,不再受它们的约束。

(14)临死者心灵的健康若不完全,那即是说,他的爱心若不完全,他便必大有恐惧,而且爱心越小,恐惧就越大。

(15)单是这恐惧(且不说其它一切)就足以成为炼狱的惩罚,因其与绝望的恐惧相距不远。

(16)地狱,炼狱,和天堂之间的区别,似乎是与绝望,将绝望,和确信之间的区别相同的。

(17)灵魂在炼狱里恐惧越减少,爱心便越增加,这似乎是确实的。

(18)我们由理智或圣经似乎都无法证明,这种灵魂不能建立功德,或增加他们的爱心。

(19)虽然我们对他们的福祉也许很有把握,但是似乎也无法证明他们自己都有这种把握。

(20)因此教皇所谓全部免除一切惩罚,意思并不是指免除一切惩罚,而只是指免除他自己所科处的惩罚。

(21)所以那些宣讲赎罪票者,说教皇的赎罪票能使人免除各种惩罚,而且得救,乃是犯了错误。

(22)因对他对炼狱里的灵魂,并不能免除那按照教条应当在今生受的惩罚。

(23)如果有甚么人以得免除一切惩罚,那么只有最完全的人,即最少数的人,才能得以免除一切惩罚。

(24)所以大多数的人,难免是被这不分皂白和夸张的、免除惩罚的应许所欺骗。

(25)对于炼狱,教皇在全教会有多少权柄,主教和神甫在他们的主教区和教区也有多少权柄。

(26)若是教皇不用钥匙权(他没有此权)而用代求,来免除炼狱中灵魂的罪,他便行得好。

(27)那些说钱币一叮当落入钱筒,灵魂就超脱炼狱的人,是在传人的捏造。

(28)钱币一叮当落入钱筒,只能使贪婪增多,但不能使教会的代求产生结果,这结果仅操之于上帝。

(29)从圣瑟威立努(St. Severinus)和圣巴斯噶(St. Paschal)的传奇来看,炼狱里的灵魂是否都愿被赎出来,是没有人知道的。

(30)无人能确知自己的痛悔是诚实的;更无人能确知自己得了完全的赦免。

(31)诚实买赎罪票的人,是与诚实忏悔的人一样很希罕。

(32)那些因持有赎罪票而自信得了救的人,将和他们的师傅永远一同被定罪。

(33)那些说教皇的赎罪票,是上帝使人与自己和好的无价恩赐的人,是我们应当特别警防的。

(34)因为赎罪票的恩赐,只及于人在告解圣礼中所加的惩罚。

(35)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票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

(36)每一个真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票,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债。

(37)任何活着或死了的真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票,也都分享基督和教会的一切恩惠,这些恩惠是上帝所赐的。

(38)然而教皇的赦免是不可蔑视的,因为正如我所说的,它宣布上帝的赦免。

(39)最有学问的神学家也很难一面宣讲赎罪票的好处,又一面宣讲真心痛悔的必要。

(40)真实的痛悔寻找并爱慕补赎;滥发赎罪票,却使人疏忽并厌恶补赎,或至少使人有这种倾向。

(41)教皇的赎罪票宜小心加以宣讲,免得人们误解,以为它们比其它爱的行为更为可取。

(42)基督徒须知,教皇并无意将购买赎罪票一事与慈善的行为相比。

(43)基督徒须知,赒济穷人,或贷款给缺乏的人,比购买赎罪票好得多。

(44)因为爱的行为使爱心增长,也使一个人变好些,但赎罪票不能使人变好些,仅能使人避免惩罚。

(45)基督徒须知,人若看见弟兄困苦,不予援助,反用他的钱购买赎罪票,他所得的,并不是教皇的赦免,而是上帝的忿怒。

(46)基督徒须知,他们除非有很多的余款,就应该把钱留作家庭必需的开支,决不可浪费在购赎罪票上。

(47)基督徒须知,他们购买赎罪票,乃是出于自择,而不是出于命令。

(48)基督徒须知,教皇颁发赎罪票,渴望(因他更需要)他们为他的虔诚祈祷,甚于他们所带来的金钱。

(49)基督徒须知,他们若不信靠赎罪票,赎罪票便是有用的,但他们若因赎罪票而丧失了对上帝的敬畏心,赎罪票便是最有害的。

(50)基督徒须知,教皇若知道那些宣讲赎罪票者的榨取,他是宁愿让圣彼得堂化为灰烬,而不愿用他羊群的皮,肉,和骨去从事建筑的。

(51)基督徒须知,教皇宁愿(照他的责任)把他自己的钱赐给许多被骗购买赎罪票的穷人,即令把圣彼得堂拍卖,也在所不惜。

(52)靠赎罪票得救,乃是虚空的,即令教皇的代表,甚或教皇本身,用灵魂来作担保,也是如此。

(53)那些为求宣讲赎罪票而叫其它教堂不得宣讲上帝道之人,乃是基督和教皇的敌人。

(54)在同一次讲道中,若讲赎罪票比讲上帝的道花相等或更长的时间,便是亏负了上帝的道。

(55)教皇的意思必然是:如果为庆祝颁发赎罪票这件最小的事,要鸣一个钟,举行简单的游行和仪式,那么为宣讲福音这件最大的事,就应鸣一百个钟,举行一百个游行和仪式。

(56)教皇颁发赎罪票所凭借的教会宝藏,在基督的子民中间,既未充分加指定,也未被认识。

(57)显然至少它们不是世上的宝藏,因为这许多赎罪票贩子不会散发而只会积攒世上的宝藏。

(58)它们也不是基督和圣徒的功德,因为这种功德,虽没有教皇相助,也使人内心得恩典,并将肉体钉在十字架上,使它死灭。

(59)圣劳伦斯(St. Lawrence)说,教会的穷人便是教会的宝藏,但他如此说,乃是用当时的说法。

(60)我们很可以说,那由基督的功德所赐给教会的钥匙,便是那宝藏。

(61)因为显然要免除惩罚和那留给教皇审问的案件,只要有教皇的权柄便够。

(62)教会真宝藏乃是上帝荣耀和恩典的神圣福音。

(63)但这宝藏自然是最令人恨恶的,因为它使在前的成为在后的。

(64)反之,赎罪票的宝藏自然是最讨人喜欢的,因为它使在后的成为在前的。

(65)所以福音的宝藏是他们从前用以获得富人的网。

(66)赎罪票的宝藏是他们现在用以获得人的财富的网。

(67)赎罪票,照宣讲者所说的,是最大的恩典;其实所谓『最大』,不过是指它们为最大的牟利工具。

(68)实则它们若与上帝的恩典和人对十字架的虔敬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69)主教和神甫必须礼恭必敬地接纳教皇赎罪票的代理人。

(70)但是他们更必须运用耳目,好叫代理人不至于宣讲自己的幻梦,而不宣讲教皇的使命。

(71)若有人否认教皇赎罪票的效力,他应该受咒诅。

(72)但那反对赎罪票贩子的胡乱宣讲的人,乃是有福的。

(73)教皇对那些用图谋破坏赎罪票交易的人加以威胁,乃是适当的。

(74)但他对那些藉赎罪票为口实图谋破坏神圣之爱和真理的人,更要加以威胁。

(75)把教皇的赎罪票看得这么有效,甚至认为它们能赦免一个(假定那不可能的事)玷辱了圣母的人,这简直是疯狂的看法。

(76)反之,我们认为教皇的赎罪票,对最小之罪的罪债也不能除去。

(77)若说,纵使圣彼得现在是教皇,他也不能赐人更大的恩惠,这便是诽谤了圣彼得和教皇。

(78)反之,我们说,现在的教皇或任何教皇都有更大的恩惠,即福音,德行,和医病的恩赐等等,如哥林多前书十二章所写的。

(79)说那,饰以教皇徽号的十字架,是与基督的十字架同样有效,这是亵渎。

(80)那容许这种说法在民间传播的主教,神甫,和神学家,是必得向上帝交帐的。

(81)这种对赎罪票放肆的宣传,甚至叫有学问的人也很难使教皇的尊严不受人的诬告,或平信徒机敏的诘问。

(82)他们要问:教皇若为得钱以建立一个教堂的小理由而救赎无数的灵魂,他何不为神圣的爱和灵魂的痛苦的大理由而使炼狱空虚呢?

(83)既然为得赎者祈祷是错误的,那么为甚么还继续给死者举行安灵弥撒呢?教皇又为甚么不退还或准许收回为他们所设立的基金呢?

(84)他们为得钱的缘故,就让一个不虔敬并作他们的仇敌的人,把一个作上帝之友的虔敬灵魂从炼狱里买出来,却不为纯洁之爱的缘故,因鉴于那虔敬和可爱的灵魂本身的所受痛苦而将他赎出来,这是上帝和教皇所定甚么样的虔敬呢?

(85)惩罚教条既因久不用而失效,人为何还要用钱买赎罪票来免除这种教条所定的惩罚,彷佛这种教条还是十足有效呢?

(86)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建筑一个圣彼得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

(87)教皇对那些因完全痛悔而有权得全赦的人,有甚么可赦免的呢?

(88)如果教皇把现在每天只作一次的作一百次,即把这些赦免和特赦颁给每个信徒,那么教会所得的福岂有比这更大的呢?

(89)如果教皇现在颁发赎罪票,是为拯救灵魂,而不是为得钱,那么以前所颁发的赎罪票既是同样有效,他为甚么把它们搁置呢?

(90)对平信徒的这些论点和疑问仅用教皇权来压服,而不用理智来解答,乃是使教会和教皇受敌人耻笑,并使基督徒不愉快。

(91)所以赎罪票若是按照教皇的意旨和精神宣讲的,那么这一切疑问便都要迎刃而解,而且根本就不会发生。

(92)因此那些向基督徒说:『平安,平安』,实则没有平安的先知滚开去罢!

(93)那些向基督徒说:『十字架,十字架』,而自己不背十字架的先知,永别了!

(94)基督徒应当听劝,努力跟从他们的头基督,经历痛苦,死亡,和地狱。

(95)所以他们进入天堂,要靠经历许多艰难,而不靠人平安的保证。

§ 妙语佳句

它(指宗教)并不能为我引路。

相关词条马丁·路德;德国;宗教;宗教改革

§ 相关资料

《马丁·路德评传》;《马丁·路德传》;《马丁·路德经典文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2:4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