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甘肃省陇剧团
释义

§ 剧团简介

甘肃省陇剧团成立于1959年2月,其前身为甘肃省戏曲剧院道情剧团。 建团40年来,先后创作、改编、移植、演出剧目200余部,观众达上千万人次,产生了不少独具艺术魅力的保留剧目,如大型历史故事剧《枫洛池》、《假婿乘龙》、《状元与乞丐》、《异域知音》、《莫高圣土》,大型现代剧《天下第一鼓》、《石龙湾》、《燕河风波》、《卧牛奔月》等。

《枫洛池》1959年晋京参加建国10周年庆典演出,荣获中国戏曲音乐新兴剧种音乐开拓金牌奖;《异域知音》、《燕河风波》1985年分获甘肃省戏剧调演演出一、二等奖;《天下第一鼓》参加第三届中国艺术节,荣获文化部第三届文华新剧目奖和文华导演奖,获甘肃省首届敦煌文艺奖;《莫高圣土》参加第四届中国艺术节;《石龙湾》在1997年甘肃省新创剧目调演中荣获优秀演出奖等10个奖项;《鼓舞太平》1996年参加北京举行的“中华青年锣鼓擂台大赛”获“参赛奖”和“最佳动作奖”。

§ 历史沿革

陇东道情历史悠久,唐代陇东就建有道观,道教音乐繁衍不断。明、清以来在道教音乐基础上,民间艺人逐渐吸收当地民间音乐营养,增加了二股弦等乐器,演变为以皮影形式流传在陇东环县、华池、庆阳一带的陇东道情。清同治年间,环县著名道情艺人解长春(1843-l916年)的皮影班曾在宁夏、内蒙、陕北以及当地流动演出多年,颇受群众赞赏。解毕生致力于道情演唱和皮影技艺的革新,将原来用的二股弦改为四股弦,在木梆上加个小铜铃,每敲一下,梆铃并响,称为“水梆子”。在他的传授和影响下,人才辈出,陇东道情进入兴盛时期。于清末民初,根据地域条件的不同和艺人们的不同条件和特点,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唱腔流派。

环县南部流行的唱腔委婉细腻,清新流畅,长于抒情,代表艺人有活跃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史学杰、敬廷玺、敬乃良、马召川等。环县北部流传的唱腔质朴沉厚,高昂激越,长于叙事,代表艺人有活跃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徐元璋、魏元寿、梁世仓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在利用陇东道情进行宣传鼓动工作的同时,对陇东道情进行了初步搜集和整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甘肃省文化部门先后于1952年、1958年和1963年三次组织大批戏曲、音乐工作者,对陇东道情进行了系统的搜集、整理,共征集到剧本六十二本,各路艺人唱腔二百余段,曲牌一百四十六首,打击乐谱五十四种,民歌六十二首,录音资料达三千一百二十米,并汇编成《陇东道情》一书,以及《陇东道情年考谱系表》等重要资料。陇东皮影走上舞台最早的是以演唱形式出现的。

1956年 全国民族民间舞蹈会演,甘肃代表团的史学杰、徐元璋、敬廷玺、赵建吉等老艺人,以坐唱形式在怀仁堂演唱了陇东道情《二姐娃做梦》,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其他领导人的称赞和鼓励。

l957年 庆阳县秦剧团以真人在舞台上试验演出了《刘巧儿》 、《杀庙》。

1958年 环县秦剧团试验演出了《金碗钗》、《高山流水》、《挑女婿》、《三里湾》、《杀庙》等剧目。甘肃省秦剧团在1958年西北五省(区)戏剧观摩演出大会上演出的陇东道情传统剧目《二姐思春》、《吵宫》和新编现代剧目《六姑娘》、《最后的钟声》等小戏,获得好评。

1959年 成立了甘肃省陇东道情剧团,演出了大型历史剧《枫洛池》 ,进京参加了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活动,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董必武副主席等领导人观看了演出,首都文艺界知名人士对道情剧的诞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确认了这一新的戏曲剧种。此后,甘肃省陇剧团带着《枫洛池》、《旌表记》等剧目赴华北、华东、西北等大中城市和地区交流演出,扩大了陇剧的影响。

1l965年 在祁连秦剧团基础上组建起酒泉地区陇剧团(1969年解散)。

l979年 将原环县文工团改建为环县陇剧团。

1981年 成立庆阳地区陇剧团。省内各地秦剧团也多有演出陇剧者。另外,甘肃省艺术学校还设有陇剧班,先后培养了三期学员。 [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9: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