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莲英 |
释义 | § 主要经历 中国杰出插花艺术家,2008北京奥运会颁奖用花主要设计者 王莲英 1936年10月生,河南开封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博士生导师,中国花卉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名誉会长,中国花协牡丹、芍药分会会长,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会长,全国插花花艺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 1956年考入北京林学院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园林学院前身); 1959年因教学需要提前抽调出来工作; 1960年分配在园林树木教研室工作,后调入花卉教研室至今,主讲花卉学、花卉应用、鲜切花新技术以及插花花艺等课程; 1979年,率先开展花卉染色体组型研究,探明了一些花卉学中不明白的基础理论问题。率先开出了鲜切花新技术以及插花花艺设计两门课程; 1987年开始,王莲英积极在本校并先后在海淀区其他13所高校开设了插花花艺课程,在自己的花卉学教材上,看到“插花的形式和技法”这一章,善于究根问底的她希望能为学生透彻讲解,自己课下又查阅了大量资料,有两个发现让她难以平静,一是中国人自古对花的感情就浓烈、深厚,到了六朝时期,文人墨客的插花已经极富诗情画意;二是反映中国传统插花的资料少而零散,造成今天的教学体系几乎是空白。怀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王莲英将大量的业余时间投入到中国传统插花的研究中。原本学园林的她,废寝忘食地查阅史书,研究古代绘画、工艺美术、园林、建筑等艺术,从构图、主题、技巧等各个方面,与插花相结合,揣摩中国插花的原理和文化。这一年,中国花卉协会在北京举办第一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时任花协副秘书长的夏佩荣鼓励王莲英组织其中的国际插花展览,并邀请了日本、香港的花艺展团。在当时,组织这样的展览在王莲英看来是条件欠缺,很难想象的,然而重任在肩,深感压力的她于是亲自跑到上海、广州等地,请来当地的花艺领军人物蔡仲娟、王绍仪等率团助阵。没想到,插花展览在社会上反响很大。不久,王莲英在中国花协的支持下,组织成立了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并任第一任会长。同一年,她又组织成立了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并任会长。 1987年到1990年,她组织研究会成员研究中国古典插花名著《瓶史》和《瓶花谱》,古文理解上有疑难,就请教古典文学教授;理论上不清楚,就学习现代插花。三年的心血,凝聚成了《中国插花名作名品欣赏》,这是建国以来国内首次系统总结和分析中国传统插花的力作,在业界至今影响深远。 1995年在北京林业大学成立了“全国插花花艺培训中心”,亲自主持教学活动并授课,先后举办了几期培训班,学员遍及全国各地。先后担任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花卉博览会评委、历届全国插花大赛评委。上个世纪90年代末,她分别受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劳动部的委托,主持了“国家插花员职业标准”的制定。 § 行业资质 王莲英先后担任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花卉博览会评委、历届全国插花大赛评委。上个世纪90年代末,她分别受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劳动部的委托,主持了“国家插花员职业标准”的制定。现任中国花卉协会理事,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常务副会长、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会长。 § 研究方向 王教授科研范围广泛,既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又十分重视联系生产实践和园林应用的研究课题,对许多名花,如水仙、大丽花、晚香玉、翠菊、牡丹、芍药等开展过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牡丹、芍药远缘杂交研究”,为解决我国牡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她带领研究生联合地方花农积极开展“牡丹无土栽培”、“芍药切花保鲜”、“牡丹温室催花及复壮研究”和“秋花牡丹开花机理”等多项研究。 § 主要贡献 先后组织并主编了《花卉学》、《花卉识别图册及栽培》、《中国名贵花卉鉴赏与栽培》(获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二等奖)、《牡丹》、《中国牡丹品种图志》(获国家林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五届花博会金奖)、《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第五届花博会银奖)、《插花艺术问答》、《实用插花110例》、《插花创作与赏析》、《插花艺术》、《礼仪插花示范》等。其中《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和《中国古典插花名著名品赏析》是建国以来首次系统总结和分析中国古典插花艺术的力作,深受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喜爱,对宣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推动中国现代插花花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牡丹品种图志》被英国牡丹专家称为牡丹专著中的“Bible"(圣经)。 § 发表论文 王教授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奖科研项目有“牡丹、芍药品种花型分类研究”(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马蹄莲切花栽培”(第三届花博会金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芍药切花贮藏保鲜研究”(第二届花博会二等奖)、“牡丹无土栽培 (三等奖)、“牡丹温室催花及复壮”(第四届花博会二等奖)。 § 个人官网 王莲英中国插花花艺网个人官网:http://wangly.cha-hua.com/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