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科索沃战争
释义

§ 简介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军对南斯拉夫联盟大规模空袭作战示意图

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人道”的幌子,以 “民族问题”为由,绕开联合国,对主权国家南联盟发动了一场历时78天的空袭战,使南联盟人民遭受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战争浩劫。这场战争是海湾战争结束以来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军事行动。北约共出动各型飞机34850架次,使用各种型号的导弹和炸弹23000余枚(包括国际上禁用的集束炸弹、贫铀弹和石墨炸弹等),对南联盟40多个城市的496个军事和民用目标及520个战术目标进行了多波次、多批次的空中打击。这是一场典型的以强凌弱的非对称战争,战争双方的地面部队从未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火,是一次以远程和高空打击为主的“非接触性战争”。[1]

§ 战争背景

塞尔维亚族科索沃人反对美军进入吉尼拉内市

科索沃位于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面积10887平方千米,与阿尔巴尼亚、马其顿相邻,人口200余万,其中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在南斯拉夫联邦时期,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共和国内的自治省,但这个地区始终存在着要求更高程度民族自治的潮流。1980年铁托逝世后,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逐步兴起,并得到阿尔巴尼亚的支持。在这一背景下,阿族与塞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冲突时有发生。面对阿族人的反抗,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和塞尔维亚当局采取强硬镇压措施,派遣大批塞族军队和警察部队进驻科索沃,试图消灭“科索沃解放军”。这样,在波黑战火逐渐熄灭的同时,科索沃的战火却越燃越旺,1997年以后不断发生武装冲突事件,伤亡人员日趋增多,约三十万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从1998年底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介入科索沃危机,北约与南联盟的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

科索沃战争1999年2月6日,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下,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族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举行和平谈判,谈判的基础是美国特使希尔草拟的方案。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尊重南联盟的领土完整,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科索沃解放军”解除武装,按当地居民人口比例组成新的警察部队维持治安,北约向科索沃派遣多国部队保障协议实施。这个方案对双方来说都难以接受,阿族坚持要最终走向独立,并且不愿解除武装,南联盟则不同意科索沃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亦反对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但是,主持谈判的美国和北约表示,这个方案的80%内容不许改变,必须接受,否则拒绝的一方将受到惩罚,其中对南联盟而言将遭到北约的军事打击。在谈判陷入僵局后曾一度休会,3月15日复会,阿族代表于18日签署了协议,但塞尔维亚方面仍然拒绝签字。3月19日,北约向南联盟发出最后通牒,3月24日,北约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科索沃战争爆发。[2]

§ 战争过程

科索沃战争1999年3月24日19时50分,第一枚巡航导弹从亚德里亚海上的美军驱逐舰上发射,揭开了战争的序幕,代号为“联盟力量”的科索沃战争从此爆发,到6月10日结束,共持续了78天。科索沃战争中空袭与反空袭作战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争夺战区制空权

3月24日~3月26日

北约对南联盟实施了第一轮至第三轮空袭行动,打击的重点目标是南联盟防空系统,包括机场、雷达、导弹发射阵地、通信等设施。主要目的是通过空袭夺取南联盟地区的制空权。

在此阶段的空袭中,北约共出动各型作战飞机600余架次,动用了F-16、F-18、EA-6B等先进战机和B-52战略轰炸机、B-2隐身战略轰炸机,部署在亚得里亚海上的战舰发射了“战斧”巡航导弹。南联盟军队面对北约的大规模空袭,进行了顽强抗击。

第二阶段 瘫痪南军指挥

科索沃战争3月27日~3月31日

北约对南联盟实施了第四轮至第七轮空袭行动,打击的重点目标是南联盟指挥中心、基地等核心军事目标,以瘫痪南联盟军事运作机制,瓦解其战斗力。同时,对南联盟全国各地的防空设施和重要军事目标继续进行轰炸。

在此阶段的空袭中,北约共出动各型作战飞机1000余架次,平均每轮250架次左右。从第六轮空袭开始,北约将前几轮对南联盟实施的间隙式空袭改为24小时不间断空袭。南联盟军民机智顽强,英勇作战,取得了较大战果。3月27日,在贝尔格莱德西北,南联盟导弹部队击落了一架美军的F-117“夜鹰”隐身战斗轰炸机,这是该型机自1989年投入实战以来首次被击落,极大地振奋了南联盟的民心士气。

第三阶段 削弱南军潜力

4月1日~4月29日

北约对南联盟实施了第八轮至第三十七轮空袭行动,打击的重点目标主要有以下五类:一是机场、雷达阵地、导弹阵地等防空设施和指挥控制系统;二是通信站、铁路、公路、重要桥梁、油库、炼油厂、热电厂等重要基础设施;三是军营、特种警察部队、装甲车辆等目标;四是包括内务部、国防部、空军司令部、防空司令部直至总统府在内的重要政府和军事指挥机构;五是电台、电视台、电视转播塔等宣传设施。

在此阶段的空袭中,北约共出动各型战机近1万架次,平均每轮340多架次。南联盟由于作战力量过于弱小,损失较大,加之弹药、燃料匮乏,交通中断,处境日趋艰难,但仍坚持作战。

第四阶段 空袭力度激增

4月30日~6月10日

从第三十八轮空袭开始,直至战争结束。4月23日-25日,在华盛顿举行了北约首脑会议。会议发表声明,强调要把对南联盟的战争进行到底。这一阶段空袭的特点是空袭力度空前加大,按照北约的说法,就是要对南联盟进行一周7天、一天24小时不停顿的轰炸。

从4月30日开始,每天出动的飞机都超过600架次,其中5月28日达到792架次。南联盟基本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在俄总统特使切尔诺梅尔金的斡旋下,为保存实力,南联盟表示同意接受八国集团就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达成的协议框架。6月9日,南联盟与北约军事代表团经过多次谈判终于达成协议,答应在l1天内撤出军队,6月10日南联盟开始撤军,北约停止轰炸。[3]

§ 战争结果

科索沃战争

1999年末,北约组织飞行员、武器装备专家和情报人员成立调查组实地调查,宣布了科索沃战争的空袭战果:摧毁坦克与自行火炮93辆,受损率26%;装甲运兵车153辆,受损率35%;火炮389门,受损率52%;其他车辆339辆。打死打伤南联盟军人5000人,自身损失飞机2架,无人机15架,人员无一伤亡。据南联盟公布的战果:南军共击落北约飞机61架,无人机30架,直升机7架,拦截巡航导弹238枚。自身损失了3%的坦克,1.5%的装甲车,5%的火炮,2%的防空兵器,3%的车辆,共有534名官兵死亡。惨剧还包括:中国驻南使馆被炸。[4]

§ 战争影响

悲痛的科索沃难民

科索沃战争是1999年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也是对世界格局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

首先,这是美国第一次以“消除人道灾难”的名义,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对一个主权国家的侵略战争,从而开创了以“人权”、“民族”问题为借口,使国内问题国际化的危险先例。

其次,这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第一次在其成员国范围之外对一个既未对外采取军事行动,又无侵略意图的国家发动的战争,从而使北约正式由防御组织变成了进攻性和干预性的军事集团。

第三,这是北约绕过联合国,不经安理会授权的一场战争。舆论普遍认为,这场战争加强了美国的霸权地位,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暴露了欧洲防务的弱点,恶化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环境。[5]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