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玉玺
释义

§ 简述

玉玺

中国人用印信来表示信用,始于周朝。到了秦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根据汉代的记载,皇帝有六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六玺的用途都不同,由符节令丞掌管。然而,传国玉玺不在这六玺之内,因为这个玉玺是用来代表正统的,所谓“真命天子”必须拥有这个玉玺,否则只能是草鸡大王而非真龙天子。

玉玺从秦代以后,皇帝的印章专用名称为“玺”,又专以玉质,称为“玉玺”,共有六方,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在皇帝的印玺中,有一方玉玺不在这六方之内,这就是“传国玉玺”。“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二千余年。然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辄令人扼腕叹息。

§ 拍卖玉玺

乾隆年间的玉玺

侵华法军后人拍卖圆明园文物玉玺

法国博桑—勒费福尔拍卖行(Beaussant-Lefevre)公布,将于2009年4月29日在巴黎德卢尔饭店公开拍卖一位法国将军的遗产,其中包括一件从圆明园掠夺回来的物品:乾隆年间的玉玺。对于这种行为,法国的有识之士感叹一些人已经完全失去了基本的道德评判能力。

这件玉玺印章大小为9×10厘米,上雕双龙,刻有“九洲清安之宝”(音译)字样。据拍卖行“精通中国文化”的文物鉴定师蒂耶利.波尔蒂埃判断,这枚印章原藏于圆明园,创作于乾隆年间,是皇家玉玺。

物主为侵华法军后人

拍卖行为玉玺定的起拍价为30万欧元(约合306万港元)。物主是法国瓦索涅侯爵艾利.让将军的后裔。这个侯爵1811年出生于一个军人世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1860年,艾利.让正是法军驻扎在大沽军营的指挥官,并率领部队攻入北京。艾利.让还在当年的11月7日被晋升为准将,估计玉玺就是他带领军队洗劫圆明园后带回来的“战利品”。

法国当地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说之前贝尔热还可以“狡辩”他的兽首是得之于“合法渠道”,那么这位将军的“战利品”则绝对不可能有任何疑问:肯定是圆明园的掠夺赃物,而且是直接由其本人抢来的。

刚刚发生的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尚未划上句号,居然又有人再度拿出圆明园的掠夺物来叫卖,真可谓“用心良苦”。拍卖行和物主选择此时拍卖玉玺,恰恰想利用之前兽首的炒作,来抬高售价。

被指炒作高价向华兜售

法国《回声报》网站上有一篇博客文章直截了当地写道,希望这次拍卖“能够吸引那些想对北京表示虔诚的人出来论战一番”,这样就可以刺激“有很多很多钱的中国人”来购买这件“高贵的物品”。

对于当年包括法国在内的八国联军在中国的兽行,法国大文豪雨果也曾着文怒斥侵略者:“天真得彷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将圆明园辉煌的掠夺物拿出来展览……”因此,对于接连发生的拍卖圆明园文物事件,法国的有识之士在不齿这种卑劣行径的同时,也感叹法国有一些人已经完全失去了基本的道德评判能力。

商业性拍卖中被拍出玉玺

清乾隆年间玉玺印章“九洲清安(晏)之宝”2009年4月29日下午在法国巴黎的一次商业性拍卖中被拍出,成交价近一百六十八万欧元。

中国北京圆明园遭掠夺文物——清乾隆年间玉玺印章“九洲清安(晏)之宝”2009年4月29日下午在法国巴黎的一次商业性拍卖中被拍出,成交价近一百六十八万欧元。

这是法国的拍卖行在2009年早些时候拍卖圆明园兽首后的又一次类似的拍卖。

法国博桑—勒费福尔拍卖行今天下午在巴黎九区德卢饭店拍卖当年英法联军的一名法国军官的遗产。这个名为亚洲艺术的专场拍卖会,一共拍卖四百余件来自中国、日本等地的亚洲古董文物,其中为华人关注的是圆明园遭掠夺文物——清乾隆年间玉玺印章“九洲清安(晏)之宝”。

此次拍卖经媒体事前报道后,中国学者就指出,叫卖圆明园玉玺是赤裸裸的商业炒作;圆明园管理处也再次表明态度:反对拍卖被掠走的中国文物,这些文物权属中国,应全部归还中国。圆明园遭掠夺文物又在法国拍卖,法国某些人的行为实属寡廉鲜耻。

玉玺的拍主是法国艾利让将军的后裔瓦索涅侯爵。一八六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艾利让曾经担任法军驻天津大沽军营的指挥官,并且曾经率部侵入北京城,同年十一月七日晋升为准将。

这枚玉玺于巴黎当地时间下午三点拍出,落锤价一百三十八万欧元,加上手续费,总成交价约一百六十八万欧元。

竞买者是现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华人买家。该买家同时表示,他是为一位法国私人收藏家买下的,该收藏家目前也居住在法国。

法国一位拍卖业内人士表示,这种皇家印玺在拍卖市场上并不少见,每年大约有十余枚被拍卖。但随着买家追捧,印玺的身价也一路攀升。去年六月,一枚中国十七世纪的印玺在法国图卢兹拍出了五百六十万欧元的高价。

该玉玺拍卖前的估价是三十万至四十万欧元之间。

清乾隆"信天主人"交龙钮白玉玺

在香港苏富比2010年7日举行的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上,一方清乾隆御宝“信天主人”交龙钮白玉玺以超过1.2亿港元成交,刷新御制玉玺世界拍卖纪录和白玉世界拍卖纪录。[1]

§ 历史

乾隆玉玺

“传国玉玺”就材于“和氏之璧”。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献与厉王。王使玉工辨识,云为石也。王怒,以欺君罪刖卞和左足。后武王即位,卞和复献玉,仍以欺君罪再刖右足。及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坐哭于荆山之下。文王遣人问询,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文王使良工剖璞,果得宝玉,因称和氏璧。威王时,相国昭阳灭越有功,王以此和氏璧赐之。旋昭阳在水渊畔大宴宾客赏璧,是时有人大呼:“渊中有大鱼!”众人乃离室临渊观之,回席后和氏璧竟不翼而飞。当时疑为门人张仪所窃,于是拘仪而严加拷问无果。张仪受此凌辱,怀恨在心,便一气之下,离楚入魏,再入秦,秦惠文王后元十年(前315),拜为秦相,乃游说诸国联秦背齐,复以使节身份入楚,瓦解齐楚联盟。后拘怀王,克郢都,尽取楚汉中之地,终于得报此仇。

后此璧为赵国太监缨贤所得,旋被赵惠文王据为己有。秦昭王闻之,“遗书赵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当时秦强赵弱,赵王恐献璧而不得其城,左右为难。蔺相如自请奉璧至秦,献璧后,见秦王无意偿城,乃当廷力争,宁死而不辱使命,并以掷璧相要挟,终致秦王妥协,得以“完璧归赵”。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秦破赵,得和氏璧。旋天下一统,嬴政称始皇帝。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之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传国玉玺乃成。据传,秦王政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人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而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自是,其随江山易主凡不下十数次,尽尝坎坷流离之痛楚。

秦子婴元年(前207)冬,沛公刘邦军灞上,秦王子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左,秦亡。传国玺得归刘汉。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婴年幼,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及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传国玺,趋至宛,献于更始帝刘玄。更始帝刘玄三年(公元25),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后刘盆子兵败宜阳,将传国玺拱手奉于汉光武帝刘秀。至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灵帝熹平六年,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帝出逃,玉玺失踪。

至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某日辰时,兵士见城南甄宫中一井中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见投井自尽之宫女颈上系一小匣,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孙坚如获至宝,将其秘藏于妻吴氏处。后袁术拘吴氏,夺玺。袁术死,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玺得重归汉室。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魏,改元黄初。乃使人于传国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其非“篡汉”也,实乃欲盖弥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依样而行,称晋武帝,改元泰始,传国玺归晋。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前赵刘聪俘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十九年后,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更别出心裁,于右侧加刻“天命石氏”。又二十年,再传冉魏,后冉魏求乞东晋军救援,传国玺为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今南京),由此,传国玺乃重归晋朝司马氏囊中。

南朝时,传国玺历经宋、齐、梁、陈四代更迭。大隋一统华夏,传国玉玺遂入隋宫。大业十四年(公元618)3月,隋炀帝被反贼弑于江都,隋亡。萧后携皇孙政道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

唐初,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乃刻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聊以自慰。

贞观四年(公元630),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元德太子背突厥而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太宗龙颜大悦。

唐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唐天佑四年(公元907),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十六年后,李存勗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转归后唐。又十三年后,石敬塘引契丹军至洛阳,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传国玺就此失踪。

后周太祖郭威时,遍索传国玺不得,无奈镌“皇帝神宝”等印玺两方,一直传至北宋。北宋哲宗时,有农夫名段义者于耕田时发现传国玺,送至朝廷。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乃始皇帝所制传国玺。而朝野有识之士多疑其伪。至北宋末年,徽宗好风雅,增刻印玺十方,时人有画蛇添足之讥,其实徽宗似有淡化传国玺地位之深意在其中也。

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金兵破汴梁,徽钦二帝被掠,“传国玺”被大金国掠走,其后便销声匿迹。

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世祖忽必烈崩。“传国玉玺”忽现于大都,叫卖于市,为权相伯颜命人购得。伯颜曾将蒙元收缴各国之历代印玺统统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传国玉玺亦恐在其中而遭不测。

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朱元璋在建康称帝,号大明,改元洪武。继而北伐,蒙蒙元廷弃中原而走漠北,继续驰骋于万里北疆。明初,太祖遣徐达入漠北,穷追猛打远遁之残元势力,其主要目的便是索取传国玉玺,然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明清两代,时有“传国玉玺”现身之鼓噪,然皆附会、仿造之赝品。如明孝宗时,曾有人进献所谓“传国玉玺”,孝宗认定其为赝品而未采用。至清初时,紫禁城藏御玺三十有九,其中一方即被称作“传国玉玺”。而乾隆时,高宗皇帝颇好考据,钦定其为赝品。但权且以假当真,聊以充数,亦无深究者。

民国成立,清廷退位,但依优待条件,仍盘踞紫禁城而称孤道寡。直至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11月,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此“传国玉玺”复不见踪影。当时冯部将领鹿钟麟等人曾追索此镶金玉玺,至今仍无下文。

由是,历经两千余年风风雨雨、扑朔迷离,“传国玉玺”数隐数现,最终湮没于历史的漫漫长河之中。皇帝亦淡出中国历史,更无所谓“白版”不“白版”矣。

§ 和氏璧的由来

玉玺

和氏璧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被奉为“价值连城”的“天下所共传之宝”。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楚山,一说荆山(今湖北南漳县)看见有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依“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之说,他认定山上有宝,经仔细寻找,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玉璞。

卞和将此璞献给楚厉王。然而经玉工辨认,璞被判定为石头,厉王以为卞和欺君,下令断卞和左脚,逐出国都。

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璞玉献上,玉工仍然认为是石头,可怜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足。

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怀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满眼溢血。文王很奇怪,派人问他:“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如此悲伤?”卞和感叹道:“我并不是因为被削足而伤心,而是因为宝石被看作石头,忠贞之士被当作欺君之臣,是非颠倒而痛心啊!”这次文王直接命人剖璞,结果得到了一块无瑕的美玉。

为奖励卞和的忠诚,美玉被命名为“和氏之璧”,这就是后世传说的和氏璧。

楚王得此美玉,十分爱惜,都舍不得雕琢成器,就奉为宝物珍藏起来。又过了400余年,楚威王为表彰有功忠臣,特将和氏璧赐予相国昭阳。昭阳率宾客游赤山时,出玉璧供人观赏,不料众人散去后,和氏璧不翼而飞。

50余年后,赵国人缪贤在集市上用五百金购得一块玉。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经玉工鉴别,此玉就是失踪多年的和氏璧。赵惠文王听说和氏璧在赵国出现,遂据为己有。

秦昭王获悉此事后,致信赵王说,愿以秦国十五座城池换取玉璧。越王慑于秦国威力,派蔺相如奉璧出使秦国。机智过人的蔺相如不辱使命,设计取回玉璧,送回赵国。

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和氏璧最终还是落入秦国手中,不幸的是,和氏璧从此从历史记载中消失了。传说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

§ 沉浮

玉玺

姑且不论传国玉玺是否是用和氏璧琢制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确实曾令玉工雕琢过一枚皇帝玉玺,称之为“天子玺”。据史书记载,此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钮,一说龙鱼凤鸟钮玉玺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

传国玺自问世后,就开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传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时,风浪骤起,所乘之舟行将覆没。始皇抛传国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方得平安过湖。8年后,当他出行至华阴平舒道时,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代称)。”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复归于秦。

秦末战乱,刘邦率兵先入咸阳。秦亡国之君子婴将“天子玺”献给刘邦。刘邦建汉登基,佩此传国玉玺,号称“汉传国玺”。此后玉玺珍藏在长乐宫,成为皇权象征。西汉末王莽篡权,皇帝刘婴年仅两岁,玉玺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遭太后怒斥。太后怒中掷玉玺于地时,玉玺被摔掉一角,后以金补之,从此留下瑕痕。

王莽败后,玉玺几经转手,最终落到汉光武帝刘秀手里,并传于东汉诸帝。东汉末,十常侍作乱,少帝仓皇出逃,来不及带走玉玺,返宫后发现玉玺失踪。旋“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孙坚部下在洛阳城南甄宫井中打捞出一宫女尸体,从她颈下锦囊中发现“传国玉玺”,孙坚视为吉祥之兆,于是做起了当皇帝的美梦。不料孙坚军中有人将此事告知袁绍,袁绍闻之,立即扣押孙坚之妻,逼孙坚交出玉玺。后来袁绍兄弟败死,“传国玉玺”复归汉献帝。

三国鼎立时,玉玺属魏,三国一统,玉玺归晋。西晋末年,北方陷入朝代更迭频繁、动荡不安的时代。“传国玉玺”被不停地争来夺去。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玉玺归前赵刘聪。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玉玺;后赵大将冉闵杀石鉴自立,复夺玉玺。此阶段还出现了几方“私刻”的玉玺,包括东晋朝廷自刻印、西燕慕容永刻玺、姚秦玉玺等。到南朝梁武帝时,降将侯景反叛,劫得传国玉玺。不久侯景败死,玉玺被投入栖霞寺井中,经寺僧将玺捞出收存,后献给陈武帝。

隋唐时,“传国玉玺”仍为统治者至宝。五代朱温篡唐后,玉玺又遭厄运,后唐废帝李从珂被契丹击败,持玉玺登楼自焚,玉玺至此下落不明。

§ 玉玺印文

玉玺

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汉书”文曰“昊天之命皇帝寿昌”。两者不同,一般指第一种说法。

另:北宋哲宗时所得的传国玺当时便有人怀疑是章惇、蔡京造假的。

又:明清两代也时有假玺出现。明孝宗曾获过所谓的传国玺,孝宗皇帝当时就认为是假的;清初时,宫内藏有三十九方各色御玺,其中一方被认为是秦制传国玺,公元1746年,经乾隆皇帝钦定,证实是仿刻赝品。1924年11月,末代皇帝博仪被逐出宫时,张壁、鹿钟麟等人仍在追索着传国玉玺。

另:“辽史”记为“大魏受汉传国之宝”,我以为应该是“大魏受汉传国之玺”,唐武则天时改“玺”为“宝”,应该是那时代改的。“辽史”记:“传国宝,秦始皇作,用蓝玉,螭纽,六面,其正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鱼鸟篆,子婴以上汉离祖。王莽篡汉,平皇后投玺殿阶,螭角微玷。献帝失之,孙坚得于井中,传至孙权,以归于魏。魏文帝隶刻肩际曰“大魏受汉传国之宝”。唐更名“受命宝”。晋亡归辽。自三国以来,僭伪诸国往往模拟私制,历代府库所藏不一,莫辨真伪。圣宗开泰十年,驰驿取石晋所上玉玺于中京。兴宗重熙七年,以《有传国宝者为正统赋》试进士。天祚保大二年,遗传国玺于桑干河。“宋史”记:“宝。秦制,天子有六玺,又有传国玺,历代因之。唐改为宝,其制有八。五代乱离,或多亡失。”。

又:“魏本纪”中曾记录在一座毁坏的泥像中得玉玺二,其文皆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其一刻其旁曰“魏所受汉传国玺”。

§ 野史记载

玉玺

传国玉玺传到十六国时期,在冉魏灭亡的时候,东晋、燕、后秦各得到了一块,都自称是真的,其中东晋的这一块,一直传到后唐李从珂自焚。

后来宋朝建立后,一农民在李从珂的废墟中找到这个玉玺,献给宋。

最后,到了金,然后到了元,被元顺帝带到北元。

皇太极灭北元,得到了玉玺,传到民国。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 玉玺流向

玉玺

由于历代统治者极力宣扬获得传国玺是“天命所归”、“祥瑞之兆”,自宋代起,真假传国玺屡经发现。如宋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咸阳人段义称修房舍时从地下掘得的“色绿如蓝,温润而泽”、“背螭钮五盘”的玉印,经翰林学士蔡京等13名官员“考证”,认定是“真秦制传国玺”的玉印。然而,据后世人考证,这是蔡京等人为欺骗皇帝而玩的把戏。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户县毛志学在泥河里得玉玺,由陕西巡抚熊羽中呈献孝宗皇帝。相传元末由元顺帝带入沙漠的传国玺,曾被后金太宗皇太极访得,皇太极因而改国号“金”为“清”。但清初故宫藏玉玺39方,其中被称为传国玺者,却被乾隆皇帝看作赝品,可见传国玺的真真假假实难确定。据说真正的传国玺是明灭元时,被元将带到漠北了。

明清两朝人士对“传国玉玺”的态度,已经与以往时代有所不同。据《明史·舆服志·皇帝宝玺》载,礼部尚书傅瀚谈及地方送来的传国玺时评论道:“自秦始皇得蓝田玉以为玺,汉以后传用之。自是巧争力取,谓得此乃足已受命,而不知受命以德,不以玺也。故求之不得,则伪造以欺人;得之则君臣色喜,以夸示于天下。是皆贻笑千载。”清高宗御制《国朝传宝记》也说:“会典所不载者,复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一玺,不知何时附藏殿内,反置之正中。按其词虽类古所传秦玺,而篆文拙俗,非李斯虫鸟之旧明甚……若论宝,无非秦玺,既真秦玺,亦何足贵!乾隆三年,高斌督河时奏进属员浚宝应河所得玉玺,古泽可爱,又与《辍耕录》载蔡仲平本颇合。朕谓此好事者仿刻所为,贮之别殿,视为玩好旧器而已。夫秦玺煨烬,古人论之详矣。即使尚存,政、斯之物,何得与本朝传宝同贮?于义未当。”

§ 宝玺制度

玉玺

历史上各王朝,维系其封建独裁统治的象征物“宝玺”,自秦始皇开始刻制后,历朝或是传承或是重刻,直至清亡都是如此。秦始皇创立的宝玺制度被汉高祖刘邦全部继承下来,形成了后来所谓的“秦汉八玺制”,这一制度也贯穿了整个“魏”、“晋”、“南北朝”和“隋”,他们不仅继承了秦汉的八玺制,而且连规格、名称、纽式、文字都基本不差。直到唐朝武则天称帝时,则独出心裁地增加了一方“皇天景命有德者昌”神玺,而将八玺制改为九玺制,同时又将“玺”改为“宝”,从此以后各朝都称“宝”了。北宋增至十二宝,南宋则是十七宝。明朝猛增至二十四宝,清朝除交泰殿二十五宝日常使用外,还供奉着“盛京十宝”。由此可见历朝宝玺的数量是越来越多,而且体积也越来越大,从秦汉的方一寸二到四寸不等,唐朝的方二寸到四寸不等,直到明、清的方二寸九到五寸九不等,最大者有宋朝“宝命宝”“范围天地,幽赞神明,保合太和,万寿天皇”的“定命宝”印面竟有九寸见方,而明朝建文帝的“天命明德、表正万方、精一执中、永宙永昌”,“凝命神宝”印面却是一尺六寸九分见方,可谓是硕大无比。

§ 国之重器

广运之宝

紫禁城,明、清两朝皇帝居住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这里存放着各个历史时期的珍宝近百万件。在众多宝物中,哪一种最能代表皇帝的无上权威和地位呢?这就非宝玺莫属了。诚如乾隆帝所说:“盖天子所重,以治宇宙,申经纶,莫重于国宝”。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御宝的徵信作用,将其作为国家的象征物,皇帝治理天下的凭证。

故宫现在藏有明清帝后宝玺近五千件。乾隆帝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四代皇帝。他在长达六十多年的统治期间创造了清代历史最辉煌的时代。乾隆以前,清代皇帝宝玺一般没有规定确切的数目。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乾隆皇帝钦定御宝为二十五方,后人称这二十五印章为“二十五宝”。乾隆帝为什么把玉玺的数目定为25枚?

根据《周易太衍》“天数二十有五”的记载,乾隆皇帝希望清王朝也能传至二十五世,清二十五宝是清代乾隆皇帝指定的代表国家政权的二十五方御用国宝的总称。从此,这25方宝玺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一直沿用至宣统末年。二十五方宝玺各有所用,集合在一起,代表和囊括了皇帝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各个方面。

这二十五宝玺也是现存唯一的一套完整的皇帝御宝。这25宝玺被储存于交泰殿的宝箱内。宝玺由内阁掌管,用印须经皇帝批准才可拿出。

二十五方玉玺作用,材制多样以玉制交龙纽为多,其它有金银还有一方木制玉玺。 梁海燕装置艺术之一

大清受命之宝:《交泰殿宝谱》以章皇序之用,白玉质,盘龙纽,昭告天下天子登基用玺。

皇帝奉天之宝:《交泰殿宝谱》以章奉若,碧玉质,盘龙纽。

大清嗣天子宝:《交泰殿宝谱》以章继绳,金制,绞龙纽,册立太子用。

皇帝之宝二方:皇帝日常用玺,一玉制,一木制,玉质为绞龙纽,木质蹲龙纽。

天子之宝:《交泰殿宝谱》祭祀百神之用,白玉质,交龙纽,祭祀用玺。

皇帝尊亲之宝:《交泰殿宝谱》用宝太后,太皇太后及上尊谥、庙号之用,白玉质,交龙纽,祭祀用玺。 皇帝亲亲之宝:《交泰殿宝谱》以展宗盟之用,白玉质,交龙纽,祭祀用玺。

皇帝行宝:《交泰殿宝谱》以颁锡赉之用,碧玉质,交龙纽。

皇帝信宝:《交泰殿宝谱》以征戎武之用,白玉质,交龙纽。

天子行宝:《交泰殿宝谱》以册外蛮,碧玉质,蹲龙纽,册封藩国外夷之用。

天子信宝:《交泰殿宝谱》以命殊方之用,青玉质,交龙纽。 梁海燕装置艺术 二十五宝玺之大清嗣天子宝

敬天勤民之宝:《交泰殿宝谱》以殇勤吏之用,白玉质,交龙纽,嘉赏官吏之用。

制诰之宝:《交泰殿宝谱》以谕臣僚之用,青玉质,交龙纽。

敕命之宝:《交泰殿宝谱》以钤诰敕之用,碧玉质,交龙纽。

垂训之宝:《交泰殿宝谱》以扬国宪之用,碧玉质,交龙纽,颁行法令用玺。

命德之宝:《交泰殿宝谱》以奖忠良之用,青玉质,交龙纽。

钦文之玺:《交泰殿宝谱》以重文教之用,墨玉质,交龙纽。

表章经史之宝:《交泰殿宝谱》以崇古训之用,碧玉质,交龙纽。

巡狩天下之宝:《交泰殿宝谱》以从省方之用,青玉质,交龙纽。

讨罪安民之宝:《交泰殿宝谱》以张戎伐之用,青玉质,交龙纽。

制驭六师之宝:《交泰殿宝谱》以整戎行之用,青玉质,交龙纽。

敕正万邦之宝:《交泰殿宝谱》以诰外国之用,青玉质,交龙纽。

敕正万民之宝:《交泰殿宝谱》以诰四方之用,青玉质,盘龙纽。

广运之宝:《交泰殿宝谱》以谨封识之用,墨玉质,交龙纽。

时间进入21世纪第七个年头的时候,中国文物学会绝版监制发行50套“中国历代名玉”复原品,其中就有乾隆皇帝贵为看重的玉玺“广运之宝”。也是我国国家级文物研究机构第一次对其进行的复原制作。“广运之宝”,采用上等新疆玉料,均按照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原样大小精心雕制。  [2]

§ 世博玉玺

【世博宝玺】·世博宝

【世博宝玺】·世博宝主体造型以深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清朝25宝之首“乾隆玉玺”为蓝本、东方巨龙为印纽,印面采用纯手工凸雕刻,选用海拔5000米以上的罕见顶级新疆和田名贵青玉,著名大师亲自指导,108道纯手工雕琢而成。每10公斤青玉经顶尖玉雕大师耗时数周才能打造出这一方近2斤的宝玺,损耗惊人。每方宝印的纹理和重量都是独一无二的,在藏品史上前所未有,堪称世博史上绝对的“玉器王者”。

宝玺印面为世博会徽图案,图案形似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洋溢着崇尚和谐,聚合的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特点

珍奇一:全球首款纯手工雕琢的世博珍品

采用国际顶尖的玉雕工艺,采用我国失传法已久远的古代琢玉技法,结合现代玉雕工艺手法,如:浮雕、圆雕、镂空雕、打磨、抛光以留底阳(凸)雕、浮纹额微雕,四面也采用阳(凸)雕和金刚珠打磨的独特技法等,经108道纯手工精雕而成,极具收藏价值。"世博+和田玉+皇帝玉玺+东方巨龙+世博会徽"的绝佳题材理念与世博会徽完美合璧、成为世博藏品中一颗最为璀璨的明珠!

珍奇二:百年世博史上还是第一次,填补空白

【世博宝玺】·世博宝的发行在百年世博史上还是第一次,不仅填补了世博收藏使的空白,更是上海世博会留给世界的独特遗产。【世博宝玺】·世博宝,被藏界称为世博藏品之母”文明相结合,创造多项世界第一,必将受到全国及国际收藏投资者投资收藏绝对物超所值。的青睐,在发行过程中定会大幅升值。

珍奇三:新疆名贵和田青玉的材质打造 ,升值看好。

玉文化和印章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加上国家限制开采,玉的价格一路飙升。业内权威统计:近俩年玉的平均增值幅度高达:300%,涨幅投资超过黄金等贵金属。玉雕成的器件成了众多投资者眼中的宠儿。已经到了一上市就哄抢的地步,所以有经验的投资者都纷纷珍藏世博藏品。权威数据显示,世博藏品每年的平均涨幅都在23.7%以上甚至翻倍。上海世博是真正的国际大题材成了收藏首选,再加上祖国第一世博,谁都想留住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世博宝玺 重近2斤,通高8.6CM,印面边长8x8CM。名贵和田玉材质。 [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4: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