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大纯
释义

§ 个人简介

王大纯先生是中国水文地质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进入珠穆朗玛峰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第一位中国地质学家,也是中国第一位水文地质学教授。他撰写了第一本有中国特色的教科书——《水文地质学基础》,为我国水文地质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水文地质事业,对我国水文地质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卓越贡献。

王大纯

姓   名:王大纯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15年10月

籍贯:直隶(今河北)丰润人

研究领域:地球科学-水文地质学

§ 生平经历

1935年毕业于天津南开中学;

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地学系;

1935年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

1938年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41年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地学系复学;

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

1943年在云南盐务管理局从事盐矿地质调查工作;

1946年到北京大学地质系任教;

建国后,历任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水文及工程地质系主任,中国地质及工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专于水文地质学,提出地下水按孔隙、裂隙及溶洞分类的方法:在地下水资源评价、孔隙承压水的补级来源、半隔水层的释水机制与地面沉降关系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著有《普通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基础》。

中国水文地质学科的重要奠基人、教育家王大纯先生因心肺衰竭,医治无效,不幸于2007年1月8日19时10分与世长辞,享年92岁。

王大纯先生1915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丰润县。1935年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就读清华大学地学系,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1938年6月赴延安,进抗日军政大学,其后,辗转西安、蒲城、成都等地参加抗日活动。作为热血青年,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1年入西南联大学习和工作。1946年随校迁回北京,在北京大学地质系任教。

1951年,王先生为西藏综合科考队地质组成员,并任科考队党支部副书记和秘书。1953年起,他历任北京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等职;是我国水文地质专业的第一位教授,首批博士生导师,首批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曾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季员会副主任、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储量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地质学报》及《地质论评》编辑委员会委员等职。20世纪60年代,曾任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王先生是首位进行珠峰地区科学考察的中国地质学家。在异常恶劣的自然条件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下,王先生与整个随军入藏的东部考察团队,克服重重困难,通过两年多认真细致的调查,在矿产分布、生物地层学和岩石学方面获得了多项重大发现。他主编完成的《西藏东部地质及矿产调查资料》一书,是西藏东部地质及矿产的奠基之作,其中的许多矿藏发现已被后来的地质勘探和矿产开采所证实。

王先生是我国水文地质学科建设的开拓者。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地质学院新设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和相应的专业。当时,院系创建、课程设置、教材准备和实验室建设等工作均从零开始。作为系主任,他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边干边学,在吸取前苏联教育思想和学科理论的精华的同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带领全系教员,建成了各类实验室,开出了多门新专业课,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骨干师资力量。

王先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导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他遵循身教重于言教、做人重于做事的育人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采用整体引领、理论启迪、严格把关的方法,要求学生认真钻研文献资料,踏实参加教学实践,完整掌握原始数据,独立提出自己见解。数十年来,在培养的大批学生中,很多已成为学界精英、社会栋梁,无不从先生的教诲中受益非浅。

王先生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普通水文地质学》教材。1960年,此书的出版不但标志着中国水文地质学科走向自主发展之路,也体现了他一贯追求的深入浅出,以少胜多,寓深邃于平实的教材编写原则。此教材引领着数以万计的学子步入水文地质学科领域,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及原理,为此,荣获了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和地质矿产部高等地质院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作为水文地质专业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首届主任,先生广开思路,博采众长,坚持国外先进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建立了我国水文地质学较完整的教材体系。

王先生发展了一系列水文地质概念和认识。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先后提出了中国地下水分类、中国潜水分带和分区规律、以及裂隙水分类。特别是提出了“溶滤盐化间杂潜水”,明确地将裂隙水区分为层状裂隙水、脉状裂隙水与带状裂隙水。20世纪70年代,在研究地面沉降规律时,王先生提出了“虽然土体压缩是工程地质问题,但粘性土的释水才是土体压缩的根本原因”的重要结论。这些观点从酝酿到提出,进而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和完善,其正确性与指导意义在其后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得到证实。

王先生一贯强调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20世纪60年代,他总结归纳了山西晋南地区的第四系发育史和地下水分布与形成规律,较好地解决了该地区农田供水与盐碱地改造问题;20世纪70年代初,王先生通过对河北平原地质结构和地下水补给条件的深入调查与研究,澄清了地下水资源概念上的模糊认识,给出了该地区深层地下水资源比较贫乏的结论,为经济和农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他提出的一系列理论和观点,对于区域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发挥了巨大作用。

先生创新探幽,求真务实,是我国水文地质事业的重要奠基者和开拓者。

先生谆谆教诲,春风化雨,桃李万千,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先生襟怀坦荡,不计名利,豁达大度,耿直敢言,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先生是治学严谨的学者,厥功至伟的奠基人,辛勤耕耘的开拓者,可亲可敬的导师,平易近人的挚友,慈祥和蔼的父亲……。他是至情至性的普通人。

王大纯教授90华诞

参考资料:

1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9276

2  http://www.cugb.edu.cn/ReadNews.asp?id=1367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2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