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士性
释义

§ 简介

1、【王士性】(1547—1598),字恒叔,号太初,宗沐侄,临海城关人。少年好学,喜游历。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确山知县。历任礼科给事中、广西参议、河南提学、山东参政、右佥都御史、南京鸿胪寺正卿,不久致仕归里。士性一生,游迹几遍全国,凡所到之处,对一岩、一洞、一草,一木之微,悉心考证;对地方风物,广事搜访,详加记载,并成著作。有《五岳游草》十二卷、《广游志》二卷、《广志绎》五卷及《玉岘集》等。其中《广志绎》凡山川险易、民风物产之类,巨细兼载,眼光独到,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人文地理学著作,士性被誉为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鼻祖。

2、【王士性】(1547~1598)明代人文地理学家。字恒叙,号太初,又号元白道人。临海市杜岐兰道村人。一生喜游历,漫游名山大川,当时全国辖15个省,他到过除福建以外的14个省。每到一地,都详细记述山川、气候、地貌、道路及农林特产、风俗、文化、古迹等自然和人文要素,并善于将地理现象和人文现象结合研究,如将浙江地区划分为"杭、嘉、湖平原水乡,是为泽国之民;金、衢、严、处丘陵险阻,是为山谷之民;宁、绍、台、温连山大海,是为海滨之民"等等,是一位杰出的人文地理学家。著有《五岳游草》、《广游记》、《广志绎》、《吏隐堂集》、《东湖志》等。万历九年(1581)在礼科给事中任上行程2300里,对治理黄河、淮河、运河及漕运等提出了一套有创见的计划。卒葬临海双港保宁寺东。

[引用信息]:中国台州网

3、  明代的王士性,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家、旅行家,更是一个杰出的人文地理学的开创者,他的著作《广志绎》则是一部我国古代权威人文地理学专著。

王士性(1547~1598)字恒叔,号太初,又号元白道人,临海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历官确山知县、礼科给事中、广西参议、云南澜沧兵备副使、河南提学、山东参政、太仆少卿等职,终于南鸿胪寺卿。性好游,足迹遍天下,著述有《吏隐堂集》、《五岳游草》、《广游记》和《广志绎》等。他在人文地理学上的建树,使他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自然地理学家徐霞客并称为双子星座。学者们的评价是:“他们两人都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杰出的旅行家,他们对中国科技史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许多方面都走在世界的前列。”

王士性在人文地理学上的贡献首先是他对地理类型的划分和不同地理类型对文化的影响。譬如,王士性将浙江划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平原水乡”的“泽国之民”;另一种是“丘陵险阻”的“山谷之民”;还有一种是“连山大海”的“海滨之民”。而且“三民各自为俗,泽谷之民,舟楫为居,百货所聚,闾阎易于富贵,俗尚奢侈,缙绅气势大而众庶小;山谷之民,石气所钟,猛烈鸷愎,轻犯刑法,喜习俭素,然豪民颇负气,聚党与而傲缙绅;海滨之民,餐风宿水,百死一生,以有海利为生不甚穷,以不通商贩不甚富,闾阎与缙绅相安,官民得贵贱之中,俗尚居奢俭之半。”这种划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二百年后,西方的黑格尔才出现相似的观点和方法。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一书中提出了“历史的地理基础”概念,他认为对于“那些比较特殊方面的地理上的差别”,要把它“看作是思想本质上的差别”。这些差别有三种:“1、干燥的高地,同广阔的草原与平原;2、平原流域是巨川、大河流过的地方;3、和海相联系的海岸区域。”高地“居民之特色为家长制的生活”,“绝无法律关系的存在”;平原农耕之民与农业的关系很大,而农业“按着四季而进行,土地之所有权与各项法律关系又随之而生”;海岸人民则被大海“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海盗式的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从事商业与正当的利润。”在王士性和黑格尔所划分的类型之中,王所见的“海滨之民”尚处于“不通商贩不甚富”的时代,而黑所谓的“海岸区域”人民已进入“从事商业与正当的利润”的时代。时代不同,地理俗尚也不同,海上贸易的情形更不同,但他们对地域划分的方法,他们对地域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影响、作用的科学观念并没有什么两样。第二是对于人地关系理论的研究。人们大概都听到过“人定胜天”这句话,许多人们的头脑中也都形成过这一观念。远的不说,我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大规模垦荒的强制性实践,便是最好的例证,它直接导致了以后越来越严重的水土流失。可见,不按科学规律办事而过分强调“人定胜天”是不可取的。王士性对此就下过一个很科学的定义:“天下事不可懦而无为,尤不可好于有为”,其理论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基础上,王士性还认为地理现象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在他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具有动态性的地理观念。

对于王士性在人文地理方面所取得的科学成就,还需人们进一步去发掘,进一步去研究。

§ 相关

王士性在台州留下来的笔墨

来源:临海新闻网

王士性,字恒叔,号太初,又号元白道人,浙江临海人。生于明代嘉靖二十六年(1547),卒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士性自幼贫而好学,读书过目成诵。性喜游历,为诸生时已游杭州及越中佳山水。万历五年(1 577)登进士第,此后相继在河南、北京、四川、广西、云南、山东、南京等地做官,官止鸿庐寺卿。除福建外,他的足迹遍及当时的两京十二省,写了不朽的游记与记游诗。结集在《五岳游草》、《广游记》、《广志绎》三本书中。王士性游记的最大特点是不仅仅对自然的记述,对游历和考察的对象还加以理论思维,有许多方面走到了当时世界的前列,这些理论思维足使他跻身于我国历史上的大地理学家之列,成为我国杰出的人文地理学家,像徐霞客一样享有盛名。本文重点是写王士性游台州。王士性在台州,著作丰富,成绩巨大,据史料记载,曾著有《玉岘集》、《东湖志》两本书。玉岘是涌泉境内桐树山南脉的一座山名,而王士性是临海市沿江镇兰道村人与玉岘山隔江相望,举目可见,《玉岘集》便是取名之源。

《东湖志》是记载始建于宋端拱二年(989)的东湖,它是台州府所在地一颗美丽的明珠。可惜《玉岘集》和《东湖志》这两部书在历史长河中已湮没。不过这两部集子虽然没有保存下来,而散落在《五岳游草》、《广志绎》等巨著中却留下了不少篇章。例如游了江南长城,爬上了江南“八达岭”,写了“两浙十一郡城池,唯吾台最据险,西南二面临大江,西北巉岩扦天,虽鸟迹亦无。”仅仅这一笔就把长城的雄伟、美丽、壮观、刻划得十分形象和生动,把游客带到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境地。游东湖写了《过樵夫亭》诗一首,诗云“一言大义明霄汉,万死余生直草菅”的悲情大义;游巾子山,写了《两登巾山雨憩景高亭》一首,诗云“梦里怀人若有神,断碑荒草一时新。孤亭地拥双峰起,绝壑天开万井春’’等八句赞美诗。

王士性的足迹到哪里,哪里就有王士性的笔墨,他到临海市郊区汛桥游盖竹洞。盖竹洞,古时又称仙人洞,是我国道教发祥地之一。曾在五代十国任过宰相的道士杜光庭,在道书上写着三十六洞天,称盖竹洞为十九洞天,盖竹山竹旺林密,风景幽美,早在汉代就有道士陈仲林等四人在山中修道,后传说其得道升天。晋时有道人许迈于盖竹洞创石室,后改名栖真观。葛洪的《抱朴子》对盖竹山评价极高,谓此山可含仙丹。宋代知府唐仲友、清代冯庚雪等名人,都游过盖竹洞。王士性游盖竹洞是陪王先生去的,他在诗中赞美盖竹洞是“宇内洞天三十六,玄都仙伯纷相逐。我闻此洞多素书,葛洪谓是神仙居”等诗句。

王士性每到一处,对那里的人文常常是流露其中,如他登台州市章安镇金鳌山,就联系到宋高宗文信国俱航海至此,即写了《登金鳌山》一诗,诗云:“巨鳌不载蓬瀛去,独向江门枕浊流。曲磴眠云芳草湿,洪涛浴日曙光浮。山城埤堄黄沙碛,水国蒹葭白露秋,极目西风伤往事,谁家君相屡维舟”的伤感诗。到三门游仙岩洞,即写了《游仙岩谒文信国诸公像》一诗,诗中对文天祥叹息道:“长安日落孤航杳,故国魂招大泽空”的诗句。

王士性在台州对天台之游留下笔墨可以说最多,在《五岳游草》中的《入天台山志》和拾遗中的《游天台山记》对天台山地理、地质、名胜、风俗等都作了全面记述。在文章的开头,就写“志称天台山高一万八千丈,山有八重,如张大帆,以其上应台星,故名天台”的记述。短短一句话就把天台地理、来历讲得清清楚楚。又如对赤城山的记述“背皆赤色,望之如雉堞,故名赤城。”寥寥几个字,便把赤城的特色勾划出来。再如对天姥山,则一言而概之“天姥者,天台之来山也,故称姥焉”。用极其精炼的几个字,便将天台的地理、位置、区域特点跃入人们的眼目。又如在《广志绎》中写道:浙有三石梁,南明山石梁蜿蜒卧地,雁荡山石梁斜飞倚天,天台山石梁则龟脊横空,深壑无底,奔雷飞瀑,惊目骇魂,非修观遗生者莫能度。用比较和洗炼的笔触把浙江三石梁的各自特色刻划得入木三分。似这样优美宏丽、生动形象和寓于动态美的游记在他的游记和诗中随处可见。

读王士性的一篇篇游记和游记诗,仿佛是在看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在短短篇幅中就看到了天台的锦绣原野、壮丽河山,领略了天台山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爱乡的情怀。

王士性缘何这般喜爱天台山?除了天台山有一幅幅优美天然山水画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王士性信佛。谁都知道天台山是佛教圣地。而王士性除了信佛,且对佛学也富有研究,人们都说王士性信佛是受王宗沐影响,因为王宗沐是王阳明的嫡传欧阳德的门人,而王士性同王宗沐又是同宗同族关系,故他与天台山和尚交往甚深,从与幽溪大师的书函往来便可略知一二。幽溪大师即传灯法师,生于1553年,卒于1667年。时为高明寺住持,曾编有《幽溪别志》留世。王士性在致《幽溪书》中说“大师登坛说法,开悟迷途众生,功德无算。”仅这句话就可以证实王士性和幽溪大师的交往了。

人们都说观一斑便知全貌,纵观王士性在台州留下来的部分笔墨,便可知王士性是何等热爱家乡台州,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由于爱得深,所以他能以地理要素角度,能将浙江地区划分为泽国文化区、山谷文化区、滨海文化区。还将浙东文化区进一步细分为三个文化区。认为杭、嘉、湖为平原水乡,是泽国之民;金、衢、严丘陵险阻,是为山谷之民;宁、绍、台、温,连山大海,是为滨海之民。根据浙江三种地理类型来划分文化特征十分恰当科学的,这是王士性一大发明和贡献,也是王士性被后人荣称为人文地理学家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梁光军 编辑:张健

[引用信息]:临海新闻网>> 历史风情>> 文化名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9: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