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释义

§ 简介

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简称三联书店,是位于北京的一家书店兼出版社,它的前身是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和新知书店。1948年三店合并,正式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1年并入人民出版社,1986年恢复独立建制,2002年加入中国出版集团。在不同的时期,三联书店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以其优良的历史传统和强烈的人文精神,走过几十年的风雨历程。

§ 历史

1932年,生活书店

生活书店

生活书店成立于1932年,创办人是邹韬奋、徐伯昕等。其前身是《生活》周刊社。《生活》创刊于1925年10月,主编为王志莘先生,该刊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机关刊物,“生活”二字,是职业教育社创办人黄炎培先生书写。1926年10月,邹韬奋接任《生活》周刊主编,锐意改革,销量激增,并于1932年7月1日创办生活书店。

读书出版社

读书出版社成立于1936年,创办人是李公朴、柳湜、艾思奇、黄洛峰等,前身是1934年创刊的《读书生活》半月刊。成立时李公朴为总经理,李公朴于11月因“七君子”事件入狱,1937年2月由黄洛峰接任经理。

新知书店

新知书店成立于1935年,创办人是钱俊瑞、姜君辰、薛暮桥、华应申等,它的发展则是从《中国农村》月刊开始的。

生活书店重庆分店(1937年)三家书店都诞生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历史时期。成立以后,三家书店坚持爱国进步立场,积极宣传抗日救亡、民主革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呼声,业务发展迅速,但也屡遭国民党政府迫害。1957年,香港九龙弥敦道三联书店

自1928年6月《生活》周刊社开始出版图书,至1948年10月三店正式合并时止,三店共出版图书1600余种,先后共编辑出版期刊约50种。这些书刊宣传爱国进步思想,引导读者追求真理,在中国人民救亡和解放的年代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三店先后在上海、汉口、广州、西安、香港等地开办过百余家分店。其中,仅生活书店设于各地的分店就有55家,化名开办的书店及出版社21家,与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或其它出版社、个人合作开办的书店或出版社35家。三店在中国现代出版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5年11月01日,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联合分店在重庆成立,简称重庆三联分店,第一次公开使用“三联”店名。香港九龙弥敦道三联书店(1957年)

1948年10月,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三店在香港合并,成立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三联书店。后来大部份人员迁往北京,在京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管理处。北京的三联书店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归属人民出版社,直至1986年方独立经营,称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8月成立上海三联书店。今天,北京、上海、香港三家三联书店在不同地区共同为振兴中华做出贡献。

三联书店自成立之后,发展越来越多元化,但最初三店共同办杂志的传统仍然延续着,1979年创办的《读书》杂志便是代表之一。《读书》中的文章或是谈古论今,或是探讨社会现象、学术问题,都体现着深刻的思考过程和浓厚的人文关怀,始终拥有一批忠实的读者。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三家的总店由重庆迁回上海。重庆的三家分店于同年 8月合并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第一次用了三联书店这个名称。在此前后,三家书店还共同建立过华北书店、大众书店、光华书店、新中国书局等联合机构,实际上也都是三联书店。1948年10月三家书店全面合并,在香港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管理处。1949年5月,总处迁至北京。1949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三联书店今后工作方针的指示》确认:“三联书店与新华书店一样,是党领导下的书店”,“过去在国民党统治区及香港起过巨大的革命出版事业主要负责者的作用。”“这个书店的工作人员,如邹韬奋同志等,做了宝贵的工作。” 现在的三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联书店的编辑出版部门曾于1951年合并到人民出版社,仍用三联书店名义出书;发行部门并入各地新华书店。1986年 1月,三联书店又从人民出版社分开,正式恢复建制。独立后的三联书店仍然是一家综合性的出版机构,以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为主要对象,着重出版人文科学方面的优秀著译和基础知识读物,注意文化积累。循此方针,到1988年上半年,已出版图书约 400种。

三联总处迁京后,香港三联书店分店一直坚持出版发行工作,所出书刊在读者中、特别是在港澳地区、东南亚、日本以至欧美的读者中有很大影响。1988年起,改名为“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并开始出版图书。上海是中国出版业的中心之一,又是生活·读书·新知三店的发祥地。在北京恢复三联书店的同时,经领导机关批准,于1986年成立了上海三联书店,并从1988年起,

§ 店徽

1932年成立的生活书店店徽

1948年10月,三店合并之后,重新设计的三联店徽

1936年成立的读书生活出版社社标

1948年10月,三店合并之后,重新设计的三联店徽

§ 宗旨与文化精神

多年来,三联书店秉承生活书店“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宗旨,以“人文精神、思想智慧”为坚守的文化精神,努力追求特色和品位,不懈追求创新与发展。在内容上不断开发适应当下大众需求的新品种,传播新锐思想,致力于大众精神生活的丰富和提高,并在北京、杭州、汕头等城市开设了分店。三联书店在中国已不仅意味着一家出版社,而且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公共的知识精神。

书店以出版社会科学读物为主,其出版物有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著作,也有中等程度的知识读物,还有大众普及读物。三联图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扎实的学理功底、丰富的人文关怀和思想智慧。半个多世纪以来,三联以其出版高品位的人文科学专业图书和社会科学的译著图书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牌,受到读书界的广泛尊敬,被誉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 三联风波与三联保卫战

80年代以来,出版界面临着巨大的市场诱惑,但三联人坚持文化的尊严,始终保持三联版图书的品位和特色,同时对开拓和发展市场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成立了三联读书俱乐部,恢复了《读书》杂志和《生活周刊》,创办了《爱乐》杂志。然而由于三联换了不适当的领导人,自2003年年底以后,三联书店的运营出现了与“三联传统”不协调的声音,为了经济利益大量出版教材教辅图书,尤其是违反国家规定,以一号两刊形式发行《三联财经竞争力·人才与三联保卫

财富版》、《读书·中国公务员》两本杂志,与杂志原有的学术品位大相径庭。三联书店主要领导人的行为引起了公愤,众多员工为此联名起草公开信,表达了他们对“三联”现状及前景的忧虑。2004年3月一号两刊的违规操作及员工公开信经媒体报道后,三联风波在学术界、出版界引起巨大震动。杨绛、陈乐民、许纪霖、葛兆光、陈平原、资中筠、邵燕祥等作家学者先后不约而同地写文章回忆老“三联”,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对“三联风波”的看法和关注。2004年4月,北京万圣书园、上海季风书园等全国42家民营书店联名递呈《致三联书店暨中国出版集团的公开信》,要求对三联书店总经理兼总编辑进行“弹劾”,此举引发了中国文化界的“三联保卫战”。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9月14日三联书店召开了全体员工大会,正式宣布总编辑汪季贤调离,历时180天的“三联保卫战”宣告结束。现在,经过“三联保卫战”锻炼的三联人会更加珍惜老三联人的优秀文化传统、保持三联独特的人文魅力,相信三联书店将依旧是读书人永远的精神家园。

§ 发展

现代三联

三联书店设有3个图书编辑部室、4个杂志编辑室,以及经理部等职能部室,共14个部门,在职职工103人。三联书店总部设于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的三联书店办公大楼,并在北京、武汉、郑州、杭州、济南、沈阳、哈尔滨、汕头、大连、昆明、南宁和南京等十几个城市设有分销店。

出书注意质量,力求系列化,装帧精雅,是三联比较突出的特色。如陆续出版的多卷杂文家专集(包括夏衍、柯灵、聂绀弩、廖沫沙、胡风等人的杂文集),《文化生活译丛》、《读书文丛》、《研究者丛书》、《新知文库》、《现代西方学术文库》,以及一些知名作家、学者的回忆录(如巴金《随想录》、夏衍《懒寻旧梦录》、冯友兰《三松堂自序》、侯解庐《韧的追求》等)。三联出版的期刊有《读书》月刊,已出版100多期。 三联书店近几年年均出版新书 300余种。自1986年至2001年,累计出版各类图书5000余种。出版的《随想录》(巴金著)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傅雷家书》十多年来畅销不衰,已出版100多万册。

广州最早三联书店关张

2010年7月30日19时35分,广州开业最早的一家三联书店死了,离它16岁生日还差3个多月。这是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书店,位于广州市购书中心6楼。蓝色招牌依旧醒目,但橱窗上张贴着“全场6.8折”的橙色纸。“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店训贴在书架上,部分书架已经空空荡荡,一些书随意码放着。这一切都表明,这个书店的故事就此结束。 [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0:2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