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君超
释义

§ 简介

名:王君超

职务: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著作:《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

曾为人民日报海外版主任编辑(记者),2000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曾应邀赴南非创办侨报。在清华开设《评论与专栏写作》、《新闻编辑学》和《中外名记者研究》等课程。

受过10年正规的新闻学教育,有过10年的新闻从业经历(地方报2年,中央级大报8年)。这20年的求学和从业经历,注定要对我的此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0岁以前读大学新闻系时,即对媒介权利和记者形象问题进行过苦苦思索,及至后来自己做了记者,领教了《记者证》的诸多威力与无奈,目睹了新闻界令人堪忧的现象与现状,逐步形成了媒介批评的观点。读博士时选定了“媒介批评”的课题进行研究,后来写成《媒介批评导论》的博士论文,因当时国内尚无此课题的系统研究,因此被童兵教授称为:“填补了我国新闻传播学上的一项空白,也增添了国内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2001年6月,由于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总编辑闵惠泉教授的大力支持,此项研究成果得以出版,名为《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

此后,个人兴趣逐渐由新闻实务的采、写、编、评转向了媒介批评的理论与实践。在探索的路上曾遇到不少热心的同道。如《报刊之友》主编薛耀晗、《新闻出版导刊》副主编玄洪友、媒介观察网站主编刘磊、自由撰稿人潘燕辉以及一些从事报刊审读和阅评的老专家。

曾参与国家九五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作品曾获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好新闻一等奖、人民日报海外版精品奖、新闻奖等。除专著《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外,还曾参撰《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新闻冲击波——北京青年报现象扫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等书。

§ 主要论文

《运用可读性因素,制作经济新闻标题》,《新闻战线》1993年第3期。

《学习范长江的问题意识》,《新闻爱好者》1993年第6期;

《李大钊政论的风格》,《新闻爱好者》1994年第1期;

《记者和小说家——关于两种不同写作风格的研究》(译),《国际新闻界》1997年第6期;

《集各家优势 扬一己所长——从两会报道看电视媒介如何扬长补短》,《新闻战线》1998年第5期;

《浅议对外传播的劝服艺术》,《对外大传播》1999年第5期;

《南非侨报考略》,《国际新闻界》1999年第5期;

《媒介批评——历史与走向》,《国际新闻界》1999年第2期;

《我国报纸新闻十大变化》,《中华新闻报》1999年4月5-8日连载;

《当代流行报纸版式批评》,《报刊之友》2002年第2-3期连载,《新闻与传播》2002年第6期转载;

《我国媒介批评的现状与思考》,《报刊之友》2002年第1期;

《是耶非耶新华体》,《报刊之友》2002年第4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9:07:55